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历史上的约翰王被影视作品描写的有哪些或者有什么是讲这段历史的
约翰 (英格兰国王)
约翰(英文:John,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1]),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亲为阿基坦的埃莉诺,而幼王亨利、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则是约翰的兄长。他父王把在法国的领地全部授予几位兄长,由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封给约翰,他被称为无地王(the Lackland,源自亨利二世的戏称)。
童年
约翰出生后,按中世纪贵族的传统被母亲交给乳母抚养,后又与其姐琼安一同被送到福特沃特修道院。因为当时来看约翰并没有继承领地的希望,这也许是为了培养他成为神职人员。约翰的父母随后几年互相争斗,都没有介入约翰的童年生活。约翰由卓越的行政官拉努尔夫·格兰维尔教育。[5]他还一度在兄长幼王亨利家度日,可能在那里学习了打猎和军事。
约翰身高1米62,在当时的王室中较矮,长着暗红色的头发。他喜欢读书,这在当时来看是一件反常的事。他还喜欢赌博,热衷打猎,喜好音乐。长大后的约翰被形容为“和蔼,机智,慷慨,好客”。
早年生活
为了安定阿基坦的南部边境,亨利二世试图让5岁的约翰迎娶萨伏伊伯爵翁贝托三世的女儿阿丽希亚,这样约翰就可以继承翁贝托的一些领地,亨利二世也将希农、卢登、米拉博的城堡转到约翰名下。阿丽希亚也翻越阿尔卑斯山加入亨利二世的宫廷,但未及嫁给约翰就死了,约翰再次陷入无领地可继承的境地。
1173年,由于不甘附属于亨利二世,又担心约翰分走自己的领地和城堡,幼王亨利去巴黎和路易七世结盟。王后埃莉诺因为被亨利二世对阿基坦的持续干涉所激怒,也说服理查和若弗鲁瓦去巴黎加入兄长的行列。亨利二世击败了三个儿子的同盟,但在路易山和约中宽大处理了他们:他允许幼王亨利带着骑士周游欧洲,阿基坦仍归理查,若弗鲁瓦可以重回布列塔尼;只有王后埃莉诺作为叛乱的主谋被囚禁。作为和约的一部分,一直和父亲在一起的约翰也被赠与大量领地。从那时起,距离王位最远的他反而成为亨利二世最喜爱的儿子。1175年,他获得已故康沃尔伯爵的领地。次年,亨利二世又违反常例地废除格洛斯特女伯爵伊莎贝尔的姐妹们的继承权,然后让约翰与因此变得很富裕的伊莎贝尔订婚。1177年,在牛津的国会上,亨利罢免爱尔兰领主威廉·菲茨阿尔德尔姆,代之以10岁的约翰。1183年,幼王亨利和理查为在英格兰、阿基坦、诺曼底争权而开战。亨利二世支持理查。不久,幼王亨利因痢疾去世。因为继承人死了,亨利二世决定重新分配儿子们的封地:理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但在亨利二世去世前不可能掌握实权;若弗鲁瓦继续保有布列塔尼;约翰代替理查成为阿基坦公爵。但理查拒绝放弃阿基坦,亨利二世愤怒了,命约翰在若弗鲁瓦帮助下率军南下攻取阿基坦。若弗鲁瓦和约翰攻打阿基坦的首府普瓦捷,而作为回应,理查攻打布列塔尼。1184年底,一家人才勉强和解。
1185年,约翰首次到爱尔兰,由三百骑士和一批行政官随行。亨利二世希望称约翰为爱尔兰国王,但教皇路爵三世不答应。当时爱尔兰刚被征服,和亨利二世的关系仍紧张。约翰取笑爱尔兰贵族的长胡子,又未能和盎格鲁-萨克森居民结盟,结果战败被逐出爱尔兰,回英格兰后将溃败归咎于总督米思勋爵休·德·拉西。
约翰的家庭问题仍在继续:1186年,若弗鲁瓦在一次比武中丧命,留下遗腹子阿尔蒂尔和年幼的女儿埃莉诺。布列塔尼将由阿尔蒂尔而非约翰继承,但若弗鲁瓦的死终究让约翰距离王位更近了一步。理查想加入十字军,但担心出征后亨利二世会命约翰取代他。1187年,他在巴黎和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结盟,次年就向腓力纳贡,取得腓力对他向亨利二世开战的支持。理查和腓力联手对亨利开战,1189年和解,亨利承认理查为继承人。约翰起初忠于父亲,但当理查胜势确立后倒向理查。亨利二世不久去世。理查年间
1189年9月,理查继承英格兰王位,并加入第三次十字军。为此,他靠出卖领地、爵位和职位筹集军费,且试图保证他出征时国内不叛乱。他封约翰为摩坦伯爵,让他娶了格洛斯特的伊莎贝尔并得到兰开斯特、康沃尔、德比、德文、多塞特、诺丁汉、索默塞特的大量领地,希望以此换取约翰对他的忠诚。而这些地方的要塞仍然由理查掌控,使约翰没有足够的军力和政治权势进行反叛。约翰也许诺三年不去英格兰,但埃莉诺太后说服理查允许约翰进入英格兰。于是,理查出征期间,约翰成为英格兰摄政,还被视为理查的推定继承人。但出征在外的理查在塞浦路斯结婚了,这意味着他可能有婚生子嗣,约翰地位动摇。
