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总觉得你错过这部电影会后悔!-《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是一部印度电影,电影时长接近160分钟。我平时看的印度电影不多,大多是网上推文推荐来推荐去的那些。但是印度电影的题材、元素真的很丰富,大多都是国家非常敏感的政治以及宗教冲突问题。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1947年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立,分别成立了独立的国家。根本冲突上类似于大陆和台湾。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大叔送巴基斯坦孩子回家的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在印度就是喜剧,后半部分在巴基斯坦就开始动情。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6岁的小萝莉沙希达。
沙希达出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冲突根源地)的一个巴基斯坦的小村庄里,那里风景非常优美。电影开篇就是风景展示,以及小萝莉出生之后漫山奔跑的画面,真的美得不要不要的。
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沙希达却因为一次跌落悬崖的意外,让母亲意识到不会说话的女儿将来有可能因为无法出声呼救而失去性命。听村里一个老者说只要去了德里的神殿虔诚祈祷,孩子一定能够开口说话。虽然知道印巴分治后,过界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但为母则强,母亲还是义无反顾决定带着女儿去印度神殿,祈求女儿能开口说话过上正常生活。
去印度德里的一路上都很顺利,直到回程时的夜深里,火车上的乘客们都在休息,在停靠的五分钟时间里,沙希达见一只小羊困在草坑,于是就这么下车解救,再转身时,火车已经启动,她追不上也叫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的,又不明所以跳上另一辆火车驶回了印度。等睡觉的母亲醒来时,人已过了国界回到巴基斯坦。仅五分钟的路程却需要再办一次签证才能过界寻女,母女两就这么被分割在两个国家。
巴基斯坦80%的人都信仰穆斯林,女人出门都要用头巾抱住脑袋。可我觉得电影里小萝莉散着头发流着泪追着火车跑的画面真的太美了。无助的眼神,纯真的画面,小小年纪美得像天使啊简直。(这一段就纯碎是抒发一下怪阿姨内心活动了~~)
电影到这里一般要有个过渡才能引出主角。
在警局里,陪着沙希达父母做笔录的一位老人说了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在印度,肯定会有一个主的使者来照顾我们的小沙希达”。就这样,这个主的使者也就是电影的男主角猴神大叔2出现了。男主角帕万就是神猴的虔诚信者,逢哈努曼神必拜,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从不说谎,我从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主角一出场就是印度电影很典型的群人唱跳。沙希达就在这样一个欢脱节日里漫无目的地、傻傻地看着猴神大叔帕万和一群人唱歌跳舞。也许小孩子总是容易被这样的唱跳吸引,节庆结束后,小萝莉就一直跟着帕万。
帕万本想把孩子放在哈奴曼神殿前,因为他总觉得神会把孩子的父母引来让他们一家团聚。对于孩子走失这种事情,第一时间不是带去警局而是去神殿等父母来的思维真的是只能用信徒深厚的信仰来解释了。
帕万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小萝莉,带着她去了警局。留在警局不合适,帕万只能把小萝莉带在身边暂时跟着自己。回家的巴士一路开着,因为小女孩不能说话,大叔询问小女孩的家在哪,让小女孩问错了就摇头,对了就点头抬手。一个一个问出的地名都被小女孩摇头之后,巴士上的其他乘客也热情地加入这个问答游戏。
电影到这里用一种很淳朴热情的方式让神猴大叔自己交代了他的成长故事,观众大概明了了男主角的性格,长得帅气壮硕却相当的憨厚耿直,也直接引出了他的心爱之人拉茜卡以及电影之后即将出现的小家的矛盾。
在印度,小萝莉入住了猴神大叔未来的岳父家,还被取了另一个名字“穆妮”。穆妮与他们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期间一点一点的冲突和发现就开始了。
岳父对帕万的不满和现实赚钱买房赢得岳父认可的压力让帕万陷入一些矛盾中。好在女友拉茜卡亲切善良,对男友的举动很是支持,两人在与小萝莉的相处中也发现了穆妮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最后也知道了她的巴基斯坦人身份。
