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爆裂鼓手》这部电影
《爆裂鼓手》的结局,可以做两种完全相左的解释和寓意。
但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安德鲁的伟大和弗莱彻的伟大,一个是尚未历经人世,停留在执着和天赋的伟大,一个是看破世间万种,只剩下对音乐疯魔的伟大!
这就是亲情,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安慰,在你成功的时候为你自豪!
“师生情”、“爱情”、“亲情”.......无数感情,如无数乐器,指挥得当,合在一起,就是最美篇章!致敬所有为梦想付出和努力的人!
㈡ 《爆裂鼓手》:谁不是筋疲力尽往前走
01
这是一个有关爵士乐鼓手的电影,是一位朋友向我推荐的,2015年第一看的时候就深深被震撼,如今再次重温仍有很大感触。
影片主要讲述了魔鬼教练佛莱彻对鼓手内曼及其他乐手残酷、近乎疯狂的培训方式。
教练佛莱彻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只要乐手有一点问题,他就会发怒,用各种难听的话语去讥讽学生。男主内曼刚上大学,对打鼓痴迷。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佛莱彻看中并被引入他的乐队。
有一次,教练让内曼试一试:“关键是放松,别担心曲子,别担心别人怎么想”,结果几次下来,内曼打得有点问题,教练也提示了几次,最后气愤地拿一把椅子朝他丢过去,整个排练室瞬间安静下来了。就问他是赶了还是拖了,内曼说不知道,教练更怒了,逼问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就这样,内曼流下了眼泪,教练看到他流泪更加生气,说他是个娘炮以及母亲为什么扔下他和他爸,用各种难听的话去讽刺他,最后让他当着其他学员的面大声说:“I am upset”,这才得以结束。
02
可想而知,内曼被训成那个样子是多么羞愧乃至无地自容。但他是绝对不服输的,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到房子里刻苦训练,每次都练到手出血为止。黄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内曼取代了那个资历老一点的鼓手坦纳成为了新的核心鼓手。
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只是你不知道这种挑战何时到来。很快,教练佛莱彻又引进了一个鼓手康纳利,经过简单测试后,康纳利取代内曼成为核心鼓手。内曼显雀迟然是不服气的,而教练则鄙夷地说:“你要真想当核心,靠本事争去”。
面对教练的“刁难”,内曼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女朋友分手,面对女朋友的质问,他说:“我想更优秀,我想成为最伟大的之一”。就这样开始了他艰苦的训练,他准备了一个大玻璃杯,里面放满了冰块,每当他的手练出血时,他直接把手放在冰块里,整个玻璃杯瞬间被染红,然后坚定地继续打鼓。
在一次演奏练习中,教练单独训练他们三个鼓手,凭借着日常的积累和坚强的毅力,内曼再一次成为核心鼓手。
但是内曼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一次重大的演出中,他迟到了,时间很紧张,不幸的是他在开车过程中还出了事故。但他还是带着伤、头上还沾着鲜血,依旧上台去演奏,打鼓过程中,他颤抖的手连鼓槌拿不稳了,最终鼓槌掉落……
祸不单行的内曼被教练佛莱彻开除,那一刻内曼再也忍不住了,他愤怒地扑上去殴打佛莱彻。内曼就这样退学了,回到家里修养和调整。
03
时隔多日后的一天,他和教练佛莱彻相遇了,之前的很多疑惑在这里得到了解释。佛莱彻说:“我觉得人们不知道我做的是什么,我不是去指挥,弱智也会摇摇胳膊控制节奏,我是去逼他们突破自己的极限的,我相信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而且再没有哪两个字比‘不错’更害人的了”。
内曼反驳:“就没个界限吗,你逼得太狠,下一个查理帕克(著名萨克手)反而气馁退出了”。佛莱彻说:“不会,因为下一个查理帕克永远不会气馁,但我从来没有自己的查理帕克,但我努力了,是真努力了,这一点就已经比多数人远多了,而我永远不会为自己怎样努力而道歉”,最后他还补充道:“康纳利一直都是我用来激发你动力的而已”。
最后佛莱彻说,他要带领乐队参加一个演出,演出的还是之前内曼熟悉的曲物岁悄子,并想让内曼担任鼓手。经考虑,内曼决定参加。但到了正式演出那天,曲目并不是内曼之前熟悉的那首,没办法,他就这样硬着头皮演奏下来,都是在胡乱敲打。
