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飞鸿和林则徐烧鸦片的电影片名
应该是《黄飞鸿与苏乞儿》,袁和平导演,甄子丹主演演的一部片子。
『贰』 林则徐虎门硝烟电影
还有下面这部:
《鸦片战争》(1997年出品)
1839年初春的一天,广州珠江边英国商馆前,突然竖起一排绞架,一个个犯人被押上去绞死。这是按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命令,处决罪大恶极的鸦片贩子。广场上挤着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和商馆里的英国商人都明白,在清朝皇帝道光的支持下,林则徐彻底禁绝鸦片的行动开始了。
林则徐有勇有谋,短短几个回合便逼迫鸦片贩子颠地等人交出了全部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焚毁了两万多箱鸦片。这是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销毁毒品的行动。但是,他并不知道,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早巳把这些鸦片从英商手里买了下来,这样,义律就以清政府烧毁了英政府的财产为由,要求英政府出兵中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下,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舰队开到了天津大沽口,直逼北京。不知所措的道光立刻迁怒林则徐,怪他轻启边衅,撤了他的职,并命琦善为钦差大臣,以安抚英人。面对英人的坚船利炮,琦善断定战必败。但是谈判中,英人要价又太高,不仅要赔款,要五口通商,还要割让香港岛。琦善松口,愿意禀明皇帝,但英人察觉琦善态度明朗,便迫不及待地不等道光帝回音,立即占领了香港全岛。
道光知道琦善私让香港,大为震怒,将他撤职并押解进京候斩。反复无常的道光又改抚为剿,然而太晚了,虎门已经失守,关天培壮烈殉国。虽有民众抗敌,重创英军,但最后仍不敌英人的坚船利炮。发配新疆的林则徐与押解进京的琦善狭路相逢。琦善悲哀地说:我们两个都失败了,但是,你名垂千古,我遗臭万年。林则徐说:我没想过身后名声,我只想,何时我中华也有坚船利炮,也能扬眉吐气!远远又传来英军进攻广州的炮声。
(本片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杯”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199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还有:
英雄豪杰苏乞儿
导演: 袁和平 / 陈干松
主演: 甄子丹 / 王珏 / 王秀萍 / 陈淑兰 / 吴孟达 / 袁洁莹 / 鲍方 / 熊欣欣 / 李家声 / 关海山 / 陈永霞
『叁』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很好看,但忘记电影名了
片名:鸦片战争 英文名:The Opium War 年代: 1997
角色演员备注林则徐鲍国安---- 道光苏民---- 何敬容郎雄(中国台湾)---- 琦善林连昆---- 何善之邵昕(中国台湾)---- 关天培姜华---- 颠地Bob Peck(英国)---- 义律Williams Simon(英国)
清代道光年间。 英国商人每年向中国输入近两千吨鸦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万两白银……鸦片,在严重威胁着大清帝国。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英商颠地带着满船鸦片到达珠江港面。负责验货的水师总兵韩肇庆与颠地里通外应,使颠地的鸦片得以顺利进关。加上益和行老板何敬容对内贿赂守关总督,对外为英商贩卖鸦片,使得林则徐禁烟步步维艰…… 林则徐一到广州,立即处死了一批烟贩,将何敬容关进监狱,这使以颠地为首的英商大肆惊慌。林则徐派兵围住了洋商馆,英商们以绝食抗议,拒不交出贩运到中国的鸦片。 英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来到商馆,英商们以为救星已到,热烈欢呼。一面策划回英国四处游说,要求英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开战…… 英商们向大清国政府交出了两万多箱鸦片,道光兴奋异常,以为鸦片之害已除,命林则徐在虎门将所有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广州虎门海滩,一群群袒胸赤脚的工人、兵勇将一个个黑色鸦片球切成四瓣,倒入硕大的化烟池。化烟池边缘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人山人海。一筐筐鸦片、盐巴、石灰被倒入化烟池中,最后被化成黑色的浊流,流入大海之中……
『肆』 电影《林则徐》故事,美军上尉演鸦片商人,赵丹被骂神经病,还有什么
对于著名影星赵丹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小有争议,有人说他是戏疯子,有人说他是“戏霸”,有人赞扬他演技精湛,也有人吐槽他用力过猛。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有道理,因为本身就有一部电影能集合赵丹身上的所有特点,那就是普遍认为的赵丹电影的巅峰之作《林则徐》。
本文说一说这部电影背后的一些故事。
一、被冤枉的豫堃
《林则徐》的原始剧本是由两部作品结合在一起的,一部是上影厂选中的《鸦片战争》,另一部是北影厂选中的《林则徐》,前者偏重战争和剧情,后者偏重人物塑造,最后北影厂听说上影厂在搞这个题材,就将《林则徐》剧本连作者一起转送上影厂。
