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为什么电影的声音高频较多

为什么电影的声音高频较多

发布时间:2023-07-10 02:24:01

❶ 电影声音的声音特性

有声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音塑造的。摄影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光、透镜及感光胶片,把现实中的三维信息以纪实的方式输入到二维平面上,再投影在二维银幕上,造成三维的视觉运动幻觉,录音机则可忠实地纪录和还放空间里的声波(直达声、反射波、衍射波等)。单声道的录音系统可以忠实地体现声音的距离、纵深运动等空间特征。立体声系统还可以体现横向运动。因此它大大增强了银幕上二维影像的立体幻觉。例如,杯盘的碰撞声不仅是简单的音响效果,它还描绘了声源所处的空间,并且传达了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声音的全方向性传播的特点及人耳全方向性的接收形成一个无限连续的声音空间,因此在事件或叙事空间以及超事件或超叙事空间中,声音没有画内画外空间之分,只是声源有画内画外之分。
声音体现的空间有:事件或叙事空间、超事件或超叙事空间、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如解说词或评价性音乐)。在事件或叙事空间中,看不见的声源的声音可形成极其丰富多变的空间变化,并创造出各种情绪气氛。 声音的时间关系有 3种:放映或观看时间、事件或叙事时间、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放映时间与事件或叙事时间完全同步的时间叫做实时的时间,如多机位拍摄的一场实况演出。在故事片中很少有真正的“实时”影片。美国影片《正午》是罕见的一例。它的故事是假设发生在1小时45分钟之内的,放映时间亦为1小时45分。放映时间与事件或叙事时间的不同步(如在90分钟的放映时间内表现了20分钟的事或2000年的事),构成观众的独特的心理时间。由于电影作品的时间是以1/24秒为最少时间单位的连续流程,因此它的心理时间更像音乐作品的欣赏时间,而不像戏剧的欣赏心理时间,更不像小说的阅读心理时间。
构成欣赏心理时间的可变因素是事件或叙事的时间。在这一时间范畴内,声音可以表现为现在、过去、将来3个时态以及这3个时态的各种同时性结合,如在苏联影片《湖畔奏鸣曲》中,医生在树下休息时,过去(闪回)的声音与现在时态的远处的雷鸣声同时出现。
声带上一段时间连贯的声音(如对话)和时空不连贯的一系列画面结合起来,可以造成时空不连贯的幻觉,也可以造成时空连贯的幻觉,这是好莱坞电影中对话场面的正拍/反拍模式的依据。
一个声音可以通过重复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例如在美国影片《邦妮和克莱德》中,破产的农民用手枪打已经抵押出去的农舍的玻璃窗,这声枪响出现在两个连续的镜头中(射击的镜头和玻璃窗的镜头)。
一个声音可以把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系起来。例如,在苏联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中,战争时期的女战士听见的一声布谷鸟叫与十几年后和平时期另一个姑娘抬头听见这一声布谷鸟叫的镜头接在了一起,从而把两个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做了鲜明的对比。 认识的发展 有声电影出现之初,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对声音的认识是局限的,因此出现“视觉为主论”。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历史的,即认为有声电影是无声电影的继续,视觉画面加上了声音,而电影应是视觉媒介。因此,德国电影理论家R.爱因汉姆提出了有声电影的“存在本身是否合理这样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电影本身认识的角度问题。一般都认为摄影机高于录音机。德国电影理论家S.克拉考尔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出:“视觉形象在其中(指电影)占首要地位时,它才是符合电影的精神的。这个要求是合乎情理的,因为电影的最独特的贡献事实上无可置疑地是来自摄影机,而不是录音机。”