演奏结束后,内曼很失望,佛莱彻却得意地对他说:“看来你没那个天分”,似乎又在语言折磨他。内曼气愤又惭愧地离开舞台到后台拥抱了下他父亲,父亲安慰他:”没事,我们回家”。
04
但内曼显然并不甘心,他突然离开父亲重返舞台,在架子鼓前落座,拿起鼓槌就尽情地打鼓,是他最熟悉的罩渣那个曲目。这一举动震惊了佛莱彻和其他乐手,内曼则镇定地小声说:“等我提示”,就这样其他乐手也跟着演奏起来,就是内曼在控制着整个节奏,内曼忘我、卖力地演奏使他成为全场的焦点,连在上面指挥的教练都成了点缀。
曲目结束后,指挥教练和其他乐手都停下来了,但内曼还在继续打鼓,毫无停下来的意思。教练质问:“你在干什么”,他仍回答:“等我提示”。就这样,过了一会仍没停下,教练都生气地作出了“停下来”的手势,但内曼就像看不见一样,继续尽情打鼓。
最后没办法,教练重新做手势开始指挥,整个乐队开始奏响,而内曼也使出浑身解数,异常投入,汗水都撒到了鼓上,那一刻他是在用生命在打鼓,最后教练对他露出了赞赏的目光,内曼也高兴地笑了,影片在演奏中结束。
05
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追梦过程中,面对别人的嘲笑、质疑,无需理会,只需要和自己较劲,拼尽全力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你做到了,别人自然改变对你的看法。
因为成功是靠自己抓住哪怕是夹缝中的机会积极主动争取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当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那这个勇气来自哪里呢?无非就是不断和自己较劲直到筋疲力尽的过程以及这一路的积累、沉淀。
㈢ 《爆裂鼓手》深度解析是什么
《爆裂鼓手》是迄今为止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得主,达米恩·查泽雷的第二部电影长片。和诺兰一样,在正式出山之前,达米恩·查泽雷也有着一部几乎凭一己之力完成的黑白电影作品。
《爆裂鼓手》的故事就是达米恩·查泽雷的故事,安德鲁就是高中时期沉迷打鼓的那个达米恩·查泽雷。这是一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
参照达米恩·查泽雷的经历就可以得知,这不是老套的,教人勇敢追寻梦想的励志片。
电影《爆裂鼓手》最后的结局意思是:
弗莱彻真的是想陷害自己的学生,他们作为彼此的敌人,因为安德烈是用一种不公开的手段举报弗莱彻,害得他最后被迫离开最好的音乐学院。这次弗莱彻也通过看似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阴狠手段来陷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都是反映了他们双方对于自己艺术生涯的结束。
最后两人都在绝望的悬崖上实现了自我的梦想,弗莱彻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教师那种近乎癫狂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而安德烈也实现自己想要的艺术境界,双赢?还是双输,如果从人性偏执的角度来看,最后不是一种胜利,而是有一点小小的悲剧,影片最后一幕是师徒二人相目而笑,反而更显示出艺术的可怕和人性的扭曲。
㈣ 为何大家会推荐2014年的影片《爆裂鼓手》
这部电影的视慎备听节奏很快,镜头和音乐在细节的处理上都非常到位了,音乐一出来就足够吸引人,所以就感觉电影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加上快速移动的镜头都让电影充满了紧张激动的氛围。电影紧凑的剪辑,演员无以伦比的表演,加上舞台的呈现。这已经足够成为你去看它的理由,很可惜与奥斯卡擦肩而过,最后只拿了最佳剪辑。若给个最直接的评价,我觉得就是震撼,难以表达的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19岁少年安德鲁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看中,进入了学校顶尖乐团,同时偏执的追求完美牺牲了友谊和爱情。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越与其他任格格不入。安德鲁在弗莱彻偏执的训练下,扭曲了心理。但为了安德鲁为了比赛不顾一切时燃竖,却搞砸了一切。当失意的安德鲁遇上失业的弗莱彻,一起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报复他。但安德鲁却证明了自己...