将她送回巴基斯坦成了当务之急。此时的大使馆因为两国冲突暂时闭馆不开,暗地找人办签证也办不下来,猴神大叔不仅金钱受骗,穆妮还差点被人贩子送去妓院。这下,帕万怒了,决定自己亲自送孩子回巴基斯坦。就这样,在没有签证没有护照的情况下,两个人踏上了送小萝莉回家的旅途。
电影到这里开始出现字幕:中场休息。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中场休息。哈哈,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据说印度有些时间较长的电影中间会有休息时间。
跨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路上帕万遇到了可以帮忙偷渡的人。
成功过境后这个虔诚的信者居然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只是憨憨地对帮忙的中介说:“获得允许后我才会接着走”。
可想而知,边境巡逻队的人看见一个偷渡过来的印度人会有什么样的举动。猴神大叔耿直的交代了自己的偷渡路线,把帮助自己过境的中介都出卖了,被赶回去再照着另一条地下国界通道爬回去。巡逻队们也不是吃素的,一再过界来“挑衅”,便开始对他拳打脚踢。
小萝莉坐在一边看到大叔被打,发不出声音,只是默默流泪。猴神大叔却忍痛安慰。镜头多次扫过巡逻队长看向小萝莉时的复杂眼神。我想那里面有疼惜,有怀疑,有不忍,有坚定。几番过后,终于松口允许他们过境。
当时在看这一幕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巡逻队长也真的是个很温柔的人啊。也许,他也是一个有着小萝莉一样可爱女儿的爸爸。瞎想想~~
过境后,在巴基斯坦的麻烦接踵而来。
穆妮的好奇贪玩顺走了警察的手铐,又遇上一个不得志的记者,在记者的胡说八道下,猴神大叔被当成了间谍。
从此开始一边帮穆妮找父母一边躲避警察。
这之间,有听多电影情节提到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不得不躲到清真寺。帕万反应过来之后立马赤脚奔出寺庙。
好在这个记者在清楚事情的原委后,从原本想要挖掘间谍新闻变成了萝莉和大叔在巴基斯坦忠实的保护者。还为萝莉和猴神大叔日常生活有爱点滴做了dv录像,为之后解救猴神回家做了很大的贡献。
一路上,带着一张日历上的风景照,他们四处寻找孩子的家。
除了警察的追逐,他们遇到的都是许多好心的巴基斯坦人。凡是有人问猴神“你是从印度来的?”这时,被警察一路上询问吓怕的穆妮不愿意神猴大叔再被打,总想阻拦着帕万开口,希望他能不要那么诚实,但猴神是虔诚的哈奴曼神信者,有问必答,而且相当实在。
好在普通百姓都愿意帮助他。冥冥中,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夜晚,三人在观看记者的dv时,萝莉认出了镜头中一闪而过的妈妈,追寻下总算知道孩子的家乡具体位置。
在送小萝莉回家的最后关头,果然拦路的警察出现了。
千辛万苦才快要到家,为了让孩子少受折腾,猴神大叔与记者兵分两路。记者带孩子回家,帕万应付警察。帕万寡不敌众还是被捕。原以为警察在清楚猴神大叔不是间谍后会放人,奈何,警察的高层领导不想让这个震惊全国的间谍事件成为乌龙闹剧,同时也为了掩饰警方的无能决定继续关押猴神大叔并对他进行毒打。
不合理的压迫就会激起民众的反抗。
曾对帕万坚持不懈追击的底层小警察知道自己抓错好人后,不顾上级命令,与记者携手合作,放出帕万,护送他到边境,再利用媒体号召民众一起到边防检查站帮助帕万跨国边境回家。
电影的结局声势浩大。
两国民众聚集在边界,爬上围栏,合力推开大门。帕万就在众人护送下一瘸一拐的走向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身边。而此时的萝莉也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边界,一路窜跑在人群中想要追上恩人,眼看帕万越走越远,惊人的出声喊了声“叔叔”,在各自回到各自的国家之前萝莉和大叔还是团聚了。
从电影开篇我就一直在想,到底在什么契机下小萝莉开口说话最能让电影剧情得到升华。
是小女孩和为寻找她肝肠寸断的妈妈相拥的那一刻,还是小女孩笑着喊帕万“叔叔”的时候。
她也确实开口了。一个走,一个追。一个背影,一个前行。一个高大,一个弱小。一个印度,一个巴基斯坦,一个国界的两边。
她拼尽全力开口呼唤,他心有灵犀往回奔走。
不怕丢人,从小女孩和妈妈重逢到最后,我在电影面前哭成狗。哪怕看过三遍。
家、国、情、仇。
国之大爱,感动人心。
电影除了感动,也藉由记者的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说出了两国的愿景:“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没有把沙希达当作巴基斯坦人,而只是一个普通小孩子,但是这么美好的故事却卡在了两国的仇恨中,现在,这种仇恨迫使猴神像罪犯一样被关在巴基斯坦,让我们来结束这段仇恨吧,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两国的人民,想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中长大,而不是怨恨···”