约翰寻求和刚东征归来的腓力二世结盟,希望在腓力帮助下获得诺曼底、安茹等理查名下的法国领地,但被埃莉诺太后劝止。理查一直未归,约翰开始猜测他已死或者迷路了。事实上,理查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俘虏并移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后者索要赎金。约翰趁机前往巴黎和腓力结盟,许诺休弃伊莎贝尔,改娶腓力的姐姐阿丽斯(阿丽斯早年和理查订婚,却成为亨利二世的情妇,理查后来也没有娶她),换取腓力的支持。但埃莉诺太后阻止约翰娶阿丽斯。忠于理查的军队和约翰的军队在英格兰开战。约翰军力薄弱,决定和解。1194年,理查回国,约翰余部投降,本人撤退到诺曼底,最后被理查找到。理查称约翰仅仅是“一个有着怀有恶意的顾问的孩子”(尽管约翰已经27岁了),原谅了他,但没收了他除爱尔兰外的所有封地。此后,约翰成为理查的忠实支持者。理查希望通过有限而稳妥的军事行动收复被腓力趁机侵占的城堡,和弗兰德、布洛涅和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借日耳曼人对腓力施压。[32]1195年,约翰突袭并包围了埃夫勒,随后又在腓力攻打诺曼底时布置防务。第二年,约翰又攻占加马舍,率人奇袭到距离巴黎仅80公里处,俘虏了博韦的主教。为此,理查放下了对约翰的戒心,将格洛斯特郡重新封给他,并再次封他为摩坦伯爵。
继位
狮心王理查继位后,因没有婚生子嗣,原本指定早逝的若弗鲁瓦的遗腹子阿尔蒂尔为储,但后又因为若弗鲁瓦的遗孀女公爵康斯坦斯太亲法而指定约翰继位。当理查于1199年去世时,大部分英格兰和诺曼贵族根据诺曼底的继承法支持约翰,而布列塔尼、曼恩和安茹的贵族则根据安茹的继承法支持阿尔蒂尔。约翰继位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他们继续拥戴阿尔蒂尔,腓力二世也一度支持阿尔蒂尔,而王太后阿基坦的埃莉诺因反感康斯坦斯而支持约翰。约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腓力和阿尔蒂尔联手对约翰作战,阿尔蒂尔进逼昂热,腓力进军图尔,几乎将安茹帝国一分为二,但反法的弗兰德伯爵鲍德温和布洛涅伯爵瑞诺的介入及安茹贵族威廉·德·罗歇的倒戈让局势又倒向约翰一方。1200年腓力与约翰和解,腓力承认约翰为英格兰国王,暂时放弃对阿尔蒂尔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支持,尽管如此,和约要求阿尔蒂尔作为约翰的封臣得到保护。约翰则放弃和弗兰德、布洛涅的结盟并承认腓力为自己在法领地的宗主。编年史家将约翰与亡兄理查比较,给他取了个“软剑”的绰号。
勒古莱和约
同年8月,约翰决定迎娶昂古莱姆的伊莎贝尔。因此,他必须休弃现在的妻子格洛斯特女伯爵伊莎贝尔。1199年约翰继位后即宣布和女伯爵的婚姻无效,指出两人都是亨利一世的后裔。当时的编年史家认为约翰已经深深爱上了昂古莱姆的伊莎贝尔。他最终娶了已和休·吕西尼昂订婚的伊莎贝尔为王后,且慢待了休,导致吕西尼昂家族的叛乱,但被约翰镇压。腓力为此以召见封臣安茹伯爵的名义召约翰来宫廷,约翰拒绝。腓力因此将从约翰手中夺取的法国领地都封给阿尔蒂尔(他想亲自占有的诺曼底除外),再次和阿尔蒂尔联手对约翰开战。
丧失诺曼底
约翰最初采取1199年的防御性战略,避免交战,小心保卫要塞。但随着军事行动的进行,约翰的经营越来越糟,腓力在东部稳步取得进展。1202年7月,阿尔蒂尔和吕西尼昂家族将埃莉诺太后围在米拉博,想将祖母劫为人质时,约翰在安茹管家威廉·德·罗歇陪同下率雇佣军南下救母,打败并俘虏了阿尔蒂尔,同时被俘的还有阿尔蒂尔同样比约翰有更优先的王位继承权的18岁的姐姐布列塔尼的埃莉诺(一说埃莉诺在此前就已被约翰控制),她后来在约翰逃离诺曼底时被带回英格兰囚禁数年,尽管受到约翰的善待。这下,腓力失去了南侧的盟友,被迫撤军。通过米拉博一战的胜利,约翰的地位得到巩固,但这很快被他对待俘虏和盟友威廉·德·罗歇的态度葬送了。约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德·罗歇,严重冒犯了他,而由于他的虐待,22个被俘的叛乱头领死亡。当时大部分地方贵族都是亲戚关系,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亲属蒙受如此待遇。威廉·德·罗歇和约翰其他在安茹和布列塔尼的贵族盟友抛弃了约翰,倒向腓力,布列塔尼也发生了叛乱。约翰财力吃紧,腓力取得优势。
1203年初,约翰进一步被盟友抛弃。他试图说服教皇因诺森三世介入,但教皇的介入并不成功。情况对约翰来说越来越糟,他决定杀死阿尔蒂尔,以求除掉王位竞争者和布列塔尼叛乱的源头。阿尔蒂尔最初被拘押在法莱斯,此时已转移到鲁昂。此后,阿尔蒂尔下落不明,当代史学家普遍认为他是被约翰所谋杀。马加姆教堂年表认为:“约翰俘虏阿尔蒂尔并置于鲁昂监狱有些日子了……当约翰喝醉了,他亲手杀害了阿尔蒂尔,将尸体系上石头投入了塞纳河。”关于阿尔蒂尔之死的流言进一步削弱了地方上对约翰的支持。约翰因谋杀亲侄、囚禁侄女,落下了无情的名声。
