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误杀为什么大家都记错时间
误杀大家都记错时间是因为男主角李维杰利用时间的剪辑来欺骗所有的人,而他掩盖真相使用的最核心手法,灵感就来自于韩国电影《蒙太奇》。
电影中,2号和3号是周末。2号男主角李维杰(肖央饰)出差外地,晚上去取款机取钱看了一场泰拳比赛,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向小二购买任何东西,从而没有给卖爆米花的小二留下任何印象。
与此同时在家中他的妻女误杀了警察局局长的儿子,李维杰由于打电话家中无人接听而感到不安,酒店的房间都没有退,就及时从外地赶回家中,得知了事情的发生。
3号早上李维杰处理掉了警察局局长儿子的手机和车子,便带领全家人坐大巴一路开往外地旅游,在大巴上李维杰刻意向检票员强调了这个周末自己和家人一起去了外地看拳。
在抵达外地之后,他回到酒店检修设备以内存不足为由删除了他2号一个人入住酒店的监控视频,并带着家人在中午的时候到酒店前台退房,利用超时加扣房费的争执,让酒店前台对于这一家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还在当天一起去了蛋糕店购买蛋糕,特地让一家人给店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3号晚上,李维杰完成了蒙太奇手法最关键的一步,带家人去看了泰拳,并保留了2号看比赛的票据在比赛中途打翻了爆米花购买了大量的食品让小二印象深刻,以钱包钱不够为由去取票机取钱,让小二成为了关键人证。
这个时候整个蒙太奇手法就完成了,李维杰成功地将家人3号下午到晚上做的事儿“剪辑”到了2号下午到晚上,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人记忆也模糊的情况下,关键的人证也都有了。
售票员:在影片中他曾直言男主李维杰几乎天天坐他的车,2号和3号男主确实也都乘坐了他的车,所以他对李维杰印象并不深,但对李维杰一家人印象却是深刻的。他们一家也确实在那个周末乘大巴去了外地旅游,只不过在李维杰的强调和误导之后,他将一家人坐车的时间从3号记成了2号。
酒店前台:李维杰确实入住了从2号晚上到3号中午的房间,只不过由于2号监控被删除,酒店入住的人众多,他们没有记住李维杰是2号晚上一个人来的,只记住了3号中午他们是一家人来退房的。所以他们潜意识里便默认了李维杰一家人从2号晚上就住在了酒店,做出了伪证。
蛋糕店老板:那天下午李维杰一家人去她那里购买蛋糕,和售票员一样,蛋糕店老板每天也都要接触大量的人群和面孔,所以李维杰成功地利用言语强调错误的日期,让蛋糕店老板误以为他们2号下午来买了蛋糕。
如果说以上三类人证都是弱人证的话,下面配上相关物证,真正犯罪时间段作证的小二,基本上算是铁证了。
时间久远小二基本只记得有个周末李维杰一家人晚上来看拳赛,打翻了爆米花并购买了很多东西,同时因为钱不够李维杰还出去去取款机取了钱。
这个时候李维杰拿出来的是2号的拳赛票据,再加上监控里2号晚上李维杰确实取了钱(实际上3号李维杰只是假装出去并没有去取钱),基本上就可以让小二认死了李维杰一家人是2号晚上去看拳赛的。
2号看完拳赛之后,再接上酒店前台印象深刻的3号中午一家人退房事件,整个逻辑链条相当完整。
『贰』 电影《误杀》里的公交车票是怎么变成2号的
很简单,电影里说了,用的是韩国电影《蒙太奇》的桥段,就是把不同时空的事件拼在一起,然后植入你的脑子里,你就会以为是在一天发生的。
通俗的讲,大部分人不会刻意去记住2号3号分别发生了什么,比如现在问你,你2号3号都干啥了,你肯定懵,这个时候男主把3号做的事情放在2号来说,比如,坐车,3号男主说的是今天是新老拳王对决,这其实是2号的事情。
但是过了几天后,售票员回想起来这个事情是想不起具体哪天,他只能回想起来当晚比赛是新老拳王对决(注意,这是男主给他植入的),然后理所应当的就会以为那是2号的事情了。
再比如,在拳场里,男主碰掉了爆米花,然后说出去取钱,其实出去只是转了一圈,但是有2号取钱的录像,这样在警察看来,那就是2号发生的。
其他值得注意的是:
汽车售票员:和男主关系不错(不收钱)。他的信息是什么?半个月前男主一家坐了他的车,男主和他说晚上要去看新老拳王的比赛。就这些信息,他怎么判定是2号还是3号?当然是男主说的拳王比赛啊。拳王比赛是2号,那么在他的角度里面,男主一家就是2号去的呗(他根本没想过男主会骗他)
酒店工作人员:他们的信息是什么?男主2号来维修网络,在酒店住下了,3号中午退房时因为退房时间和住宿人数起了争执。就这些信息。他从哪里知道男主一家只有男主是2号来而其他人是3号来的呢?