所以无聊的时候去看看这部电影吧,错过它你真的会后悔。
注:
1 所谓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克什米尔地区,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并在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
2 这里的神猴指的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猴神—哈奴曼神,哈努曼在印度很受崇拜,甚至说只要有印度教存在的地方,普遍供有哈努曼的塑像或画像。
Ⅱ 电影《哈奴曼》是出自哪里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风神和母猴所生之子。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之妻悉多(Sita),与罗刹恶魔罗波那(Ravana)大战。 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大多次救助罗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原以梵文写成,以神猴“哈奴曼”为主角,其成书时做孙间大约不会早于公元前300 年。内容说,“哈奴曼”帮助罗摩王子从魔王罗波那手中放出王妃悉多,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等等。诗人满怀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
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即取纯搏链自哈奴曼,随著佛教的东传中银旅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Battle of Lanka)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编成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
Ⅲ 求一部动画片名字, 印度和美国合拍的一部动画片,里面有白色猴子叫哈奴曼,以前电影频道放过。 不是新
《哈奴曼》(印度)2008暑期动画电影展播影片
Hanuman
2005年出品
改编:胡查法·洛汗达丘拉
导演:萨曼特
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地球受到邪灵和恶魔的攻击,天下不得太平。于是神猴哈奴曼就出现了,它的父亲是猴王,母亲是受过诅咒的仙女。
哈奴曼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对周围林子里的诸神搞恶作剧,甚至有一次肚子饿了,还把太阳误认为果子,想把它摘下来。哈努曼还经常对高高在上的大神们搞恶作剧,偷他们的果子吃。于是诸神也和他开了个玩笑,就是让他时不时突然忘记自己的超凡力量,在斗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但最后它终会想起,化险为夷。
哈奴曼的职责是帮助主人罗摩,他是十车王国的王子,哈奴曼就是在罗摩的诵经声中长大。一天罗摩和他的弟弟被国王流放,罗摩的妻子悉多也被恶魔罗波那抢走,哈奴曼奉命去寻找悉多。
罗摩让哈奴曼前去帮助须羯哩婆夺回克里斯(听歌)金达王国王位,而须羯哩婆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须羯哩婆夺回王位后国以后,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哈奴曼找到海边,得知了悉多被囚禁在楞伽城罗波那的御花园里。罗摩将一枚戒指作为信物让哈奴曼带给悉多,悉多见到哈奴曼后告诉它,自己等着罗摩将亲自将自己救回。为了试一试恶魔罗波那的威力,哈奴曼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罗摩在海神的帮助下,派那摩、尼尔修造了石桥,带领着猴子和狗熊大军跨过了大海,来到罗波那的王国楞伽城。但罗摩的弟弟被打伤,只有喜马拉雅山的神草能挽救生命,于是哈奴曼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可到了那里又分不出哪种药是能治病的,于是哈奴曼就把整座山都搬回来了,挽救了罗摩弟弟的性命。
罗摩和弟弟被阎罗城的魔鬼带到地下,又是哈奴曼前去营救,并在里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达丘,最后儿子被罗摩封为幂界之王。罗摩在哈奴曼的帮助下最终杀死罗波那,救回了自己的妻子悉多。而哈奴曼将永远守在罗摩身边捍卫地球!
