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电影《牧马人》有那么多人看
近日,一部1982年公映的电影《牧马人》在网上大火,朋友间聊的都是电影中有意思的情节。特别的是,这部37年前上映的电影现在主要是90后,也就是年轻人在观看。这么火爆的电影,一定是有一些情节贴合了当下主流年轻人,即90后的价值观以及实际生活。
现在,观看这部电影的年轻人在弹幕中纷纷留下“这样的爱情我可以”,“从前的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也想要这样淳朴的生活”这样的评价。
网友们羡慕许灵均和他妻子这份不掺杂杂质的爱情,即使许灵均有向更好更大的世界发展的机会,他也没有抛弃她的妻子和儿子。这样淳朴的陪伴是现代人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网友们也羡慕许灵均一家子在敕勒川牧场得到的来自邻居的照顾的这种温暖感,这种温暖也是在现在社会很少拥有的。每天下班回到家,不锈钢防盗门啪一下关紧,也就拒绝了和邻里的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牧马人》大火的原因。现代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淳朴漂亮的生活,体验到了自己渴望的来自环境的温暖,纯化了自己的心灵,也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一瞬《牧马人》这部电影给的安逸。
Ⅱ 电影牧马人简介,谁知道啊(回答好加分,加到满意为止)
《牧马人》观后感 楼主可以参考借鉴```
牧马人情节很简单,小说也不长。讲一个在西北牧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庞大的财产,因为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妻儿,最终回来的故事。故事有三个主题思想,一: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里面从珊有一句台词(对她儿子说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二: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从珊(对他丈夫)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三: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当男主人公父亲的女秘书,一个留美的美女问男主人公,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
当然这种精神内涵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推崇的,现在看来有点过,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点的话也许会有助于在功利时代保持心态的平和。1:劳动获得报酬,即使是微薄的,我们不说骄傲,但最起码也并不可耻。2:婚姻就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从吃不饱饭的牧民到美国亿万富的差距不敢说,但最起码赚点小钱掌点小权出点小名的时候就先别急着换老婆(老公)了。3:别老觉得婚姻需要什么事业上的共同语言,只要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里还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你说的话她(他)不懂又怎么样,那就说点能懂的,只会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那才叫有病呢。
Ⅲ 电影牧马人讲述得是谁
《牧马人》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而这个小说讲述的就是主人公“许灵均”
故事主人公许灵均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后遇到秀芝,她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在牧民们的赞助下,他俩结成了患难夫妻。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
(3)电影牧马人有什么隐喻扩展阅读:
《牧马人》角色介绍——
1、许灵均 演员朱时茂
自小孤苦无依,父亲抛弃了他,母亲又早早病逝,长大后因出身问题被打成右派,下放敕勒川牧场,成了一个牧马人。种种厄运的降临为他的生活抹上了浓重的阴影。然而在雄浑、壮阔的草原上,在劳动人民质朴、纯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重新寻到了友情、爱情和亲情,
2、李秀芝 演员丛珊
