①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是怎么回事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从一些院线获悉,《八佰》对于点映和公映的影院资质作出新的发行策略,尤其是8月21日公映开始,年票房200万元以下的影院,须拿出上年实际票房的3.5%作为保底金额,并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能放映该影片。
“有部分影院需要缴纳(保底费),否则就拿不到密钥,”某上市公司旗下院线的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了该说法,“这还是行业首次。”而华谊兄弟方面表示,发行策略是公司和发行团队根据现状讨论确定,至于票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作用,还需要等影片下档后才能知晓。
(1)电影保底票房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行业首次小影院交保底金放映
根据一些院线对外透露的《八佰》放映策略,年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参与8月14日的点映;部门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以参与8月17、18、19三日的点映,但每天只能有1-2个厅参与,每个影院只能放映1-2场。
等全面公映时,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实行正常分账方式放映,年票房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按上年实际票房X3.5%核定保底金额,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能放映该影片;部分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处罚过的影院,无论票房高低,都必须按比例预交保底金额。
此次《八佰》的点映反映出了影片的人气。8月14日点映首日就共计有6000多场次,后续还增加了8月17日至8月20日四天点映时间。作为点映影片,《八佰》排片占比一度高达15%,远超正式上映影片,排名仅次于热门复映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② 票房10亿保底发行什么意思
就是不管这票房卖了多少,你都要先拿出10亿给制片方,就算买了1快钱你也要给制片方10亿,
③ 保底发行什么意思
保底发行,就是发行方和制片方在合约中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票房数字,即使影片上映后票房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发行方也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如果实际票房高于保底数字的话,发行方就会分得比平时更多的金额。
简单来说,这样做制片方稳赚不赔,在上映前就将票房压力转移给了发行方,发行方虽然承担了压力,但是也有机会享受到额外票房收益。
对于发行方来说,保底发行就像一次赌博,电影本就是高风险的产品,为一部电影的票房担保,相当于给赌博的人在做担保,风险加倍。
保底发行案例介绍:
2013年贺岁档,周星驰当时就《西游降魔篇》和华谊签署的保底协议。华谊为《西游?降魔篇》票房保底3亿,并提前支付周星驰8800万保底金。如影片票房最终低于3亿,亏损由华谊承担;当影片票房超过3亿后,华谊将分得超出部分盈利的70%。结果《西游》最终票房豪取12.46亿,华谊净收入1.4亿,远超制片方。
《美人鱼》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经有18亿保底发行的传言,很多人把这称为中国电影业史无前例的一举。到2016年 6月8日,《美人鱼》正式收官,上映122天,累计票房超过了33.92亿,稳坐内地影史票房榜冠军之位,发行方大捞一笔。
④ 为何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院要先交钱才能放《八佰》
为何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院要先交钱才能放《八佰》
华谊兄弟出品电影《八佰》作为影院复工后的上映新片,掀起了票房高潮,全国单日票房甚至破十亿,电影本身的热映也使对华谊兄弟公司针对年票房在200万以下的中小影院需先交钱在上映的举措引发了公众的注意。对于这种先交钱后上片的行为,无疑是给中小影院极大的压力,自去年爆发新冠之后,电影行业低迷,全国范围内很多影院都长期关门,影院虽然没有办法上片。
但还是需要更好更细致的研究是否合适,大企业除了维护自身利益之外,也应对为自己盈利的中小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而不管一些无力承担成本的中小影院的境况,拔掉中小企业期望借它回暖的救命稻草。
⑤ 保底发行是什么意思
电影中保底发行是什么意思? 10分
保底发行一般是文艺片的处理方式。例如一部文艺片,拍摄完成是一部分,后期宣传是更大的一部分,有些电影拍摄后感觉很小众很难有票房高回报率,所以宣传就会减少开支。例如大电影一般都会电影主演主创往各个大城市跑场宣传,但小众电影就很少,打各种网络广告,跑宣传,那样可能会让发行商感觉会赔本。投资方式给钱的,从前期到后期,发行方是负责后期电影宣传的。
电影票房保底协议是什么意思? 《美人鱼》18亿保底协议,是不是说,如果票房不到18亿,发行公司也要 10分
所谓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分的钱会比没保底的时候多。 超出18亿之后周星驰肯定有钱啊,只是分配比例会按他们的保底协议来,百分比可能会少点了。
我给你看个电影票房怎么分的计算方式吧:
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桐橡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票房10亿保底发行什么意思
就是不管这票房卖了多少,你都要先拿出10亿给制片方,就算买了1快钱你也要给制片方10亿,
什么是电影保底发行协议?
