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电影《少年班》
2015年6月19日,青春电影《少年班》在各大影院上映了。当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步入电影院享受了这部欢乐、温暖、却又有淡淡忧伤的青春电影后,我们便不难感受当中的悲欢离合。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我们仿佛电影当中的主人公吴未那样,有过充满期待的校园时光,更有可能有着他那抹不去的对初恋淡淡的爱。
与其说电影《少年班》是一部关于天才们的校园生活青春故事,不如说是一封深藏在主人公心中,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淡淡的情书。看这部电影,我们似乎是在聆听主人公吴未,向我们讲述的一个关于他与初恋之间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他对周兰的朦胧的初恋感觉;更是他对周兰的内心表白;更是他对周兰的美好追忆。
首先,朦胧的初恋感觉,似乎来自于吴未入学后在操场奔跑时与周兰相遇的那刻。心情压抑而又感觉自己卑微的吴未,并没有勇敢地在操场奔跑时正视身边跑过的周兰。也许,这里正是吴未走入少年班后,内心深处得以寄托和感到温暖的意义。吴未属于智商并不很高,而又在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他曾经面对身边多位同学透露自己只不过是为了保护天才少年而被录取的学生。周兰跟他不太一样,周兰属于高智商的天才少年,她的出现与吴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这种差别,让痛苦而又压抑的吴未不敢去表达自己心中对她的爱意。这,或者便是吴未心中的朦朦胧胧而又处于暗恋的爱情吧。此,可以称为情书的开端。
同时,这封情书是关于吴未对周兰的内心独白。电影进入吴未的回忆之后,少年班在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之后。终于因为各种不利的因素而走向了停办,少年班面临解散。吴未也带着自己的痛,离开校园。只不过离开的那一刻,吴未手中交还给周兰的漫画本上,写满了他进入少年班以来关于对周兰的点点滴滴的爱意。
电影以这份内心表白,展示了吴未最真的痛,展示了他坐上公车后泪流满面、刻苦铭心的痛。而周兰明白他的心意试图想追上公车挽留吴未的时候,终将以他的泪水画上了对初恋的爱的休止符。说是休止符,也许是因为他们无法再回到过去,也或者从此各奔东西不再联系,更或者是只能作为一份藏在心中的痛。设想,这种表白不仅不会是痛,也许便是主人公吴未希望珍藏的不想打碎的美好。而导演试图想告诉大家的,或者就是这份得不到但是又非常珍贵的情意。这,可能就是情书的发展和高潮了吧。
最后,这封情书是他对周兰的美好追忆。电影故事在结束的时候,导演有意交代了吴未离开少年班后,他的同学们的有关去向和动态。而这里面,更包括了周兰的近况。也许,这是导演为情书所画上的一个完满的句号。也或者是吴未对周兰的最真挚的祝福和知足了。这段近况的阐述,俨然是这封情书的结局了。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样的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大概便是电影《少年班》,要给予我们每个观众的感概和共鸣吧!《少年班》,便是吴未送给周兰的初恋情书;那么,大概也是我们每个人向初恋追忆的一封充满淡淡忧伤的情书吧。
❷ 如何评价电影《少年班》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昨晚特意熬夜去看了《少年班》,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以自己一个普通人没有电影专业知识的角度评价一些电影,就勉强算作是替普通大众说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吧。
有一所学校开设了“少年班”计划,就是把全国各地具有极强天赋和智商的少年们招纳进入一个班里,再挑出最优秀的五位少年来攻克“IMC”奖杯。负责招生的老师周知庸曾经也是第一届少年班的一员。
在爱情方面,这部影片也没用那种烂俗的堕胎之类的青春片,态度上已经算是蛮不错的了,是个有一些个性的影片。影片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也几乎涵盖了生活中会遇见的人的一些类型。“小学校,大社会”这句话在这部影片里已经诠释了些许了。
PS:这部影片是个值得看一次但不值得回味的影片。
❸ 《少年班》:别说你的成长,我无所谓
电影与人的遇见,多少有点因缘际会和命中注定的味道。当《少年班》进入视野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将这样的电影概括为青春片,没错,仅仅看名字就能够获得一二。而在这部电影背后,却更隐藏着中国教育的前路漫漫,也浸透着那些少年班的孩子们曾经的青葱岁月和苦乐年华。在那里,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教育,都凝聚成为电影的主要元素。而所有元素,最终的汇聚点就是成长,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到底应该如何成长,而这样的成长又势必关系到家长和学校,乃至于中国的未来。所以,团仿就让我们犹如“剥洋葱”般将电影《少年班》的所有细节都剥离开,找寻出其中的真谛所在,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追忆那些不再的青春年少岁月吧!
