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百壮士为什么要过桥
《八佰》最后之所以要冲桥是因为历史上就是从桥、撤退的,而且因为靠着租界没有受到日军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时损失很小,电影刻意加强冲突的。
他们之所以退出四行仓库,并不是因为他们支持不下去了,而是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所以才最终选择奉命放弃战斗,撤离四行仓库,进入租界。也就是说,他们在四行仓库继续战斗没有任何问题。
(1)八百电影过桥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四行孤军仅仅只是当时中国军队一个普通的步兵营,人数不过400多人,但为了壮我军势,而对外宣称八百人。就在四行孤军已经准备全体战死殉国之际,谢晋元突然接到了第88师参谋长张柏亭的电话,命令他当晚撤退。
谢晋元听后情绪非常激动,对着话筒大声的喊道:“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相誓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长成全我们!”但最终在第88师参谋长张柏亭和副师长冯圣法的轮番命令下。
谢晋元和营长杨瑞符不得不接受了撤退命令,撤如了租界。在撤退的过程中杨瑞符和谢晋元均遭受伤。面对上级命令撤退,杨瑞符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这次很遗憾,歼灭的敌人不多,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仅仅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六个字’”。
谢晋元与表示:“我等之撤退,系因第三者要求维护中立地区之安全,请求我政府同意,而由我最高当局下令撤退者。
Ⅱ 八百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过桥
原因:
1、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2、紧挨着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让租界里的民众站在高楼上观战以外,中国军队还有炮兵阵地紧挨着租界,在中国军队为四行孤军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时,日军会顾虑炮弹落入租界,而不敢进行还击。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后,第524团团长韩宪元率领该团其他部队撤离,在撤离前面对留下来的战友十分难过和不舍,1营长杨瑞符当即胸膛一挺,敬礼表示:“请团长放心,我誓以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
(2)八百电影过桥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事件事实:
从524团第1营进入四行仓库阵地后,便开始了对整个仓库的加固工作,在随后的4天4夜里,四行孤军展开了悲壮的保卫战,以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抗日精神,与侵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因中国军队退守苏州河南岸而士气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军的坚守而重新唤起了抗日斗志。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亲眼目睹四行孤军的英勇奋战,通过报道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坚守到底的形象传播到了全世界。
Ⅲ 八佰最后为什么要冲桥
这说来话长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当时死守四行仓库是上峰的命令,而退走依然也是上峰的命令。当时奉命拖延时间的是八十八师的师长孙元良,但孙元良带着部队跑路了,最后谢晋元才带着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死守四行仓库,在达成战略目的后,谢晋元接受上峰撤退命令,这才退到租界这边。
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些剩下的战士,冲桥之后只活下来300多人,撤入英国租界后,被英国巡逻队缴械羁押在军营内长达四年之久。这四年里,在谢晋元的带领下,这些战士还像从前一样训练。后来,谢晋元被叛徒们合理杀害了,最后这些士兵有些被日军俘虏做了苦力,有一小部分逃走了。
所以,当时他们是军人,不是他们想撤退,而是上面的人让他们撤退。
Ⅳ 八佰为什么要过桥
这是因为电影《八佰》中谢晋元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求他们撤退到租界,而去往对岸租界的路只有那座桥,所以最后必须要过桥。
《八佰》是由管虎导演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电影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最后以”八佰”壮士撤退到租界结束。
电影在他们过桥后结束了,只有一句被群众淹没的台词“把武器交出来“。而现实远比电影残酷,过桥后,武器马上被收缴,壮士们成了孤军,不得不在租界里被软禁了近4年。
而团长谢晋元在1941年4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出操时,疑遭暗算,被日伪收买的叛徒活活刺死,事发后,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前往悼念,其他将士们也未能幸免于难,后被日军羁押,强征劳役。
(4)八百电影过桥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得知部队要撤退时,谢晋元和战士们十分难过,他们发过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军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谢晋元率部撤退进入英租界,所到之处,“八百壮士”被视作英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按照约定,部队本应经过租界马上回到中国前线,但租界当局受日本人威胁,没有履行约定,而是对谢晋元部队进行缴械。最终“八百壮士”被软禁于孤军营中。
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用“高官”诱降谢晋元,但被谢晋元当面斥责,“尔等行为,良心尽丧,认贼作父。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