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分的钱会比没保底的时候多。
战狼2保底什么意思
网络搜 保底票房。
我说不清,大概意思是,比如战狼2保底票房8亿,发行方就按八亿票房的水平给制作方钱。所以如果票房没八亿发行方就亏,超八亿就赚。
责任保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完成任务才可以领取工资,完誉脊不成基本销售额就惨了,他说给多少就是多少了。最好不要去这样的公司
为什么几大发行方这么“宠”著周星驰,愿意签这种保底协议?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了和和影业、中影、联瑞 20分
越来越多的电影大制作采用保底发行,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便于电影引入有价值的投资者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庆轮渗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的规定细则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字作品作者的著作权,维护文字作品出版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字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只适用以纸介质出版的文字作品。第三条 除著作权人与出版者另有约定外,出版社、报刊社出版文字作品,应当按本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四条 支付报酬可以选择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或版税,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情况计算出报酬,并一次向作者付清。通过行政手段大量印刷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法律法规汇编、学习或考试指定用等作品,不适用版税付酬方式。报刊刊载作品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第五条 图书出版者出版作品,应在出版合同中与著作权人约定支付报酬的方式和标准。第六条 基本稿酬标准(一)原创作品:每千字30-100元(二)演绎作品:1.改编:每千字10-50元2.汇编:每千字3-10元3.翻译:每千字20-80元4.注释:注释部分参照原创作品的标准执行。出版者出版演绎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或原作品巳进入公有领域之外,出版者还应取得原作品著作人的授权,并按原创作品基本稿酬标准向原作品的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七条 支付基本稿酬以千字为单位,不足千字部分按千字计算。支付报酬的字数按实有正文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末尾排不足一行或占行题目的,按一行计算。诗词每10行作一千字计算。每一作品不足10行的按10行计算。辞书类作品按双栏排版的版面折合的字数计算。非汉字作品,一般情况按相同版面相同字号汉字数付酬标准的80%计酬。报刊刊载作品,不足五百字的按千字作半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千字的按千字计算。第八条 印数稿酬标准和计算方法每印一千册,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支付。不足一千册的,按一千册计算。原创作品和演绎作品均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年累计中数超过10万册的,对超过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2%支付;通过行政手段大量印刷发行的国家规划教材、法律法规汇编、学习或考试指定用书等作品,年累计超过10万册的,对超出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3%支付。第九条 版税标准和计算方法版税率:(一)原创作品:3%-10%(二)演绎作品:1%-7%出版者出版演绎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或原作品巳进入公有领域之外,出版者还应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并按原创作品版税标准向原作品的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十条 一次性付酬标准一次性付酬标准可参照本规定第六、第七条规定的标准和办法执行。第十一条 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的,著作权人可以与出版者在合同中约定,在交付作品时由出版者预付总报酬的30%-50%。除非合同另有约定,作品一经出版,出版者应在六个月内付清全部报酬。作品重印的,应在重印后六个月内付清印数稿酬。第十二条 采用版税方式付酬的,著作权人可与出版者在合同中约定,在交付作品时由出版者向著作权人预付最低保底发行数的版税。作品发行后出版者应于每年年终与著作权人结算一次版税。首次出版发行数不足千册的,按千册支付版税,但在下次结算版税时对已经支付版税部分不再重复支付。第十三条 图书出版者出版作品,没有与著作权人签书面合同,或签订了书面合同但没有约定付酬方式和标准,与著作权人发生争议的,应按本规定第六条或第九条规定的付酬标准的上限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不得以出版物抵作报酬。第十四条 出版社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社应将所得全部报酬的60%支付给著作权人。第十五条 出版......>>
冯小刚和王思聪为什么撕逼?
