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二战时一个德国军官给人纹身做欣赏品最后失败纹身的那些人皮被剥光当罪证
我查了下资料,把我看的整理出来用手打了一下,希望能帮到楼主
《刺花的灯罩》,主角为海林格夫人,原形为战犯吉尔丝.科赫,纳粹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看守,原为德累斯顿工厂主的女儿,经济大危机中家道中落,被洗脑宣传后成为狂热的纳粹分子。后结识卡尔.科赫并与之结婚
其为人极端残忍、狂暴,喜爱虐待集中营中的囚犯,并有一个令人发指的令人作呕的爱好--挑选人皮并做成人皮制品,如人皮钱包等。
二战后被抓获并关押,1967年在狱中自杀
Ⅱ 《辛德勒的名单》是影视经典,它凭借什么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对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不少人是这样对其定义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斯皮尔伯格只能拍些商业爆米花电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斯皮尔伯格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两花齐开,没有什么他驾驭不了的。
由此可见,《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本身的优秀。
也就是说,斯皮尔伯格用这个关于人性救赎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多变性,它可以在一时间成为戕害人类的恶魔,同样,因为某种恻隐之心的瞬间感召,他又可能会成为道德接受洗礼的善人。
Ⅲ 二战最恶毒女人,用人皮做工艺品,为何亲生儿子看后自杀了呢
如果你看过《刺花的灯罩》这部电影,一定会对电影中的女主角海林格夫人印象深刻,你会用三个字来形容海林格夫人,那就是“女魔头”,或者是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而海林格夫人的历史原型,就是二战时期纳粹党的女看守伊尔斯·科赫。
什么是刽子手,恐怕没有几个人比伊尔斯更有资格担当了。而伊尔知指斯还极力的掩饰自己丑恶的形象,直到最后亲生儿子都不敢相信,他的母亲是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甚至于为了逃避惩罚和监狱里的其他犯人勾搭怀上了孩子,而被暂时免除了死刑。
伊尔斯的儿子羞愧难当,竟自杀以替母赎罪。而伊尔斯在苟延残喘几年后也自知无路可逃,最终在1967年9月2日上吊自尽,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Ⅳ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好在哪
《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优秀,在我看来,以下三点最为重要。
《辛德勒的名单》好在配乐,配色和剧情。
剧情编的太好,能够让每一个观众为之动容,其实不需要什么大人物,也不需要什么超级英雄,普通人更好,更贴近于我们,更能感同身受。主人公原本是个军火贩,把武器卖给纳粹赚得金盆钵满,就是因为这个小女孩,主人公做出了转变,他将之前自己赚的钱全部用来拯救犹太人,能救一个是一个,这种人物的转变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就像《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荒野大镖客2》中的亚瑟·摩根。曾经是坏人,拥有一切,为了好事,做个好人,再次失去一切,但是内心得到了救赎。
以上三点让该片获得无数殊荣,成为了影史中一颗璀璨的星。
Ⅳ 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电影 这几部都是您要找的电影
1、《辛德勒名单》剧情简介: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2、《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剧情简介:1940年代的柏林,八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和同学在外面玩耍后回到家里,发现家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原来身为纳粹军官的父亲被升职将要调遣,母亲正在准备一次聚会。只不过布鲁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父亲的新职务是在柏林外的一个偏远郊区,全家都要搬过去,这样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家和伙伴们。
3、《大逃亡》剧情简介:二战期间,一群英军俘虏被送往德军集中营。在这个集中营里,关押着几百名来自各国的战争俘虏,他们总在想方设法地离开这里。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天,美国人希尔斯就准备和英国飞行员埃维斯一同逃跑,但很快他们被抓了回来并被关了监禁。这对希尔斯来说不算什么,之前他曾经十余次试图从德军的关押地逃跑,但都失败了。与此同时,英军中校罗杰也在考虑如何越狱。这一次他打算通过挖隧道带领250人从集中营里逃跑。按照罗杰的周密计划,大家开始偷偷挖起隧道。
Ⅵ 有哪些是反映二战纳粹内容的电影
您说的那个是电影《红樱桃》
《刺杀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国 家 美国/德国
◎简 介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扮演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施陶芬贝格当时担任柏林预备军总长,是德国反抗力量中最有机会接近藏身于“狼穴”内(纳粹指挥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贝格和一群德国高官策划刺杀希特勒,从而结束战争、拯救德国,该计划被命名为“瓦尔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贝格试图通过藏炸弹的公文包杀死希特勒,结果随后希特勒虽然也受了伤,却幸运逃过一劫。刺杀计划的相关人等皆被处死。
中文名: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发行日期: 2003年
◎简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镇一个公务员家庭。青年时期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他的出现与崛起是希望的开端、还是灾难的开始?这个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长大后却指挥了德国军队大规模入侵各国,掀起了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文名: 暗杀希特勒
发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国家:德国
史道芬贝格上校带头策划的“七月阴谋”(The July Plot),是几乎成功暗杀阿道夫·希特勒、一举推翻纳粹政权的暗杀密谋。