许灵均的妻子。从四川逃荒来到敕勒川。她聪慧,爱劳动,平实质朴,稚气可爱,凡事心里有数,坦荡,明事理,敢担当,乐观果敢。虽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与许灵均结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诚地信赖丈夫,把日子过得有生有色,风生水起,让许灵均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Ⅳ 看了《牧马人》这部电影,你们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牧马人》这部老电影,最近又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并且火得一塌糊涂。不是因为场景有多华丽,更不是主演们有着值得模仿的穿搭技巧,而是里面淳朴简单的爱情,引来无数年轻人向往。
这部电影里的爱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没有套路。大叔介绍人的好心介绍,女主毫不动摇的心,以及主人公之间婚后的生活,都是大家眼中爱情最好的样子。“你是个好人。”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了丛珊对朱时茂在影片中的“浪漫表白”。给人的感觉完全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充满了普通人的爱。
如果审美上过得去,那么三观也是另一个挑战。小到对方的消息能不能秒回,大到结婚时到底该要多少嫁妆,这些都是需要达成一致意见的。比如你想去海边旅游,对方却说海里死过人,没啥可去的;你想在某个周末一起和TA看个电影,对方却说电影院那么贵,为何不在家看。还有谈恋爱多久应该结婚?明明交往多年,一个人在计划着未来,另一个人却只是觉得活在当下就好……
在纯真年代,爱情很简单,也很美好。可如今好像真的很难,所以也不难理解这一代人为何不敢相信爱情了。
Ⅳ 牧马人电影影评要专业一点,比如分析镜头,音乐什么的
{{其中一些关于镜头的评论应该对你有帮助++
余生也晚,《牧马人》当年热播的时候,尚未发蒙;如今,说得不好听,快奔四的年龄了;因为谢晋导演去世,想到找来这部片子一看。
这部影片是有着不少瑕疵的。比方说某些演员的表演有点话剧腔,包括男主角许灵均的扮演者朱时茂,尤其是他独白的之处 ---- 好似在朗诵课本。某些演员城市味儿太重,比如老大娘。电影语言也比较平白简单,应该换一句话说,都比较“经典”。比方说,树立人物高大形象,用仰视的镜头;男女之间的鱼水之欢,用一个升降机拍摄草原的漫山遍野的野花,一匹白马与黑马在水边奔跑;表现许灵均在劳动人民中得到了新生,就用小马儿跟着马群奔驰表现;该用音乐暗示观众人物情绪的时候,都有恰当的音乐。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妨碍我从前天借来到现在一连看了三遍,为人物的命运,因为故事的发展而流泪。
从小处讲,影片说了一些最基本的,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许,也是最美好的。人和人之间患难之时的真心帮助和关怀,夫妻之间最朴素最真挚的爱情,和相濡以沫的信任。
说这些情感和品质朴素,因为做这些事儿的人,没觉着自己做了啥子了不起的,只觉着本着自己的心做了点儿该做的事儿,因此它们朴素。说它们最美好,因为它们如同一点点火种在最艰苦的时候,在最看不到天日的时候,让一个人坚持和相信。我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逃到乡下躲造反派,人家下乡来抓人了,农民们就把父亲打扮成农民,混在他们一起在田里割稻子,因此得以躲过一难。
而说到夫妻之间,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几段是灵均和秀芝的几场对话。
秀芝说,“我看出来了,我遇到了个好人。” 说这话的时候,灵均是个万年老右;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家徒四壁,只有碗一只,筷子一双。
可是秀芝说“我遇到了个好人”。灵均只煮了一锅粥,全部让给秀芝吃,又躲出去喂马,让秀芝休息;拿出自己攒的所有的四十块钱二十斤粮票,送秀芝回家乡。
灵均平反了,秀芝说“我跟他结婚的那天起,我就给他平反了。”
灵均当小学教师了,秀芝说,“在我心里,他还是那个许灵均。”
不论灵均是牧马人,是老右,还是教师,抑或是美国某亿万富翁的儿子,秀芝拥有天生的一颗心一双眼,能将一切外物剥除,看到灵均一颗金子一般的心,于是她也把自己的心“拔给了他--- 什么都贵重。” 多么可贵的“天赋”,多么可爱的女人。
往大里说,影片勾起了也许是最最典型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还有对生活的爱。我把电影借来,起初并未在意,先在电脑里放着,然后自个儿去厨房做晚饭。听到片首的歌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悠悠的唱起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吟诵着那首诗歌,真把心脏击中了。虽然我从未去过大草原,可是感情是相通的;对于一块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被这首歌全部勾起来了。
如果要我认真说,希望这部影片在某些方面能够(假如)有所提高的话,那我希望影片写景能够更震撼一些。比方说,在影片中有一段牧马人赶马上祁连山的镜头,那么美的祁连山,赶马上山应该能拍得更美更令人心驰神往。影片的效果会更好,感染力会更强。比如,想一想霍克斯的那部《Red River》中的万牛过红河,和牛群受惊狂奔的景色和震撼力。可是影片中那场雨中万马奔腾的景色都是假的,只见到前面的雨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