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的成本算不算其中影星的片酬
电影的成本算不算其中影星的片酬 关于明星高片酬这事,还得从前两年前周迅出演的《红高粱》说起,当时爆出周迅的片酬高达三千万,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高片酬”现象浮出水面。后来赵薇出演《虎妈猫爸》又被爆片酬高达4000万以上,平均每集片酬约为百万元。明星“高片酬”渐渐引起了关注,大家开始对明星的片酬进行深挖,结果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原来不止电视剧和电影行业,连综艺方面明星片酬也是惊人收入。传在《极限挑战》中,黄渤一季片酬达到了4800万,黄磊一季也有三千万!
之前又曝出《如懿传》男主角霍建华片酬7200万元,女主角周迅片酬9000万元,两位主演片酬合计超过1.5亿!此消息一出,再次将天价片酬这个敏感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央视更曾点名痛批《如懿传》演员高片酬现象。虽然后来证实是一场闹剧,霍建华和周迅在《如懿传》中片酬并没有网传那么高,霍建华5071.7万元,平均每集56.35万元,周迅5350万元,平均每集不超60万元,相对来说也算合理!
影视行业“泡沫”经济下,演员出演一部作品、随便参加一场活动,所得收入大抵得上一个普通人一辈子的积蓄。针对这种“高片酬”现象小编简单分析了下,认为有着几方面的原因(个人见解):
一、经济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波“资本投资商”,他们又相继看中了影视行业这块肥田。他们并非专业人士,对剧本质量,制作啥的并不都整的明白,索性只认“流量明星”。对于投资商制片方来说,有了大碗收视票房才有保障,结果一线演员片酬猛涨。
二、电视剧行业的繁荣背后,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虽然每年获批制作许可的电视剧少数也有一两万集,但是大量制作完却没能播出的剧集也很多。因为卫视电视台只有那几家,如果没有“流量明星”加入,可能剧都卖不出去,不能在电视台播出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砸手里了。
虽然现在可以投放网络平台播放,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从传统感情上来说,还是更希望投入卫视平台,收益可能更直观。不管怎么说,资本市场对于“流量明星”的高涨热情,行业对于超级明星IP资源上的倾斜,均使流量明星身价水涨船高。
三、再就是影视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促生出的‘酸辣粉’。‘酸辣粉’们都有一颗狂热的心,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小鲜肉小萝莉拍的片,他们倾尽所有支持。比如,《三生三世》上映的前几天,辣粉们自发‘锁场’,使得《三生三世》的票房得到一个客观的数字。有这些狂欢的年轻人不怕没有‘燥热明星’。
既然一切条件成熟,那明星
㈡ 电影制作费都包括哪些内容
电影制作费的分配?这个就比叫多了,一部电影的拍摄,最少要组建最少8--10个部门,看你电影的类型了,需要一个生活组(制片组),前期筹划组,导演组,车组,现场,财务,道具,剧务组,摄制组等组成,最后一步就是后期制作组,后期制作组包括后期剪接,制作等。。然后就是发行组的事了。所有的费用又制片组分配到财务组,然后有财务组分配到各各小部门,明白了么?
㈢ 电影成本包括哪些
肯定都算在里面啦,通常电影开拍前,投资一般都会全部到位啦,这个就是总的预算。然后就靠制片去控制各项开支,保证从前期准备一直到后期宣传,都要控制在预算内,超出的部分看还能不能找到赞助商,或者电影公司是否愿意加钱。
㈣ 拍摄微电影主要成本是什么
片子拍的好坏首先要想的是剧本,是创意,是故事。不是所谓“成本”,我知道你说的成本是指哪些一定要花钱的东西,希望专业人士给你列出来。可我是想说,没有好故事,好剧本,就算是花1000W做一个微电影,也是失败的节奏。
着眼于品牌形象塑造,深挖企业特点和企业文化价格50起普通的十几分钟的也得几W吧当然加特效拍摄规格演员什么的前期后期价格都很灵活了就很贵了,小企业50万到一百多万不等。大企业请明星也不过分,几百万到一千万不等。
这个没有固定的,要看很多因素,看你选择什么样的制作水平,多长时间,是不是全部交给一家微电影制作公司制作等等,要看具体情况的。
㈤ 影片制片预算的常规知识
电影预算是影片投资的基础和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电影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高质量的电影预算是电影拍摄、制作、发行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对投资方利益的保证。
由于电影预算还设计很多财会知识的运用,在此,我们仅用两周时间,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影预算常规知识,并辅以好莱坞影片的预算细目作为范例。
一、什么是电影制片预算
电影制片预算,亦可称为电影成本预算(简称:电影预算),指的是电影拍摄的全部投资,包含影片剧本稿费、影片道具成本、影片拍摄成本、影片参与人员薪酬、影片后期制作成本、影片市场宣传成本、和额外其他成本等。
二、电影制片预算的分类
总体来说,电影预算可以分为两大类:线上费用(above-the-line)和线下费用(below-the-line)。之所以要将线上费用和线下费用划分出来,是因为,线上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主创团队的薪资,这也致使线上费用可产生的金额区间跨度很大;而相反,同一制作水准下的线下费用,则相对稳定,可预测性也较高。
