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裂》希声,《大象》无形 | 胡波遗作的悠长回响
在前不久刚刚结碧瞎束的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大象席地而坐》同时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男主彭昱畅也获得影帝提名,而此时,已是导演胡波自缢一年之后。
在如潮陪陪掌声中,登台的是一位颤抖着的中年妇女,她简短地答谢评委,泣不成声。在颁奖过后,李安拥抱代子领奖的胡波妈妈。
影片《大象席地而坐》改编自胡波作品集《大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大裂》第一篇序为黄丽群所作,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评语:
“ 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这几句话是对胡波创作特点的总结,胡波在《大裂》中行文非常克制,表达方式谨慎而严肃,与之相反的是他骨子里那种戾气、激烈、和彻骨的绝望。这种反差构成了他独特的气质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天才”之处,也是黄丽群在序文中所指的“凝重荒暴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大象席地而坐》(以下简称《大象》)电影改编自小说集《大裂》,继承了这个天才横溢的特点。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作者消解生活中绝望和荒谬的方式太残酷:他叙事中用浅景深来表达人物隔离和孤独的状态,配角、非主演的角色几乎都是失焦的,而情绪高潮时期用远景虚焦来强化这种绝望。
《大象》是部深沉,晦涩,让人看了心里添堵,却不得不称赞一番的电芦慧蠢影。在影片中,大象所在的动物园位置由花莲市换成了满洲里,于是在开篇第一分钟里,于城站在公寓的窗边说:
“满洲里有一只大象,它他妈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在那,然后所有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影片使用多线叙事。于城是出场的第一位主人公,来自乡镇游手好闲的混混,他因追求前女友失败,睡了自己朋友的老婆,恰逢朋友回家拿鞋。于城看着自己唯一的朋友从公寓窗户一跃而下。
在同名短篇小说《大象席地而坐》里,于城是主角,而电影《大象》中,胡波只是把短篇小说里的内容作为影片的一部分。
核心人物(男主)换成了在荒谬的现实生活里挣扎的小镇少年韦布(彭昱畅饰)。
韦布,年龄不大却是片中最复杂的人物,因为帮受欺负的朋友出头而误杀校霸,在影片后半部分,朋友荒谬地开枪自杀,他自己前往车站,准备去满洲里。
黄玲,与单亲母亲关系非常恶劣,于是与教导主任搞暧昧,消息传得满城风雨,为了逃避这些,她想起同学韦布说的话,决定去满洲里找大象。
王金,被儿女嫌弃地从阳台搬到养老院,走投无路的老爷子带着孙女买去到满洲里的车票。
四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因缘聚合有着同一个目的,去满洲里寻找那只喜欢坐着的大象。
与胡波的文字相似,他的影像风格简洁干练,一般处女作不会出现如此真诚的镜头叙事,一切看似是平静、绝望的一潭死水,而其下埋藏着波涛汹涌。在堆叠情绪之后,所有司空见惯的呼喊,所有肝肠寸断的别离,在胡波的镜头下都像是不加修饰的小镇纪录片。
而胡波想表达的主题也是阴郁而绝望的么?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胡波为主角们安排了满洲里的大象。在大象这个隐喻上,现实与虚拟有着很奇妙的呼应。在完成影片后不久,胡波于家中自缢身亡。有趣的是,作为最接近胡波的角色,《大象》中的于城因为腿被枪打伤而无法前去满洲里,正如自缢的导演本人,有生之年没有到达他心中的满洲里,抚摸那只喜欢坐着的大象。而在原版短篇小说末尾,结尾更加黑暗和悲观,于城找到了花莲市的大象,发现它坐着是因为后腿断了没法移动,他想向大象表达爱意,却被大象一脚踹翻。
相比之下,电影的结尾显得温和多了,韦布、黄玲和王金爷俩聚集在一起,踏上前往满洲里的旅途。
极具风格的影像表达和人物境遇高度统一,直到开往满洲里的大巴车在夜幕中亮起车灯,寒冷的东北郊外传来热带大象的鸣叫,我们才恍然发觉,这四个悲惨成一滩烂泥的角色,其实仍在以希望看待世界。
而胡波,也许在他选择离开后,走完了观众在电影中未见的最后一路,他到了花莲市亦或是满洲里的动物园,见到了他心中席地而坐的大象,并且这只大象没有像小说结尾那样,用脚猛揣他的胸口。
② 《大象席地而坐》为什么没上映
《大象席地而坐》这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仅仅是根据一篇短篇小说改拍而成。获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奖以及豆瓣电影网友2018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的肯定。然而这部从原著小说一个人的故事扩展到4个人的遭遇,更加沉重真实,也更加深刻的文艺电影却迟迟未能在国内上映。
