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物生长》到底要表达什么
——哪有不摇曳就盛开的花。
“青春”二字,这是能让所有感受都开始变得细腻的字眼,当冯唐遇上李玉,骚情和才情兼备的两人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观影完毕,从学生时代的白衣少年开始到最后久隔经年街角咖啡店相遇时。突然想起张爱玲说的那句:对青年人来说,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是的,万物生长,书名就是一个极其暧昧的字眼,当荷尔蒙开始在人体分泌一切就开始变化了,然而人的内心又是一个比现实社会更为复杂的世界。在这个敏感而多情的年纪,冯唐和李玉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冯唐笔下的万物生长,是春天的散文。
主人公秋水一开始脑子里全是湿嗒嗒的青春期的性幻想,生活更是不拘小节,抠脚皮,看厕所文学,写武侠小说,一种插科打诨的戏谑状态,留恋在初恋、现任女朋友以及柳青三个女人之间,章节里详细描写的也不过是未名湖畔边对性的体验。让我对秋水这个人物基本无感,小说后半部分文风一转,女朋友白露提出分手,秋水的内心的坦白和感情在最后几章喷薄而出。读到后面让人意犹未尽,青春的滋味终于在这本书中读出来,正如走过了青春才懂是什么味道,也只有走完了才会有意犹未尽。
青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形式在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内容却是细碎和散乱的。冯唐不是在写爱情故事,是在写潮湿的无耻的甚至是有那么些邪恶的男生的青春岁月,并且写出了诗意。
李玉镜头里的万物生长,是四季的故事。
李玉对电影的故事控制很好,冯唐书中大部分的无关痛痒的细碎臆想被李玉很好的牵缚在一根主线上,这条主线就是柳青。这也给了范冰冰更多的戏份,观众对于韩庚饰演的秋水和范冰冰饰演的柳青激情戏份的期待也能从宣传预告中以“性”为噱头到情节发展顺势下去,不至于对不了解原著的观众造成理解困难,当然,这也是没有惊喜的保险手法。
影片开始于医学院考试人体器官瓶的破裂,强大的视觉冲击下,随即旁白和动画很好的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是国家医学界的未来,关系要好的大学同学和学霸女朋友是大学青春的标配。不过在这里,李玉没有营造一种怀旧的风格,光线明亮,区别于赵薇《致青春》和娄烨《颐和园》青春题材中那种惯用的暖黄色调。
柳青的出现是故事的开始,是嫉妒的开始。秋水和白露的矛盾也在此爆发,白露和柳青争吵的那段戏,让人想到《二次曝光》霍思燕和范冰冰争吵,连台词都很相似。争吵就是情节的爆发点,这似乎是李玉的习惯。之前各种铺垫,柳青多次来找秋水,以及一起吃饭和蹦极。正当观众好奇正牌女友没有发现秋水和柳青之间的变化,觉得有悖于逻辑时,一场争吵成了点睛之笔。风情万种的柳青和处女座女友成了秋水要成为一个男人心理上初次纠结选择。
柳青带来的矛盾和秋水的选择是影片的高潮,直至柳青的消失。荧幕上的几年后的字幕预示,青春期的沸点已经成为过去。
最后是各种人物一种宿命式的结局通告。初恋的死亡,门卫大爷的葬礼,宿舍同学的情况,柳青合伙人成了出租车司机,所有的人物都有开始和结局。影片最后还给出了一个毫无新意的浪漫结局,柳青和秋水相遇在街角的咖啡店。
有一派心理学认为,男人的初恋决定他一生的情感定位。李玉的镜头就是在传达这种讯号。她的完整故事也无疑是在打一个安全牌,中规中矩没有突破,或者在我看来街角相遇似乎多余,很容易就把整个电影陷入了俗套的叙事。
万物生长,青春、爱情、性。
这些应该是哪怕是最好的诗人和哲学家都回答不好的问题吧。生活的答案可能如同《哪有不摇曳就盛开的花》一样。
若有风来,便随风来,等风走
若有思恋来袭,便随思念来,等思恋走
如此,定有痛苦吧
2. 如何评价《万物生长》这部电影
青春一开始总是与爱情有关。但是单单讲爱情的青春片都不会太好看,能吸引男性观众的青春片更少。电影《万物生长》算是一部存有一些男性气质的青春片。成长对身体的影响,激素对思想的刺激、对行为的支配,男性对女性肉体的痴迷,还有对某些崇高事物的模糊追求,这些本质上都与爱情无关,却碍于道德律令又跟爱情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不清。《万物生长》里呈现了人性在这些纠缠中的贪婪、苦恼、挣扎和他们的选择。
3. 如何评价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观后感
由冯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物生长》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基于和冯唐的亲情和友情,以及作为同时代的过来人,早应该去一观大作,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直到在很多影院都已经撤场时,才第一次看到、感悟到,那早已流逝的、万物生长的青春岁月。
