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顾长卫的新片《立春》中,张静初演了哪个角色
张静初在《立春》里也沿用《孔雀》中姐姐高卫红的名字.
不过被删啦!
http://ent.ce.cn/main/movie/hydy/200711/18/t20071118_13631523.shtml
一直被外界视为顾长卫上一部作品《孔雀》姐妹篇的《立春》,日前经记者证实,客串的冯砾和张静初戏分被无情删掉了。
在《立春》拍摄过程中,导演顾长卫就为张静初、冯砾和吕玉来在《孔雀》中饰演的三姐弟也设置了一段客串的戏,张静初连名字都沿用了《孔雀》中的“姐姐”高卫红的名字,他们的生活命运在《立春》里被安排成了一条“暗线”,由此可见,导演顾长卫有意通过这两部影片打造属于他的“平民史诗”。
曾在《孔雀》中饰演“傻哥哥”的冯砾透露,他在《立春》中只有一场戏,是“傻哥哥”在街头抽中彩票的场面。这场戏拍摄需要一天时间,但当时为了赶拍蒋雯丽的裸戏,他在剧组足足等了3天。结果现在,他们“三姐弟”的戏份都被删掉了。冯砾表示,他十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删减他们的戏也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人公王彩玲这条明线,让她的人物性格更丰满突出。
对于删去了《孔雀》中角色的戏,导演顾长卫解释,《立春》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故事和人物应该鲜明丰满;而暗线是延续性的东西,删掉也是为了让影片更清晰,不会因为两部影片交错而显得混乱。他还特别对冯砾和张静初表示抱歉,“我知道演员为了这部片子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权衡之下选择删掉他们的戏,也是为了整部片子考虑”。
<立春>首映 顾长卫夫妇避谈张静初
http://www.news365.com.cn/wxpd/yy/yljj/200804/t20080408_1824916.htm
2. 电影孔雀剧情最后姐姐看到孔雀时说了什么话
电影孔雀剧情最后,姐姐看到孔雀时说:“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
电影结局:
后来姐姐生了个女儿,别人都说太像她了。姐姐、姐夫和他们的女儿一起来到孔雀的面前,女儿说:“孔雀,孔雀,开屏吧。你没有俺的衣裳花。”听到这话,姐姐和孔雀都安静了一会。女儿又说:“这儿的孔雀老不开屏。”
听完这话,姐姐对女儿说:“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女儿回答说:“咱这的孔雀都是假的。”姐夫笑着看了女儿一眼,姐姐也苦笑地逗弄了一下女儿的头发。
之后,姐夫抱着女儿,姐姐跟在姐夫的身后,一起离开了孔雀。离开时,姐姐还笑着回头望了孔雀一眼。而孔雀依然悠然自得地在吃着自己的食物。
整体剧情;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阳,某个五口之家在剧烈社会转型时期,分三条时间故事线,分别叙述了姐姐(张静初饰)、哥哥(冯瓅li饰)、弟弟(吕玉来饰)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姐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去报名参军,她肯定不知道参军意味着什么,她只是觉得这样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而已。姐姐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惜粉身碎骨的摸样。然而,命运就是如此,越想得到的东西,越是触不可及。姐姐无法参军,姐姐的梦想随之破灭,那个英俊的伞兵也渐渐远去,变成希冀。
姐姐只能打开蓝色的降落伞,在街道中飞驰,这是她与梦想最接近的姿势。这个姿势也同样感染了曾经有着相同梦想的果子,于是果子追随而去,并且对姐姐产生惺惺相惜的情愫,这情愫也让姐姐与果子的关系让人诟病。
果子拿走姐姐降落伞的时候也许只是戏谑的开始,然而在小树林里姐姐为了拿回降落伞而脱下裤子的情节却让他震撼。
后来姐姐遇见了拉手风琴的老人,在老人身上感受到了从来没有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她告诉弟弟:反正父母也是不爱我们的,现在有人爱我们不是很好么。然而她不知道,这份她自以为珍贵的情义,却被世人曲解成这样的龌龊。老人因为受不了压力而自杀,姐姐也备受欺凌。
姐姐最后嫁给了给领导开车的小王,然而那不是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只能枯萎。姐姐已经美人迟暮,她离婚后回家,然后又一次遇见自己生命中的启明星——那个伞兵。
伞兵已经步入中年,而且落魄流离,他是被生活压垮的中年男子,虽然岁月已经磨折了伞兵的意气风发,但是在姐姐的眼中他依然是那个光芒四射的明星。于是姐姐走过去,告诉他自己的爱情。
3. 《孔雀》好看吗,结局是什么