关于青春:让迷茫与奋斗交相辉映
同样是青春片,《少年班》传递出来的青春模样却是与迷茫和奋斗息息相关。周知庸(孙红雷饰演)作为学校首届少年班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少年班的班主任,而他在学校的阻挠下伪造教育部文件,继续少年班招生。而这些被招录到少年班的学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智商极高。但他们又都是被体制抛弃的一群人。比如,失去父母且打架斗殴的麦克;疯疯癫癫,相信风水和迷信的王大法;年纪最小却智力超群的方厚政。当这些人凑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很难想象到,青春到底应该如何释放才能够显得异彩纷呈。
迷茫,就会彷纤乱徨;迷茫,就会犯错。在电影中,秦海和常松应该是负面人物。来自于体育系的秦海和“富二代”常松,总是看不惯少年班的他们。于是,一场整人的闹剧上演,而如此闹剧却被精通易经的王大法算到,成功解围。但是,打架却没有因此平息,秦海最终因为打架被开除,当离开的时候,父亲手里的那个馒头在那里晃晃荡荡,似乎也在昭示着秦海的未来道路吧!
正如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书中说,青春总是伴随着成长的阵痛,而之所以如此正如万物生长的机理一样。所以,当少年班出现在大学里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更多的迷茫。在《少年班》中,从不同的家庭中来到少年班的学生,面临着的同样也是青春的共同话题。比如当他们进入到学校的舞会的时候,其实正是对社会的一种映射:无比复杂又需要自己擦亮双眼;比如他们到底应该将青春付诸奋斗还是选择沉沦的时候,都在进行着痛苦的抉择。其实,这样的迷茫在周知庸将一个巨大的课题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这个课题就是世界级数学难题IMC。
可以说,奋斗应该成为青春最为美丽的注脚。在电影《少年班》中,呈现给我们的有大学时期的青春印记,但这样的印记因为“少年”这样的特殊字眼而变得特殊起来。在国内其它青春片中,从《致青春》开始,《同桌的你》《万物生长》《左耳》都延续着青春印记的模式,而《少年班》中的描写更加平凡一点。当然,当我们看到最后的时候,在满心期待着这个少年班的成员能够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时候,我们却失望了。这或许就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吧,让青春这样的字眼变得“不可得”而稀缺起来,犹如歌手沈庆在《青春》中所演绎的那样: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轻轻的风青青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而这样的青春印记,只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见的内容。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时代,而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到底向左毁或档还是向右,我们总是徘徊不前。而这里,就有着选择的关键性。就像《创业史》的柳青所写到的那样: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关于爱情: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没有爱情的青春片是残缺的,这似乎成了青春片的铁律。只是,青春片中的爱情都是初恋,都是无果而终的。但正是这样的无果而终,成为天空中最为美丽的星星,永远照亮和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道理。
《少年班》中,吴未暗恋周兰,周兰却暗恋麦克,麦克、王大法、方厚政却都喜欢女神江依琳,而最后以女神的沦落宣布告终。导演这样安排似乎也在昭示着现实的逻辑。女神,这个神乎其神的词汇,在每个时期都会出现。而学生时代的女神总是和清纯相伴而生,她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又让人为之神往。当人们第一次看到江依琳时候在树林中独舞的时候,每个青春期的男子都瞬间石化,这或许就是美的力量吧。
当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着自己所为的“女神”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情节。麦克希望让江依琳看到自己的设计的“爱意表达”却被电伤;方厚政希望江依琳和自己下围棋却遭遇常松的巴掌;王大法希望引马江湖却成为盗窃别人马匹的人;常松却因为“富二代”的身份,多次向江依琳献殷勤而最终抱得美人。而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因为他们心中的女神塌陷了。那时候,女神或许只是每个人心中一个信仰的存在形式,注定是不能够获得的,而一旦被人获得之后,别人心中不仅的酸楚,更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当得知江依琳委身常松之后,麦克和王大法用自制的炸药炸毁了常松的汽车,最终被学校开除。