『叁』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警察怎么知道萨姆是2号死的
在印度电影中,警察知道萨姆是2号死的,是通过一些细节的判断得知的,在电影中有很多的暗示。
『肆』 电影误杀疑惑
片子中林泰对闺女有种溺爱,所以连一天都不能允许。龙背墙那句话是说给闺女听的,虽然他指着检察官,但是闺女听了以后立刻就不吭声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还算不错,让我疑惑的是里面的两个红颜祸水——闺女和后妈。闺女从酒吧的少有的几个镜头里能看出来,多少有些骄狂,所以在激情之下做了冲动的行为,不过他的本意应该只是开车撞一下然后就走,没考虑死伤的问题,谁知后妈的头撞到了钉子上,死了。但是林泰这么精明的商人为什么会看上那个后妈?几年里频繁的出绯闻,林泰的求婚戒指都刻了字了动了真情了,出事当天俩人还亲热过,说明林泰不是无能,为什么会忍受甚至接受这种出轨行为?逻辑上想不通啊。
『伍』 电影《误杀》解析是什么
1、素察并不是李维杰的妻子和女儿打死,而是闷死在棺材中。
电影开篇,李维杰和同事设计的“电影剧情”中,他最后闷死在棺材中。所对应的现实中,素察便是被活活闷死的,人遭到重击后可能因为“吞舌”而窒息昏迷,这是在看拳赛时,李维杰说的。可以看到最后被掀起的棺材盖上面都是抓痕,说明李维杰在转移素察尸体的时候就发现了。所以在小女儿用叉子划桌面的时候,李维杰立即制止了她,他此时受到了心理上的折磨。
2、李维杰自首的原因。
和原作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局李维杰选择了自首。虽然大家都希望男主一家能逃脱漩涡,但是这样的结局设置,似乎更加合理。从李维杰看到试卷后的那声冷笑中可以推断出,这个一百分,是小女儿自己涂改的。李维瞒天过海,无形之中也给孩子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所以他才改变了心意去自首,将煞费苦心的设计付诸东流。
人物关系:
1、李维杰(肖央饰):一位喜欢看电影的网络供应商,爱家庭的好丈夫,街坊邻居眼中的大好人。在得知大女儿误杀警察局长的儿子后,毅然决定利用自己所看过的电影理论知识瞒天过海,与警察周旋。
2、拉韫(陈冲饰):警察局局长,常年接触案件,处事精明干练。但同时也是一位溺爱儿子的母亲, 在得知李维杰有可能杀害自己的儿子后,对其-家殴打并严刑逼供。
3、阿玉(谭卓饰):在得知自己的大女儿被官二代同学侮辱时,挺身而出保护女儿,在仓库中和大女儿误杀了官二代。
4、都彭(姜皓文饰):拉韫的老公,市长候选人。一心想在政界大展宏图,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做事武断且纵容儿子,儿子疏于管教,终犯下弥天大错。
『陆』 电影误杀深度解析
电影误杀深度解析:
《误杀》故事主角叫李维杰,他本拥有一个美满的四口之家,但在大女儿平平参加了一次贵族学生夏令营后,他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在夏令营中,平平被警察局长拉韫的儿子素察强暴,夏令营过后素察拿着录好的视频继续威胁平平,却不料在平平反抗之际被误杀了。
李维杰知道警察局长拉韫善于滥用私刑,法律根本不能保证他们家人的安全,为了捍卫家人,李维杰在时间和空间的缝隙中找寻生机,与警方展开了身心上的殊死搏斗。
素察是在4月2号晚上10点来到的李维杰家中威胁平平,此时李维杰正在隔壁罗统市维修酒店网络,顺带着看泰拳比赛。当平平误杀掉素察,母亲将尸体埋进墓地后,李维杰才因为一直打不通家里的电话花高价坐黑车赶回来,处理完素察留下的证据后,李维杰提议去罗统市来一次全家游。
他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已经是4月3号了,他们这一天先是搭乘大巴前往罗统,在酒店因为退房和前台吵了一顿,再之后去吃了甜品看了电影,然后在看泰拳比赛时还打翻了卖商品小孩的爆米花,最终逛完夜市坐车回到家中。
在李维杰的供词里是他们全家在2号早上去了隔壁罗统市,直至3号晚上才回家,素察是2号晚上在这边失踪的,他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其中包括人证物证。