有声电影经过60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感光传播媒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使人们不再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继承性来认识有声电影,不再认为电影是视觉画面加上声音,而认为电影艺术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同时共存、相互作用、互为依存。本体论的观点也改变了,认识到无声电影的最独特贡献来自摄影机,无线电广播(电声学)的最独特贡献来自电声收录还放设备,而有声电影使用的工具则是摄影机和录音机。由此出现了视听相对平衡的观点并进一步产生了视听结合(或称声画结合)的观点。由此许多以视觉为主的声音术语也随之起了变化。例如,过去把不出现在画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称为“画外音”。之后认为,一个空间的声音是不受画框限制的,声音不能以人眼看见与否,而应以人耳听见与否作为分类标准。一个人听见一种音乐往往引起要看到声源的愿望,但是,一个人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却看不见自己。 有声电影是对外部世界的视听感知。人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起来感知外界(当然还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人眼的视网膜感受的是光波,它有一定的视野(角度),瞳孔可以调节光通量,两眼的视差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大小,并可以辨别色彩。人耳不同于人眼的功能,人耳的耳鼓可以接受全方向性的声波(声音信息),没有固定局限的角度。只是两耳在接受声波时有一相位差,所以人的听觉世界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无限连续的声音环境,而同时又可以辨别出声源的方位、距离和运动方向,但不如视觉那样精确。电影的摄影系统和录音系统可以模仿人眼和人耳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配合作用。这是声画同步概念产生的根据。
光波(即电磁波的可见光谱)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声波的速度为每秒 340米,人的视觉神经的传递速度为每秒1200~1400米,人的听觉神经的传递速度为每秒 800~1200米。光波与声波之间的速度有差别,视听神经之间也有一差别,这构成极其复杂而丰富的视听关系。
例如,电影作曲家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脱离了画面,按要求谱写一段15秒长的音乐,但是在混录时,对着银幕上的动作演奏时却感到音乐的节奏快了。反之,一段动作性极强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声音就显得慢了。这种对所有的观众都产生同样的效果的现象称做视听生理-心理效应。视听效应是视听结合的最低层次。美国导演A.希区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视听效应。
人凭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一种肌肉运动的记忆,摇镜头、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动感,这和空间感、方位感、运动感结合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银幕上处于阴影里的一张脸突然大喊一声时,观众会感到那张脸亮了一些。这是因为声音引起观众把视点聚焦在阴影下的那张脸上,瞳孔重新做了调整。
又如,银幕上传来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引起银幕上的人把头转向左方,于是观众就产生那声音确实来自左画外的幻觉。如果那个人物进一步把头移向画框左侧,画框右侧是空的,这时观众就会把视线中心移到画框左侧的那张脸上,结果形成观众视野右半区落在银幕的左半区,而视野的左半区却落在左画框外,于是形成强烈的画外空间感。。这不仅涉及观赏者的文化水平,而且还涉及观赏者或创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饱和度和声音、尤其是音乐性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心理关系,因此在电影中所考虑的是视听结合的饱和度。例如感情强烈的音乐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画面达到饱和,而色彩达到饱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乐的加强。又如,笛子的高音区的音色可以给视觉画面铺设一层凄凉的色彩。色彩同样亦可改变音乐的情调。
声画结合亦可借用多声部变调音乐的对位。例如,美国影片《胜利者》在圣诞节枪毙逃兵的段落,使用了圣诞节的抒情节日歌曲与视觉上跳跃的枪毙逃兵的场景对位的手法,不仅造成了反战思想强烈冲击的效果,而且给那悠扬的音乐蒙上了一层悲惨的色彩。
另一种对位的方法是造成视听反常的现象,以引起观众的思考。例如,声带上传来原子弹爆炸及冲击波的声音,但是银幕上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从而使观众产生疑问:是否爆发了一场原子战争?