我们彼此都是动物园里的动物,被人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人生就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着自己。”但我执意认为电影以孔雀命名是因为姐姐骑着自行车那段,后面降落伞大大的张开的样子,姐姐开心的笑着,两个酒窝挂在嘴边,像极了一只骄傲的孔雀。而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面一直挥洒不,一想起,就会有无数的感动和心酸。 至于李樯表达的这个意思,在《立春》里面的王彩玲与董璇扮演的邻居之间体现得更明显。 “你能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你更不幸。我么你好看,么你年轻,又么有家庭。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儿,你会安慰的,对哇?不管是谁,他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了?”一语道破了这人世间人情的冷淡与残忍。 《孔雀》里的姐姐和《立春》里的王彩玲都是现实的牺牲品,怀抱着梦想,可惜生在一个卑微的地方有着一个卑微的身份。有人说一个胆小谨慎的人不见得不会想入非非,那么一个无法抵抗现实的人不见得就不能拥有一个不现实的梦想。或许生在大城市,有一个好家庭,姐姐和王彩玲的梦想会轻易实现,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梦想和尊严被随处践踏,但让人感动的是她们依旧对平庸生活对峙着。 为了能当上伞兵,甘愿花掉自己辛辛苦苦存的所有的零花钱;为了降落伞,甘愿献出自己的身体;为了好工作,甘愿嫁给一个认识不久的人……她总是喜欢在阳台上面仰望着天空,那个抬头的姿势美极了,像是一株盛开的蔷薇,并且是血红色的,强烈生命,强烈地开放。后来一次次失败,但她永远是那只骄傲的孔雀,没有人比得上她在开屏时候的美丽。姐姐虽然对生活有一些妥协,但是她妥协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这样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旋转。卑微的灵魂就不配有一颗高远的心吗,在你不知道的世界里,我的梦想其实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开屏。 在某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很王彩玲,但在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像她。我想是像她是因为同样也是悲剧性的收尾,不像她是因为她比我更坚持。身边总有人极其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CQ老觉得自己是歌星和影帝一样,每天都沉溺在自己的戏里戏外,其实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梦里的人何尝不是拥有一种幸福的能力,虽然最后梦会醒来,但至少能存在一瞬间的幻想。 心地善良,拥有梦想,努力奋斗,真心付出,这些应该都是人的好品质,但这样的人不见得会有好的收场。虽然拉康说容易成功的人不容易快乐,但是对于从未成功的人或许连快乐都没有资格吧。电影有一幕是王彩玲穿着演出的礼服想要跳塔自杀,滑稽的是上天吝啬得让她想死都不能。好吧,生活其实本来就很残酷,但幸好上天都赐予了她们一个坚强的灵魂。 电影里面还有个悲剧性人物,就是胡金泉,如果说王彩玲的生活是悲剧但毕竟最后悲剧色彩逐渐变淡,而胡金泉整个人生都带有一种浓烈的悲剧色彩,直到最后也没淡。王彩玲至少懂得自己是这个命就得担待的道理。他说:“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哈儿。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儿一样。”后来他为了拔掉那颗刺,强迫自己做出那样的事情。王彩玲监狱看他,他说这里的鞋和芭蕾舞鞋一样,还垫脚给她看。突然想起王彩玲对他说:我是不甘平庸,而你是在劫难逃。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甚,但我总觉得要有甚大事发生似的,我心哈儿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儿都过可了,根本甚也么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甚似的。”电影最后片段,王彩玲终于站在大剧院中间,在各种灯光聚焦当中,当了一次孔雀。我知道那是导演的愿景,也是我们的愿景,但是始终相信在另一个时空的王彩玲就是那样光彩夺目。 电影要表达的很多,设计每个画面和台词都很耐人琢磨。两部电影表达的寓意一脉相承,或许是因为一个编剧的原因,挥之不的悲剧气息,但同时也是挥之不的现实气息。与其说是电影残酷,导演残酷,编剧残酷,还不如说是现实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