1203年末,约翰试图解救被腓力包围的诺曼底东侧要塞盖亚德城堡。他试图水陆并进,这在今天的史学家看来很有想象力,但该计划过于复杂使军队难以顺利执行。约翰的计划被腓力的军队阻止,于是他撤回布列塔尼,试图将腓力逐出东诺曼底。结果,他极大地损伤了布列塔尼,却未能达到目的。史学家认为他的军事战略还是过得去的,尽管并不出色。很快,约翰的处境迅速恶化,诺曼底东境广泛支持腓力,安茹帝国在南部的权威也因为几年前理查放弃了一些要塞而埋下隐患。约翰在中部地区使用长弓骑兵雇佣军使他失去了中部地区的支持,安茹帝国的权威一步一步倒塌。12月,约翰经海峡撤回英格兰,下令在盖亚德城堡西面建立新防线。1204年3月,盖亚德陷落。次月,埃莉诺太后去世。这不仅仅是对约翰个人的重大打击,还带有约翰和法国南部的联盟解体的危险。腓力南进并袭击诺曼底的中心地带,几乎没有遇到抵抗。8月,腓力攻占诺曼底,南下占领安茹和普瓦图。约翰在大陆上的领地只剩下阿基坦公国了。
攻法失败和第一次诸侯战争
和诸侯关系紧张
如1212年试图推翻国王的阴谋所显示的那样,约翰和诸侯关系紧张已经有些年了。很多不受宠的诸侯来自北英格兰,被史学家称为“北方人”。在和法国的冲突中,这些人几乎不用冒险,很多人还欠约翰很多钱。所以那场叛乱被称为“国王债务人的一场叛乱”。约翰的很多将领,尤其是他任命的英格兰行政官也参与叛乱,他们把彼此的联系看得比对国王的忠诚更重。这种紧张关系在北威尔士蔓延,对约翰在1211年和威尔士亲王卢埃林签订的和约的反对行为最终发展为公开冲突。对一些人来说,任命彼得·德·罗歇为大法官也是造成君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很多诸侯眼中彼得是一个“粗鲁的外国人”。约翰1214年在法国的军事失败可能是在他统治的末年遭到诸侯反对的导火索。在布汶战败后,詹姆斯·霍尔特称走向内战的道路“直接,短,不可避免”。
1214年攻法失败
1214年,约翰最后一次试图从腓力手中夺取诺曼底。他很乐观,因为他和外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及布洛涅伯爵瑞诺、弗兰德伯爵斐迪南构建了联盟,得到教皇的支持,且有足够的资金供养他经验丰富的军队。但当2月约翰兵发普瓦图时,很多诸侯拒绝提供军事帮助,约翰只能寻求雇佣兵来填这个空子。约翰计划由普瓦图向东北进军巴黎,奥托、瑞诺和斐迪南在威廉·隆斯佩(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约翰之弟)支持下由弗兰德向西南进军。
战事最初很顺利,约翰在和法国路易王子的对垒中占优,并于6月收复安茹。随后约翰包围了要塞穆瓦讷的罗歇,路易因兵力较少只得放弃。[63]安茹当地贵族拒绝和国王一起进军,约翰只好撤退到拉罗谢尔。不久,腓力在东面的布汶战役中击败奥托等约翰的盟军,约翰收复诺曼底的希望彻底破灭。他在为期六年的和约中将安茹归还法国并赔款, 10月回到英格兰。
战前紧张和诸侯战争
约翰回国后数月,叛乱诸侯在英格兰北部和东部组织对抗他的统治。1215年1月,约翰在伦敦召开国会,谈论进行改革和在春季在助手和叛臣之间进行和谈。教皇因诺森三世寄信支持他,这对约翰很重要,为他提供了镇压诸侯和控制坎特贝里大主教斯蒂芬·朗顿的途径。同时,约翰在普瓦图附近招募雇佣军,尽管其中一部分后来被遣返,以免留下国王升级战端的嫌疑。约翰自称想参加十字军,这使他在教会法律下获得额外的政治庇护。4月,教皇的支持信到了,但叛乱诸侯也已集结。5月,他们聚集在北安普顿,宣布断绝和约翰的封建君臣关系,选罗伯特·菲茨沃尔特为他们的军事统帅。他们自称“上帝的军队”,进军伦敦,占领了伦敦、林肯和埃克塞特。约翰的示弱和妥协很成功,但叛军攻占伦敦后在约翰的王党阵营中诱发了一批新的叛王者。约翰命朗顿组织和叛乱诸侯和谈。
1215年6月15日,约翰在温莎城堡附近的兰尼米德会见了叛军首领。朗顿的调停努力催生了一部有和约作用的宪章,它后来被重命名为《大宪章》。宪章不仅回应了诸侯的抱怨,还形成了对政治改革的更为广泛的建议,尽管它只保障自由民而非农奴和不自由的劳工的权利。它许诺保障教会权利,免除非法监禁,加速推出正义的新税法。宪章要求组建由25名中立诸侯组成的国会负责监督和保证约翰忠于宪章,叛军撤退并将伦敦交还国王。但约翰和叛乱诸侯都不想实践和约。叛乱诸侯认为约翰不能接受诸侯国会,将挑战宪章的合法性。他们将强硬派组成诸侯国会,拒绝像先前答应的那样撤军及交还伦敦。而约翰也不守承诺,在察觉到宪章损害到教皇在1203年和约(认可教皇为约翰的宗主)中的权利后向因诺森求助。因诺森答应了,宣称宪章“不仅可耻、苛刻,而且非法、非正义”并开除叛乱贵族的教籍。和约的失败迅速导致了第一次诸侯战争。
诸侯战争