影片的结尾,王金说的那句话“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会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这应该就是是导演胡波的价值观。人生的幻灭、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③ 如何评价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2017年10月12日,年仅29岁的青年导演胡波在北京的自杀身亡,为世人留下了即是处女作又是遗作的《大象席地而坐》。而他最后留给世界的遗书《大象席地而坐》无论是生前死后,都无法公开与大众见面,一直都是被禁的状态。这部电影被禁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还是传达的主题过于绝望。
想起之前北京电影学院的苏牧老师谈起胡波的这部电影,说起《大象席地而坐》的主题跟《都灵之马》一样,传达了一种人生无路可逃的绝望。
《此租察大象席地而坐》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于胡波导演的遗作无法面世虽然感到遗憾,但我个人也不认同这样的电影真正面向大众随意传播。
④ 求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百度云。
链接:⑤ 年轻导演自杀揭露影业圈黑幕,死后3个月作品在柏林获奖。
文/8uckethead
图/来源于网络
2017年10月12日,一具男尸在北京东五环的一桩住宅楼的楼梯间被发现,白色的绳子系在16层通向17层的楼梯扶手上,一直垂到15楼的空间。后来胡波自缢的消失不胫而走,震惊整个文艺圈。
胡波是谁?他是作家、导演,也喜欢画画。死的时候他才29岁,也就是在他死后的3个月后,他执导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4小时版(原名《金羊毛》)在柏林世界首映。 是什么让一个导演撇下自己刚完成的作品,还没有亲眼看着它问世就跟这个世界告别?
2017年,胡波出了两本书(《大裂》和《牛蛙》),拍了一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大裂》获得了台湾第6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的首奖。台湾作家黄丽群在《大裂》的序言中写道: “书如其名,彻底是一本伤害之书。书中15个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怀抱同样一个任何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还要活(被伤害)多久?’”
从胡波的作品中,你可以感觉到他的痛苦,那种存活于世的无边的绝望。
《大象席地而坐》的拍摄并不是那么容易,分别有4个小时的版本和2个小时的版本。就在这消失的2个小时里,我看到了人丑恶的嘴脸。
胡波的《大象》剧本在一次电影节上脱颖而出,被制片人刘璇(导演王小帅的妻子)看中。一个是老谋深算的制片人,一个是不谙世事的作家,胡波哪里知道这背后的漩涡有多深?不久后就同冬春影业签约。
《大象》的经费只有90万,胡波却拍得很用绝空心,因为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是他梦的开始。可制片方屡屡掣肘,在拍摄过程中就几次通过断资金来要挟胡波,更令人气愤的是,胡波执导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导演的费用! 想想那些所谓的知名导演,请几个流量明星,花五毛钱做一堆特效,就可以有几百上千万的收入,而真正有才华的人连一分钱都得不到。
《大象》完成后,胡波因为坚持自己4个小时的版本和制片方起了冲突。2017年5月28日,那一天 是端午假期,王小帅夫妻请大家吃饭,胡波提出重回4小时版本的请求,王小帅再次拒绝,当场反驳。胡波并尘瞎只是说了一句:你这不就是在干涉我的创作吗?刘璇就站起来,指着胡波大骂:你把话说清楚,谁干涉你创作了?你要这么说的话,你就是一个臭傻X……根据当时在场人员的回忆,刘璇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了胡波很久很久,所有人都惊呆了,胡波低着头一言不发。这不是胡波第一次被骂,他曾多次因为拍摄被刘璇破口大骂,言语粗俗低劣。
饭局之后,胡波想联系其他电影公司,希望有人能把影片从冬春影业买下来。影片预算90万,实际花费73万,冬春影业却开价350万,这简直就是想把胡波困死在这儿!胡波舍不得电影,只能回过头找冬春影业沟通,并且答应全力配合完成2小时的版本,唯一的想法是保留一个导演剪辑版(即4小时版)。
可冬春影业的眼里哪有胡波和他碎了一地的心,在6月27日向胡波发送违约行为沟通函并且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几天后再次发函直接要求解除导演聘用合同。这样一来,除了电影剧本的署名权是胡波的,其余的一概归属于冬春影业, 也就是说,胡波拍了那么久,用心用时,把《大象》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去爱护,最终却只落得一个编剧的名号!
刘璇的丈夫,知名导演兄灶王小帅更是称《大象》“那个长版本很糟很烂”、“肤浅”。
这就是一个有才华,想真正做电影的导演所经历的,不仅得不到该得的,反而会遭到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的羞辱! 这些人为了钱为了名就可以这样肆意折磨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压榨他的价值,践踏他的成果!
