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电影《小丑》
《小丑》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大多超级英雄的电影起源,都是从一名平凡人如何被命运点金之手碰到讲起,又如何如何阴差阳错辗转反侧地变成一位披风凛凛的大英雄。但鲜有反派角色是从头到尾交代的,反派们多数是“已经完成式”,突然就冒出来,没有来由地,就已经变态得不得了了。
最多用自白倒叙一下自己是如何到了这般田地。所以Joker这部以超英史可能最有名的反派为主角的电影,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终于知其所以然了。看毕这部电影,在影院灯还未亮起时,就已经屏息紧张,害怕有人突然开枪扫射,走出电影院,更觉得寻常街头都危机四伏,像得被害妄想症。
因为这部电影的渲染力度真的太高,即使是优良公民,看完电影都觉得三观短暂颠倒,大脑晕眩,险些要与主人公共情。这部电影尽管是由DC出品,却不是被归类为超级英雄片,因为里面既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超能力。
不再是被一个无名无姓的亡命之徒莫名抢劫,而是,在小丑枪杀了电视喜剧主持人引发全城轰动之后,有一个人有样学样,对城中富豪开枪,以示愤怒。这一笔令我非常震动,简直是把蝙蝠侠和小丑这段故事重新定义了。
小丑不再是一个突冒出来痛恨蝙蝠侠的反派,他们结下的梁子,命运的羁绊,原来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蝙蝠侠父母的死,也不是一个意外,而变成了disadvantaged group愤怒累积直上云霄之后最终爆发的结果。
(1)小丑说我笑不代表我快乐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讲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该片是华纳和DC所独立开发的影片,与目前的DC扩展宇宙并无关联。
该片于2019年10月4日在美国上映,随即以9620万美元的收入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创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纪录。截至2019年11月8日,《小丑》全球票房将超过9.57亿美元,成为了影史上最赚钱的漫改电影。
2. 电影《小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
由于哲学家齐泽克形容《小丑》讲述的是“对社会政治秩序与虚无主义僵局的绝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归根结底,就是一篇反社会无政府主义的战斗檄文。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说事,称其为社会暴乱的根源和图腾,从而变成了一场“狂欢”。另外一种争议是在影迷中进行的,觉得“小丑”这一角色失去了原著中代表着“混乱无序的邪恶”这一象征意义,而去寻根究底“小丑何其成为小丑的?”很多影迷认为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暗示关键点在于小丑的血缘来历和伴随之家族“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从而将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剥夺干净,这是对原著的一种无知亵渎。
3. 如何理解《小丑》的结局
前天通过网友分享的资源,在家里看完了这个在大家口中封为神作的电影。
如果满分100分的话,我打85分!为什么呢?在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一版小丑,是独立于DC宇宙的,也就是说跟我们之前所看过的所有的小丑都不太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区别于美剧《哥谭》里的小丑的是,哥谭里的小丑,从小开始就心理变态,而这个小丑原来是一个温和,甚至是懦弱的人,但是又怀揣喜剧梦!生活和显示的双重打击,终于让他在地铁里黑化,杀了那三个混混!加上他母亲告诉他托马斯韦恩是他的父亲,让他这个从小没有父爱的人心理更加的脆弱!
看到结局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他到底跟蝙蝠侠布鲁斯韦恩是不是兄弟?可最终还是没能确定,是他妈妈在说谎?还是阿尔卡姆疯人院被托马斯韦恩控制,从而伪造了一系列的事情?