叛乱诸侯率先行动:他们占领了战略要塞、属于大主教朗顿但几乎无人防守的罗切斯特城堡。约翰已经为军事冲突做足了准备。他储存了资金来付给雇佣兵并保证获得威廉·马绍尔和切斯特伯爵拉努尔夫等英威边境领主们和他们的军队的支持。叛军缺少重型装备,难以袭击将他们南北分隔的由王室城堡组成的防线。约翰的战略是:孤立伦敦叛军、保护弗兰德雇佣兵的补给线,防止法军在东南登陆,然后在缓慢的摩擦战中取胜。约翰推迟处理和北威尔士疾速恶化的关系,卢埃林也在那里举兵反对1211年和约。
约翰的军事行动最初成功。
11月,他在一次老练的袭击后收复了罗切斯特,史学家雷吉纳尔德·布朗称之为“英格兰截至当时最伟大的围城之一”。收复东南后,约翰分兵,派威廉·隆斯佩收复伦敦以北和东盎格利亚,约翰亲自北上经诺丁汉攻打北方诸侯的领地。两路军队都成功了,伦敦的叛军余部大部分被牵制。1216年1月,约翰进兵和与叛军结盟的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作战,在一次急行军中收复对方占领的北英格兰领地,仅用10天时间就进逼爱丁堡。叛乱诸侯邀请法国路易王子领导他们:路易作为亨利二世的外孙女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卡的夫婿,拥有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腓力可能私下对路易有所支持,但拒绝公开支持,路易因为参与对约翰作战,被因诺森三世开除了教籍。路易计划登陆给约翰带来了麻烦,路易会带来海军和叛军亟需的攻城工具。约翰在苏格兰抑制住亚历山大后,南下对付入侵法军。
路易王子希望在1216年5月在英格兰南部登陆,约翰聚集了一支海军予以拦截。但不幸的是,他的舰队被风暴驱散,路易没受到阻拦就在肯特登陆。约翰踌躇了,决定不立即攻击路易,也许是惧战,也许是担心手下的忠诚。路易和叛乱诸侯西进,约翰撤退,用整个夏天的时间在残余领土上重组防线。约翰见证了包括弟弟威廉·隆斯佩在内的将领开小差。夏末,叛军重新控制了英格兰东南及北部的一些地区。
死于内战
1216年9月,约翰开始一轮新的猛攻。他从科茨沃尔德出发,假装解救温莎城堡,向东攻打伦敦周边直至剑桥以分割林肯郡和东盎格利亚的叛军。他北上解了林肯之围,向东返回金斯林恩,可能是督促大陆为他提供补给。在金斯林恩,约翰染上了致命的痢疾。亚历山大二世再次入侵北英格兰,8月攻占卡莱尔,南下朝见路易王子;约翰差一点截住了他。路易和英格兰诸侯的矛盾却在加剧,威廉·马绍尔的儿子小威廉和威廉·隆斯佩等人都抛弃路易重归约翰阵营。
约翰回到西部,病情加重,到纽瓦克城堡后无力行进。10月18日夜,约翰病死。很多人认为他是被毒死的。一队雇佣兵护送他的尸体到沃斯特大教堂安葬, 1232年再加上带有肖像的石棺。由其子亨利三世继位。
死后成为狼人之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约翰的死因是被一名修士下毒。据信这毒药中包含了狼头草,而狼头草在中古巫术中是会使中毒者化身成狼人的材料。约翰下葬之后,人们听见他的墓穴中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嚎叫声,恐惧的居民们将尸体拖出任其腐烂。但是不久之后,就有人声称看见化为狼人的国王在森林之中游走。
婚姻和子女
约翰第一次婚姻娶格洛斯特的伊莎贝尔,无子女,且婚姻被宣布无效。第二次婚姻娶昂古莱姆的伊莎贝尔,生有:
长子亨利(亨利三世)(Henry III) (1207-1272)
次子理查,第一代康沃尔伯爵 (Richard, 1st Earl of Cornwall)(1209-1272)
长女琼(Joan of England) (1210-1238)
次女伊莎贝尔(Isabella of England) (1214-1241)
三女埃莉诺(Eleanor of England) (1215-1275)
私生子:理查、奥利弗、约翰、乔弗雷、亨利、奥斯伯特·吉福德、欧德斯、巴托洛缪、腓力
私生女:琼、毛德、伊莎贝尔
后世
在《罗宾汉》的传说中,约翰通常被描绘为主要反派。
在2010年的电影《罗宾汉》中,约翰由奥斯卡·伊撒克(Oscar Isaac)扮演。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陈学冬演的电视剧,电影,
电影
《小时代》四部《坏姐姐之拆婚联盟》《帕丁顿熊》15 0305(中文配音)《从天儿降》15 1204《高跟鞋先生》16 0214《爵迹》 16 0930 《长城》 16 1216
电视剧 《是尚先生》《 解密》
其实说实话他目前演的戏只有解密好看…其他都很low…他现在在和桂纶镁蒋梦婕张孝全拍电影猜猜我是谁 看路透化妆涂了黑粉 还特地健了身 演一个警察,导演彭顺扣得挺细,一比一还原场景,电信诈骗题材 可能明年上 应该挺好看的
『叁』 韩国男人老婆跑了和岳母结婚了的电影