❷ 电影院的超级音效是如何炼成的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从无声、单声道到多声道立体声的技术改进,从普通银幕发展到大幕、球幕、环幕等。在世界电影放映史上曾产生过3次大的危机。一直以来,改善电影院的视听环境是增强电影放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观众所接收的声音信息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影片自身及还音系统质量的优劣,还取决于电影院声学特性的好坏。在片源和还音系统相同的条件下,对影厅的控制就成为各个影院改善观众厅视听环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电影蓬勃发展,而相对地电影院的趋势式逐渐趋向小型化和多厅化;小型化的电影院的一般观众厅容纳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设楼座。而多厅化的情况则集中在整栋建筑物内部,有时厅与厅之间相邻接,难免噪声相互干扰的问题相对突显,建筑设计时就需要谨慎应对处理。

对于观众而言,选择一家电影院,除了考虑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维IMAX形式,其次就是电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电影院的银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观众在很远也能看清楚。扬声器的功率也不受声回输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调整到很响亮;如此观众厅可以很长,但是长度超过40米以上,会造成视听不同步的缺陷。再择如果扬声器功率使用过大,前后座位的声级差会更加悬殊。

来自未经声学处理后墙的长延迟反射声(主要对前区座位),很容易产生明显回声,使对白清晰度严重受损,这是常见的声学缺陷。可以在后墙加装倾斜的板墙,使来自扬声器的直达声部分反射给后座听众。务使扬声器发出的直达声与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强反射声之间的初始延迟时间的间隙不超过40微秒,它相当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传播路程差13.7米。观众厅内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时,顶棚中央区乃是优选界面。

从视线方面来考虑,电影院座位应以环绕银幕成弧形排列为宜,结果后墙也顺着成为弧形;而银幕后面的扬声器总是指向观众厅的后墙,如此就更会对前座引起强烈反射声,甚至产生声聚焦现象,形成的回声干扰特别严重。因此电影院的后墙一般还是处理强吸声为宜。

平行侧墙之间会产生颤动回声,但电影院的背景噪声较音乐厅为高,因为时有笑声、嘁嘁细语声,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强烈的反射表面,这些颤动回音的干扰程度并不太明显。为控制电影院的混响时间,侧墙必须做吸声处理,有利于消除颤动回音。

为了使全场听众都有较为均匀的直接声,前后的声级差不致过大,扬声器的位置应该放置在银幕高度2/3以上;同时利用扬声器的指向特性,主轴射向后墙,以便利用扬声器轴向声级最高的特点,弥补随着距离作反平方衰减的损失。这样使声束覆盖区均匀一些,以便调节前后排座位声级的差异。实验得知扬声器主轴对着前面观众席,前后排相差10dB-12dB,而对着后墙则前后差可缩减为5dB左右。但是如此将会使后墙反射更强烈,更需要做强吸声处理。如果扬声器主轴射向2/3的后座,可以减少后墙强反射的威胁,但是前后排的声级差异会稍微大些。

银幕后面的强吸声处理,可以消除后墙反射声对直达声的干扰,同时也减少这个空间的混响而提高言语清晰度,对多声道立体声电影院,则更有利于声像定位。

电影院的声音是录音重放,其衰减过程比较特殊,它不仅体现出观众厅的衰减过程,而且包括录音棚中录下的衰减过程,或是电子调音加工过程中所带来的衰减过程。

为了便于控制混响,电影院的每座容积在4 m3左右。作为专用电影院虽然没有舞台空间,但银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间必须保持相当距离,而使用宽银幕时,这个距离更大。因此在这个空区的地面上最好铺设地毯,减少反射和加强声源定位。银幕有一定的设置高度,如此观众厅的每座平均容积会比4 m3大些,这时只有加强界面吸声处理。另外电影院的满座率因为影片关系的变化很大,所以要采用吸声较大的软垫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占用座席的电影院内部的总吸声量,都能保持稳定不致差异过大。人造皮革座椅吸声较差,不易满足此种要求。这些都是保持观众厅内有较短响时间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体声电影效果影片的观众厅,为使来自各个声道的声音保持明确的方向感,电影院厅内混响时间比普通单声道的厅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于电影厅混响时间很短,声音在厅堂内传播有点像半自由场,所以靠近扬声器的前排可能太响,而后排又会太轻;因此把扬声器尽量提高,使扬声器高音头刚好放到银幕上部边缘处的高度,并利用扬声器高频指向性对着后墙来缓和厅内前响后轻的这种矛盾。由于人尔对于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较差,所以不会有声音和影像分离的感觉。有人尝试把高音扬声器升高到银幕之上,聆听感觉还不错,只是对于最前面的几排会听出定位偏高。扬声器挂高之后,可以使掠入射听众席所带来的低频衰减低谷消除,从而也相当于提高听众席中后区的低频响应。