最后,小丑在直播中开枪杀了他一直崇拜,但又拿他当笑料的主持人,在被警察带走途中,被他的狂热粉丝所救!给人感觉,人人都是小丑,被资本所迫,从而忍无可忍,走上反抗之路!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理解
说说个人的感觉
亚瑟,一个被 社会 冷漠的现实世界逼疯的人,他从小立志做个喜剧演员给人们带来欢乐,然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他很难控制自己的病情,经常无故大笑,两面三刀的同事,刻薄的上司,毫无善良可言的 社会 ,第一次连杀三人后,亚瑟居然有了一种解脱般的感觉
母亲的病史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来自己从小就受到养母的虐待,从而精神出了问题
一直被自己视为偶像的摩瑞也在嘲笑着自己的表演…
最终亚瑟对这个现实 社会 绝望了,步入了黑暗,杀掉了陷害自己的同事,杀掉了从小虐待自己的养母,杀掉了一直视为偶像的那个人
其实亚瑟一直以来都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孝顺母亲,做喜剧演员给人带来欢乐,但凡身边有一点善意,亚瑟都不至于此会陷入绝望,正是因为这个现实的世界到处充满了嘲讽和恶意,亚瑟终于绝望了,停了药,连杀几人后觉得自己彻底解脱于各种束缚
joker,在别人眼中就是个笑话
《小丑》电影票房开出佳绩,成了北美10月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随之而来引发不少剧情讨论,还有开放性结局的思考。“Joker”亚瑟叙说的故事,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想的情节?还是全部都是他幻想编出的故事?亚瑟从头到尾,到底有没有离开过阿卡汉精神病院?他最后一笑,又有什么含义?而这部《小丑》电影,真是我们认识DC漫画的那个小丑起源?
《小丑》电影为何出现3次“11点11分”的时间?
国外有影迷发现电影一开始亚瑟出现在社工心理师的办公室时间显示为“11点11分”,而后亚瑟在医院用头猛撞居室门,恰巧时间显示也是“11点11分”,难不成亚瑟没有走出这个时间,一切都是他在回忆的幻想?
再来《小丑》结局,亚瑟在医院里发笑着,“你不会明白这个笑话”,难道这些都是他编出的故事吗?他真的从头到尾都未离开过阿卡汉精神病院?如果提出这些怀疑,甚至有这样的看法,沐柒觉得电影确实让人有一些模糊,可以讨论的地方,因为有些细节并未明确指出亚瑟的行动。比如,亚瑟真是在暴动后,再被关进阿卡汉精神病院?
不过沐柒在参考了一些数据及导演访谈的报道后,仍然是维持自己一开始看完电影的想法,那就是除了莫瑞邀亚瑟上台,一段鼓励他的情节,还有他与邻居单亲妈妈苏菲的交往,这些桥段是幻想外,他在地铁杀人、杀害养母、在脱口秀节目上,杀了莫瑞,最后引发的街头暴动,都是真的。
那“11点11分”总不是巧合吧?还有一次出现“11点11分”是在亚瑟被经纪人开除,他打坏打卡钟,一样显示这个时间。沐柒觉得三次出现“11点11分”,应该是暗示扑克牌中鬼牌“Joker”的彩蛋。另外,亚瑟在剧中开了11枪,所以“11”这个数字的意义,应该与回忆时间无关,都是指向鬼牌“Joker”的彩蛋。
亚瑟从头到尾叙说的故事,都是编造的观点不能成立吗?
沐柒即使再刷时,也没留意这个时间疑点细节,因为全被杰昆菲尼克斯饰演“小丑”亚瑟弗莱克的情绪带着走,但就是因为电影是“小丑”亚瑟弗莱克的叙事观点,所以如果有影迷觉得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甚至提出上面的疑点,也不能说他们的推论不对。
由于这个故事是“小丑”亚瑟弗莱克来叙述,没有旁人的观点,而这个叙述者本身是有精神疾病的幻想症,他并非是可靠的故事叙述者,所以由他说的故事,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就给观众自己决定。
杰昆菲尼克斯曾在上映后的一次访谈,提到自己对结局的看法,他认为电影没有把一切说死,这样开放性的结局,交给观众自己决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也因为电影这样的结局设定,他觉得是相当有趣的手法,因为观众可加入互动。
从导演托德菲利普斯解释“小丑的笑”看故事真假端倪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上映后受访提到自己电影结局的安排,他表示,亚瑟在医院里发笑着的戏是有意义的。在剧中,他有很多不同的笑声,有些是痛苦时,无法控制而发出,有些是他试图假装成为一般人的笑,但最后一次在阿卡汉精神病院,发出的笑声,是电影中唯一一次真正的笑声。那个笑声发自于他真心地笑。因为他在历经这些苦痛和受人歧视后,走上了反派之路,在看破自己人生是场荒谬的喜剧,不必再迎合他人,所以可以自在笑出来。
沐柒从导演这段“笑”的解释,大致可推断亚瑟在故事中受到的苦痛是真实的,他不知如何做自己(因为他是悲剧人物),如同他剧中的台词,“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别人总希望他们假装自己正常”。而当“小丑”成了高谭市的革命象征,他在“小丑”身份找到了自我,他希望自己被注目,自豪自己是“反英雄”的代表,因而剧中那段历程,颠覆整个高谭市是真的。
亚瑟不是真正的小丑,还是他启发了后来叫“杰克”的小丑?