而吴未暗恋周兰也直到影片的最后才给出交代,当周兰拿着吴未写下的字句,她方才直到晚了,再次追赶的时候,吴未却已经乘坐汽车离开。如此结尾,也给观众留下最美的遐想。他们可能会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再次遇见,也或许再也不能够遇见。但是,曾经给对方留下的印记,已经成为最美的年轮。所以,遇见你,就成为最美丽的意外。
关于教育:成为你自己是永恒追问
少年班,这是个现实的话题。很多高校都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招生。而《少年班》的导演肖洋也是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而电影探讨的除了青春片固有的内容外,更是将触角伸向我们的教育本身。那就是古代所传递的那种“因材施教”,用我们现代的句子表达,应该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或许才是教育应该追寻的永恒所在。
电影开始,就是吴未的自白,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每个中国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被别人比下去”,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是多么错误,我们中毒是多么深。吴未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少年班,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被自己副校长的母亲逼迫的结果。方厚政是个小小的天才,王大法是个农村的没人管的孩子,麦克是个小混混,这些人的命运如何发展,应该成为教育思考的问题。
行政的力量总是那么根深蒂固影响着教育政策的推进,电影中,校长就是一个代表。他朝令夕改的政策让周知庸的少年班招生风雨飘摇;周知庸作为少年班第一届学生,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顺便完成国际数学难题IMC;而每个学生背后的家长们,吴未的母亲就是代表,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却往往会忽视每个孩子的个性。
当强制和填鸭成为教育的主导的时候,个性注定丧失殆尽。而当国际数学难题IMC没有被少年班的学生攻克却被国外高校攻克、少年班被校长的命令无情解散,也就意味着教育再也没有走上个性之路,只是沿着庸常的道路在继续前行。而那些曾经少年班的学生们,也都踏上了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人生的路正在向着他们徐徐开展,而少年班也成为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最好的一段回忆。
电影之外,留给观众思考的,或许也就是这样的内容。教育,到底应该留个每个人什么呢?尤其是在如今的高校教育中,成为你自己,如何才能够成为可能?我认为,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也是电影能够引发我们共鸣的地方所在。(文/王传言)
❹ 少年班方厚政原型是谁
少年班方厚政原型是谢彦波。
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终被选出的22个少年将被赋予艰巨的使命。少年吴未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他先后。
认识了有暴力倾向的麦克、小天才方厚正、神棍王大法,以及聪明却冷若冰霜的周兰,五位天才少年从此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同时还面对着青春期的各种疑难杂症。校园女神江依琳。
出现扰乱了男生们的心,攻克世界数学大赛”的压力也从天而降,而导师周知庸也面对着人生中的最大难题,“少年班”该何去何从?天才少年人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少年班出身的肖洋首执导筒便拍摄自己有切身经验的题材,所有人物都取材于真实。身为知名剪辑师的肖洋早有机会当导演,却蛰伏七年,沉淀内心,为的是拍出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基本信息
《少年班》是由工夫影业出品,陈国富监制、肖洋执导的青春电影,由孙红雷、周冬雨、董子健、王栎鑫、王森、夏天等人主演。
《少年班》主要讲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导师慧眼选中,组成“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从此早于同龄人开始苦乐交织的大学生涯。
❺ 电影《少年班》——少年当自强
看完电影《少年班》,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影片伊始,周知庸老师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少年奇才,在大学里组建了少年班。
少年班的孩子们年龄都很小,最小的方厚政虽年仅11,但古灵精怪,智商超乎常人。
他们五个人凭借着无比聪明的头脑在大学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周老师训斥他们不务正业,并把他们关在屋子里,让他们攻克IMC难题。少年躁动的心还是惹出了事,王大法自造炸弹把常松的车炸了,吴未自愿顶罪被开除,周老师伪造红头文件被革职。
他们没能解出IMC的难题,反倒是走散了,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去往何方?