警方是在两个星期后才去找人证进行调查的,而作为一个人,最相信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李维杰跟大巴售票员关系不错,在两人的交谈中,李维杰说晚上要去看新老拳王比赛,售票员并不是拳赛铁粉,既然李维杰说的是拳王比赛,在他印象中那天肯定就是2号。
酒店是李维杰在2号以酒店网络维修工身份入住的,退房时李维杰故意带全家一起露面,目的是为了让酒店人员因为住房人数和退房时间跟自己发生争吵。
李维杰维修网络时还在酒店人员的许可下删除了最近监控录像,那么在酒店人员的印象中,李维杰肯定是在2号带着全家入住酒店,然后3号退房还跟他们发生了争吵。
接下来是甜品店,这是一家上过电视的店铺,李维杰用夸奖对方手艺好自嘲妻子手艺差的方法给老板娘留下印象。作为一个生意火爆的店铺,在每天这么高的人流量下,谁能记得请哪个顾客究竟是哪天来的,这正是李维杰要的效果,不需要对方记得自己是哪天来的,只需要对方知道自己来过就行。
最后是拳击馆卖商品的小孩,为了给对方留下印象,李维杰故意打翻他的爆米花,然后再花高价向他买了多种商品零食。这样一来小孩肯定会记住他们的模样,可是和甜品店老板同理,小孩每天都接触这么多人,他不可能知道李维杰具体是几号打翻爆米花的,只记得脑海中出现过这个人。
而物证就是监控,李维杰在2号晚上去ATM机取过钱,而他的口供是打翻小孩爆米花后去取的钱,这里正好对上了时间,实则李维杰在3号并没有去ATM机取钱,只是出来转了一圈,而看完比赛后,夜市监控也出现了他们全家的身影,这又是一层铁证。
在李维杰的细致安排下,这些人的记忆都被他颠倒,从而导致他的证词完美无缺,哪怕拉韫猜到了事件的真相,但依旧没有证据将他抓捕归案,但李维杰却有着众多人证跟物证以示清白。这也让李维杰一家成功的脱身了。
《误杀》影评
作为一部改编翻拍的国产悬疑电影,《误杀》破了此类电影的票房纪录不是没有原因的,《误杀》因质量所积累的口碑也证实它的确优质。
缜密的故事设计,曲折离奇的反转桥段,剧情紧凑全程高能,节奏干净利落毫无尿点,演员表演也基本在线,这是一部真正有内容有深度的作品。
『柒』 《误杀》剧情解析是什么
《误杀》剧情解析是:
素察在4月2号晚上10点多被大女儿平平用锄头打“死”(其实是打昏假死),妻子阿玉为了藏“尸”灭迹,把素察“尸体”埋进了自家附近恩叔墓的棺材里。
与此同时,李维杰远在罗统的三季酒店,因为一直打不通家里的电话,心急如焚,连夜打出租车回到了家里,得知了事件的原委之后,开始了他瞒天过海的计划。
第一步:毁车灭迹,误导警方,争取时间。
4月3号清早,李维杰开着素察的黄色轿车避开监控,最后把车推倒了一个湖里。(戴帽子一方面避免招摇另一方面避免头发掉车里,戴手套是避免留下指纹)
删了素察手机内的迷奸性侵视频,然后把素察手机扔到了行驶中的长途货车上,这样素察手机的gps轨迹就会随着长途货车走,这样可以很好的误导警方,让警方误以为素察去了很多很远的地方,以拖延警方调查到自己的时间。
第二步:给妻女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说白了就是把一天之内发生的事让警方误以为是两天发生的,按局长拉韫的说法就是就像一部电影通过了剪辑,重新排列了事件顺序)
第三步:让众人无意中给自己作伪证。(按局长拉韫的说法就是用蒙太奇的手法,给人加深了印象,混淆了时间,让众人无意中给他做了伪证)
在4月3号出门的时候,李维杰刻意与碰见的人攀谈,制造小麻烦和话题,比如跟售票员谈最近的拳赛,跟餐厅老板娘吐槽老婆的做菜手艺不好,故意打翻拳击馆卖零食小哥的爆米花,这些都是为了给他们加深他们一家人去罗统游玩的印象。
第四步:终极大招,用羊换尸。
4号那天李维杰把恶警桑坤一脚踹翻在地,刻意制造了与桑坤的矛盾,桑坤一气之下打死了一只羊。李维杰趁机把那只死羊拉回了家,把素察尸体从恩叔墓里挖出来,把这只死羊放了进去。
这样一来,即使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受不了警方的威逼利诱说出了素察的埋尸地点也不用怕(参考小女儿安安因受不了拉韫的威逼利诱说出了疑似素察的藏尸地点就可以证明李维杰的先见之明),因为警方压根挖不出素察尸体。用羊换尸不告诉妻子,也是为了保密性,怕妻子说漏嘴。