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有许多高层军官,对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惊愕,他们认为这样做违反了道德。很多军官相信,德国会伤亡残重,都是因希特勒坚持采用灾难性的攻击战略。
越来越多的军官认定拯救德国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场政变。此外他们期盼和盟军达成停战协议。1944年7月,盟军已经从法国登陆攻击,他们怀着一些希望,也许有机会可以阻止斯大林在“东部战线”的进攻。
暗杀任务十艰巨,因为独裁者身边都有保镖,行动也飘忽不定。过去所有的刺杀行动不是中途放弃就是失败。因为行踪神秘的希特勒总在最后一刻更改计划。
◎译 名 拜见希特勒/关于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实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国 家 德国
◎类 别 喜剧/剧情/战争
◎简 介
剧情:
希特勒因为在孩子时代遭受过虐,就让世界遭受苦难。他喜欢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战舰,总是尿床,性无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仪中。
这部新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纳粹时期的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还不放弃任何希望。戈培尔从一个集中营里叫来希特勒的前犹太籍表演指导阿道夫·格林巴姆,让他打扮成这位独裁者的样子,到一个盛大集会上去鼓舞德国人。当瘦弱的格林巴姆进入元首府时,戈培尔对他说:“不要亲自做出决定。”
纳粹军官挤满了办公室,举起手臂兴奋地高呼“万岁,希特勒!”每隔几秒就有一次举手礼。格林巴姆杀死希特勒的计划连续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他辞去这位独裁者表演指导的职务,最后还变成一个有点像精神病专家的人。他在一个偶然机会竟然发现一个秘密:希特勒从来都没有博得严厉父亲的喜欢,这一直都是他内心的一块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办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烦恼的童年往事。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幕:“我的父亲曾经给我一个弹弓。他抬头看了看,并对我说‘杀死那只鸽子!’我弹出子弹,死掉的鸽子落到他的脚上。父亲说‘真倒霉!’然后就愤然离开了。”这时眼泪从希特勒的脸上静静滑落。
影片的另一个画面显示,爱娃·布劳恩说“我不觉得你是元首”时,躺在她怀里的希特勒显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结尾中,希特勒的理发师无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胡子,使这位独裁者火冒三丈。几分钟后,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气去发表演讲。
片 名】Der Untergang
【译 名】帝国的毁灭 *加长版
【年 代】2004
【国 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
【片 长】155Mins
【类 别】剧情/战争
【语 言】德语/俄语
获奖纪录:
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29届多伦多电影节参展影片
德国巴伐利亚电影观众选择奖
影片简介
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将镜头对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后12天
在获得本届奥斯卡奖提名的外语片中,没有一部如《帝国的毁灭》一般在全球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在这部德国影片中,以往只是作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当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该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
几天前,由奥利弗西斯贝格导演的德国影片《毁灭》(Der Untergang)开始在法国公映。电影院场场爆满,巴黎媒体更是持续高烧,每天都有人议论这部富有争议的影片。趁热看完之后,笔者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反思纳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该片去年9月份在德国甫一公映便引发争论,因为它打破了一个禁区,“打开了重评纳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贝格将希特勒从魔鬼还原成了人,还原成一个“可能引起人们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体热炒的影响之下,短短一个月内有300万人被劝进了电影院。当月,《汉堡周刊》为这部影片做了17页的专题报道;德国历史学家第45届大会上甚至同意专为该片举行一天辩论;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毁灭》的创作来自历史学家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后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2002)。琼格生于1920年的慕尼黑,22岁时被希特勒选作私人秘书。她一直供职到希特勒自杀并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最后和一支小分队一起逃出地堡。令许多人不安的是,在这个打字员的记忆里,希特勒是个有教养、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领袖。当她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它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杀,琼格对他始终心存敬意。该书还透露,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与情人爱娃布劳恩结婚前,他还当众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让别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花,因为花会凋谢,他不喜欢看到死去的东西。影片从琼格的书里提取大量素材,赋予了希特勒极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胜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别名: 1934/2004