……
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难题,数学系的常松绞尽脑汁也摸不着头脑,11岁的方厚政一摇一摆霸气地走上讲台,唰唰两下就把题解了出来。
常松虽是围棋社社长,下棋却输给只学了围棋一星期的方厚政。但小胖子太狂妄了,竟对他说:“你智商太低了,比吴妈还低,你不配下围棋。”常松再次丢脸,要是我就回去深造了,但他可不是好惹的,一巴掌就扇在小胖子脸上。
因此对于不讲理的人、不好惹的人,作为有识之士就不要惹,说话更要注意分寸,自己嘴上占了便宜没多大意义,让别人脸面尽失实为不妥。
但常松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在智力上逞不了英雄就妄图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他找来体育系的人准备在澡堂打麦克一顿,不料反被算计,少年班的同学把“化学武器”丢进澡堂,把他们的衣裤拿走,氨气弥漫,他们不得已逃出澡堂,在众目睽睽的校园里裸奔,令人啼笑皆非。
吴未在少年班中可以说是智商最低的,考试也是倒数第一,但他不像另外几人一样总想着玩、泡妞,他一直都很努力,也很讲义气。在他们被打时,他总是护着他们,平时也是给他们端茶递水,像个老妈子一样。
在他们四人一起聚餐时,吴未掏心掏肺的一段话使我鼻梁一酸,泪水就不禁下来了。他说他很笨,是个傻子,母亲以副校长职位给他泄题他还考第二名,他不配参加解题小组。
他的话使我想起以前我在万里班慎和宽的时候,我们班肯定没有少年班厉害,但在当时也可以称得上是全校最好的班。而我总是考倒数,倒数第一、第二、第三。我真的不如吴未,不论是在智商上,还是在勤奋上。有段时间我也很努力地写题、学习,但还是突破不了倒数的瓶颈,仿佛深陷泥沼之中。
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句话永远是真理,智商再高、人再聪明,不努力、不自强,只会成为破铜烂铁。
我总是自称天才,不是因为我真这么想,我知道我比起同龄人差得很远,那到底有多远,看看春晚上和棚简我一般大的关晓彤就明白了。
影片最后周老师用十分平和的语气对少年班的同学说:“ 当你们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一定要倾听内心最勇敢的声音,当命运需要你们去逆风飞翔的时候,就不能随风而去。 ”
人像一根苇草,唯有扎根足够深,才能不随波逐流。
周兰、麦克、方厚政后来都取得了宽亮不俗的成就,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年少时的天赋异禀,更是因为在少年班的那段经历教会了他们很多很多……
少年当自强。
❻ 少年班电影里谁演的
孙红雷 饰 周知庸
简介 少年班导师,年轻时也曾是少年班成员。
配音 ----
周冬雨 饰 周兰
简介 少年班唯一的女生,善于推理分析、洞察人心、智商爆表。
配音 ----
董子健 饰 吴未
简介 少年班中唯一的“平凡”人,他是少年班班长。
配音 ----
王栎鑫 饰 麦克
简介 少年班中最会打架的人,颇有“带头大哥”的风范。
配音 ----
李佳奇 饰 方厚政
简介 孩童的外形,超人的智商,堪称数学天才。
配音 ----
柳希龙 饰 王大法
简介 少年班中外形最奇特的人,擅易经八卦卜算观星。
配音 ----
夏天 饰 江依琳
简介 校园中众人仰慕的女神,舞姿绰约。
配音 ----
王森 饰 秦海
简介 校园里的体育健将,性格骄横跋扈
❼ 朱靓路开什么电影
路开、朱靓是电影《念书的孩子2》。
《念书的孩子Ⅱ》讲述了九岁的开开进了城,小胆儿在乡下很伤心。寒假里开开带小胆儿进了城,小胆儿学会了捡废品,却不幸出了车祸。
为了让小胆儿吃饭,开开悄悄地捡废品凑话费给小胆儿打长途电话。寒假里开开带小胆儿进了城。小胆儿学会了捡废品,却不幸出了车祸。开开流着泪给濒死的小胆儿念起书来。
(7)方厚政是什么电影里的人物扩展阅读:
主演:开开,李佳奇,开开爸爸,原明轩,奶奶,苇青
李佳奇,中国大陆新生代童星演员,就读于郑州音乐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代表作《少年班》、《念书的孩子2》等。因在电影《少年班》中饰演少年方厚政而得到大众的关注。
出品时间:河南金象影业有限公司
拍摄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导演:原雅轩
编剧:孟宪明
❽ 方厚政是什么电影
方厚政是电影《少年班》
❾ 《少年班》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少年班》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完电影《少年班》,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影片伊始,周知庸老师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少年奇才,在大学里组建了少年班。
少年班的孩子们年龄都很小,最小的方厚政虽年仅11,但古灵精怪,智商超乎常人。