『捌』 电影误杀结局解析
电影《误杀》的结局是男主角选择了自首,虽然他逃脱了刑罚,但是他发现各个地方因此产生了暴乱,他还是决定去自首。
男主角在这个电影的过程中,一直是为了保护家人而在不断的努力。他也真的做到了很多的东西,让家人逃脱这样的被误解的过程。但是在那个晚上,其实他发现了那个男孩子并没有死,但是他还是把棺材给盖上了。
在电影过程中也呈现了很多对于对与错的一些思考,主要就呈现在男主角去寺院给钱,但是有时候和尚会收,有时候和尚不会收。这是一种从外部环境去评价男主角心态的一种标准,他是否对自己的决定很确信呢,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这部影片讨论的不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杀人事件,它讨论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可以解读的方面也有很多,这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玖』 解析丨翻拍黑马《误杀》背后的三重隐喻,颇为用心
近年来,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市场增长迅猛,对好剧本的渴求也是与日俱增。
在这样复杂多元的大环境下,翻拍国外优秀电影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做法。如《我是证人》《追捕》《嫌疑人X的现身》《来电狂响》等翻拍电影,但多数不如原作。
但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误杀》,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意外的精彩,是少有的一次成功改编实践。
早些时候,《误杀瞒天记》以精巧的构思、精妙的反转而走红,而这一次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陈冲、谭卓、秦沛、姜皓文领衔主演翻拍的《误杀》,从票房和口碑来看,这部电影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改编。
事实证明,这次翻拍颇为用心。
电影取名《误杀》远不止观众看到的“误杀”的表面含义,其背后的 社会 性、文化性才是本片欲传达的要义, 这也是中国版结尾不同于印度版的原因所在。
《误杀》电影在印度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故事元素的表达,使其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特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心理,获得了观众好评。
从影视批评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改编,这是国产电影改编史上的一次有效尝试,“蒙太奇”手法与“山羊的多重意象”背后的审美批评主义的改编经验的确值得后来者加以借鉴。
电影起名《误杀》并不止于“误杀”的表面含义,其背后的 社会 性、文化性才是导演欲在本片传达的要义。
1.最表面的的电影叙事层面的误杀
李维基和含杰的大女儿平平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中被督察长的儿子素察强暴,当再次逼范时被平平打昏误杀,妈妈阿玉将“尸体”埋入家旁的坟墓中。
用蒙太奇画面给观众形成叙事层面的“误杀”,理解到的表面含义。
2.隐性叙事逻辑层面的“误杀”
从影片细节来看,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用叉子反复划餐桌发出的呲呲声,让男主联想到素察用手指抓棺材挣扎的声音,强装镇定立刻叫停。
平行剪辑中的吞舌窒息、棺盖上的血痕,都可客观佐证了素察当时依然还活着的事实。
显然,亲自埋“尸”的李维杰在明知素察未死的情况下选择不作为,从而造成了素察的死亡事实。
