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电影周边产品
电影周边产品指利用动画、电影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造型,经授权后制成的商品。
相关介绍:
像扭蛋、挂卡、模型、手办这样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纯观赏收藏的被称为硬周边,;另外我们常见的借用某个动漫形象生产的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如文具、服饰、钥扣、手机链等商品被称为软周边。
电影相关、从影片衍生出来的各种娱乐产品,包括各类授权的小说、书籍、漫画、海报、图片或者依靠电影内容制作的各类影碟、录像带、原声大碟、唱片、记录拍摄过程的宣传片、道具、玩具、文具、纪念品、电子游戏、软件等等,此外,还有贴片广告、摄制基地等等。
(1)后电影开发的副产品有什么扩展阅读
电影周边产品从商品的外形和内容,能够使人联想到特定的电影情节、人物、场景、音乐以及各种造型。
相关术语:
动漫周边:
是指以游戏动漫(Anime)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包括以游戏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像、书籍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在游戏周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动漫周边也是漫画、动画的一种延伸,也是漫画、动画文化的一种延伸。动漫周边的产品也同样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后产品
『贰』 为什么说电影院里卖的爆米花不能吃
现如今看电影配爆米花是标配。
早期,爆米花在电影院里是被禁止的,因为在那个时候,电影院还是一个高级的东西。爆米花,一种小零食,在当时还不能进入高层电影观众的视线。后来,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爆米花是一种实惠的零食,爆米花机逐渐成为电影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相信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炸薯条带来?工作人员说,炸薯条等食物都是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根据公司规定,不得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因为爆米花不好吃,我们被允许携带爆米花。
当然,主要原因是利润率很大。据统计,2010年北美票房约110亿美元,仅爆米花一项就卖出了10亿美元。可以想象,这与电影票的想法不相上下……
并没有电影院的爆米花不能吃这种说法。
『叁』 什么是电影周边产品
是指根据影片里的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此类产品主要依托的是电影上映所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电影周边产品,美国的电影开发的比较成熟,国内的电影周边产品刚刚起步,做的特别出色的还没有。
『肆』 什么叫后电影开发
1.所谓电影后产品,就是与电影相关、从影片衍生出来的各种娱乐产品,包括各类授权的小说、书籍、漫画、海报、图片或者依靠电影内容制作的各类影碟、录像带、原声大碟、唱片、记录拍摄过程的宣传片、道具、玩具、文具、纪念品、电子游戏、软件等等,此外,还有贴片广告、置入式广告和主题公园、摄制基地等等。从商品的外形和内容,能够使人联想到特定的电影情节、人物、场景、音乐以及各种造型。
3.启蒙主义戏剧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反封建、反教会是其矛头所 向, 多数剧作以批判现存制度和文化——君主专制和宗教迷信——为 主旨,站在“第三等级”的立场上观察和反应社会生活。封建贵族阶 级的黑暗统治和腐朽思想成为主要批判对象, 政治与社会批判是启蒙 主义戏剧的两大主题。 在描写向度上,启蒙主义戏剧家只有少数人喜欢从历史或传说中 选择题材,但其着眼点则仍在于现实
5.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共写了123部悲剧和滑稽剧。但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能反映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
《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底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母”的罪魁祸首。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也使“俄底浦斯情结”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伍』 什么叫“电影产品”怎么定义我要写在论文中,谢谢!