Ⅳ 出现于印度神话,以猿的姿态现身的英雄,也被称做是孙悟空的是以下何者
哈奴曼
网络名片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罗摩是大神毗湿奴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哈奴曼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亦敬他为英雄。
目录
简介
特征
事迹经历
地位
罗摩衍里的描述
与长尾叶猴
与孙悟空比较
卡通片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哈奴曼[1][2](梵文Hanuman),印度教神话中的神猴,风神伐由(Vayu)和母猴安阇那(Anjana)之子。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又说,哈奴曼面如红宝石余搭,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据说,哈奴曼刚出生时,见到太阳,以为可食,便一把抓到手中。为了使太阳免遭不测,因陀罗(Indra)急忙以雷霆击哈奴曼之颚。哈奴曼因而又被称为“其颚被击者”。
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凯毁原以梵文写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不会早于公元前300年。其中讲述了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从魔王罗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罗摩为报答他竭力相助赐他长生不老。诗人满怀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
哈奴曼在另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亦有提及。据说,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间,怖军(Bhima)一次在林中与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长尾正好挡住他的去路。他用尽全力,仍未能将他的长尾挪动分毫,这时,神猴告诉他:他们乃同胞兄弟(怖军也是风神伐由之子),并向怖军宣示了四种姓的不同职责及四瑜伽的学说。
哈奴曼被尊为学术的传授者,农事的庇护者。其形象通常为一武士,手持硕大棍棒,脚踏楞伽城守护女神,或双膝跪倒在罗摩和悉多面前,双手合掌胸前,其神态虔诚恭敬。
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随著佛教的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Battle of Lanka)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编成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
编辑本段
特征
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又说,哈奴曼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
据说,哈奴曼刚出生时,见到太阳,以为可食,便一把抓到手中。为了使太阳免遭不测,因陀罗(Indra)急忙以雷霆击哈奴曼之颚。哈奴曼因而又被称为“其颚被击者”。
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之妻悉多(Sita),与罗刹恶魔罗波那(Ravana)大战。 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大多次救助罗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编辑本段
事迹经历
哈奴曼是风神之子,他的出世就有着其不凡的经历,哈奴曼得道于始祖大梵天的真传,专为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他的武器虎头如意金棍在锄妖铲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其来历与去向既令人称奇,也使人迷惑不解。哈奴曼从小苦练功夫的精神感动了各路神仙,在众天神的教导和帮助下,他的功夫与法力举世无双,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与他匹敌,尤其是他的智慧,在正义与勇武的糅合下产生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哈奴曼率领猴子军进军楞伽岛,杀死十头魔王罗波那,救出大眼美女罗摩的爱妻悉多……全都是他的智慧、勇力、正义所取得的成果。
哈奴曼具有无边的法力和变幻莫测的本领。他一手能擎山。一步能跨海,还能把太阳神挟在腋下,他几次救罗摩兄弟生命和拔山倒河的故事令人感叹不已;他善恶分明,扶正祛邪,除妖灭怪的故事。
编辑本段
地位