实际上,从李维杰再次去向僧人布施时的细节亦可见端倪,僧人意味深长地说:“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搏笑”
形成第二个层面的“误杀”。
3.乌合之众的“误杀”,这是《误杀》的最高级之处
爸爸、妈妈、大女儿平平,村民、大巴售票员、酒店服务员等这些“乌合之众”,不再做软弱的山羊,敢于和强权硬碰硬、正面刚,这些矛盾不断产生爆点。
很多民众在镜头前为李维杰加油,弱者的 情感 反应撼人心魂,它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挣扎、譬如 社会 缩影。
镜头推向当初李维杰最坚定的支持者颂恩叔时,镜头从黑白转彩色。
颂恩叔沉默不语,露出一抹苦笑如同留白的人性,给予的不仅是 社会 性思考,还有为爱守护、奋起的灵魂的呼喊和未来视角的观照。
这也是中国版结尾不同于印度版的原因所在。
与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误杀》对每个人物加强了中国的传统形象,表现出中国式感情,让中国的观众观看时没有陌生感,从而对影片产生共情与认同。
1.身为人父
电影的前半段,李维杰是一个开网络公司挣钱不多、非常窝囊又爱面子的男人,就连小警察都以欺负他为乐。
他爱看电影,常把电影当做了逃避现实的途径,在虚构的世界里,他总能成为梦想中的英雄。
家庭中李维杰地位低下,是没有收到太多尊敬的。他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 情感 ,以至于女儿平平对其的不理解。
电影中李维杰说出 “我是个没用的男人” 的话时,也戳破了和阿玉之间摇摇欲坠的夫妻关系。
但这是导演所选择的最终情绪落点,为电影结局找到了足够信服的动机,那便是“身为人父”。
这么一个男人,当妻女受到侵害时,李维杰出人意料的扛了下来,凭着自己观看电影得出的反侦探类经验,他把拉韫夫妇逼到走投无路,直至丢掉了工作和地位。
李维杰与家人提前演练审讯内容,利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向周围的人灌输案发当天他们一家人不在场的证明。
经历数次拷问之后,拉韫根据李维杰小女儿安安的证词坟地认棚凳尸,李维杰以羊换人,这是剧情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李维杰形象展现的一个闪光点。
与此同时,肖央饰演的李维杰被重新塑造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好父亲、好丈夫的形象,是家人可以紧紧依靠的顶梁柱。
女儿睡着后,偷偷把参加夏令营的费用放在了平平的房间,写给大女儿平平的信中充满了满满的父爱。
每天为家而奔波,他善良、节俭、隐忍、克制。
影片的最后,李维杰自首后被押上警车,车窗外的妻子阿玉和女儿平平哭喊着追赶,李维杰看到以后在警车上也哭成了一个孩子。
这一场景是李维杰感情上的释放,也是人物的一次升华,自然而然地获得观众的共情与认同。
本可瞒过警察的调查,却遵从自己的良心自首,让李维杰的人物形象由前期塑造的“英雄”形象转变为普通人,这样的镜头叙述和故事结局体现了主人公身上中国传统价值。
整个故事不仅具有中国 情感 ,而且尊重了观众的心理状态。
2.同为人母
含蓄内敛:
李维杰的妻子阿玉一出场便是系着围裙做饭,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中国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
面对丈夫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面对女儿是一位温柔却坚韧的母亲,面对施暴的素察是毫不犹豫地挡住大女儿护儿如命的母亲。
从服装来看,阿玉几次出场都很朴素、干净、穿素色衣服。
从家里的装饰来看,镜子上写有“合家平安”,给女儿取的名字也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平平安安。
整个电影中阿玉的母亲形象是含蓄而内敛、温柔而坚韧的。