一、电影产品的界定
(一)电影产品的定义
经济学家将电影产业形容为一个庞大的,犹如“宇宙行星”一样的产业体系:体系内部,电影产业是一条包括电影编剧、制作、发行、放映等在内的一体化流程的产业链;体系之外,电影产业除了影视投资外,最重要的就是与多种相关行业合作进行多元化电影后产品开发,包括电影音像制品、电影广告、游戏、电视播放、玩具、主题公园等。在这个产业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部电影以胶片拷贝的形式完成它的商业使命的时候,非电影院的商业营销就开始发挥威力,延续电影的生命。
(二)电影票房收入
按照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国产影片大致分为4个层次的影片,其中,占有票房主体地位的是近几年兴起的大制作影片,而数量众多的中小成本影片同样是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大制作影片
这是指每年只有3-5部的、投资皆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的所谓“国产大片”,其国内的预期票房在8千万人民币以上。比如2004年投资1600万美元、国内票房1.6亿元人民币的《功夫》;投资2.5亿元人民币、国内票房1.5亿元人民币的《十面埋伏》。2005年的“国产大片”包括投资3.4亿元人民币、以1.7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一名的《无极》;投资1.6亿元港币、以9千6百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二名的《神话》,投资1.2亿元人民币、以8千3百万元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三名的《七剑》和投资1亿元港币、以4千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六名的《情癫大圣》。
大制作影片在特征上与好莱坞的大明星、大导演、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概念(HIGH CONCEPT)”电影基本相同。这类影片的一大特点是单凭国内的票房基本不足以收回投资成本,但是由于这类影片资金构成非常复杂,资金来源包括大陆、香港、日、韩甚至好莱坞。这使得影片在制作时便已考虑到海外市场营销因素,因而除了内地票房,还往往能够以较高价格卖断北美、亚洲及其他各地发行权,再加上内地高价音像版权及后产品开发,所以这类影片基本上都可以有丰厚的回报。在2005年生产的国产影片中,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然只有4部,但在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以占据28.4%的份额,并且往往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可见我国电影制片业的投资模式正在逐渐向好莱坞靠拢,以大制作来拉动市场的繁荣。
(2)中等制作影片
这是指投资额大约在1千万到5千万元人民币之间,其国内票房目标大约在1千万到8千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影片,比如2004年的《天下无贼》、《恋爱中的宝贝》、《天黑请闭眼》、《孔雀》、《张思德》和《郑培民》等影片。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并且这个阵营的影片有三种情况:一是个别主旋律重点影片,比如2004年的《张思德》和《郑培民》,2005年的《太行山上》,投资1千万元人民币、以2千6百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八名的《任长霞》,投资6百万元人民币、以2千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十名的《生死牛玉儒》;二是少量兼顾海外市场的商业文艺片和艺术片,比如2004年的《孔雀》和《茉莉花开》,2005年的《长恨歌》,投资6千万元人民币、以2千2百零5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九名的《千里走单骑》等;三是一些主打情人节档期、暑期档、贺岁档等特殊市场的商业类型电影,如2004年的《恋爱中的宝贝》和《天黑请闭眼》,2005年的《三岔口》,投资8千万元港币、以6千4百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四名、主打暑期档的《头文字D》,投资4千万元港币、以4千1百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五名、主打情人节档期的《韩城攻略》,投资8千万元港币、以2千8百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位居国产片票房第七名的《如果?爱》等。在2005年国产片票房前十名中,中等制作影片有6部,创造了2亿零1百零5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占据了国产片票房前十名票房总额34.1%的份额。而且在这6部影片中,有2部是中港资金合拍片、有2部是港产合作片。
(3)中小制作影片
这是指制作成本在4百万元到1千万元人民币之间,其国内票房目标在1百万至1千万人民币之间的影片,如2004年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年的《青红》、《求求你表扬我》、《喜马拉雅星》、《一石二鸟》、《童梦奇缘》、《再说一次我爱你》、《怪物》、《阿嫂》、《早熟》和《千杯不醉》等影片。这类影片通常每年生产数量在20部左右。在这20部左右的中小制作影片中,纯国产片与内地香港合拍片(包括中港资金合拍片和港产合作片)大约各占一半。其中超过5百万元人民币国内票房的不到10部,并且在5百万到1千万元人民币之间仍然是以中港资金合拍片和港产合作片为主,纯国产片的国内票房主要集中在5百万元人民币以下。
(4)小制作影片
这一层次的影片的制作成本则在100~300万左右,并且数量最多。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可以推测出2005年这样的影片大概有200部左右,约占全年总产量的77%。这些影片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但票房产出相当微薄;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在这个层次的影片中,相当一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权和音像产品版权。少数艺术水准较高的文艺片在获得海外电影节奖项后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甚至略有盈余。而还有部分影片则在获得公映许可证之后直接放入片库,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二、电影相关产品
(一)界定
我们可以按照行业内的习惯,对因电影而产生的相关产品进行明确的界定。电影相关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电影直接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
