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是怎么产生的
电影是个“舶来品”,源于欧洲,最早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将连续拍照的相片连续放映而成的。187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财阀集团的中心人物、铁路大王斯坦福为了与百万富翁怀特打赌,出重金请当时著名摄影师慕布里奇帮助他证明奔跑的马是4个蹄同时离开地面的。
慕布里奇用12块感光版放在12个照相机里,找了12个助手控制跑道上横着同样数字的绳索,然后发出信号,飞马蹄至绳断,每踢断一根便使镜头开启一次。以后,他又按此法增用24架照相机拍摄,亦收到了较好效果。
慕布里获得了马在奔驰中的快照,把这些连续拍摄的照片放在幻灯机上放映,那些静止的马竟然变成了自由奔驰的奔马。这个实验历时两年,耗资4万美元。不过,拍下的片子只能放映一两秒钟。1888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第一架电影摄影机,他第一次用感光影带拍成了活动影片。
电影诞生后,不久便传到我国。当时观众发现,这种西洋的新发明与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很相似,只是放映时用电作为光源。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活动影戏”叫作“电光影戏”。
后来,人们或许是为了叫起来了顺口,就简化成“电影”了。
B. 电影是怎么来的
电影是1889年由爱迪生发明的。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电影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C. 电影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精美艺术品,但是,艺术的门类并不多。到19世纪中叶,人类共创造了6种艺术:诗(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绘画和雕塑)、建筑和戏剧。
1911年的一天,一个人突然向世界宣布:第七艺术诞生了!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把目光一下集中到市场上的一种杂耍项目——“电影”上。
他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多。尽管他在电影方面没有更多的建树,但他的一则《第七艺术宣言》,却使他成为发现艺术新大陆的第一人。从此,电影正式进入艺术姊妹们的行列中,“第七艺术”成为电影的同义语。
卡努多只是发现者,电影艺术的诞生之日不能从他发表宣言的那天算起。
现代电影的发明是建立在人类对视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1872年,英国人慕布里奇曾经用24架照相机搞了一个拍摄奔马的试验,成为电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例子。
1894年底,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并于1895年3月22日,获得了拍摄和放映电影的专利,成为真正电影的发明者和创始人。它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新时代的开始。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D. 电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电影他的诞生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众所皆知,最初的影片是有一张一张的照片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停的切换照片播放给人视觉上的,人物在动,呈现出视频的感觉。
早在1823年的时候,银版照相法诞生,但是在那个时候,照相技术极度不成熟,当时的一张照片需要14个小时来进行曝光,可想而知,如果想要一个两秒的视频都需要许多张照片,这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工程了,更何况几十分钟的电影。在人们成功地掌握了电影的拍摄与放映方式之后,这才让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由最初的胶片发展成现在的数字数码电影,从以前每分钟24张照片的规格,发展到现在64,到现在的蓝光、高清等。
E. 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连续摄影术
第一架“软片式连续摄影机”是由法国人马莱在1888年研制成功的,是在他自己的“摄影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② 胶片
最早使用的照相底版是仅能保持几分钟的湿版,后来出现了用溴化银乳剂的干底版,不久又发明了玻璃底版,但这种硬版根本无法适应连续摄影的要求。1887年在新泽西的纽沃克,汉尼鲍尔·葛德温试制成功了将感光乳剂涂在透明柔韧的赛璐珞底片,这种材料叫胶片。(这个词源于filmen.在古英语中,它指的是烧牛奶时产生的泡沫)另一位美国企业家乔治·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创立者)与之一拍即合,于1889年开始大量投放国际市场。葛德温与伊斯曼都无意于发明“活动画面”,但是,这种易于卷曲的“软片”显然比银版和玻璃版更适宜于连续摄影,能拍摄更多画面。
③ 活动放映术
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是两组人:汤姆斯·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
爱迪生的放映机技术是从两个华盛顿发明家那儿买来的。1891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个长方型立柜式冰箱似的箱子,用干电池驱动,重约500磅,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柜内装胶片,首尾相连,可以连续循环放映50英尺35毫米胶片的影片(这种软胶片是由柯达公司刚刚研制出来的,胶片两边每格打4组小孔),其放映的速度是46/秒画格。但这个“电影视镜”每次只能有一个人透过放大镜来观看。爱迪生还买了另一个发明:在胶片两边打孔的牵引方法,以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的间隔向前移动。这种在胶片两边凿孔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一般的照相用胶片还是用这一办法保持胶片的匀速移动。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是自己研制的,与爱迪生“电影视镜”相比,它具有更多优点:
※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携带。手柄式自重还不到16磅重,适应拍摄户内户外,台上台下,人工布景,自然生活等各种场景。
※放映速度为1/16秒,更接近1/24秒的正常速度。
※既能拍又能放,使用赛璐珞软胶片;集摄、印、放三位一体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他们解决了机器的片带牵引问题。他们依照缝纫机的“动—停—动—停”的原理制造了电影放映机抓片的机械,电影放映时,影片不是连续不断地通过片门的,而是经过片门时必须停止一下,让影像落在银幕上,接着当影片运动时,遮片就把片门遮起来,当第二格画面经过片门时,影片又停止不动,遮片打开,让画面上的形象通过片门又落在银幕上。
※它是一种投影式的放映机,即将影像打在银幕上,这样便从技术上确立了投影式电影的群体参与性,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观看。这样一次放映可以获得更多的票房收益,同时也为电影作为大众化的仪式性娱乐方式建立了基础,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特性,从而最后实现了电影的诞生。
(选自《世界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F. 电影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电影诞生和成长的历 史,也即是连续摄影的机器、 坚韧敏感的胶片和连续放映的机器这三种技术手段改进的过程。中国电影所指涉的历史和地理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海外华人社区。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影工作者们开始大胆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
中国电影获得许多国际大奖,而且逐年增多。由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日益受到欢迎,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外资并且不断地与外方合作拍片。随着电影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中国电影实际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也就凸现了出来:它是由中国人为中国人生产的吗?假定关于中国电影的性质已达成某些共识,那么,扎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有别于好莱坞现象的这种电影有它自己的特点吗?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可靠地被国际电影界所洞察与阐释的呢?这些特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有意义的国际对话呢? 回顾中国电影一个世纪的发展,不由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具有全球意义的历史性事件。一百多年前,1895年电影在西方发明。这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而且也是清朝政府在战败之后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一年。自从189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视觉技术的发展与中国这个正在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事件的联系日趋紧密。
G. 电影的来历是什么
电影的史前史
中国2000多年前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
电影的诞生:19世纪初
真正电影的诞生,在19世纪初。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产生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新观念”的时代,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出了新的科学观念,“运动的光学幻觉”的「光影理论」。
光影理论主要有这三方面的理论与发展
一、视觉滞留
二、摄影术
三、放映术
这三个领域的发展与结合,蕴育出现代电影工业
以下几个具历史意义的代表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在他拍摄不到50部的短片中,他摆脱了照相馆封闭空间束缚,努力的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其中片名为《工厂大门》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电影一词也是他取的,他和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具娱乐性场景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
乔治,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观众。是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绘画喜魔术。他买下了罗培·乌坦剧院,专门上演“魔术剧”。他可独自编、导、绘景和制作木偶还可表演魔术,是个天才的艺术家。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时,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向安东尼·卢米埃尔提出要购买他儿子发明的这个机器,但没能如愿以偿。几个月之后他从英国人手里买到了一台放映机,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生涯。初期作品大多是对卢米埃尔的模仿,甚至连片名都是一样,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梅里爱的“盗窃”行为。1896年一次偶然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
与梅里爱同期的霍华德,劳逊有更为宏伟的计划,他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并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