1934年,当希特勒和他的党羽们在纽伦堡举行阅兵典礼时,32岁的莱妮·雷芬斯塔尔被选中,指挥全部电影拍摄工作。纳粹党为她提供了任何一个导演都会为之咋舌的工作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36架以上的摄影机同时开工,再加上无数的聚光灯随时听候调遣--希特勒投下这么多的马克,为的就是要把纳粹党变成银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尔做到了这一点。《德意志的胜利》在经过长时间的禁止后,重新发行了DVD并在电视上公映。她在这两部纪录片中创始的技法,被无数后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复模仿着。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都曾公开地向她表示过同行的敬意。在这个意识形态对立逐渐淡化的时代里,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两部作品中强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国的学院教授们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胜利》在课堂上全部放完,他们说:"它的力量太强大了,我担心我的学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会变成真正的纳粹。"
反映纳粹的外国纪录片更是数不胜数。
您可以在电驴搜索获得
Ⅶ 《刺花的灯罩》中她为何将战俘的人皮剥下,制成各种特殊的收藏品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司令格兰特曾经有一句名言:“我不主张战争,除非是为了和平”。事实上,作为是一种极端的暴力行为,战争往往让不少人,成为了冷酷无情的机器,人们的劣根性,因此被无限的放大,而在近现代,有一部名为《刺花的灯罩》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残忍的纳粹女魔头,实际上,二战当中的邪恶女人伊尔斯·科赫正是她的原型,不妨让我们听下她的故事。
加在这个女人身上的绰号颇多,比如“纳粹女恶魔”,也有囚犯将她称之为“布痕瓦尔德母狗”。
到了1947年8月19日,柏林美国区的军事法庭开始以谋杀罪起诉她,但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通过,然而到了1949年的西德,指控官找到了当年伊尔斯做成的人皮钱包、灯罩等众多特殊收藏品,让法庭中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德国法律没有死刑,因此伊尔斯被判处了终生监禁,不得假释。此时的伊尔斯,似乎完全没有悔改的意图,她试图上诉,在1952年被联邦法院驳回。时间到了1967年,伊尔斯科赫在德国的单人牢房,选择用床单勒死自己,结束了生命。对于她的死亡,并没有人表示惋惜。
Ⅷ 求一部电影《布痕海尔德的娼妇》
布痕瓦尔德的娼妇。
Ⅸ 《辛德勒的名单》是那样一种影片
说起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忍,是我一翻到教科书插图都不敢多看几眼的,更何况是亲眼目睹这一切的辛德勒。《辛德勒的名单》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高分电影,据悉,这是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与《侏罗纪公园》同一时间段推出的,迥然不同的电影类型,却有着一样超出于一般人的格局,一样是斯皮尔伯格电影才华的结晶。斯皮尔伯格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殊荣。此片还获得了同一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剪辑。
辛德勒的名单
可见《辛德勒名单》不仅是从立意取材上捕获了观众的心意,还从电影艺术上精雕细琢,让人观看过后满满的欣慰,让人感到被尊重,没有被敷衍,满是制片方的诚意。那么,这样一部殿堂级的影视作品,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取得如此成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鉴赏一下。
辛德勒的名单
首先,来说说电影的剧情。《辛德勒的名单》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个名叫奥斯卡·辛德勒的纳粹人,借助战争的机会,利用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开了生产锅碗瓢盆用以军需的工厂,发了战争横财。但在亲眼目睹纳粹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后,决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保护犹太人。通过对军官的贿赂与斡旋,他保护了1200名在他工厂工作的犹太人。影片首先讲辛德勒如何成为一个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商人,这个时候的他挥金如土,风流倜傥,在纳粹军官的派对上无比耀眼。
辛德勒的名单
为了打通军需市场,辛德勒从不吝惜对军官行贿的那点小钱,这在辛德勒的智慧上浓墨重彩的画了一笔,以为后来他仅凭一己之力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救下那么多犹太人做铺垫。同时,这个时候的辛德勒显得十分冷漠,为了发财甚至很不近人情,所以他在给家长的青梅竹马讲他成功的生意经的时候,说他为什么以前做生意总失败而现在成功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战争!这样的认识,是有道理却也缺乏人性。这与后来奋不顾身投入人道救援的辛德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也是在讽刺,冷血无情一心直想发财的辛德勒都成为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而那些屠杀无数无辜犹太人的纳粹党人们,却始终没有悔改,反而把屠杀当成一种乐趣,人性泯灭到这般境地,也是令人心痛。
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的第二个部分是辛德勒目睹了屠杀的残忍,这一段剧情,是让人看得很煎熬的,这比任何恐怖片都让我有忍不住快进的冲动。不是影片枯燥乏味,而是我不能忍受人类这般残忍。红衣小女孩象征着什么?是犹太人四溅的鲜血还是活下去的希望?都是吧。就在观众都以为影片会给电影一个升华,让可爱夺目的小女孩活下来,以表明犹太种族的未来可期。然而导演太残忍了,她接下来的命运不仅给观众视觉上重重一击,更让我们心里一颤。我心里仅存的那点希望也被纳粹党人的丧心病狂磨灭殆尽了。红衣女孩通过巧妙的摄影处理,成为人群中最靓的仔,但从辛德勒的视角,可没有突出对比的手法,但他一眼就记得的人,那应该是多么的阳光可爱啊,她肯定像天使般令人过目不忘。
Ⅹ 一个国外的英语纪录片,讲二战人皮灯罩的。不知道片名
这个还挺残忍的。人皮灯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痕瓦尔德、达豪等纳粹集中营的刽子手残酷地使用囚犯的人皮制做的装饰品。有些囚犯因文身而被认为其皮具有“艺术价值”,故一进集中营即被迫向集中营医疗所报告,然后由刽子手注射毒药杀死,再被送往病理研究室。人皮从尸体上一片片地剥下后进行防腐等化学处理,制做成灯罩或其他家俱上的装饰品。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刽子手曾将制做的一些灯罩赠送给该集中营长官的妻子,依尔斯·科赫夫人(绰号“布痕瓦尔德的娼妇”)。在达豪集中营,有些年轻、健康的囚犯故意被击中颈部或头部致死,目的在于其皮肤能够被完整无缺地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