他们五个人凭借着无比聪明的头脑在大学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周老师训斥他们不务正业,并把他们关在屋子里,让他们攻克IMC难题。少年躁动的心还是惹出了事,王大法自造炸弹把常松的车炸了,吴未自愿顶罪被开除,周老师伪造红头文件被革职。
他们没能解出IMC的难题,反倒是走散了,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去往何方?
……
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难题,数学系的常松绞尽脑汁也摸不着头脑,11岁的方厚政一摇一摆霸气地走上讲台,唰唰两下就把题解了出来。
常松虽是围棋社社长,下棋却输给只学了围棋一星期的方厚政。但小胖子太狂妄了,竟对他说:“你智商太低了,比吴妈还低,你不配下围棋。”常松再次丢脸,要是我就回去深造了,但他可不是好惹的,一巴掌就扇在小胖子脸上。
因此对于不讲理的人、不好惹的人,作为有识之士就不要惹,说话更要注意分寸,自己嘴上占了便宜没多大意义,让别人脸面尽失实为不妥。
但常松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在智力上逞不了英雄就妄图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他找来体育系的人准备在澡堂打麦克一顿,不料反被算计,少年班的同学把“化学武器”丢进澡堂,把他们的衣裤拿走,氨气弥漫,他们不得已逃出澡堂,在众目睽睽的校园里裸奔,令人啼笑皆非。
吴未在少年班中可以说是智商最低的,考试也是倒数第一,但他不像另外几人一样总想着玩、泡妞,他一直都很努力,也很讲义气。在他们被打时,他总是护着他们,平时也是给他们端茶递水,像个老妈子一样。
在他们四人一起聚餐时,吴未掏心掏肺的一段话使我鼻梁一酸,泪水就不禁下来了。他说他很笨,是个傻子,母亲以副校长职位给他泄题他还考第二名,他不配参加解题小组。
他的话使我想起以前我在万里班的时候,我们班肯定没有少年班厉害,但在当时也可以称得上是全校最好的班。而我总是考倒数,倒数第一、第二、第三。我真的不如吴未,不论是在智商上,还是在勤奋上。有段时间我也很努力地写题、学习,但还是突破不了倒数的瓶颈,仿佛深陷泥沼之中。
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句话永远是真理,智商再高、人再聪明,不努力、不自强,只会成为破铜烂铁。
我总是自称天才,不是因为我真这么想,我知道我比起同龄人差得很远,那到底有多远,看看春晚上和我一般大的关晓彤就明白了。
影片最后周老师用十分平和的语气对少年班的同学说:“当你们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一定要倾听内心最勇敢的声音,当命运需要你们去逆风飞翔的时候,就不能随风而去。”
人像一根苇草,唯有扎根足够深,才能不随波逐流。
周兰、麦克、方厚政后来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年少时的天赋异禀,更是因为在少年班的那段经历教会了他们很多很多……
少年当自强。
故事发生在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终被选出的22个少年将被赋予艰巨的使命。少年吴未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他先后认识了有暴力倾向的麦克、小天才方厚正、“神棍”王大法,以及聪明却冷若冰霜的周兰,五位天才少年从此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同时还面对着青春期的各种“疑难杂症”。女神江依林的出现扰乱了男生们的心,攻克“世界数学大赛”的压力也从天而降,与此同时导师周知庸也面对着人生中的最大难题,天才少年人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影片由寻找天才少年开始,少年班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定义,尽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阻拦,孙红雷饰演的周知庸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不惜被革职也要将少年班办下去,确实被选中的孩子们是一群天资过于常人的人,他们能解决困难的数学题,他们的学习速度快于常人,他们能在更少的时间内做的比常人更好……他们的智商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不一样,在影片中那几个天才少年们也是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不仅没有收敛而且在学校做了一些在周知庸看来不那么争气的事情,特别记得一句话,在因打架离开的体育生说:就因为你们聪明,被开除的就是我。话里包含着无奈,聪明就能当作所有事情的挡箭牌吗。人生而平等,但生活中不平等的事情也确实存在,相貌不平等,家境不平等,就像影片里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偏袒优点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某方面的优秀总能让一群人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有些人奋斗一生或许只是为了把不平等变为平等,但其中的苦痛不被世人所看见,人们也不喜欢去看见。