过度溺爱:
电影中的拉韫面对儿子素察是一个宠溺无度、爱子如命的母亲,面对丈夫是一个恭顺的妻子,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警察局局长。
素察的同伴Pony交代拉韫儿子所犯错误后,她猜出来儿子已是凶多吉少,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拷问,这时阿玉将心中一直压抑的感情对着拉韫喊出来:
说到这里,拉韫对自己儿子的感情和李维杰、阿玉对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虽然两个家庭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但是中国传统的母爱表达方式在影片中完全体现出来了。
3.原生家庭
与拉韫夫妇相比,李维杰何尝不是一个“坏榜样”: 在佛塔上见面时,拉韫哭着祈求李维杰只想知道儿子是死是活,他因拉韫夫妇的痛苦感到同情和可悲,这是真正促使李维杰做出自首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拉韫的骄纵溺爱,滥用职权使素察变得肆无忌惮,他们的的失败教育让素察遭到命运的惩罚。
可与拉韫相比,李维杰何尝不是一个“坏榜样”。用自己的聪明逃脱了法律制裁,用不正义捍卫的正义,是真的正义吗?
他的行为会不会让两个女儿成为下一个素察?我觉得是必然的,小女儿学会了。
安安考试其实只考了70分,为了得到想要的小提琴篡改成绩单,这是促成李维杰自首的第二个原因。
李维杰转头去买口琴的背景音乐《We All lie》响起,《We All Lie》是韩剧《天空之城》的片尾曲,《天空之城》主要讲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这里的主题完全对应。
阿玉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拉韫一家因为缺乏对子女的教育养出素察这样的禽兽。
李维杰选择自首,其实就是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则。
卑微的小人物在那一刻,闪烁出最让人动容的光辉。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看“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一个 社会 学概念,它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讨论热度不减,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看,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逃不掉也躲不开。
电影《误杀》中的两个原生家庭培养孩子的不同方式,养成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导致行为选择的不同。
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瞒天过海把成绩改成100,就是带着隐喻性质的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
而素察出身高官家庭,从小锦衣玉食养成了他娇惯的性格,不可否认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也是电影背后可以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引证的结果。
蒙太奇,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
李维杰在小餐馆时对“蒙太奇”作出释义,对于这一专业电影术语,一般观众就有了初步了解,这也为后续情节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黄毛指着《唐人街探案2》说这个才叫紧张刺激,李维杰说到“这个呢,就叫蒙太奇了,就是镜头剪辑加特效”。