上影厂经过商讨,最终决定以北影厂的《林则徐》剧本为核心,揉进去上影厂的《鸦片战争》拍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导演由郑君里担任,主演则选用赵丹,该片将是一部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片。
在剧本商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文艺界正在批评电影中的中间路线人物,而原剧本中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除了面对洋人之外在国内并没有太大阻力,这显然不符合当年电影艺术创作中关于用对立冲突塑造人物的理念。
为此,剧组将历史上的海关监督豫堃给黑化了,豫堃就是片中被林则徐软硬兼施要了三十万两银子的豫监督,剧组将他设计成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对立面人物,其形象和台词风格也随之改变,演员则启用了在《南征北战》中饰演李军长的阳华。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海关监督豫堃是林则徐禁烟的铁杆支持者,在虎门销烟中一直冲在最前面,把他黑化的原因是他的名气不大,不会在史学界引起太大的波澜。
黑化豫堃和《甲午风云》中被黑化的刘步蟾性质不同,刘步蟾是因为史学界研究不够,豫堃则干脆是剧组有意选中的,本文在此也算为豫堃大人正一次名吧。
不管历史真相的话,阳华的表演肯定是一流的,不知大家是否会感到电影中的豫堃有些面熟,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著名动画片《渔童》里的那位县官,就是阳华给配音的,而且笔者估计也许那个县官的形象也参考了《林则徐》里的豫堃。
可怜的豫堃大人啊。
二、美军上尉演鸦片商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很多电影里的外国人都是找的少数民族演员,比如《海鹰》里的美军舰队司令就是,还有一些是依靠外表化妆,比如《上甘岭》里的美军士兵的大鼻子全是用硬纸壳粘在脸上的。
而在电影《林则徐》中有一位看上去无论如何不像化妆也不像少数民族的演员,就是饰演鸦片商人颠地的那位。
这位演员叫谭宁邦,是一位地道美国人,英文名叫杰拉尔德·坦纳鲍姆,出生于1916年,二战时加入美军服役,在担任军队报纸编辑时被授予上尉军衔。
二战结束后,谭宁邦从美军复员加入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并来到中国,1947年他回国前夕受聘加入中国福利基金会,还曾介绍美国著名学者阳早和寒春来到中国。
在工作之余,谭宁邦也发挥了他外国面孔的优势参演了一系列电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电影《白求恩大夫》中饰演白求恩,在《停战以后》和《林则徐》中他则属于客串演出。
后来谭宁邦主要担任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并在上海的几个大学里兼职教授美国文学,1972年他回到美国在大学里担任国际关系讲师,2001年谭宁邦病逝。
第三个是巅峰。
有一说一,笔者也认为赵丹在《林则徐》中有些地方的演技确实用力过猛,这是他的表演风格,比如林则徐在观战时禁不住像新兵蛋子一样高喊:打得好,打得好。这就不太符合他封疆大吏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林则徐》中的赵丹不管是演技还是精气神,都可以称得上他的巅峰之作。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清朝名臣,他不仅能和洋人斗,也能在官场里纵横捭阖,这样的角色其实是很难把握的,赵丹完成得相当出色。
笔者认为,在林则徐被摘掉顶戴花翎这场戏中,赵丹的演技是教科书级的,是极具人性魅力和感染力的。
如果说赵丹在小人物上的代表作是《乌鸦与麻雀》的话,那么他在塑造大人物上的代表作无疑就是《林则徐》。
四、拍摄小花絮
《林则徐》中饰演道光帝的是导演高正,本来这个角色是属于该片另外一位导演岑范的,但岑范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家世还是推掉了。
岑范的叔曾祖父是清朝名将岑毓英,曾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他的叔祖父是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岑春煊,因此岑范有顾虑也是正常的,不过后来他表示还是后悔了。
片中有道光帝听京戏的桥段,这场戏似乎穿帮了,因为那时候京剧还没有形成呢。
《林则徐》中有几场战争场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英国的风帆战列舰和炮台对轰的画面。
这些风帆战列舰实际上都是模型,最大的四米多长,中间的三米多长,最小的一两米长,摆放在湖水里就像是一个舰队一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战列舰的细节部分也都是经过剧组美工精心打造的,再加上导演和摄像炉火纯青的镜头调度,整个战争场面就非常逼真,让观众根本看不出那是模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还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中国彩色故事片,而英国方面也为林则徐树立了蜡像作为纪念。这可能也在历史人物层面上印证了那句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林则徐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