在影片最后少年班终究还是解散了,虽然好像所有人都没有获得成功,但所有人都活的还不错。大概就是这样长大吧,聪明也好,愚笨也好,大家都一样。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天才,到头来跟平凡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区别,导演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就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要看到有比自己聪明的人,就很羡慕他们。也许他们现在比你优秀,但谁能肯定他们永远都能比你优秀,你永远都比他们差呢?如果拥有天生的好资源,就好好利用吧,古有伤仲永,今有天才变平庸,命运要自己把握。
《少年班》这部电影的出现,不但是对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的叩问,更是对一群具有特殊才华的少年真实写意。该片的出现意义非凡,它填补了青春题材电影单一性,丰富了青春的意义。
影片聚焦在少年班五个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桀骜不驯的麦克、早熟聪慧的方厚政、个性十足的周兰、天资普通的吴未和来自山野狂放不羁的王大发。影片通过具体的情节将这五个少年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少年班曾经是个教育界的特殊现象,一些智商出类拔萃的孩子被直接招进大学,目的就是培育中国未来的尖端人才。这样的培育人才方式,其实是一种不很理智极为不科学的行为。拔苗助长,忽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一群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相处,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导演肖洋曾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所以他本人对少年班比较有发言权,编剧这个故事,应该是得心应手。肖洋拍摄这个故事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让这个故事带给大家更多的思索。教育不是砸钱,教育也不是开小灶,教育更不是拼爹妈,教育是对下一代的负责,而不是蓄意被功利化。
看过讲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故事的《万物理论》,霍金的成功和国家似乎没有半毛关系,完全是自己自费刻苦钻研,即使已经小有成就,霍金依然没有任何所谓的国家补贴,完全依靠讲学和出版书籍稿费生活和治病。再说《三傻大闹宝莱坞》也是极度讽刺那种呆板教条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学分成绩的教育体制。少年班可能完全属于中国特色,这其实是对普通学生的歧视,对特殊学生的禁锢,抹杀学生天性,过度的开发智力,这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法则。
影片悲剧性角色有两个,一个就是老师周知庸,一个就是资质平凡的吴未。周老师同样曾是少年班的学生,他被报送到慕尼黑工业大学读书,但一样并没有成为声名显赫的高级人才,但他还一直假冒国家名义招收少年班学生,企图实现未完成的夙愿,最终被自己荒谬和一厢情愿的行为给祸害。而吴未,他本身并不聪慧过人,完全被身为校长的母亲虚荣心驱使,被包装成为一个天才少年。一个是执迷不悟,一个是硬着头皮装葱,但他们都失败了。
影片采取顺叙手法,节奏适中,故事性较强,情节也算跌宕起伏,画面质感较好。其中利用不少慢镜头升华人物内心世界和宣扬外在美,小高潮不断。影片以客观的态度审视少年班存在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情节反馈出少年班存在的不合理性。