1. 电影直接产品
电影直接产品,是指依赖于电影拷贝本身,通过复制的手段,使得电影的内容产品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存在的一种形态,包括录像带、VCD、DVD、电视播映和图书等。
2. 电影衍生产品
电影衍生产品是指在得到版权所有人授权之后以与影片相关的人物形象、场景、道具等为核心产品概念开发出来的一系列产品。市场中电影和它的相关产品开发与运营的过程基本如下:
电影和其相关产品运作流程图
(二)电影相关产品的具体形态
1.电视台播映。
影片在电视台的播映是其相关产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收入的30%来自电视的播映和点播。尽管我国电影的电视播映收入在电影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远远不能达到这一数字,但2004年我国电影产品的电视播映市场已有所发展,CCTV-6、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吉林长影电影频道和西部电影频道这四家电影频道的总收入达到10亿元,比2003年的收入增加了43%。2005年在这一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达到11.5亿元人民币。
2.音像制品。
音像制品是电影相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北美,碟带收入甚至是电影票房收入的两倍还要多。据统计,2005年中国共有300多家音像出版单位和300音像产品复制企业,音像制作、发行公司2000多家,超过10万个零售、发行网点。9广东省已成为中国音像业制作、出版、复制、包装、发行的重要基地,音像制品发行量占全国的80%,光盘生产量占一半以上。2005年中国音像制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目前。我国的音像企业大多集中在广东,全国音像市场上80%的正版音像制品来自广东,年销售额在6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现有各类音像出版单位20多家,音像制作单位约70家,41家光盘复制企业,拥有光盘生产线300余条,光盘生产量占全国50%以上。音像制品批发单位180多家,零售出租单位6700余家,80%是民营企业。
3.网络播映和在线服务
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研表明: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2006年末相比,新增网民2500万。虽然增长迅速,但普及率仍然偏低,只有12.3%,低于全球17.6%的平均水平,与互联网较发达国家美日韩等相比差距更大。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1.22亿;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到4430万。我国网民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以45.1%的比重上升到历史新高点。网民年龄结构发展不均衡,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5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超过了7成(70.6%)。我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四成(43.9%),仍然表现出较强的高学历特征,但是与历年相比,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平民化趋势。网民中学生比重很大,达1/3强(36.7%),绝对数量接近6000万。这一点与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年轻化特点形成相互印证。
电影的网络播映和在线服务能够为电影和网站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当前,网络下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流行本应该对电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下载大多都没有经过版权所有者的授权,而且许多影片在刚刚公映就出现在了网络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电影票房和音像制品市场。2005年4月30日,我国颁布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办法》以及相关的集体管理机构条例。年内我国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从而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提高更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这是我国首次立法规范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对于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保护网络知识产权、遏制网上侵权意义重大。2006年我国还将加入《国际互联网条约》,与国际接轨。
4.印刷品
电影图书。电影与图书的互动,意思是电影的热映与同名图书相互作用,赢得较高的票房和销售量。这种良好互动的产生依赖于故事本身的可看性和可读性,否则就选自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与电影互动的图书,尤其是外延内容图书的出版与热销,是文化产品多元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表现,是电影产业链条趋于完善的表现。
电影海报。电影海报最初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是电影发行、放映的宣传品。随着电影海报设计的不断升级,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视觉震撼力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装饰品,甚至是投资对象。电影海报一方面扩大了电影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影的收入。