《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
中文名:
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
外文名:
젊은 엄마
其他译名:
年轻的母亲
类型:
剧情 爱情
导演:
孔子关
主演:
李银美、朱人哲、何延禧
片长:
84 分钟
上映时间:
2010年
对白语言:
韩语
出品时间:
2010年
《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是韩国2010年上映的小清新电影。主演有李银美、朱人哲和何延禧,《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片长84分钟。
陈炫英在上学时搞大了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然后邂逅了女朋友年轻美艳的妈咪,岳母是酒吧老板,老婆生完孩子跟别人跑了,留下了他和岳母。
『肆』 《蒙古王》电影歪曲历史。
【人物简介】 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征服和对平民的大屠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长经历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
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经过二十余年的蒙夏战争,屡创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还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来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国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乣 音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的北方诸部族人的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了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得数万。随后建立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了“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次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亡金朝。
崛起,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期(1162)。当时,中国北方处在女真族的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各自独立,1162年成吉思汗诞生。
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残酷地钉死在木驴之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该活捉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铁木真”。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被塔塔儿人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的孙子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他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他们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18岁时,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在铁木真一生所经历的60余场战争中,这是惟一一次没有打胜的战争。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发动进攻。打败了主儿乞部,其首领被杀,部将木华黎父子则投到铁木真帐下。