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特别演绎普通少年吴未的董子健,演技比在《青春派》中更精进了不少,这个角色非常考演技,因为吴未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他很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影片给出两个桥段,充分展现出这个角色的自卑矛盾的心理。一个是四个小伙伴喝酒吴未道出实情,自己是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另一个桥段是和周兰离别之际吴未的不舍和忧伤,两个哭戏,通过董子健充满层次感的表演,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而被深深触动。影片为了表现这个角色的平庸,在外表上有别于张狂的麦克,在智商表现上有别于王大发、方厚政和周兰,而董子健显然准确的把握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所以表现出来的吴未就不是一个傲娇的天才,而只是一个为他人而存在的可怜虫。他只是一条保护金枪鱼新鲜感常在的鲶鱼,他曾经失自我,最终被治愈。
《少年班》其实也有不少类似《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和《左耳》等片中追女生、打架和搞恶作剧的桥段,但《少年班》由于年龄不等,这特殊人群的青春更是与众不同,是荒唐、滑稽和幼稚的代名词。
近日无聊,偶然看到一篇电影特别不错,特此分享——少年班。
从名字的角度来讲,它像是外国著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简略版,其实内容也确实有些相仿,都是讲孩子们的成长,以及学校学生的事情。
生活中也是这般,总会遇到些令人头痛的学生难以处理,而当他们汇聚到一起时,那产生的化学反应自然是无限乐趣的。譬如一个问题少年,一个天才儿童,一个化学天才,以及一个正常人的调和和一位漂亮的姑娘……故事也就因此而展开。
面对青春期耳朵萌动,似是所有的男孩子们都一样,让他们有了相互了解以及彼此熟识的理由。而同样会面临严肃的问题便是班级的解散,毕竟学校也是社会的正常个体之一,虽说追求的不是利益而是升学率,但是面对一个问题班级,自然也是要将他们解散的。这就是剧中少年班带头老师周老师所面临的窘境。为了避免班级的解散,老师决定用实际的成绩打破成见。于是组织学生参加全球范围数学的顶尖赛事。
而这样的行为自然遭到了众人的嘲讽和不懈,认为这种赛事连清华、北大的才子们都不一定能够有所成绩,更何况是一些少年班的几位少年?于是在一节课上,一个老师为了故事让周老师出丑,就出了一道非常难得数学题目进行测试,结果班里的正常学生都是打不上来的。在这个时候,一个天才儿童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到了黑板前面带微笑。他甚至连黑板的一半高度都够不到,但是脑海里的知识却是其他人搬一个凳子之后也是比不了的高度。不仅解出了题目,而且还会不同的解法,令得老师也瞠目结舌,而其他同学们的目光也逐渐被吸引。
当然,在青春期中,装作成熟也是必要而又多余的一环。少年班里的同学们也会沉浸于玩乐,甚至参加舞会、抽烟打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周老师没有惩罚与指责,只是留给了他们一句话,希望他们的成长也是顺利的,而不是荒废的。
“你们应该沉浸于知识与战斗,这样你们的孩子才能歌舞升平。”
然而天才即疯子即鬼才,他们可不会就此而安分,在背地里默默努力的同时也不忘记享受生活——围棋博弈、骑马江湖以及控制宿舍女生电闸进行深情表白……这或许就是普通人与天才的某些差异,普通人追求平稳安定的生活,不愿制造过多波澜。而天才追寻内心世界的美满,热衷于自己所爱的事物,我行我素,即使不被理解。在这个班级里,作为一名普通人反而受到了排挤,我想也是,天才和普通人的距离本就是遥远的,是否追逐,也只是个人的能力强弱了。
而作为老师,在这种时候自然是要拉他们一把的,毕竟天才在不经管理的情况下,也会变得愚钝。在这个班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软肋,他们都是拥有抱负的青年,只要有人知道,必然会散发出一份自己光彩。普通人进来,是迎合家庭,为了母亲争光,即使忍受着被孤立的无助;问题少年是为了以后能够有朝一日攻克癌症为和自己奶奶一样的病人重新带来生命的希望;化学天才则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刻苦,让父亲能够在村里抬起头,以自己为荣……天才们在享受优等待遇之下也备受同龄人排挤,而普通人在平静的生活里却又羡慕着天才们的智慧。人生自古两难全,自不必强求,只问心无愧便是真。
这些也是电影的一部分,每种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本质,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来生来属于什么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改变,但是无法强行逆转。而自身的强大,才是获胜的本质!依靠外力,终究只能逞一时的威风而无法逍遥自在一辈子。
