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谁知道有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雪岩、等人的电影或电视剧
1、《魂断太平》这部大型历史剧集,以备受争议的曾国藩为原型人物,以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起义为背景,一方面尽显石达开,李秀成等英雄本色,展示了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客观地刻划了曾国藩为人处世,齐家治军的严谨求实的风格,突显他在历史中的命运和功过。堪称另一角度的太平天国史。
2、《走向共和》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风光地过她六十岁生日,李鸿章担心日本扩充海军渐成威胁,想加强北洋水师的实力,设"海防捐",又找洋人借钱,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得搞了一次令人心酸的演习。中国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受命签定《马关条约》,在日本遇刺大难不死,虽然为国力争,但从此背着汉奸恶名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3、《台湾1895》该剧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廷在1895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前后宫廷和社会演变的历史故事。
4、《八月桂花香》是台湾台视出品的电视剧,由杨佩佩担任制作人,鞠觉亮导演,刘松仁、苏明明、沈孟生、李立群、米雪等主演。该剧讲述了胡雪岩虽富可敌国,却一生无法与真爱相守的爱情故事。
5、《胡雪岩》是1996年由金韬导演的电视剧,由陈道明、茹萍等主演。该剧讲述了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岩”的故事。
2. 哪几位英雄都是战功赫赫,而影视剧中却从未出现过
只要有钱赚,就没有拍不出来的影视剧,只要有小辫子,只要有人扯着公鸭嗓叫“小主儿”,只要有人跪着自称奴才,那影视剧就不愁卖,甚至也不愁收视率。所以明明是金钱鼠尾,却拖着油光锃亮的大辫子,康熙乾隆纷纷“微服私访”。这样的影视剧从来就不缺拥趸,自然也就不愁找投资拉赞助。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岳飞》有人拍了,尽管主演不够硬气;比较有争议的《袁崇焕》也没少拍,不管是“历史剧”还是“武侠剧”,哥舒翰袁崇焕的形象都很高大。但是在历史上有三位大英雄,品德堪比岳飞,贡献大于袁崇焕,这三位大英雄为啥没成为影视剧主角?我们分析之下会得出一个结论:战功卓著威名赫赫的三位英雄之所以不受制片人和导演青睐,原因只有五个字:不好找投资,或者说不好拉赞助。
比起李如松来,左宗棠更是憋屈,因为他的事迹更加“说不得”,即使拍了,也可能播不出来。倒是品德战绩都不如左宗棠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因为“忠于朝廷”而很受荧屏荧幕欢迎。至于左宗棠,也只有西北边陲的左公柳寂寥无声,默默地追忆着他的功绩。
但要说到拍成电影电视剧,还是别闹了:没有谁会去拍一个播不出来的电视剧,因为根本就不会有人投资……
3. 有没有讲曾国藩的电影或电视剧,
《曾国藩家书》虽然不是电影电视剧,但是能很直观地看曾国藩
4. 电影《张之洞》首映当天仅 2 人观看,票房共 90 元,导演发声称「排片少,求关注」,哪些原因导致的
讲近代化,离不开张之洞,湖北的近代化,更是绕不开张之洞。不过这个电视剧主题更加明确,说白了是一部献礼片,献给冶金工业一百年,所以所有剧情都围绕了汉阳铁厂的建立过程。
作为命题作文,电视剧完成得相当好,把建设铁厂的艰辛如实展现了出来,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汉阳铁厂,一是官场百态,一是政治斗争,这三个部分又相互勾连。平心而论,并没有勾连很好,有些部分尚赶突兀,但是均表现得十分深刻。
最后失败的结局尤为精彩,主创并没有为主人公刻意地赞颂,反而展现了张之洞的刚愎自用,这样一个史观,应该说是公正而深刻的。历史上,张之洞对汉阳铁厂,既有贡献,也有教训,这样一段历史,放进去《走向共和》,也应当是合格的。
细节上尤为精道,一开始启用清流对抗北洋一系,以及满汉关系,都是晚清政局中极为重要的背景,这些问题,如果不是浸淫清史的人,很难展现出来,这种对历史的负责态度,相当值得点赞。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大碗参加工作。
5. 有没有关于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这些人,或者关于洋务运动的电视剧或电影
走向共和 (200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留下了许多亦正亦邪的人物,慈禧太后(吕中 饰)、李鸿章(王冰 饰)、袁世凯(孙淳 饰)、孙中山(马少骅 饰)等他们被记载在历史课本里,和中国的历史相挂钩。
左宗棠 (1998)
导演: 张今标
编剧: 郑怀兴
主演: 魏启明 / 奚美娟 / 李法增 / 贾致刚
集数: 20
魂断太平 (2002)
又名: 曾国藩
导演: 张汉英
主演: 王奎荣 / 王志飞 / 刘之冰 / 贾致刚 / 邵峰
一生为奴 (2005)涉及洋务运动
奕欣放弃了夺取皇权的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改组军机,主持涉外事务,重用汉臣(曾国藩等)开办洋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铁路、电报、机器制造业。造成了被史家称之为同、光中兴局面。同时,他仗着权倾一时,开始了跟罪臣肃顺之养女玉儿的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