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是抗战时期著名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历史上四行仓库战斗中负责作战的其实是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内作战。片中的陆军第68步兵联队虽然真实卜腊地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是在苏州一带执行作战任务型改滑,因此这一点也是最多被诟病的地方。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歼键撤往英租界。
② 电影《八佰》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
据了解,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接近三个多月,当时的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电影《八佰 》是由管虎执导,他曾在微博里表示过,因为很少有人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所以他决定将四行仓库保卫战拍摄成电影,让大家感受到英雄们的热血战斗的过程。
这部电影原本定于2019年6月15日上映,后来官方宣布因技术原因,不能如期播出,影片定于2019年7月5日中国内地上映。据说,《八佰》开拍之前,为了还原1937年的时代感,进行长达整整两年的筹备工作,可见导演的用心,相信这将是一部良心剧。
除了剧情上之外,《八佰》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不仅请来黄志忠、姜武、张译、王千源等老戏骨加盟,还有张俊一、欧豪、杜淳、魏晨、俞灝明、郑恺等小鲜肉,让人非常期待。
③ 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八佰》这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
从题材的选择上评价《八佰》
从题材本身来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淞沪会战时,四百余人对外宣称战士八百,孤军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日军苦战四天四夜,史称“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是淞沪会战乃至整个抗战史上颇为悲壮的一幕,这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也被称为“八百壮士”。这一段历史本就动人心魄,适合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再演绎。
对小人物的描写细腻
英雄就是身边人?也可以是平民?从这部电影来看,是的!《八佰》背后的英雄史,也是平民史,这让这部电影的格局从四行仓库及其中的八百壮士延伸到了苏州河另一侧的达官显贵、平民百姓,这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大巢将覆之时,没有人能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样,在日军已经打到四行仓库时,一河之隔的人也必然不会无动于衷。在这部电影中,保卫四行仓库的也并不仅仅是八百壮士,在租界内原本隔岸观火的商贾、帮派子弟、伶人、学生、大学教授等等,最终也全部加入了这场保卫战中,全民抗战!
④ 八百故事背景
电影八佰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中日双方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会战。
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就是历史上的“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电影《八佰》由管虎执导,是亚洲首部使用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⑤ 八佰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电影《八佰》真实历史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上海四线仓库保卫战。历史上负责四线仓库战役的其实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作战。影片中的陆军第渣滚68步兵联队虽然真的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实在苏州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这也是最受诟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实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故事。关虎创作这部电影的如谈余动力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这场战斗有多惨烈。
但影片从一群逃兵开始,《八佰》在国产战争片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敢于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恶”。这部电影拓宽了我们对英雄的理解。在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之前,他们也有过平凡甚至琐碎的懦弱和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侍滚物就有二十个左右,但这样也会造成“一开始想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后来就糊涂了”的情况。
⑥ 拍摄《八佰》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拍摄《八佰》这部电影,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北平和天津以及整个华北地区落入敌手。
国民政府决定集中主力,在上海跟日军决一死战,遏制日军的 疯狂攻势,将上海周围日军一举歼灭。
会议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冗长讨论,在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没有理睬中国政府关于对侵略者日本进行制裁的正当要求,只是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避免局势升级,坐下和谈。这跟没说一样,完全是废话。
而这份报告书公布的时候,淞沪会战已经结束将近一个月,得意忘形的日军集中了优势兵力,矛头直指凛冽寒风中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影片的最大意义,就是告诉世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的民族,无论到什么时候,总有慷慨悲歌之士,所以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之林。无论是多么凶狠的敌人,想要中国屈服都是痴心妄想,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影片还告诉大家,一个国家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抵御外侮;别把希望寄托在别国身上,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切都是空想!只有把祖国建设好,才能换来永久和平。
⑦ 电影八佰的历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师长孙元良之命率420余人,对外宣称有800人,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自己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从此闻名中外,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被誉为“八百壮士”。
(7)八百电影为什么会有这场战争扩展阅读:
在《八佰》中是没有绝对主角存在的,这种做法对于电影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劣势是电影从头至尾都缺乏了一个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们,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差,但你却又很难说他们哪一个人是电影的核心,这终究使电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诟病。
然而另一面,这样的群像处理也使观众得以多角度走进了这部电影,当人们看到这些身为战士的小人物如何在这场战争中逐步蜕变,看到河对岸的普通民众从隔岸观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热血,其实作为观众在情绪上也开始逐渐升温,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用单一的悲壮来煽动观众的爱国情绪,而是从不同视角为出发,让人真正洞悉以这场战争背后的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