在新德里的两尊巨大的哈努曼塑像,一尊是在庙群当中,有五六层楼那么高,顶天立地;另一尊是在一条高架路旁盯毁备边,高架路才到他的腰部。如此高大的哈努曼塑像确实让记者吃惊。新德里的高层建筑并不多,街头树立的一些政治人物的塑像也就跟真人大小差不多,大多数居民都住在低矮破旧的屋子里,然而哈努曼塑像却如此之大,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什么对神猴如此虔诚供奉,又是如何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向他祈求保佑的?一位印度老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传说在一个星期二的早上,哈努曼觉得饿了,他来找罗摩的妻子悉多要吃的东西。他看见悉多的头发分缝处涂有红颜色,便问其原因。悉多告诉他说,假如一个女人想要她的丈夫健康长寿,就一生都会涂红颜色。哈努曼想,那我要是把全身都涂上朱砂不就能让我师傅罗摩永生不老了吗?于是他把自己全身都涂成了红色,去见罗摩。
从此,人们就把朱砂溶解在油中向哈努曼进贡。给哈努曼塑像涂朱砂的仪式就叫做“给哈努曼穿衣服”。所以哈努曼总是浑身红彤彤的。
人们供奉哈努曼,一方面是祈求本领高强的哈努曼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罗摩曾经许诺过,只要向哈努曼进贡朱砂和油,罗摩就会保佑他的愿望实现。
哈努曼不仅在印度受崇拜,只要有印度教存在的地方,普遍供有哈努曼的塑像或画像。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一座哈努曼多卡宫,在宫门一侧,立着哈努曼神像,头上罩着一顶红伞遮日挡雨
编辑本段
罗摩衍里的描述
第三篇《森林篇》 描绘罗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处是罗刹。他们行凶吃人,搅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们恳请罗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罗刹王罗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来到林中,爱上了罗摩。罗摩把她转介绍给罗什曼那。罗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于弟弟伽罗。随后又逃往楞伽城,怂恿罗波那来劫走悉多。罗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开罗摩,乘机劫走悉多。罗摩兄弟在林中到处寻找悉多踪迹,遍询树木、小河、山丘、野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他们俩后来遇到了金翅鸟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经被魔王罗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鸟王力劝罗摩与猴王联盟,共同营救悉多。
第四篇《猴国篇》 主要讲罗摩与猴王结盟的故事。罗摩同罗什曼那来到般波湖。烂漫的春光逗引起罗摩思妻之情。他们兄弟俩在这里碰到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力劝之下同猴王须羯哩婆结盟,互相约定:罗摩助猴王杀死其兄波林,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正在此时,波林来同猴王搏斗。罗摩隐身树后,用暗箭射死波林。接着就给猴王举行灌顶(加冕)礼。但猴王复国以后,沉湎于酒色之中。罗什曼那骂上门来,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鸟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过大海以后,来到楞伽城。他变成一只猫,潜入城内,到处探视。最后来到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亲眼看到悉多坚贞不屈、抗拒魔王引诱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罗刹女离开的时机走到她跟前,把罗摩的表记交给她。为了想试一试魔王的威力,他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第六篇《战斗篇》 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听说罗摩率领猴子大军来到大海对岸,魔王罗波那就召开军事会议。他弟弟维毗沙那主张交出悉多,与罗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赶走。他过海投奔罗摩。罗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罗跨海造桥。猴子大军渡海,把楞伽城团团围住。接着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罗摩兄弟都受了重伤。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罗娑山去采集仙草,给罗摩兄弟治伤。但是仙草却隐藏了起来。哈奴曼于是把整座吉罗娑山托在手中,来到两军阵前,用仙草治愈了罗摩兄弟的伤,又把神山托回原处。最后罗波那和几个儿子都阵亡了。罗摩立维毗沙那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团圆。此时14年流放期满,罗摩得胜回国。