1941年4月24日凌晨5点,谢晋元被敌人收买的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后,各界民众极为悲愤。在殡殓仪式上,前往悼念的市民陆续达到30余万人。
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称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向死而行。每一个血染的名字,每一个燃烧的忠魂,汇聚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Ⅳ 电影《八佰》最后守军为什么冲桥
1、这是上级的命令,谢晋元将军作为一名军官,选择服从并无不妥。
谢晋元服从命令撤退,只是尽到了军人的本分——更何况作为大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谢晋元将军的思维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提前预判到国民党政府的命令是否正确,所以,要客观评价他的行为。
2、选择冲桥撤退也需要勇气,因为这场撤退对我们是不公正的,需要冒着赴死的风险。
冲桥撤退是需要冒着死亡风险的。试想在战斗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八百壮士选择背着敌人从水路分批偷偷撤退到租界才是明智之举,但英租界却出于政治考虑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强迫八百壮士必须装备整齐从桥上撤退;
这一来,实际上就给了日军袭击的大好机会——一群士兵明着往前跑,敌人只要开枪扫射就能打倒一大片,这不是送死是什么?能活下来纯拼概率。所以,别以为撤退是好事儿,选择撤退的士兵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5)八百电影过桥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
1、老葫芦
演员黄志忠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团成员。因为看到租界的光明灿烂而向往,却因穿军服被租界拒绝进入。最终被日军俘虏,继而在侄儿视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杀害,激发端午抗日热情。
2、端午
演员欧豪
老葫芦的侄子,刚到上海,突遇敌军后四下逃散。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眼睁睁看着老葫芦被杀,那些舍生赴死的战友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现在退缩,必定无家可归。
Ⅵ 八佰中为什么最后要冲桥
最后之所以最后要冲桥是为了存活下来。冲桥就是为了依靠租借,不受到日军大火力的袭击,这样撤退时候的损失会很小。这部电影,在最后冲桥的桥扰雹段更加突出了主题。
在影片的结尾处谢晋元接到的命令就是要带士兵冒死冲桥。上级下达的命令,谢晋元这样一个将军应该无条件的服从,但很多人都认为真正的战争并不是蛮干就可以了,这样大埋会导致更多人死。但是谢晋元尊重了上级的命令,军人在打仗的时候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命令,听从上级指挥只负责打好仗就可以了,如果过多的反对上面的指令,结果就会失败。
选择服从命令让战士们从桥上撤退,作为一个小领导,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确认指令是否真正的正确,过桥是抱着赴死的危险,撤退面临的就是死亡,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选择撤退,实际上在某一方面是给了日军袭击的机会。
不论是选择留下打掩护牺牲还是选择撤退都值得我们歌颂,他们投入到抗日当中的勇气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一部好的战争片是一定要反映出真缓仿帆实的战争情况的,所以冲桥最后的结局是贴近历史的,由此可见八佰能获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绝对不是偶然。
Ⅶ 八佰电影中,最后为什么要过桥与其过桥被打死,不如继续跟日本人死磕啊,这样还能多杀几个日本人!!!
正确解释,自日本侵略开始,国民党就节节败退,撤退成了国民党的口头禅。所以影片前期的拼死抵抗最后的大翻转很有戏剧性。
Ⅷ 八百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过桥
八百壮士的过桥撤退,主要还是政治因素造成的。政府希望他们撤退下来能够作为种子,在中华大地上激励更多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去反抗日本人的侵略。所以最终,他们遵从军令从四行仓库撤退了出来。
守卫四行仓库的部队确实只守了4天就撤退了,不过他们撤退并非怕死,实际上在接到撤退命令时,他们还在加紧修筑工事,准备死战到码神底。
(8)八百电影过桥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毁模游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纤销围观的战争。
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Ⅸ 八佰的结局为什么要冲桥
《八佰》之所以要冲桥就是为了存活下来。在电视剧中表明之所以允许其中数百人作为备用,是为了在另一边的法租界向国际观察员展示,仓库实际上是一个充满血肉的舞台,这个国家希望通过这场战斗表现出决心抵抗战争的心情,并且还希望赢得西方的同情,然链核后获得在议会中发言的权利。
但事实是无论多么顽固抵制,中国却一直都没有话语权,如果继续下去那么则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八佰电影中有一些经典而感人的场面,一是士兵被炸药和手榴弹绑住,一队一排的跳下来哪旦炸毁日军,第二是士兵们用自己的身体抵抗和抵挡日本空军的飞机,就是为这面旗帜不要掉下来,那么最后一个就是在海上租界中的年轻人向部队发送电话线的剧情。
在电影中绑扎手榴弹用身体献身国家的情节正在发生变化,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死敌人的一名士兵是四川人陈树生,在跳下楼房之李唤扰前给家人留下了遗书,到处都是灯火通明,河的另一侧被毁,大片废墟和烟雾弥漫,八佰士兵脸上灰白,鲜血和土壤凝结成一片。
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后,中国军队第88师成为第一个进入抗日战场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担任第262旅的参谋长,指挥战斗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