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夜宴》电影讲的是什么
电影《夜宴》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期间某国的故事。
历帝杀兄轼君夺位,并抢走绝色倾城的婉后。婉后派人通知以往的恋人太子无鸾,无鸾成功逃脱叔叔追杀,前往官庭复仇。婉后见无鸾后嫉妒他与青女的爱情,将青女放逐,并令青女的哥哥救下无鸾。最后的夜宴上,所有人都被欲望埋藏,婉后也在登基之后被人杀死。
电影评价
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西方著名戏剧《哈姆雷特》的影子,因此在对话上都带有几分莎士比亚的意味。影片在开头部分便是太子无鸾的歌舞,正式开头后更是由章子怡扮演的婉后在肃穆的宫庭里盛装缓缓前行,以此奠定了整部影片极致优雅的风格和基调。
商业电影一贯突出了场面的盛大恢宠,但导演却选择了黑色为此电影的基色。黑色压抑,森冷,优雅,也反应出了故事的表述方式。外部均为阴或多云,自然光较暗,内部又都只采用微弱的蜡烛照明,容易造成一种厚重而迟缓的视觉效果,将皇族的优雅处理得十分到位。
在音乐上,东方古乐多温和古朴,而西方的大提琴,人声伴奏又在其中增添了一份盛大的感觉。在大宴群臣的画面中,帝后敬酒的动作伴随乐曲起伏,浑厚的男声伴奏将那种尊华的气质更加烘托得无与伦比。
⑵ 《夜宴》里的舞蹈
我也不想在网上粘贴一些东西过来,这样的工作你也会做,我只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般的解释,越人舞源自中国古代的伎乐,但是中国古代的伎乐舞蹈和我们在《夜宴》中所见到的舞蹈是大相径庭的,只是在某些元素上有些相似。伎乐舞蹈是与雅乐舞蹈相对立的概念,发源于奴隶社会,几经衰落和复兴。有几个关键的元素:长袖,乐器,歌声呜咽......这些在一些陶器和壁画中我们仍然能够见到,如敦煌壁画中的伎乐飞天。
而《夜宴》中的舞蹈,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面具和舞蹈动作,这在中国古代的伎乐中是不存在的,在资料中也不曾记载,那么为什么仍然称之为伎乐呢?而且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舞蹈中有很多日本的元素,而且在青衣最后一场舞蹈的场景,有两个就是日本演员。《夜宴》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是我国很长的战乱时期,也必定面临着民族的大融合,日本的,朝鲜的,印度的舞蹈都和中原的舞蹈相融合,所以我觉得这种舞蹈是从中国古代发源,然后传入日本,加入了很多我们中国人所不熟悉的舞蹈元素,这种舞蹈样式在中国绝迹,但是在日本却保存了下来。冯小刚如今加以引用,可能一个是想复现历史,一个就是寻找一种陌生化的感觉,这在电影中是必须的。比起这种新鲜的舞蹈样式,观众肯定不会喜欢看长袖飘飘的莺歌燕舞了。
其实,没有必要完全对其出处作一个绝对的考证,毕竟《夜宴》只是部商业电影,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纪录片,说不定我们所猜想的,冯小刚都不一定完全了解,他只是通过他觉得这样一种悲情的舞蹈,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罢了。
总而言之,这是伎乐舞蹈应该是不会错的,但是这种伎乐舞蹈还保留着多少中国的元素,我不敢保证,没有查阅更多的资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