第七篇《后篇》 是全书最后一篇,从内容上看是后加的。这一篇结构庞杂,约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追述罗刹的来源和罗波那与哈奴曼的历史,美化神猴;二是讲罗摩与悉多的第二次离合。在这里,罗摩从一个被迫害的受难者一变而为封建专制暴君。他怀疑悉多不贞,命罗什曼那将怀孕的悉多遗弃于野林中。蚁垤仙人收养了她。她生了两个儿子。蚁垤写成《罗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后来到了罗摩朝廷上,觐父认子。蚁垤把悉多领来,证明了她的贞操。罗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于地母,大地开裂,她一跃而入。最后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编辑本段
与长尾叶猴
印度盛产长尾叶猴,并被赋予神话色彩。长尾叶猴又名哈努曼叶猴、喜马拉雅叶猴、普通叶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种猴,也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叶猴。其体态修长,头小面黑,双耳尖耸,长尾高翘宛如旗杆。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提到猴王孙悟空变幻多端,却常常忘记收起尾巴的情节,使人很容易的联想到长尾叶猴。有人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是金丝猴,但金丝猴之尾不善高竖,又不及长尾叶猴的尾长,且远离尘市,隐居深山,所以被文人详细描述的机会较小。
长尾叶猴恰恰相反,自古与印度人相伴左右,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便是长尾叶猴的化身。
传说神猴哈努曼为印度人民除暴安良立过大功,所以被奉为神,受到敬重。据考证,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 ,这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后写的回忆录。那么,孙悟空的形象源于印度的神猴哈努曼,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印度的神猴不像中国仅仅出现在小说、戏剧中,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的花园中,黄昏的屋顶上,繁忙的公路甚至叫卖的市场,都会有长尾叶猴的身影。它们无处不在,又居无定所,来去无踪,神乎其神。
编辑本段
与孙悟空比较
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又说,“我依著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随着印度佛教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就被改编成《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法。吴晓铃在《〈西游记〉和〈罗摩延书〉》一文对孙悟空受哈努曼影响说提出异议。
也有史学家表示,对于“孙悟空起源印度神猴”的说法,大家不必太较真,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传播,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印度人把孙悟空称为“中国的哈努曼”,中国人完全也可以把哈努曼称之为“印度的孙悟空”。
许多佛经都有弥猴的记载,如:《贤愚经》卷十二,又出《弥沙塞律》卷十、《僧只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大唐西域记》卷四“弥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弥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PK孙悟空
在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神猴” 哈奴曼将首次在中国展出,它出现时间比中国的孙悟空还早了1000多年。(12月18日《京华时报》 )
虽然胡适、陈寅格二位先生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是哈奴曼的说法已经很久,但很多视悟空为“国粹”的人仍难接受。人们会举出诸如吴承恩是不是看过《罗摩衍那》这本书这样的理由来反驳“原型”论,人们会毫不在乎敦煌壁画中已有“猴行者”形象的事实,人们宁愿相信鲁迅的考证——孙悟空的原型是大禹治水时降服的淮涡水神无支祁。
如果洋“神猴”与我们的土“猴头”毫无瓜葛,那一切另当别论;但如果哈奴曼与孙行者真有血缘关系,那固守传统文化阵地的国人会做何感想呢?
相对于线条“粗糙”的哈奴曼来说,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已经非常丰满,这说明文学形象应该是不断进化的。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如同没有人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然“神猴”哈奴曼可以被吴承恩塑造成孙悟空,那么谁又敢保证明天不会有人从孙悟空身上提取出另外一个经典呢?