离世前,胡波就几番向好友表达内心的痛苦,也透露了想要自杀的倾向。可那个时候的他在外人眼里多风光啊:刚刚完成了第三部小说,拍摄着《大象》,还有一部新电影会在年底开拍,可真正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明白。
无论是希望还是痛苦,一切都在2017年10月12日戛然而止。媒体大肆报道胡波自杀离世,可等我了解完始末,心底里不由冒出一句话: 这就是一场谋杀!
如果胡波没死,如果他知道自己坚持的那版《大象》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他会否觉得有一丝的安慰。感谢他曾活过,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也欣慰你的离去,永远远离了痛苦和折磨。
“我不接受把一种油腻的虚伪当作所谓的复杂真实性与生动,不接受人际勾连为核心的规则,不接受存在中功利性的那部分。”——胡波·《牛蛙》后记
感谢阅读(❁´ω`❁)
⑥ 如何评价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或许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压抑的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人生活的影像,透过电影本身,从四个人的身上与心理,折射出的是,平凡人在现实生活中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绝望,向死而生。
当有这么一部电影,告诉你,现实很绝望,绝望你就跑州薯,去追求梦想。当然,满洲里是去不了的,大象是看不到的,梦想你也是追求不到的!
醒醒吧!醒醒吧!
不,你不能醒!很多人不希望你醒来!
⑦ 《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它为什么能够获得
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在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剧情片大奖。该片因为导演胡波的自杀而备受关注。目前,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已经可以网络观看,版本为23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部电影的真容也最终曝光,每位影迷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大象席地而坐》。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只满州动物园席地而坐的大象,它像是一种乌托邦,心中的一种梦想。
r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留言点赞哦!
⑧ 《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有哪些细节值得知晓
这部电影是根据胡波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胡波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大裂》中,有一部同名小说。在这部电影中,胡波还逆转了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夫妻、初恋、父子、父女、母女、女婿、同学、邂逅等等。小编觉得《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有以下细节值得知晓:
5、在几个人物的痛苦状态中,探寻人生不快乐的痛苦根源,表达一种共同的人生悲剧:人生的痛苦不仅是贫穷,不仅是理想与现实差距中的最终意义,更是精神的麻木与疲惫,内心的空虚与困惑,选择沉沦在贫穷与无聊的现实中,而且是幸福。
⑨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主要讲述在一座并不发达的河北小城中,四个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层小人物寻求救赎的故事。
剧情介绍:一切从一个阴沉的早晨开始,在河北一个小地方,高中生韦布(彭昱畅饰)被家人呵斥,老爷爷王金(李从喜饰)被儿女催去养老院,混混于成(章宇饰)跟好朋友的女人睡了,黄玲(王玉雯饰)在家因厕所的卫生问题跟妈妈争执。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是快乐的。
韦布失手把于成的弟弟推下楼梯,看到喜欢的女孩黄玲与教导主任有染,在车站买票逃去满洲里看大象的时候被黄牛骗了钱,在与黄牛产生争执之后,却落到了混混头目于成手里。于成的朋友撞见于成与自己妻子鬼混,受刺激跳楼了,于成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
当知道韦布跟他一样都想去满洲里看大象之后,于成就准备放了他,却被突然搅局。教导主任原配找上门来寻衅,黄玲操起家伙给了这对夫妇两棍子,甩门而去。随后,她想到了跟随好友韦布去满洲里。
王金机缘巧合下卷入韦布与于成的争端,再加上对子女失望,便擅自作主带小孙女前往满洲里那个他当年当兵的地方。每个人都梦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去往满洲里,那里有一只大象,席地而坐。
(9)胡波电影是什么扩展阅读
《大象席地而坐》角色介绍:
1,韦布
为了帮好友摆脱校园霸凌,失手将霸凌男孩推下了楼梯。男孩哥哥便是小混混于城,他害怕于城来报复,便到处躲藏,想去满洲里看传说中的大象。
2,黄玲
韦布的同学。她和母亲关系恶劣,却渐渐和学校副主任产生了不正当的感情,二人的绯闻传遍了学校。在濒临崩溃之际,她同意跟随好友韦布一起去满洲里。
3,于城
混混头子他睡了朋友的老婆,被回家的朋友撞见,朋友一时受刺激跳楼了。他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隐瞒事实的同时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
《大象席地而坐》获奖记录:
1,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论坛单元),获奖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2,第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获奖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3,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获奖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4,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获奖人员:胡波。
5,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获奖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⑩ 海边的房间改编电影叫什么
海边的房间改编电影叫《海边的房间》。
《海边的房间》小说作者是黄丽群,改编的同名电影导演是胡波、肖成刚、曾威量、黄至仪、卢川、颜代尧。上映日期是2014年12月1日,在台湾播放,主演:温贞菱、王道南。
内容简介
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
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