人耳对水平面上声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银幕后面扬声器时要特别注意。通常使用三声道扬声器时,中置的一组扬声器放在中央是毫无疑问的,而左右两组则分别放在银幕左右边线之内约为幕幅宽度六分之一宽的位置。如果是五声道扬声器时,两侧扬声器约为宽幅约十分之一宽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组扬声器则分别与相邻扬声器距离幕幅宽度五分之一宽的位置。有时尤其在狭长电影院内,为了加强中区和后区的立体声效果,还可以把扬声器间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时为了加强低音效果,把低音扬声器前的障板连接起来,高音扬声器则露出在上面。这时就要考虑大面积障板表面作高频吸声处理,以减少电影厅纵轴上的反射。注意扬声器切勿与建筑障板有任何联接,以免产生不应有的强迫振动杂声。

在特别小型的电影院厅中,有时可把扬声器完全嵌入墙体内部,此时要考虑检修时出入的方便。当时宽银幕立体声电影已经日趋普及。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临场效果,观众厅还设有一套环绕式扬声器,布置在两侧墙的后三分之二部位及后墙上。它们一般不少于12个扬声器,两侧和后墙各4个扬声器。宽的后墙可适当增加一些,扬声器数量增多,声场可以均匀一些,而且不让听众感到环绕声来自某一个扬声器,以获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则环绕扬声器的单只功率不会很大,但总的声功率应与一个主声道的声功率相近,如果个数太少就会影响环绕感的气氛。

环绕扬声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并作15度向下倾斜,以照顾中区听众。否则边座听众会特别注意到环绕声来自最近一个扬声器,而破坏整体环绕感气氛。为了达到均匀覆盖听众席的效果,这种非强方向的小扬声器要使用得很多。扬声器垂直辐射角-3 dB处,应与听众席靠墙边线相接。

在众多的立体声电影院中常见的观众厅平面体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钟形等,剖面体形主要有一层悬挑式楼座、一层悬挑后退式楼座和无楼座等模式。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扇形和钟形的STI均值无明显差异,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两种体形稍低。三种平面体形在频率1000Hz的SPL值在观众席分布都比较均匀,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扇形和钟形的SPL均值无明显差异,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两种体形有显着区别,且平均声压级值也最高。

一层悬挑式楼座体形和一层悬挑后退式楼座体形的整个观众席STI均值无显着差异,无楼座体形整个观众席的STI 均值和另两种体形有区别,均值稍低。三种体形全部观众席的SPL均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对于有楼座的观众厅,给安装环绕扬声器带来很大困难,尤其在眺台下的听众席。所以正规电影院厅不推荐采用跳台方式,而采用坡式布置。

银幕画面要对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时眼睛(以及画面)会欺骗耳朵的声源定位能力。当然有时耳朵也会欺骗眼睛,声音会使人感到固定光点似乎在移动,因此画面上某处出现讲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来电影系统中的所有对白只录在中置扬声器的声轨上。

现在流行多厅式电影院,房屋隔声更显重要。相邻两厅之间的隔声量要求很高,一个分离的双层墙可达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设置走到隔离,顶棚和墙面均用吸声处理,这样方式最为理想。如果两厅式上下迭加构造方式,则楼板的空气声和固体撞击声(例如翻动座垫)隔绝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筑式楼板再加上弹簧吊钩的顶棚。

