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小街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电影小街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发布时间:2023-07-26 06:56:57

① 电影属于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吗

电影是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两大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② 电影文学的主要特点

电影文学

film literature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上,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典型性,人物形象是否能反映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衡量电影剧本文学价值的主要依据。然而,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仅仅为电影的艺术价值提供了一个基础,影片是否能充分反映剧本的文学价值,甚至超过其文学价值,首先取决于电影导演的完美处理,以及演员、摄影、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的共同创造。就剧本和影片而言,通常只有两种情况:剧本的文学价值得到体现甚至提高;剧本的文学价值遭到削弱(影片不如剧本)。

电影文学的产生,是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的结果,电影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与繁荣。在早期电影创作中,既没有完整的剧本也没有从事电影剧作的作家,只是导演根据自己的意图来拍摄情节简单的无声短片。随着电影的影响的扩大,一些作家和戏剧作家参加到电影创作中来 ,为电影拍摄提供故事梗概、戏剧冲突和拍摄大纲,然后由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加以丰富、完善。此后不久,出现了比较详尽的电影脚本,这是电影剧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然而电影脚本仍旧只是为拍片服务的,并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在电影脚本的基础上产生的电影剧本,使电影文学独立于其他文学样式。1922年,洪深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创作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发表在 1925 年《 东方杂志》第22卷1~3号上,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

什么是伤痕电影名词解释,注意是伤痕电影不是伤痕文学

伤痕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电影类型。也泛指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种电影创作思潮,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出现的一种电影现象,后来成为80年代电影表现手法的主流。主要是表现“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给国民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伤痕电影是一种时代呼声,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造成广泛影响。

基本介绍

“文革”结束后,社会的整体认知发展很迅速,电影艺术风格也多元化起来了,在这期间,伴随着伤痕文学的发展,电影也出现了伤痕电影,这些电影均以反映特定历史阶段源于“政治路线错误”导致的个人不幸遭遇、以及表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创伤为主要内容,表现荒谬的“文革”政治对国民精神的愚弄、理性被放逐的现实,表现个人的追求、理想被极端的政治所吞噬,表现最基本的人伦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被荒谬的政治扭曲的痛苦的情绪记忆。譬如1979年的《生活的颤音》和《苦恼人的笑》、1980年《太阳和人》、1980年《巴山夜雨》、1980年《天云山传奇》、1981年《小街》、1982年的《牧马人》、1985年的《黄土地》、1986年《芙蓉镇》等八十年代的电影,以及九十年代的部分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等等。伤痕电影与当代电影创作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上有明显的不同,部部作品充满悲情主义的色彩,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思想,注重被压抑的情感的宣泄,突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在开放的80年代,曾引起巨大共鸣。

后续发展

伤痕电影创作者用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思想解放与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的呼声中一道完成了对“文革”等“左倾”政治运动的批判,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局限性,对于历史的反思不能够做到彻底,加上被强行划分创作意图与立场,所以始终未获得真正的超越性。这样一来,伤痕电影就未彻底完成理性启蒙,加上90年代社会历史的价值失范的现实导致电影理性价值的普遍缺失,伤痕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回顾“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至今,电影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彻底抛弃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以其实伤痕电影至今也在延续,只不过拍摄的方式有新的表现手段和新的艺术风格,让电影的意境更加深远,更加具有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④ 电影《小街》何时开演的

电影《小街》1981年出品上映
《小街》剧情简介:
本影片描写两个青年人在“文革”中的一段难忘而又苦涩的经历,体现了普通人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从“文革”对人性毁灭的角度去反映和批判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早春,双目失明的夏穿过寂静的小街,走进一座小院,他仿佛又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呼喊:“我是个姑娘啊……”夏找到钟导演,向他追述了一直萦绕于脑海的一段往事……影片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人性的毁灭去描写“文化大革命”;影片的编导者设计了数个结尾,让观众自己去思索,去补充。影片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曾经广为流传。

⑤ 谁有电影《小街》的影评啊

上海石库门老房子,就在这里,墨镜男子对钟导演讲述了他的故事……散文诗式的开头,而这,正是在那个动荡年代中优秀影片《小街》的开幕。

《小街》在当代电影史上被划分为伤痕电影,原因是文革后,随着各类文化都步入苏醒时期,电影在文学等伤痕、反思的思潮下,也开始抛弃控诉、斗争等等而转对于文革时期伤痕记忆的剖析,开始探讨美的意义。而我之所以推荐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因其在特殊时期的启蒙以及重要地位,更在于导演蕴于其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纯粹的艺术理想。

故事讲的是文革期间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妹妹在那个动乱年代不得不靠扮男生才能生活下去,而男主人公哥哥为了让妹妹重新做一个女人,冒险去偷样板戏剧团的假发,不料在偷后因为善良又悄悄把假发的钱送回而被造反派发现,痛打至失明。

情节很为简单,但整部影片由男主角低沉而略带悲伤的舒缓声调娓娓道来,故事开头激越的小号声、交响乐以及快乐的口哨声与男主人公忧伤的舒缓回忆独白穿插交换,更将观众的心不断地经历着一张一弛一张一弛的虚实节奏。而这也是张延晋导演对于艺术节奏的高超把握。
其中整部影片控诉的味道很浓,其中也有很多导演故意设置的场景。甚至是一些类似文学式的反思。但导演的高明之处正是将这些粉饰做到了发掘影片自身的魅力。