《小丑》电影因加入了DC漫画,布鲁斯家族及蝙蝠侠的故事彩蛋,所以不禁让人更好奇,那《小丑》故事中,到底是不是真的小丑?因为漫画中小丑“杰克”和亚瑟的年龄有和对手布鲁斯韦恩有差距,布鲁斯韦恩在《小丑》故事中才八岁,与亚瑟有很大的年纪落差,那长大后的蝙蝠侠,对上的小丑还是亚瑟吗?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先前导演在拍摄《小丑》这部独立电影,就早已脱离DC宇宙的时空,等于是说另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小丑”故事!
小丑的结局引发人的好多思考像一场 游戏 一样,有点想王宝强演的树先生有的好多情节也想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结尾的暴动不具有政治性和 社会 意义,只是 游戏 玩家情绪的发泄,并不带来改革和希望。玩家们杀红了眼之后,回归现实依然温和善良。和其他 游戏 不同的是,电影赋予了 游戏 主角更多的背景,让他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加分项是凤凰的表演,一个精致的精神疾病患者。相比而言我倒是更喜欢那种彻彻底底的坏蛋,坏的毫无道理。他不是在挑战秩序或是反抗什么,而是天生如此。
最后呢小丑变得像个受苦受难、备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者,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如果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穷人忍受一切,富人享福,这是千百年来都不曾变的事实、极为深刻的现实。小丑戏剧性太强了,像延禧攻略一样爽,别人打我就回她一个耳光,别人用语言羞辱我就用枪爆他的头!如此而已。小丑是精神病人,所以他反抗了,所以触发暴力了,引发的狂欢甚至和他本人的初衷无关,最后从头到尾也无人关心和了解他。
大家好!我是Ai酱电影!看一部电影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简单讲讲我的看法,不喜勿喷!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非常压抑,从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感觉小丑的命运真的很可悲,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恶魔和天使,天使代表正义,恶魔代表邪恶,当一个人思想斗争时他们的战争也就开始了。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小丑身上。小丑在带上面具之前是一个无人关怀时常被嘲笑的失败者,带上面具后才找回真正的自我,这可能是一部反面电影教材,但是给人带来 社会 底层很真实的例子全都是被人和事物逼的。
从第一个场景看到亚瑟化着妆,用力撑开嘴角但眼角却带着泪时。到工作、 社会 援助、家庭的不幸,这些一直支撑着他走在悬崖边的支点一一崩塌,他也终于释放了另一面。第一次杀人后从慌张逃跑到平静接受,他在厕所里的舞,意外的美。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只需要一点点推力,我们都有可能变成小丑。
影片呈现充满了艺术感,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妆容、服装、取景,映像处理像就像一张张充满质感的老照片,令人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绪之中。杰昆·菲尼克斯洗手间、长楼梯的独舞尽显满足又充满悲凉。
