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末代皇帝电影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末代皇帝电影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发布时间:2023-08-19 07:37:15

A.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个人来说整部剧还是可以的。

从电影意象上来看,牢笼和门的反复出现,其实可能预示着这个片子真正将到的是自由与束缚的主题。溥仪生在一个外在紫禁城,内在皇权的牢笼之内,这是大家为他打造的。他一开始总想要出去看看,获得自由,大家却不让。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离开了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内心在乎的,是这个他童年时代拼命想要挣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当日本人找到他时,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愿的走向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重新被关了起来。但随着日本战败,一切成为了泡影,他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但他仍觉得自己是皇帝,执意要担负起日军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长的生活后,当他被放出来时,不管是被迫、被监狱长感召或是自愿,他终于平静地放弃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门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蝈蝈放出来,脸上却充满了释怀的微笑。因为此时他已经和蝈蝈一样,从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来,终于自由。

遗憾的是,他那时候距离生命的结束也不远了。

B. 《末代皇帝》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9个奖项

先说我对这个问题的核心回答:

《末代皇帝》的拍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集大成,它的狂揽9座奥斯卡小金人也是时代造就的。

《末代皇帝》9提9中,很多是技术类的奖项,是大投资大制作才能促成的成就,而其中,没有一项表演类奖项获提名,即使在我们看来,尊龙、陈冲、邬君梅,甚至包括演15岁溥仪的吴涛,在片中的表现都非常惊艳。也就是说,奥斯卡认可《末代皇帝》的故事、拍摄、制作,但对东方面孔的演员,不感兴趣,也没有得到肯定。

再多说几句——

虽然这个问题很多答友都贡献了很棒的答案,我还是想再说说自己的感受,是因为随着上个月(2018年11月)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世,《末代皇帝》又掀起了一轮反刍热潮,我也是首次看了219分钟版本,以前只看过163分钟版本的。

本片拍摄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永远不可能再现,所以《末代皇帝》也是永不可能再复制的史诗巨制。

C. 《末代皇帝》被称为史上最佳奥斯卡电影,它究竟优秀在哪里

它最优秀的地方是很好的还原了中国历史,它非常客观的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当中去,它突破了当时电影技术,创下无数的电影新奇迹。

《末代皇帝》讲述的是中国最后第一位皇帝溥仪的故事,它很好地将历史还原出来,将溥仪从小到大,他的心灵成长变化也是很好的演绎出来。

《末代皇帝》分别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最佳美工、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9个奖项。这就很好的说明影片的伟大艺术性,它是突破了当时所有的一切技术,为电影创下无数的奇迹。

《末代皇帝》之所以能够成为史上最佳的奥斯卡电影,就是因为它足够经典,是不可被超越的。

D. 被国人严重过誉的电影《末代皇帝》。你喜欢这部电影吗

201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逝世,互联网上一片悼念末代皇帝的哀悼声。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伟大的人”等诸多赞誉,在豆瓣评分为9.2分(总分30万)。作者在很多电影评论看到几个很激烈,如一面看到溥仪的悲剧性的命运哭泣,和健身跑步认为阴谋哭的罕见,甚至有以下这样的评论,似乎“末代皇帝”是一个电影将历史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2. 约翰斯顿扮演的救世主的角色

《末代皇帝》中有一个神奇的人物,他就是约翰斯顿。他是溥仪的老师,年轻的溥仪现代观点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应该说,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在溥仪的一生,他后来写了一本回忆录“紫禁城黄昏时分,”这本书,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活”为溥仪的一生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数据。

但不得不说,约翰斯顿的书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客观,他在书中要把溥仪和自己去美化,对于一些事情和其他记录是非常不同的。可悲的是,贝鲁图奇最初创作《末代皇帝》的基础是《紫禁城的黎明》,而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成了辅助的史料来源。

当溥仪在打网球的时候,冯玉祥的军队进宫驱逐溥仪和皇室。溥仪抬头看着坐在高判官椅子上的约翰斯顿寻求帮助。约翰斯顿俯视中国历史上这一著名事件。

E.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末代皇帝》有何特别为何受到如此追捧

因为这部《末代皇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代人,先不说这部影片斩获了多少个奥斯卡奖项,光是说到中国人的情怀,那么将其重新修复再次上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末代皇帝》这部影片,是由三家公司,分别为意大利、英国和中国的电影公司共同制作而成的,而导演是赫赫有名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由香港著名影星尊龙领衔主演。

二、影片的主题内容

关于这个影片的介绍,仅仅只有一句话:

这是一部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确实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但是影片独特的拍摄手法展现出来又不仅仅是这些。它体现出一个巨型王朝在没落且走向终结之时的垂死挣扎,相当令人震撼。总之,要是有机会,还是要去看看这部影片,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F. 被国人严重过誉的电影《末代皇帝》,西方思维下的迎合之作,到底怎样

201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世,随之而来的是全网的怀念以及对电影《末代皇帝》的又一波造神运动,一些“最伟大”之类的褒奖一股脑儿安在了该片头上,豆瓣上三十多万人综合打出了9.2分的高分。

笔者在诸多影评中看到几个挺厉害的,比如有一边看一边为溥仪的悲惨命运哭泣的,还有健身跑步时想起剧情来哭的稀里哗啦的,更有甚者还有下面这样的影评,似乎《末代皇帝》就是一部将历史和人性完美结合的电影巨制。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的看法是:不谈历史的话,《末代皇帝》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拥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将溥仪套在这个故事上之后,该片的性质就变了,尤其对中国人来说,它并不算一部不朽之作。相反,这是一部用来取悦西方观众并且格调不算太高的电影。

一、 对历史的修改并非偶然

电影《末代皇帝》在服化道的细节上被人称道,这也是该片很成功的一点。但在对待一些关键历史剧情上该片却有意无意的进行了一些修改。

如影片开头,卢燕饰演的慈禧太后躺在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宫殿里,大殿两旁到处是佛像,宫女太监们化妆成各种神仙的样子。卢燕觉得不对劲,她专门去请教了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告诉导演贝鲁托奇,清朝的宫殿里没有这么布置的,但导演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贝鲁托奇为何要这么布置场景?其实从慈溪太后僵尸一般的脸和弥漫着魔幻色彩的宫殿就能看出来,这不过又是一个“傅满洲”的变种,西方世界的眼里清朝的宫殿就不可能是窗明几净的,像这样乌烟瘴气充满魔幻色彩犹如地狱一样的环境才是他们心中的大清国。

溥仪大婚之后,影片中他和婉容和文绣有大段的感情戏,三人甚至同床共枕,事实上溥仪压根就不喜欢这两个人,尤其是对长得犹如凤姐前世一样的文绣。

影片中段,面对婉容通奸溥仪的下属,溥仪杀了那个下属。实际上,那个姓李的守卫不仅一直活着,后来在溥仪特赦后两人还见过面并握过手。

该片后半段,溥仪在战犯管理所里有被批评被打的情节,当年的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在见到贝鲁托奇时强烈反对这么篡改历史抹黑管理所,但导演以这是电影艺术为由搪塞了。从很多战犯还有溥仪自己的回忆录里都能清楚的看到,溥仪在战犯管理所的生活是非常平和的,在这里他自食其力并和其他战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饭量大涨连失眠症都自愈了。

三、 奥斯卡的真相

比起坂本龙一的遭遇来说,更委屈的恐怕是婉容和川岛芳子,因为贝托鲁奇甚至在影片中给她们安排了女同戏份,原因也很简单,这是西方人爱看的元素,却根本不是中国人能接受的桥段。

说到底,贝托鲁奇电影的受众是西方人,不论是争取获奖还是争取票房,能给他票房的,能给他大奖的无一例外是西方人。八十年代的中国不仅给不了《末代皇帝》奥斯卡奖,同样也提供不了票房。

讽刺的是,贝托鲁奇压根没把中国观众当做他的受众群体,但给予他和该片最大厚爱的还是来自中国观众。

现在在国内影评网站上,针对《末代皇帝》有两种论点,一是人家毕竟获得了九项奥斯卡大奖,这足以证明该片是伟大的。二是对于中国历史应该是旁观者清。

首先我们细看《末代皇帝》获得的奥斯卡大奖名单,九个奖项整整齐齐很威武,但仔细看,除了在十八首配乐中贡献了其中一首的苏聪跟着入选之外,其他所有奖项都和中国人无缘,什么最佳男主、女主,最佳男配、女配,连个提名都没有。这还不说明问题吗?该片压根只是拿中国历史和中国演员当做背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为西方服务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贝鲁托奇那么玩儿命的修改历史了。

第二,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能在中国历史上有资格当旁观者的国家恐怕最多只有日本一个,其他任何西方国家包括意大利连当中国历史旁观者的资格都没有。贝托鲁奇仅仅靠看了一本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研究了一些史料和照片,就够得上中国历史旁观者的资格了?够呛!