冯小刚缺德,一副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的样子,这个导演的人品和素质在最近这段时间暴露无疑,他都年近60的人了,这么不要脸居然坦言希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诸,把两个公司之间的小事情故意借微博炒作,哗众取宠,靠道德绑架、引导舆论风波,这种可耻行径令人不齿,王思聪替父亲反击冯小刚阴阳怪气;这回的事情,几乎大部分人都站在了万达这一边。
万达是个公司,而且是拥有全中国无人可比的终端院线放映资源,就是电影院最多,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部电影的收入来自于电影票,而电影院和院线能分去50%左右的收入,而且还有电影公司给的票补;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电影卖座、有人看,万达院线能赚的最多,王健林是个商人能把万达做成今天这规模,智商和情商不是冯小刚这么个”国内横“的三流导演可以比的,商人是不会跟钱过不去的。潘金莲这电影究竟拍的怎么样,范冰冰演的什么货色,让很多人去看的欲望都没有。你片子拍得烂,从来不拍出什么好片,每回都是让些个明星花瓶在那里演一些低俗、比较扯、打擦边球的烂电影,人家电影院不给你排片有什么错?是不是,排不排片是人家院线的自由,冯小刚的意思是要吃霸王餐不成?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看看热闹而已,但是冯小刚这种把私企之间的商业矛盾公开化、严重化,故意搅浑,想利用广大老百姓进行炒作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⑥ 《你好,李焕英》为何要选择保底发行
2月18日晚,北京文化发公告,其参与出品、制作、发行的《你好,李焕英》上映6日累计票房约27.25亿元(含服务费),该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6500万元。
此前传言,保底发行方是儒意影业与猫眼娱乐。公开信息显示,《你好,李焕英》前三大出品方分别是北京文化、上海儒意影视、天津猫眼微影。第四大出品方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是张苗担任法人的公司,张苗曾是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第六大出品方北京大碗娱乐是导演贾玲(原名贾俞玲)的公司,贾玲持股65%,其合伙人孙集斌持股15%,北京文化持股20%。第九大出品方天津摩天轮文化传媒由北京文化100%控股。主要发行方有四家,分别是中影、猫眼微影、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上海儒意影视。
⑦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交保底费是为了什么
8月21号各大院线复工以来,上映的首部商业大片《八佰》已经正式开始上映。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个不和谐信号。国内某影院负责人表示,我们申请密钥申请,预售也发出去了。华谊兄弟8月18号下午通知,要交去年票房3.5%的保底,即使票房达不到,这个钱也要交,超出的部分再另算。如果不交,密钥我们就拿不到。
8月21号,华谊方面正式回应这条事情。要制定这次发行模式,是在保护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打击偷漏瞒报这一长期存在的“行业毒瘤”。
至于没有办法获得这部电影密钥影院,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被行业协会公开处理过影院。一种就是不接受这种发行模式的影院。
至于外界说中小影院,总票房在二百万以下全国合计超过4000家。华谊官方数据回应表示,截止到21号,拿到密钥的影院有9497家。
有电影院负责人表示,华谊兄弟以往的模式就是好莱坞模式为主,讲究发行,内容制作为主,之前可能觉得比较吃亏。不过很多人感觉华谊这么做,是因为缺钱,这部电影投资了很大成本,特别华谊这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特别严峻。
⑧ 影视里面的对赌协议是什么意思
对赌协议在影视圈的行内称呼叫“保底发行”,就是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
至于签订对赌协议的意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的利润具有不稳定性,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营业的稳定性,对赌是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和利润空间有限。就中国电影而言,票房规模在增长,但实际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大。
影视传媒行业渐趋流行的“保底发行”,导致影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对赌,也催生出了票房造假现象。而票房造假的背后,多是为了用票房换股价。
⑨ 电影票房怎么算的
电影票房怎么算?
首先,普遍意义上的电影票房指的就是电影的门票收入,比如你说的卖了10亿人民币。同时也统计观影人次。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浮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著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统计,怎么计算票房的?
一个电影不是全世界的电影院都能播放的,他们会授权给各大电影院。卖出的电影票就是用来统计的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电影票房是怎样计算的
首先,普遍意义上的电影票房指的就是电影的门票收入,比如你说的卖了10亿人民币。同时也统计观影人次。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著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电影票房计算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每个影片上映期间,购票渠道有很多啊,可以通过各个渠道计算购买电影票的数量和票价。
电影票房怎么算啊
以全国各地电影院票价计算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一般票房数量是这样计算的:
首先定好几十家人气比较旺的影院,若全球公映就选择公映国家的大影院,全国公映就选择各省市的大影院。
每隔一定的时间(每周、每月),这些影院会把放映某部影片时售出的票数及价格总额计算出来,报给影片发行方,由发行单位统计汇总这个时期的票房。
现在的电影票房是怎么算的
应该是分地区,比如北美,亚洲……然后是分小地区 比如香港,内地……一般是先按周票房计算,然后是月票房,其次是按暑期季度,年度总票房。当然了这些都是指的正规的电影院。
一部电影的票房怎么算
影院收的就是票房了,至于影院给片方多少我就不知道了。爱奇艺应该是把版权买下来的时候就把钱结清了,VIP收的钱就算爱奇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