国外影片非常重视这一部分相关产品的开发,而且印刷品的开发已经为影片乃至整个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影响。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例子。1996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刚刚出版时,世界上知道《哈利波特》的人并不多。1997年,其美国版权已卖到10万美元,创儿童文学天价。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放映,其图书销量倍增。《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已经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销往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2.7亿册。按作者罗林(Joanne Kathleen Rowling)计划,《哈利波特》系列一共七本。有分析师预计,待到七部电影全部完成,《哈利波特》票房总收入可望超过100亿美元。《哈利波特》电影与图书相互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培养了大量的“哈利波特迷”,图书与电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电影海报的价值与海报设计者、电影流行程度密切相关。据说在美国的拍卖网站上,影片《盗火线》、《角斗士》等电影的海报都在100美元以上,《金刚》法国版海报150美元,《哈利?波特3》的海报260美元。一些老的电影海报价格更高:1927年的《大都会》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了69万美元, 1932年版《木乃伊》海报达45.35万美元;1942年拍摄的《北非谍影》,其海报拍卖售价达7.8万美元。
5.电影广告
电影广告是以电影及其衍生媒体为载体的广告形式。电影广告主要分为电影内的置入式广告和电影放映中的贴片广告。前者包括电影中的实物道具、画面中的场景、台词语言的特别提示等,这一类型广告实效性强,给观众直接的广告提示,而且一般都结合在电影情节中,能唤起观众内心的认同感。后者一般播放于影片的正式内容前,或影片结束后,有独立的广告内容,根据不同的经营方分为:片方贴片广告、发行方贴片、广告院线贴片广告和影院贴片广告。电影的置入式广告和片方贴片广告、发行方贴片广告还可在电影衍生多媒体传播方式中投放。例如影片的VCD、DVD制品,后期影视作品登陆电视媒介播放过程中的广告跟随。另外,电影的图书、玩具等其他相关产品也可以作为广告的载体。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媒体,以电影为媒体的广告,在美国、欧洲、日本、南美等国家已成为与电视、报刊并重的大众媒体广告。电影广告受众数量大、受众接触广告信息频次多、到达率高、清晰度高,广告信息对受众影响时间长、影响程度深,能够为商家获取好的广告效应,也大大增加了电影业的收入。
1997年,新飞电器在进口大片《山崩地裂》开中国企业电影贴片先河。近年电影广告高速发展,但主要停留在电影公司与影院自己拉广告的原始状态,广告公司介入较少。电影广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手机》和《天下无贼》。影片《手机》的几家主要赞助商的赞助额为:摩托罗拉400万元、中国移动80万元和BMWl20万元。一方面这几家赞助商的产品在电影中频频出现;另一方面,在《手机》放映结束几个月后,其影像制品仍在销售,其中的产品形象仍在传播,从出现的频率和时间长度来衡量广告费用,价值比相当可观。影片《天下无贼》中的宝马汽车,惠普笔记本电脑、佳能数码摄像机和便携打印机、诺基亚手机、长城润滑油、《北京晨报》和渔夫之宝薄荷糖等等。以电影《英雄》为例,其5分钟的贴片广告就引起了泰康人寿、上海世茂滨江花园、中国移动等四五十家公司的竞争。最终,被中国移动、五粮液、日本丰田等大型企业以高达200万元/30秒的价格抢得。
6.影视基地
影视基地是发展整个电影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片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影视基地内拍摄完成的,少量外景除外。国内影视基地数量非常多,下面仅就其中的几个影视基地的经营状况进行介绍。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横店影视基地堪称亚洲最大,上海影视乐园硬软件一流,涿州影视基地古韵气息浓厚,无锡影视基地服务配套齐全。以电影带动我国的旅游业,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电影拍摄推动了影视基地的发展,而后者又为前者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必要条件,二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同时,影视基地还可以开发旅游业务,当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影视基地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为旅游增添了生机活力和文化底蕴,能大大激发游客的兴趣。配合影视剧拍摄,而建造的一大批景点,丰富了景区内涵,增加了景区看点。 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横店影视城,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经营影视基地旅游向打造国内一流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转变。横店影视城大力进行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以产品升级、更新改造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影视文化资源,把影视元素与旅游需求相结合,采取演艺节目和参与性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发新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旅游产品。依靠上游产业链条中的电影、电视产品形成的吸引力,根据影视情节包装推广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运作系统,能够使影视旅游景点的启动、发展与成熟不断取得成功。
『陆』 为什么看电影要吃爆米花
为什么看电影要吃爆米花
为什么看电影要吃爆米花,相信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会买爆米花,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且电影院的爆米花是很贵的,所以有些人就想要知道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的原因,下面我分享为什么看电影要吃爆米花,一起来看下吧。
爆米花是怎样来的?
如今爆米花随处可见,很多人好奇,爆米花是怎样来的呢?是谁发明的呢?9世纪上半叶,北美捕鲸人去智利时,发现了当地流行一种有趣的吃法:将玉米置于高温下,让谷物受到内部强压,淀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坚硬谷壳爆炸。这就是爆米花。他们觉得这种小东西很可爱,就带回了新英格兰。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来,1848年,爆米花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小零食,还被美国字典给收录起来。
为什么看电影要吃爆米花?