说到最后,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末代皇帝》的立意其实还是站在片面的人性上了,不论是庄士敦的书,还是贝托鲁奇的电影,他们都把溥仪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上,认为溥仪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傀儡而已。这种观点在西方非常有市场,曾经有法国人给溥仪写信,还有西方记者采访溥仪,他们所持的观点和该片基本一致,那就是做为曾经的皇帝,溥仪简直太惨了,太值得同情了,他连喝奶的自由都会被剥夺啊。

事实上,就连溥仪自己都不接受这种错在他人和时代的观点,他坦诚的表示他做的很多坏事都是自己愿意做的,日本人天大的本领也不可能拿枪顶着他去当伪满洲国皇帝。

归根结底,比起中国近代史上遭受那么多苦难的人民来说,溥仪的一生比起康熙和乾隆来确实悲催,但比起劳苦大众来他绝对是幸运的,甚至比起光绪和同治他都是幸运的,更遑论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贝鲁托奇这部获得九项奥斯卡大奖的《末代皇帝》,本意是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和评委的,但在国外权威点评网站IMDB上,《末代皇帝》的评分只有7.7分,甚至都不如梁朝伟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得分更高。但在国内这部电影却被推上了神坛,这个结果可能连贝托鲁奇都想不到。

这让笔者想起来一个段子:三个青年去卢浮宫拍《蒙娜丽莎》发朋友圈,普通青年写的是“人太多了,挤不上去。”文艺青年找到一副别人拍的近景发出来“达芬奇太伟大了!”,另外一个青年把自己拍的看都看不清的远景图片发出来“贝多芬太伟大了!”

最后,笔者再次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抛开溥仪这段历史,将《末代皇帝》这段故事架空在欧洲哈布斯堡家族某个末代王储身上,或者干脆架在韩国太子李垠身上,那该片从人性角度出发去评判的话,这还真的是一部好片,可惜,架错地方了。

G. 为什么说《末代皇帝》是难得的佳片

本片主要通过插叙来不断反映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悲剧的一生。经历过中国的不同阶段,他所感受的是物是人非和重复离别。而电影通过很多设计来表现和丰富末代皇帝的人物形象。

1)本影片主要讲诉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从三岁起登基做皇帝,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时候实则听命于皇后太监老臣们,后来成立伪满洲国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像个木偶一样过着工具人的前半生。最后在抚顺战犯管理研究所思想改造,开始学习过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特赦,他再次进故宫的时候,就要买票了,那曾是他的家啊!

4)本人很喜欢一句话:“我们都像鱼缸里的鱼,想说很多话,却变成一连串的泡泡.....”,完美地照应了溥仪作为一个“傀儡的前半生。本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却被告知自己必须坐上皇位;想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尝试创立一个国家,又被当作民族罪人。全片不断出现的“Openthedoor!"流露出了溥仪的愤怒和无力,虽然溥仪有血有肉,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已被归类为傀儡皇帝。

H. 怎么评价末代皇帝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曾说,《末代皇帝》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与传统的电影相对比,他更希望通过恢弘浓郁的方式向人们展现溥仪内心的孤独和那个时代的变迁。当年幼的溥仪坐上龙椅的时候,匍匐在他眼前的臣民,不过是随时都可以抽身的看客。可是溥仪不同,他的身份带给他的是荣耀与权力,同时也是宫闱中的悲凉与无奈。

在电影的最后,新时代的中国来临,溥仪再次来到紫禁城自己要花钱买票才能进入。这种赤裸的讽刺让这个曾经万人之上的皇帝明白,他本就不属于这里,也不曾属于这里,他属于的只是这个时代而已,而他,一生都不曾真正的做过自己。

阅读全文

与末代皇帝电影评分为什么那么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保罗沃克电影是怎么 浏览:429
成龙的动漫有哪些电影 浏览:517
哈利波特的电影好看吗 浏览:500
内存卡怎么播放不了电影 浏览:296
书店电影免费好 浏览:210
印度片好看的电影排行榜 浏览:169
怎么将下载好的电影在电视上播放 浏览:321
带面具外国电影叫什么 浏览:224
如何把火影拍成电影预告片 浏览:361
好看鬼片恐怖中国电影排行榜 浏览:77
巨齿鲨电影特效好看吗 浏览:319
关于轮船失事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95
克鲁鲁这部电影是叫什么 浏览:844
龙之谜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71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怎么改 浏览:190
如何退出电影上网友发言字幕 浏览:751
美国打鹿报仇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238
怎么把电影下载到手机视频里 浏览:1000
小丑杰罗姆电影真正名字叫什么 浏览:748
范冰冰主演的二战电影有哪些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