“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小丑说的很对,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喜剧,但是喜剧的内在往往都是悲剧。
“小丑”最终成为“坏人”,走向破坏 社会 的“反动者”,从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来看,这是必然的,如果“小丑”不自杀的话。
一个处于 社会 底层的人,当他经历各种侮辱、各种无助,对 社会 失去信任后,他的内心将变得阴暗,对周边的人将产生敌对情绪,除非出现“上帝”类的人物,否则谁都拯救不了他。而“小丑”身边是没有这种人存在的,所以他终将走向“不归路”。
最近有一部美国高分电影片非常火爆,都打出了9.1的高分,票房突破9亿美元而成为影史上投资报酬率最高的漫改电影,它就是一部神作DC漫画的起源电影《小丑》
首先这部电影的确拍的很好,深受广爱好评,漫改剧情片也创造了很多新记录。
这个片讲述的是一个精神病人亚瑟,他遭受了很多人的欺负,因此才导致他爆发的导火线,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复仇之路。让那些欺负过自己的人一个个的死掉,这样能得到了一种释放的亚瑟,如此疯狂的亚瑟,就算被抓进精神病院也没有放过自己的心里医生,将其杀害,他被逼的反抗,是情有可原,但他一直都渴望被温柔对待。
其实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以暴制暴不能解决问题,脱离了规定情境根本无法讨论,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有怨气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像亚瑟一样的人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死循环。无论结局如何,这也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而且也是一部很棒的艺术片
优雅的迈着八字步:代表着小丑冷静又疯狂
路过的血脚印:代表着现在以及未来引发的死亡和恐惧
朝着阳光走去:黑暗一步步靠近光明,背后的阴影狂笑着注视着。
你们在哪里看的这个电影 电影院吗
如果电影院看不了
那么
这个小丑到底是指谁呢
社会 没有哪一刻比这个时候更加混乱,而小丑没有哪一刻比这个时候更加清晰
4. 豆瓣9.1《小丑》:男主本身就是小丑,还是被社会逼成了小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皆源于两种本能:爱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爱的本能促使人们去生存,去繁衍,去创造;死亡本能则促使人们去破坏,去毁灭。死亡本能既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对内时则表现为自虐、自杀等,对外时则表现为暴力、杀戮等。
这部电影,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堕落为恶魔,实际上却是以此批判人性中的冷漠与刻薄。如果亚瑟在被无赖欺负时,街上的人能施以援手,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那些街上的无赖、兰德尔、华尔街白领、托马斯·韦恩、富兰克林这些人不那么刻薄,亚瑟也不会被一步一步逼入深渊;如果所有人少一些冷漠与刻薄,多一些善意和包容,哥谭也不会堕落得如此黑暗和混乱。
5. 电影《小丑》一直笑的原因分析
在看电影《小丑》的时候,刚开始不理解主角小丑为什么一直笑,是有什么精神疾病吗?还有他为什么一直舔嘴巴呢?看完电影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原因。
小丑为什么一直在笑?小丑一直笑的原因是什么?
