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团员是什么电影改编的
团圆改编的电影叫《团圆》。
《团圆》是由王全安执导,由卢燕、凌峰、徐才根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以海峡两岸亲人离散重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退伍的国民党老兵晚年重回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却让妻子现在的家庭产生剧烈震荡的故事,折射海峡两岸的“团圆”主题。
㈡ 抗美援朝电影
抗美援朝电影:
1、《长津湖》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㈢ 1964年长春电影制作厂出品的什么电影开茶了
题主是否想询问“1964年长春电影制作厂出品的什么电影开拍了”?《英雄儿女》。在中国电影史上,《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开拍的一部战争片。该电影是在1964年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
㈣ 老电影《英雄儿女》的主要内容用文字描述是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王成告诉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王成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
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王复标随慰问团来到朝鲜慰问,这时王芳也已伤愈回到部队。
她与王文清相会,王复标向王芳讲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王芳才知王文清是自己的生父,她很激动。王文清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时父女终于团圆。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创作背景: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回国后,巴金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了《团圆》后,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团圆》改编成电影。同年夏天,导演武兆堤和编导毛烽奉命开始了将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工作。
1953年,23军《战地报》记者洪炉在了解到蒋庆泉的事迹后,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但因为蒋庆泉后被俘虏而未能发表,同年7月,洪炉根据未能发表的《顽强的声音》揉合于树昌的事迹写成了《向我开炮》。
与洪炉相熟的总政文化部编剧毛烽,在创作电影《英雄儿女》时用“向我开炮”的情节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并根据另一位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烈结局。
角色介绍:
1、王成:演员 刘世龙
政委王文清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场战斗中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语句后壮烈牺牲,全军开展了学习他的运动。
2、王芳:演员 刘尚娴
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回归部队后和父亲团圆。
3、王文清(王东):演员 田方
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后来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之后和王芳团圆后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
4、王复标:演员 周文彬
王文清的战友,王复标随慰问团来到朝鲜慰问,这时王芳也已伤愈回到部队。她与王文清相会,王复标向王芳讲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
幕后花絮:
1、影片插曲《英雄赞歌》的曲作者刘炽在得到公木写出的歌词后并没有急着谱曲,而是拉着一伙人打扑克牌。打着打着,刘炽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去了。他锁上门,谢绝一切打扰,接着创作了《英雄赞歌》曲。
2、《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抽出时间观看了影片,并致电时在文化部和中国作协任职的刘白羽对《英雄儿女》作出了评价。
3、毛烽和武兆堤为了确认刘尚娴的演技,特意观看了刘尚娴演的曹禺作品《北京人》。
4、为了配合影片拍摄,一支高炮部队进驻了本溪市第九中学,为了向这支英雄部队学习,本溪九中给每班聘请一位战士作辅导员。
㈤ 我国第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片是
我国第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片是《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电影改编于电影文学作品《二十四天》,叙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旅八连在营长张忠发的带领下接受某阵营后,在粮食危机停水的情形下坚守矿坑。
摆脱难以想象的艰难,击退了对手数十次攻击,以令人吃惊的恒心坚守24天,最后迈入大军队攻打获胜的故事。
上甘岭战役是全部抗美援朝中更为惨重的战争之一,志愿军战士职业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促使上甘岭变成勇敢坚强不屈的代称,也此后变成了我党我军甚至中华文化始终的精神高地。
为搜集素材内容,感受真实战争自然环境,编导专业工作人员赴中国朝鲜战地与队友们一起亲自体会,大半年时间访谈一百多人,记录了几十万字的原材料。
在这个基础上,编导专业对战争过程、战争故事开展了细致的裁剪和主要表现,对这一场气贯长虹的战争开展了相对高度归纳。
㈥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什么电影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出自电影《英雄儿女》。《英雄儿女》是1964年的一部战争片。该部电影是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武兆堤执导,刘世龙、田方等主演。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志愿者的妹妹最终与自己父亲在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该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者王成不幸阵亡,在阵亡后,王成的妹妹王芳,在王文清政委的帮助下,最终与自己的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聚。其中塑造了王成,以及王芳等经典的影视形象,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影片中展现出的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更是一直都在激励着后人。
(6)1964年什么电影是由团圆改编扩展阅读:
人物原型——王成
1953年4月,陆军23军67师201团步行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蒋庆泉向步话机高喊向他的碉堡顶开炮。
1953年7月,23军73师217团的步行机员于树昌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美军同归于尽。
1950年11月,杨根思在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人物原型——王芳
解秀梅,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她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
㈦ 团圆改编的电影叫什么
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是《英雄儿女》,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㈧ 向我开炮出自哪部电影 高喊“向我开炮”的原型是谁
出自电影“英雄儿女”原型是“王成”
外文名:Heroic Breed;Heroic Sons and Daughters
出品时间:1964年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拍摄日期:1964年
导 演:武兆堤
类 型:剧情,战争
主 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片 长:110分钟
上映时间:1964年
对白语言普通话
故事简介——
1952年初,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作家巴金受曹禺、丁玲之托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1961年,巴金发表两万多字的小说《团圆》,描写一对在战场上重逢的父女。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
影片中王成牺牲的故事则是根据手持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进行自杀攻击的英雄杨根思的事迹改编。由于敌人太近而要求炮兵“向我开炮”的原型则有多个人,包括蒋庆泉、于树昌、赵先友等。
人物原型——
2010年06月有媒体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著名的英雄形象——王成,他的原型之一还活着。电影《英雄儿女》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但是,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只有一名战士,他的事迹直接激发人们创作了“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
1953年4月,陆军23军67师201团步行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
原型之一蒋庆泉的故事被23军《战地报》记者洪炉了解后,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同年7月,23军73师217团的步行机员于树昌也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敌同归于尽。
洪炉根据未能发表的《顽强的声音》,以于树昌为主角另写了一篇《向我开炮》。
与洪炉相熟的总政文化部编剧毛烽,在创作电影《英雄儿女》时用“向我开炮”的情节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并根据另一位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烈结局。
(8)1964年什么电影是由团圆改编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刘世龙 饰演 王成
政委王文清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场战斗中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语句后壮烈牺牲,全军开展了学习他的运动。
2、刘尚娴饰演王芳
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回归部队后和父亲团圆。
3、田方饰演王文清(王东)
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后来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之后和王芳团圆后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