几千年前的印度人可能需要哈努曼这样的天神,几百年前的明朝人可能需要孙悟空这样的猢狲,但现在以及以后的人需要什么呢?我们谁也不敢断定。
既然吴承恩可以把印度“神猴”哈奴曼写成齐天大圣、张艺谋可以在中国排演《图兰朵》,那么日本人抑或美国人也照样可以拍出他们眼中的《西游记》,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编辑本段
卡通片
基本信息
《哈奴曼》(印度)2008暑期动画电影展播影片
Hanuman
2005年出品
改编:胡查法·洛汗达丘拉
导演:萨曼特
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地球受到邪灵和恶魔的攻击,天下不得太平。于是神猴哈奴曼就出现了,它的父亲是猴王,母亲是受过诅咒的仙女。
哈奴曼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对周围林子里的诸神搞恶作剧,甚至有一次肚子饿了,还把太阳误认为果子,想把它摘下来。哈努曼还经常对高高在上的大神们搞恶作剧,偷他们的果子吃。于是诸神也和他开了个玩笑,就是让他时不时突然忘记自己的超凡力量,在斗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但最后它终会想起,化险为夷。
哈奴曼的职责是帮助主人罗摩,他是十车王国的王子,哈奴曼就是在罗摩的诵经声中长大。一天罗摩和他的弟弟被国王流放,罗摩的妻子悉多也被恶魔罗波那抢走,哈奴曼奉命去寻找悉多。
罗摩让哈奴曼前去帮助须羯哩婆夺回克里斯(听歌)金达王国王位,而须羯哩婆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须羯哩婆夺回王位后国以后,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哈奴曼找到海边,得知了悉多被囚禁在楞伽城罗波那的御花园里。罗摩将一枚戒指作为信物让哈奴曼带给悉多,悉多见到哈奴曼后告诉它,自己等着罗摩将亲自将自己救回。为了试一试恶魔罗波那的威力,哈奴曼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罗摩在海神的帮助下,派那摩、尼尔修造了石桥,带领着猴子和狗熊大军跨过了大海,来到罗波那的王国楞伽城。但罗摩的弟弟被打伤,只有喜马拉雅山的神草能挽救生命,于是哈奴曼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可到了那里又分不出哪种药是能治病的,于是哈奴曼就把整座山都搬回来了,挽救了罗摩弟弟的性命。
罗摩和弟弟被阎罗城的魔鬼带到地下,又是哈奴曼前去营救,并在里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达丘,最后儿子被罗摩封为幂界之王。罗摩在哈奴曼的帮助下最终杀死罗波那,救回了自己的妻子悉多。而哈奴曼将永远守在罗摩身边捍卫地球!
精彩视点
该片取材于印度教长诗《罗摩衍那》,哈奴曼是《罗摩衍那》中的一位猴神,有智慧、又勇敢,他帮助罗摩大神从恶魔手中救出了妻子西塔。 为了创作这部电影,导演萨曼特带着60个动画师研究了两年多关于猴神的经文。
影片《哈奴曼》在印度推出后获得了满堂彩,极大鼓励了创作者们。现在印度动画很多都取材于传说神话(听歌),已然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并带动了印度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哈奴曼》是印度第一部二维动画片,总投资在8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有印度语和英语两种版本。
哈奴曼是深受印度人民欢迎的一个神话形象,他是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妖魔鬼怪的克星,与中国的“孙悟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奴曼的形象像极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Ⅳ 我的猴神大叔是真实的吗
不是。《我的猴神大叔》是2018年9月17日上映的印度电影,不是真实的,因为《我的猴神大叔》的电影情节都是编剧编写的,没有科学依据,不能相信。
Ⅵ 小女孩的猴神大叔电影名字叫什么
《小萝莉的猴帆悄神大叔BajrangiBhaijaan(2015)》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导演:卡比尔·汗
编剧:卡比尔·汗、维杰扒昌耶德拉·普拉萨德
主演:萨尔曼·汗、哈莎莉·马洛特拉、卡琳娜·卡普尔、纳瓦祖丁·席迪圭、欧姆·普瑞、梅·维贾、席尔帕.舒克拉、拉杰什·沙玛、沙拉蒂·瑟斯纳、阿图·斯里瓦斯塔瓦、阿德南·萨米、马诺·巴克什
类型:剧情、喜剧、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印度
语言:印地语、乌尔都语
上映日期:2018-03-02(中国大陆)、2015-07-17(印度)
片长:159分钟、141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娃娃返乡任务(台)、宝莱坞之态此渣钢铁奶爸(台)、把她带回家、猴神兄弟、猴神老哥、回家、BrotherBajrangi
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万(萨尔曼·汗饰)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与母亲走失并有语言障碍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哈尔莎莉·马尔霍特饰)。在得知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后,帕万决定帮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却四处碰壁,遭遇领事馆冲突、被旅游局欺骗之后,帕万立志将不惜一切代价尽其所能带沙希达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