当救助男主人公医生也惨遭迫害,满地落叶被风吹起的背景中,男主人公的眼睛缠着白色的纱布,拄着一根盲棍。背影中,飞扬的围巾和落叶缠在一起。而再次出现他的正面的时候,他的面前正有一列队伍走过——那队伍有大字报的游行。而忧伤低沉的旁白再次响起:“他们在为千百人的明天斗争,而我只惦记着一个普通人的今天。”

一切让观者认为是有意为之,却又合情合理。
甚至恰到好处的让观众本身开始思索有关人生,有关伤害、善良、人性等等的多种问题。
但更为精彩的还是导演开放式的结尾——

我们其实希望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一起。在剧中导演用一个大的广角记录了他对于女主人公堕落后相遇的那些惆怅,不免让人感觉到一些俗套。但电影却并没有完结——

“可是,可是为什么要把痛苦和灾难老是降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我们经历了10年的悲剧以后,我们应该感到今天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了,如果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如果她真的变成这样的话,我的眼睛宁可瞎掉。”剧外男主人公低沉忧伤也很有反思味道的话直接将我们拉回了现实。

而这时剧中的导演忙着出门接一位女同志——“俄,等着我!”
随着剧中导演的匆匆脚步,门外女同志的说话声音传来,男主人公吃惊,倾听,紧张……系列动作。精彩!真是精彩!!这也许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绝伦的有关剧情的转换。没错,你也许猜到了,导演要接的女同志正是男主人公苦苦寻找的妹妹!
这时你也许位男主人公鸣不平——多么戏剧性的相逢,多么充满偶然性的生活!而失明的男主人公因为爱只有选择逃离。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也不是结尾。
只是导演对于偶然性生活而设计的一个开放式的叙事结构,这里我要穿插一句,那些热爱欧美片狂热推崇《快跑罗拉》的朋友们,不妨看看这部80年代的老片,我们的老艺术家早就在叙事结构上做了文章,当然日本黑泽明也有更早的记录。

整个不同结尾的设定过程中,观众从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参与影片创作的重要一员,也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空间。毕竟十年动乱带来的命运变得那么不可预知。然而《小街》还是以浪漫主义情怀给了我们一个期待的结局——男女相逢,普通温馨的场景。

“我的眼睛不仅仅是为了你,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们自己,你妈妈说过,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算了,妈妈的意思要我们看到明天。”哥哥对妹妹这样说,而这声音随着火车滚滚向前的画面结束。
这样的结尾也许遗憾,但因为前面假设的三个结尾而焕发异彩。

所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能做的就只是推荐!绝对区别于现在所谓商业大片的浮华!

⑥ 电影《小街》主要内容是什么谁主演

电影片名
小街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摄制
上海电影制片厂
年份
1981年
演职员表
导演
杨延晋 Yanjin Yang
编剧
徐银华 Yinhua Xu
演员
张瑜 Yu Zhang .....俞
郭凯敏 Kaimin Guo .....夏
杨延晋 Yanjin Yang .....钟导演
邱世穗 Shihui Qiu .....医生
摄影
应福康 Fukang Ying
郑宏
美术
刘藩
作曲
徐景新
剧情介绍
僻静的小街上,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 ——夏缓步走来。在一幢旧楼房里,夏应邀向钟导演追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在十年动乱时期,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汽车修理工,偶然在这条小街上结识了容貌清秀,但时时流露 恐惧神色的少年——俞。他俩一见如故,以哥弟相称。为了给俞病危的母 亲采集草药,夏和俞深入山林。俞失足落水,揭开了俞竟然是个姑娘的秘密。原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俞的母亲突然成了“黑帮”分子,遭 批斗,被毒打,以致生命垂危。俞则被剪了阴阳头,受尽凌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女扮男装。夏决心要使俞恢复做姑娘的权利。一次,他从公园 里一个演出样板戏的临时后台,弄到一根假发辫,被造反派发现,遭到毒打以至双目失明。夏出院后,急奔那条寂静的小街,小楼仍在,但已没有俞的踪影了。
以后怎样呢?夏无法推知俞的命运。钟导演和夏讨论了几种设想,也许心灵受到创伤的俞堕落了,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俞已成 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俩在小 街上重逢……但这些设想似乎都不能 成立。事实上俞当了普通的挡车工, 也曾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终于有一 天,他俩在火车上偶然重逢了。夏在生活中找到了俞,也给这部影片找到了真实的结尾。

阅读全文

与电影小街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超清看一部电影需要多少流量 浏览:541
匹诺曹电影有多少版本 浏览:594
林正英养了一个小僵尸是什么电影 浏览:815
猫叔说电影怎么样 浏览:177
日本好看的学生恐怖电影 浏览:629
河源万隆城电影院有什么电影 浏览:227
关于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35
拍微电影怎么在农村找演员 浏览:15
智商190如何越狱电影 浏览:148
麻痹电影免费 浏览:120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784
粤语电影免费大全 浏览:870
速度与激情电影不好看 浏览:429
一般电影院多少公顷 浏览:686
免费下载电影的网站动画片 浏览:526
好看的特工电影推荐 浏览:385
对看电影用英语提问怎么说 浏览:194
蜡笔小新打拳击的电影是什么电影 浏览:567
驳脚差佬免费观看完整版电影 浏览:300
好看的现代动作电影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