㈤ 《爆裂鼓手》结局官方解释是什么
官方解释是:安德鲁被弗莱彻狠狠地阴了一次,而他自己的价值,也被弗莱彻的言辞和行为击打的粉碎。而弗莱彻也失去了学院的职位,相当于他的教育理念被彻彻底底的否认。
一个渴望得到认同,需要鼓励的梦想少年,遇到了一个只懂得打击,谩骂的魔鬼教师,这注定是一个悲剧。看着安德鲁每一天在焦虑和恐惧中度过,就连和喜欢的女孩约会也没太多笑容,你大概就能知道达米恩·查泽雷当年为什么会选择放弃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是享受的,乐在其中的,训练再怎么枯燥辛苦,咬咬牙撑过去,也能够有一种欣慰纤此的感觉。安德鲁遇到弗莱彻之后,爵士鼓再也无法成为他的享受,反倒是成历竖唯为了噩梦。他明明已经努力到极致了,可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就像玩游戏屡屡不通关,人长期处于逆境,往往容易变得暴躁,易怒,需要通过砸键盘来宣泄愤懑的情绪。本来腼腆话少的安德鲁逐渐开始变得脾气火暴,打鼓之外还修成了弗莱彻的怼人技能。
安德鲁在最后确实是在技术上完成了自我超越,但他却迷失了自我。他忘记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演奏。他被弗莱彻羞辱,他感到愤怒,感到憋屈。他心有不甘,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出一口恶气,他才豁了出去,放飞自我。
安德鲁为了达到弗莱彻的要求,逐渐地忘记了他当初对音乐的热爱。弗莱彻潜移默化地抹杀了他原本热爱音乐的灵魂,他不肢培再为了音乐而演奏,他只为了能让弗莱彻满意而演奏,为了所谓的功名而演奏。对于真正热爱音乐的达米恩·查泽雷,和他的观众来说,《爆裂鼓手》是彻底的悲剧。
㈥ 如何理解电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的结局其实更像是一句诘问:何为天才。在电影的最后两位主角终于在彼此眼神中走向和解,认可彼此,一场本该是相互毁灭的闹剧最终成为两人涅槃重生的契机。这个结局有着悲剧壮烈式的大和谐,不仅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更是整部电影思想内核的集中升华。
而《升旁爆裂鼓手》如果仅仅只是抨击成功教育学又还不至于成为这么一部经典电影,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于走上这条道路的人的悲悯和同情。这点在结尾之处体现得尤为明显,安德鲁和费莱彻最终在彼此的目光之中达成了默契和和谐。当表现结束后,全场没有像其他励志电影般爆发出掌声、喝彩和欢呼,但安德鲁和费莱彻在这场斗争之中都得到了结果和满足。这个结局的设置,也突显了整个故事的精神内核。
㈦ 如何评价电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Whiplash)是达米恩·查泽雷编剧并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情片,由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2014年10月10日在美国上映。《爆裂鼓手》讲述一个热爱音乐的年青人努力地想要成为顶尖的爵士乐鼓手的故事。
影片是一个短片的加长版,短片2013年拍摄完成。影片的序幕不是在图像,而是在声音中缓缓拉开。在一阵越来越激烈的鼓声之后,镜头才转至一个年轻拍启人,他正激情澎湃地敲击着架子鼓。这一幕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音乐天分和演奏激情。
音乐、节拍大量充斥其间,就是《爆裂鼓手》最开始设定的基调。该片的导演兼编剧戴文·查素列分别邀请了丹·利维和杜克·埃灵顿、创作插曲《鼓动真我》和《大篷车》,展现了他音乐上的不俗见地。此外,他也深知如何突出电影主题,即创作伟大的音乐既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赋。
但是,这毕竟还是一部电影。主角安德鲁·内曼曾无数次聆听偶像巴迪·里奇的《鸟乐园》,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一流鼓手。他的渴望正是这部电影的精神源泉。这样的设定,加上两位主演的出色演卖哗绎,使得影片极为震慑人心。
2013年拍摄的短片中,由约翰尼·西蒙斯出演年轻鼓手。而电影中,米尔斯·泰勒成功接手这一角色,并进行了全新演绎。刚毅果决的年轻人安德鲁·内曼想要摆脱大众,包括一直教导和养育他的父亲的平庸想法,因此对自己要求严苛。米尔斯·泰勒对安德鲁·内曼的演绎使得角色魅力十足。
饰演魔鬼教练的J·K·西蒙斯却大出风头,吸引了不少眼球。J·K·西蒙斯赋予了特伦斯·弗莱彻这一角色多重复杂性。他的表现使得《爆裂鼓手》的袭配如结局不是那么出人意料,但却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