影片后期的周老师也是一位难得的介乎于天才和平庸之间的人。他的智慧不被人理解,他的成果不曾被人发掘。少年班既是他的倾注所有的心血,也是让所有人认可的目前唯一办法,他放下了天才的骄傲,他学会了容忍和坚强,他努力想要证明自己以及自己的学生!这也正是故事最为令人震撼的画面,为学生出气的时候,他站了出来,为学生正争取机会的时候,他扛下了所有,这是一位教师该有的品行。即使最后失败了,但是也不后悔,更不放弃,这是身为老师毋庸置疑的骄傲!因为只要还有学生在的那一刻,只要还有同学没有放弃,希望之花就依旧有机会绽放!
只是遗憾,青春不再有以往,随着成长,大家都变成了自己不一定喜欢的模样。这也是故事结尾最后的一环,带着遗憾的青春,完美的结束结尾。
或许我们,在某一刻,也会怀念自己的《少年班》吧。
今天的班会课,我跟班里所有的学生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少年班》。电影讲述的是五位天才少年被一位老师选中组成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提早开始大学生涯的故事。电影中周老师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不被选拔出来,你们的命运就可能是农民,小商小贩,一生碌碌无为。这几位少年天才确实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商,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解不出来的难题,他们轻而易举就能解的出来。这几位小天才组成了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可是他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攻克难题上,整天吊儿郎当,不务正业。为了争一个漂亮的女孩儿,小组内的一名成员被开除回家。剩下的四个孩子也没有心思继续比赛,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周老师违背领导的意图,擅自组织了少年班,结果少年班失败了,他也被学校辞退了。在离开之前,他对孩子们说了一番话。周老师是少年班的第一届成员,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少年班一个失败的代表,因此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放在这几个孩子身上,结果这几个天才少年没有付出全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看完电影,我想了很多。每个人的智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聪明,可是却不珍惜自己的先天优势,一辈子碌碌无为。有的人先天虽不聪明,但在后天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刻苦,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也让我想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跑的比乌龟快很多,可是她却偷懒,不去努力奔跑,半路上睡起了觉,乌龟后来者居上,坚持不懈,最终超过了兔子。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果先天有优势的人,懂得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后天继续努力学习工作,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不要像语文课本中的仲永那样,最后泯然众人矣。
❿ 《少年班真实故事》原型人物结局是什么
少年班真实故事原型人物结局就是麦克成为了科技公司的CEO,方厚政辞了微软工作在家里研究金融的曲线,吴末成为平凡的人,周兰成为研究农村环境问题的学者,周老师被学校辞退了。麦克开科技公司,小神童研究金融的曲线。
吴末成为平凡的人,周兰成为研究农村环境问题学者,大法退学后没有消息,周老师给学校辞了没有任何消息,江依琳成为舞蹈老师。
电影少年班讲述了五位高智商的少年被神秘导师选中组成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然后在学校里一边面对学习的压力一边面对青春带来的成长的故事。导演肖洋说这也曾经是他的青春经历,电影里董子健扮演的吴未原型就是自己。
少年班的简介
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终被选出的22个少年将被赋予艰巨的使命。
少年吴未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他先后认识了有暴力倾向的麦克、小天才方厚正、神棍王大法,以及聪明却冷若冰霜的周兰,五位天才少年从此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同时还面对着青春期的各种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