小丑在电影里也是扮演小丑的角色,因为他的母亲从小就告诉他要开心多笑,他不管面对谁都是大笑,小丑并非一个具体化的人,他是经济大萧条时代的一个精神符号,他是底层边缘人的代理人,一个敢于反抗标准化规则的人,一个不甘心流水化生活的人,正如小丑所说:“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定义的”。
这正是他对体制的一种嘲讽,是什么压垮了小丑最后的精神防线,或许并不是一件事情那么简单,而是一连串恶意事件累积在一起,终于累加到了他的临界值了,所以小丑才将所有负面情绪爆发而出。
小丑的理想是做一名谐星,其实他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快乐的人,却要将委屈藏于心底,伪装成强颜欢笑的样子,迎合别人的需求,设法想法的去逗他人快乐。尽管如此小丑仍旧没有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而遭遇恶人的霸凌,他越是宽容那些加害者,那群人就也是变本加厉。
小丑没黑化以前总共受到过三段欺辱
第一次是广告牌被混混抢走并毁坏,还将他群殴了一顿,老板不但不去追究混混的责任,反而去谴责小丑的失职,让小丑回家歇业,小丑不愿意离开,他继续将清退小丑的真实原因告诉他,原来所有人在小丑身边都会感到不舒服,觉得小丑是一个异类,这才是小丑遭遇到排挤的真实原因。
第二次是小丑遭同事设计的圈套,蓝道故意将枪卖给他,名义上是让小丑可以保护自己,实则向老板告密,小丑将枪带入儿童院了,所以老板将小丑彻底解雇,这是小丑第二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恶意。
第三次是地铁小丑遇到三个流氓调戏妇女,他的神经损伤性发笑病犯了,结果几个混混将他再次群殴,这次小丑压抑的内心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化,终于将那些欺凌他们乱枪打死。
仔细观察小丑的杀人手法十分缜密,他没有放过一个人,故意在下车后等待最后一个逃跑者,这样就没有能查到他是谁,监控看到只是一个伪装成小丑的歹徒。所以小丑的智力并不比其他人差。
整部电影可以分割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黑化前的小丑,那时的小丑相信世界的美好,顺从社会的标准化规则,自己内心无比沮丧,却要每天练习着微笑,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快乐的人,企图去逗笑所有人。
黑化后的小丑
第二阶段是小丑黑化后样子,自从他杀死那三个人后,他并没有感到什么负罪感,反而觉得为社会清除了垃圾,小丑的身份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没有存在感的垃圾了,他成为底层人眼里的英雄,而不是莫瑞眼里的笑料,此刻小丑才证明了他的存在性。
他总是想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述给心理医生,但是心理医生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他的倾诉,总是对他敷衍了事,还主动要求看亚瑟的日记,真实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去应付亚瑟,直到有一天,心理医生告诉他,上面砍了预算,下星期我们就不能见面了。这些事情都是因为小丑谋杀三个混混,而惹怒上面造成的结果,小丑的心情越来越糟糕。
而后三件事彻底压垮了小丑最后的精神防线,当他得知自己是韦恩的私生子后,去找韦恩老爷认亲,结果不但被对方羞辱,而且被暴打,此时他彻底不懂这个世界,内心思索,只有我是这样子,还是世界太疯狂了。
小丑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最终他查出母亲原来患有妄想症,曾经经常虐待儿时的他,私生子的事也是她一手捏造幻想出来的,小丑彻底意识到了他的人生原来是一出喜剧,让人哭笑不得,上层人对他的漠视,以及韦恩对他的绝情,都诱发出了小丑内心的阴暗面,他想通过自我的力量去改造社会,
于是他带上了小丑的面具,将小丑作为一个精神符号,去做那些他以前不敢做的事,亲手杀死了总是念叨韦恩老爷的母亲,因为他憎恨韦恩那群伪善的人,他们根本不会关系小丑这群底层人的死活,他们掠夺了社会绝大多数财富,榨取穷人的剩余价值,却以慈善事业去维护自己肮脏的商业帝国,然后在去竞选,最后制定对底层人更加严苛的规则。
最后小丑再也无法忍受这群伪善的人,他穿上小丑的皮囊,在莫瑞的个人秀节目,亲手杀死了莫瑞,并将社会边缘人的诉求通过电视台公布于众。
而街头上,到处都是带着小丑面具的人,他们都是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韦恩夫妇也当街被一个带着小丑面具的人杀死,面具之下是谁并不重要,他做的事才重要,此时的小丑已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一个社会底层边缘人,亚瑟制造出了小丑这个精神符号,而小丑的精神就像瘟疫一样传染到大街小巷,每个小丑宣泄着自我的诉求,他们在莫瑞这群人的眼里就是病人,而这种病的名称就叫做贫穷。
最终小丑以精神病的名义被关入疯人院,他再次与他的精神医生相遇,此刻的他将自己的内心封装的十分严实,因为他不再像把伤口漏出给外人,他把那群人给上面撒盐,事实上,心理医生也不会在意小丑的内心世界,因为她太忙了,根本无暇顾及小丑这类人,这正是小丑感受到的无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