后来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被封为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成了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了,札木合投降了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战败后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就向铁木真投降了。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手下几员部将如神箭手者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曲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者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打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王汗的儿子桑昆也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消灭了,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在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不自量力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貌似强大的乃蛮部被彻底消灭。
身世
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带他到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人的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临终前要求其部众,将来为他报仇时,高于车轮的塔塔儿人要统统杀掉。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草原上艰难度日。诃额仑夫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铁木真兄弟身上,尤其是长子铁木真,希望他能成为将来蒙古部的首领。但铁木真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并不服从他的权威,已经有了领袖感觉的铁木真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铁木真13岁那年,几位小兄弟偶然发生了一次“抢鱼”、“抢鸟”事件,铁木真、哈撒儿与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哈撒儿一前一后,射死了别克帖儿。母亲悲愤地责打他,教育他,说:现在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没有鞭子,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该兄弟一心,这样才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业。经过母亲的教育,他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永不忘记母亲的教训,一定要团结一致,为家族的振兴而团结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主儿乞人盗走了铁木真家的9匹银合马。铁木真在追马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友博尔术。后来博尔术成为蒙古帝国的一员名将,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一。
塔里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于是他听从祖母的指教,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这件事,要捉拿铁木真。塔里忽台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却打伤看守逃走了,闹得那位老太婆(塔里忽台的祖母)死不瞑目。在此生死关头,铁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马乳奴隶锁儿罕失剌的女儿,她心地善良,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作为奴隶的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侯你一辈子吧!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其实,合答安对自己的丈夫是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她是个奴隶的女儿,一个女奴还敢奢望按自己的意愿谈婚论嫁吗?只是她厌恶傻骆驼跟随塔里忽台与铁木真为敌而已。铁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妇,便想实践自己的诺言,纳她为侧妃。合答安深爱铁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绝了铁木真。因为她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这时需要的是年轻貌美的侧妃来调节由于血腥的厮杀带来的压力,自己还是坚持实践自己的心愿,给铁木真做奴婢,侍侯他一辈子。于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为铁木真的一个家庭成员。不过铁木真并没有把她当奴隶看待。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铁木真母子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不息地奋斗,勇敢地抗争。在危难中,铁木真不仅结识了几个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巧遇品德高尚的恩人与情人,而且“射雕英雄”的名声也在此时传遍了蒙古草原,爱和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深深影响了铁木真兄弟的成长历程。
铁木真18岁时,弘吉剌部的德薛禅根据原来的婚约,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铁木真。但美好的生活仅仅过了几个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并被强迫与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儿结合。铁木真杀父之仇未报,蔑儿乞人的夺妻之恨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为了夺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对不儿罕山向长生天祷告,决定向强大的敌人蔑儿乞部开战。
1206年,铁木真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成立,这在蒙古史乃至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通天巫阔阔出以天神名义给铁木真上尊号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分封功臣与诸子、诸弟和功臣,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分封制——千户、万户与诸王制;并创造了畏兀字书,制定了法律制度;征服了林中百姓和畏兀儿族政权。蒙古草原统一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领户分封制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灭亡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蒙古成文法——大札撒的颁布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事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俄国人里亚赞诺夫斯基曾汇集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史料中的有关记载,得到成吉思汗的札撒条款36条、训言29条,以及其他有关蒙古法律的记述若干条。汉文史料中保存的札撒和训言也相当多,还有待于收集整理。根据以上这些不完整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成吉思汗法律的若干内容。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