THX系统曾按不同条件提出隔声推荐值,相当于美国隔声曲线指数达到STC-70的墙体构造。所以在隔墙设计上需要仔细考虑,尤其在低频段困难更大。另外在电影厅与休息厅之间也要处理隔声问题,采用类似声闸的双道门吸声处理走道,除了阻绝噪声侵入内厅,另也可使观众进出较暗电影厅之前后,适当调整眼睛适应过程,防止门扉开关的漏光干扰。

电影院的超级音质不只在主动方面的扬声器的等级,对于被动方面的建筑声环境的预先规划设计与装饰处理,更是保证电影院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铭秋;同济大学建筑声学博士)

❸ 为什么我家电脑音响播放电影时,背景音乐声音很大

可能是软件驱动设置问题:请做如下检查
1、进入控制面板,找带realtek字样的图标双击(图标可能是褐色的喇叭或蓝色螃蟹)进入声卡设置界面
2、进入音效界面,右上角有个卡拉ok按钮,它有人声消除功能,检查它是否被启用.关闭之声音就能正常了.

❹ 为什么老电影里,安静时,背景噪声会变大

1, 与当时的录音采用自动增益调整电路有关。即遇到声音响的时候自动压低,遇到声音弱的时候会自动调高。所以有音乐背景又有人说话时,效果比较好。但遇到静音数秒后会出现交流声,那是增益自动提升了。
2,老电影的胶片放的次数多了,会有背景噪音。当音乐及人声大的时候不容易感觉到。

❺ 为什么电影院的声音要大得「震耳欲聋」

因为如果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话要的就是一个气氛,往往声音比较大而且有回应的话会显得气氛更棒一些,尤其是看一些比较惊心动破的动作片的时候,声音大的话会效果更好。

❻ 看高清电影的时候,效果声音往往被人声要大得多,请问如何解决

点击你的音频属性,里面有个左声道,右声道。你把左/右声道调小一下试试

❼ 电影中声音的作用 4/29

首先,声音在电影中的最大价值就是 模拟现实中的听觉感受 , 让观众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画面是一片森林,声音就是去塑造一个空间上的听感。再比如《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很多人在看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从声音设计的角度来解释就是,电影加入了很多特殊频率的噪声,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穿越黑洞时的无助。

其次, 声音还可以为电影创造一些实际的功能 。比如,不想让画面看起来太血腥,可以通过声音去调动观众的生理反应,同样也能表现出暴力和残酷;再比如,受到影片预算的限制,雇不了那么多的群众演员,或者没有能力去很多地方实景拍摄,声音就要承担起营造影片地域感、社会感和时代感的功能。

此外,声音还可以 脱离画面,单独叙事。同一个声音会勾起观众的不同情感和回忆 ,比如,听到《新闻联播》的开场曲,就知道是傍晚的时间;听到留声机的歌声,就会让人有一种老上海的年代感。声音的这种“符号化”可以运用到电影中,起到塑造人物造型和情境暗示的作用。比如,电影《风声》里有一个司令的角色,经常拄拐杖。赵楠和团队在做声音的时候, 给拐杖加了一个听起来很特别的金属弹跳声,它成了这个人的标志 ,只要听到这个声音,观众就能想到这个人物。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电影的声音高频较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近期拍摄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32
怎么把电影内存变小了 浏览:7
好看的有智商剧情的电影 浏览:729
好看的战争军事电影 浏览:818
翁美玲演过的电影有多少 浏览:582
加菲猫影视怎么缓存电影 浏览:544
大约在冬季电影多少分 浏览:889
漫威多久没出电影了 浏览:818
代号8号电影免费 浏览:946
好看的戒毒电影 浏览:668
什么什么之x计划是哪部电影 浏览:589
有关sm的古代中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256
中国早期的电影是哪些 浏览:809
求好看英国庄园电影 浏览:266
手机里电影如何剪辑成短视频 浏览:447
电影院阴阳师的票价是多少 浏览:855
好看的虫子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45
黄梅戏电影好看的有哪些 浏览:368
李连杰主演过哪些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967
电影测光怎么推算出曝光组合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