所以,《误杀》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很好的蒙太奇教学片。
1.平行蒙太奇
电影《误杀》中,李维杰看拳赛和妻子女儿误杀素察的一段交叉剪辑就是很好的一段蒙太奇展示。
平平和母亲阿玉仓库中抵抗素察与罗统拳场的精彩决斗相平行,把观众带入了紧张的氛围。
此时搏击的画面,不只是素察与平平的搏斗,更是代表了小人物与贵权高官的搏斗。
随着罗统拳场的红色拳击手倒下,素察受到重击之后也倒下,其中搏击赛里面所描述的“吞舌”,也为最后素察之“死”埋下伏笔。
2.交叉蒙太奇
电影《误杀》中将“听经”改为“泰拳”,李维杰全家受到警察审讯时,搏击画面再次出现与素察上门交叉剪辑在一起。
搏击的画面与审讯的画面交叉进行,制造搏击场上同样紧张的气氛,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做铺垫。
李维杰的犯罪手法就是一种蒙太奇,将2号和3号两天发生的事情交叉剪辑后,利用看拳赛为全家制造不在场证明,误导大家以为李维杰一家人2号3号都在罗统,从而做到瞒天过海。
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李维杰在看泰拳纠打,阿玉和大女儿在和素察纠打,一边是泰拳手踢到肚子,一边素察踢到阿玉,一边拳手倒地,一边素察倒地……
导演对这两段戏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官二代对妻女的欺凌和误杀剪辑在一起,观众在这段观影过程中是全知视角,神经逐渐被绷紧。
紧张过后,观众心理继续被剧情调动:接下来李维杰和全家该怎么办?
3.重复蒙太奇
国产版《误杀》以“山羊”代替了印度版《误杀瞒天记》中的“狗”,这是改编中颇为成功出彩的一点。
羊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麦高芬,即一个推动剧情的事物。
羊的几次出现看起来漫不经心,但最后却成为全片的高潮,更是对坏警察欺凌乡里的讽刺。
这三次羊的出现影片色彩逐渐变暗,隐喻男主心魔越来越重。
李维杰决定自首后,此时活羊重新出现,色彩一下明亮起来变得通透,寺庙响起钟声,隐喻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山羊所代表的这三重意象象征是电影改编的亮点,羊与李维杰牵涉的命案相关、羊是弱小的普通民众命运的比喻,强者为人刀俎,弱者为羊羔,也是宗教意义上的羊。
从电影批评主义的角度出发,“山羊”意象较之于印度版也更好的完成了电影审美批评的要求。
电影《误杀》与原来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脱胎于原作,却不输于原作,翻拍还是颇为成功的。
文章从解析了“误杀”的三个层面的含义,片名是电影故事的起因,更是全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
其次,中国式 情感 的表达让原产于印度的《误杀》在故事层面上添加了中国气质,导演用独有的镜头语言所塑造的 情感 表达,让观众赞叹不已。
《误杀》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类型片,更折射出了现实 社会 和人生思索。在蒙太奇方面,《误杀》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总体来看,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的这部新版《误杀》的确是国产片中少有,是当下内地最缺少的成熟化类型电影。
『拾』 电影误杀剧情深度解析
电影误杀剧情深度解析:
男主与妻子阿玉来泰国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男主是一位只读了小学四年级但沉迷于各种电影的父亲,他的口头禅是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界上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男主的小学文化常常被上高中的女儿看不起,内心自卑又无奈,身为孤儿的他,渴望家庭的温暖,因而有强大的守护心理。