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而且看电影是上流社会的人才能享有的,由于电影没有声音,所以要求观众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时,担心爆米花会弄脏地毯,也不希望那些修养好的顾客受到吃爆米花时发出的声音干扰。因此,早期,看电影是没有人吃爆米花的。
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时代,那些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来观看了。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给电影业和爆米花带来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机会。为了找到一个便宜的地方消遣,人们都拥向电影院。只要包里有5美分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这一“奢侈品”,这在绝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分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看电影吃爆米花,影院老板发现了商机,开始直接出售爆米花,随着电影院文化逐渐传入其他国家,“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习惯也一起打包出口。发展到后来,人们想到电影院已经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也已经成为一件约定俗成的仪式性事件:人类有着这样的'习惯,一旦适应了将某种特定食品与某类环境联系起来后,就会一直不停地吃着它。于是,看电影时,人们就会不假思地去买爆米花。
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那么贵?
这是电影院采取的副产品定价法,即降低“主产品”电影票的价格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然后,提高“看电影不买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的“副产品”爆米花的价格,来赚取利润。
看电影时吃什么零食比较好?
除了爆米花外,很多人希望在看电影时吃一些零食,但是又不知道选什么好,下面就来说说看电影时吃什么零食比较好?其实,如今电影院并不排斥观众自带零食,但是如果是味道过大或者声音超大的零食就会影响到其他观众,所以,看电影是别吃味道重和会发出超大声音的零食,比如榴莲味到的零食。
要带零食,可以带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条、爆米花、锅巴等膨化食品,这里的锅巴不宜过硬,否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其次,坚果蜜饯类的零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冰淇淋、甜点也是看电影时可以选择的零食,这里建议大家少喝饮料,这会增加你上洗手间的次数,不仅影响其他观众也影响自己观看影片的完整度。
爆米花的历史
爆米花(Popcorn),一种膨化食品,很受年轻人欢迎,可作为日常零食。爆米花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传统的只加盐和少许融化的奶油,或是裹上甜甜的焦糖,还有与戈尔根朱勒干酪混和的完美组合。爆米花是令人惊喜的下酒零食,可在孩子的生日宴会,利用棒透了的食谱来做逗趣的点心。
爆米花(Popcorn) 爆米花(又叫做“爆谷”“肥仔米”)是一种膨体食品,很受年轻人欢迎,可作为日常零食。
食品来历
爆米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清代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 :“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也是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爆米花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可口零食。
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澎化食品。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仅仅是食品简单的加热作熟,而是通过的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这种加工方式就是现代新兴的澎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澎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数百年前“项链”馋人早在欧洲移民迁入这块“新大陆”之前,居住在这块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曾向人们描绘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的生动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
一名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所限,在口感上远远不如当代爆玉米花松脆而已。发明家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设计了一种电锅,据说仅花费10分钟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国的许多地方电视台还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还介绍各种新风味爆玉米花的。一名频频在电视屏幕上亮相、自称为“爆玉米花大王”的专家瑞顿·巴哈尔已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讲的都是“玉米经”。 爆米花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当天晚上,人们都涌上埕头,观看天上牛郎织女相会。这天人们很少见到喜鹊,说是上天搭鹊桥去了。有时夜里还会落几点雨,人们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落下的泪水。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也叫中元节,是旧时民间祭祀祖先的节日。民间炊“薄荷糕”、“金米果”、烧银冥纸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则于十三日备办祭品、银纸,回娘家祭祀,俗称送“头年纸”,其后每年是于十四日“送纸”。建国后,此俗渐废。
『柒』 电影周边的影视卡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什么是电影周边产品?或者说是电影后产品,电影衍生产品。
是指根据影片里的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此类产品主要依托的是电影上映所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电影周边产品,美国的电影开发的比较成熟,国内的电影周边产品刚刚起步,做的特别出色的还没有。
与电影相关的饰品、玩具、手办模型、图书、海报、影视小道具、怀表、手表、酒壶、烟盒、挂坠等物品;
电影主题的杯子、手电筒、笔、国际象棋、厕所卫生纸、手表、望远镜、耳机、钥匙扣、小刀等等(都是不会变形的);
1、电影滴纪念卡+电影票:纪念卡外面有卖滴,但8带盒子
2、跟纪念卡一起滴爆米花盒子,偶吃完留下来鸟
3、纪念版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