1、线上费用 | Above the Line
定义
线上费用视具体影片而定,指的是在创造过程中自然衍生出来的费用。线上费用主要包括获取剧本或编写剧本的支出(编剧的雇佣费)、制片部门和导演的薪水、以及演员的薪资和额外报酬等;这些支出项目,也统称为“创造性元素(Creative Elements)”支出。
范畴说明
从某种程度来说,“创造性”这个词用在这里,显得略微不够恰当;因为很多归属于线下费用的工种,也同样做着“创造性”的工作。而之所以做这样的划分,是因为从职业角度来讲,这两类费用支出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区别的。
对于归属在线上费用的工种来说,这些人通常是根据他们在电影产业的现有地位而收取薪酬的,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参与影片最终利润的分成。因此,线上费用的估算,更多的要基于市场环境和主创团队受关注的热度。
主要支出项目
2、线下费用 | Below the Line
定义
线下费用主要指的是用在技术上的支出,这也是每部影片都会产生的费用。一般来说,线下费用包括付给工作人员的薪资、使用设备或购买录像带及胶片的费用、布景、道具、服装、化妆、交通、食物、音效和剪辑的开销等。
主要开支项目
3、经常性费用
经常性费用,指的是一些租金及水电瓦斯的开支费用,这些通常会被归属入线下费用。经常性费用通常会占到约总预算的15%,并被视为重要开支。
除常规预算额度外,制片人最好再多拨出10%的金额作为经常性费用的备用金,这笔钱可以应付一些容易被忽略、但却会严重影响到整体制作进度的事宜。
三、耗片比
耗片比(Shooting Rati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会以指数级别影响全片的预算。一旦你知道为这部影片计划的耗片比以后,便可以对整个项目将会要使用到的胶片或者数字媒体存储及硬盘数量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估值。
耗片比,指所有拍摄素材与影片最终时长之间的比值。整个公式由两个数字来表示,比如10:1或者15:1。这意味着,一般来说,为了得到影片中某一片段,你应该计划拍摄10或者15倍的素材。如果影片的最终时长是100分钟,那么按照10:1的耗片比计算,你应该计划拍摄1000分钟的素材。如果耗片比是15:1的话,那你应该按照1500分钟的素材来制订预算。对于低成本影片来说,10:1或者15:1的拍摄耗片比其实已经是很正常的范畴了,更高成本的影片或好莱坞的一些大制作,通常则需要负担起更高比例的耗片比。
四、缓冲和应急资金
尽管预算是基于你认为完成影片所需花销的预期,在你完成整个项目之前,是绝对不可能准确地算出到底要花多少钱的。这也是为何要在预算中加入富裕或应急资金,以备拍摄制作期间的不时之需。
缓冲资金
缓冲资金(pad),是指预算项目明细中你知道自己过高估计的费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将这部分资金挪用到其他部分的额外支出上去。
应急资金
应急资金(contingency),也可称为“不可预估费”,是在预算总结中应出现的一条项目明细,通常是预算总而基础上的10%-15%,以备实际执行时的预算超支。
五、其他会影响预算的因素
天气
如果影片需要再室外拍摄,那么在制定预算时,就需要考虑到气候和季节因素,一方面可能会涉及到取暖或避暑需求;另一方面,气候突变或周期性的梅雨、沙城暴等气候等,也会导致拍摄计划的暂缓或取消,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各个方面的支出细节。
小孩
由于小孩自身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很可能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就对拍摄失去了兴趣或因失去耐心而产生烦躁感,从而拖缓整体制作进度,并导致成本的额外耗损及预算的增加。
以上基本包含一般电影预算制作的所有类目,具体预算的制定,还需根据不同量级或者不同需要的电影项目进行增加或删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排除不可预估的突发状况,合理的预算必定是一部电影拍摄、制作、发行的重要保障。
㈥ 电影制作成本
电影制作成本包括演职人员的成本以及拍摄中各种拍摄成本,还有后期制作的成本。在过去电影演职人员成本占比很小,主要是演员片酬并不高,但最近若干年演员的成本被暴炒到天价,造成演员成本占据了整体成本的50%以上。
㈦ 电影的成本,运营费和票房之间的关系
首先一部电影成本主要包括制作成本、演员片酬、导演片酬、宣发成本,以及电影拍摄和发行中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审核,出预告片、开展公映前的宣传,各大网站发出新闻宣传,首映式、公映等阶段,也会需要一定的费用。
一般来说,片方最终能够获得总票房的30%,算上片方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收入,一般需要获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够收回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成本是一百万,票房达到300万左右就可以回本,就目前片方分账高达39%左右,也就是不到300万就可以回本。这还仅仅只是票房收益,还有非票房收益,像网络版权,电视台版权,以及海外版权都是电影投资收益中非常重要的收益!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