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小镇居民的孙子险些被警察局长的儿子戳瞎眼睛,爷爷却被警察桑坤威胁私了,有正义感男主提醒受到桑坤威胁要私了的爷爷,但直面桑坤时也会秒怂,怕到嘴角抽搐。
男主的女儿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结果被同样参加夏令营活动警察局长的儿子看上,通过下药迷奸了男主的女儿,还用手机拍下了整个侵犯过程,并用手机里的视频威胁男主的女儿约好晚上见面。
母亲得知女儿被侮辱,心如刀绞,晚上在仓库和大女儿与上门寻衅的官二代扭打了起来,母亲阿玉愤怒地嘶吼,却无法阻止官二代的冲动与疯狂,慌乱间镐起人落,大女儿失手误杀了侵犯她的官二代。小女儿还是个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她目睹了妈妈和姐姐埋尸的过程。
以暴制暴之后,由于死的是警察局长的儿子,脱罪的重担就落在了男主的身上,男主选择了同时间段伪造不在场证据的办法。男主是借用了韩影《蒙太奇》的手法,《蒙太奇》的主要内容是绑架受害者妈妈,亲自模仿当年凶手的作案手法,造了一次和15年前案件一样的蒙太奇。为了实现完美犯罪,通过从点到面对作案时间混淆,将2号和3号混为一天。
官二代是2号晚上被杀,男主出差当时一个人去看泰拳,并且去酒店开房,这些付款记录都将成为他将时间蒙太奇化的方法。第二天他处理完案发现场,直接带家人去看拳赛,然后一起回到他2号开的房间,故意和前台吵架,加深前台对他们的印象,如此可以证明2号晚上是他们一家四口入住酒店的,加上发票的证据,基本天衣无缝。
过后几天,他一直和关键目击者聊他们一家人2号去看泰拳的事,来给关键证人强化印象,最终造成所有口供都是他们2号去看泰拳了,其实2号的消费记录都是他一个人造成的,而三号家人的参与是为了构成一种现实,以便他们一家人串口供,因为男主看过上千部推理悬疑片,他深知再完美的谎言都有破绽,所以说真实的谎言才不会有破绽。
官二代的母亲是一位铁腕的警察局长,极为强势且极端精明,在得知自己儿子失踪后,很快就查到大女儿一家,展开了极为强硬的调查,电影提到,男主一年的观影量达到873部,相当于一年365天每天看两部以上。
警察可以通过男主的电影片单,轻而易举地猜出男主的计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指派手下殴打男主一家人,最后小女儿成了男主一家最大的破绽,警察局长审问小女儿安安,最终吐露了实情。
在大雨中开棺验尸,男主一家的眼神、面部表情、颤抖的嘴角,都在为这份紧张佐证,最终挖出来的却是羊的尸体,羊的意象看似漫不经心地出现了五次,值得一提的是,羊在基督教中还有替罪,救赎和牺牲之意。
误杀是电影的标题,指的不仅仅是平平打晕的官二代,也是指他们一家将还没死的官二代活埋了,误杀了他,临死挣扎给棺材盖留下不少血印,导演还给了一个特写镜头。这让我想到了《看不见的客人》里那个被装在后备箱的受害者,他同样是一开始没死,但最后被害死了。
电影中并没有说明官二代尸体最后的去向,这也是影片最大的谜底,内心的煎熬、外界的动荡、潜在的威胁、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让他选择自首之路。自首的结局,其实是善良的胜利,因为善良不曾被玷污。
素察真正的死亡方法
在仓库里,素描被打头,母亲发现对方没有呼吸,以为他死了。可是另一方面,镜头的另一侧,李维杰在看拳击,拳击手好像昏过去,暗示不是死亡。电影的最后一部李维杰闪回显示,当时被击倒的素描也没有完全死亡,只是昏过去了。
这部电影开头的小故事埋在棺材里也成了这里的伏线。警察局长带着部下来到目的地寻找尸体,结果发现了棺材里的羊。李维杰的注意力在棺材板上,上面有血迹。
那是素察在棺材里醒来,用手指抓住的。他在棺材里活着就死了。那些划伤,其实以前也有侧面描写。比如李维杰处理完尸体后,家人吃饭的时候,女儿安安用勺子划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