去看《万物生长》,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去看电影,而是能去和冯唐在一起进行非面对面心的交流,作为同龄人,我对冯唐是比较熟悉的,我们一起爬过泰山,一起昼夜交流讨论工作,因缘际会在一起吃过无数次饭,首读过他还未成形的《不二》,交流过他的唐诗三百首。而冯唐也随着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事业的辗转腾挪,由一个在《北京、北京》里戏耍的四中男孩,走过信阳学院,走到协和医学院,走到美国读MBA,从事咨询,涉身实业,到最后专门坐家,为的都是尝试和品位生活和多彩人生,当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曾经遇到的属于酸甜苦辣的营养,而逐步开始进入禅定的状态了,影片也恰恰引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不知是他刻意留词,还是李玉导演也有人生的同感,这是一种经历沧桑的空灵,演绎了一场关于青春、成长、爱情、人性、人生和“佛性”的心灵对话,并和他一起向内求索,寻找真正的自己和他人,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天地文章。看前、看中、看后,我思考了很多,也把影片和头脑中的小说进行了比对,小说《万物生长》影像风格强烈,情感细腻,隐喻颇多,是一部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欣赏、感受并思考的电影。有人说《万物生长》是青春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文艺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爱情片,这些电影标签在我看来都不够准确,定义得也太过肤浅。观影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万物生长》是一部关注并探索人心、人性和人类情感的电影,真实而且真诚,影片向内求索,试图引领观众一起去探索我们人类广阔、丰富而又隐秘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并试图找到一些真理和答案。小满是谁,白露是谁,柳青是谁,秋水又是谁,我又是谁,每一个看过的人在眼界饱满之后,需要静静深思的问题。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小满的死,带来的是无尽的怨悔,门卫大爷的死,是一种近似圆寂的满足,并用他的遗体捐赠创造了更多的生。每一个人都好比一颗流星,来到世上,有无光亮都无所谓,但更重要的是曾经爱过、恨过,每个人都曾经莽撞、迷茫,都会自以为是,都想要天上的星星,但最真实的和最大多数的是身边的幸福。
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看电影之前,我关注了大量影评和观众的评价,有不少人认为影片昏昏欲睡,这是可以理解的,或太为稚嫩,或过于老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能强求。但最为重要的是观众没有深入作者和导演的内心,没有去深究死和生的意义,探寻平等而无差异的“不二”之道,这不靠言语传授,而需要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顿悟。我想,如果明了了这一点, 《万物生长》不用争一时票房的短长,或许象冯唐文章二十年后拍成影片一样,这部平凡的电影今天也许难以和大投入大场面的速7一较短长,但经年以后,此片也许会令人惊喜的成为一部留在人们记忆深处问心之作。
4. 万物生长 结局
结局是两人在一起了。柳青是先坐牢后嫁人,柳青嫁给了别人,生了孩子。
以下是万物生长的相关介绍:
《万物生长》是由李玉执导,韩庚、范冰冰、齐溪、沙溢、杨迪、李梦、吴莫愁等主演的一部青春爱情电影。影片于2015年4月1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根据冯唐小说《万物生长》,讲述了男孩秋水考上医科大学,在两个女生间游走,并与一群损友鬼混的青春故事。
在拍摄片段中,韩庚和范冰冰出演校园学生仔和社会熟女之间的姐弟恋,在合作之初就互称对方为“母老虎”和“狼崽子”。一时间,这一调侃的昵称就在剧组里流传开,并激发了李玉的创作灵感。
原著作者冯唐表示,他的小说不太容易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万物生长》之所以成为了例外,一是对导演李玉的信任和欣赏,二是他想通过电影吸引更多人来看他的作品。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万物生长
5. 《万物生长》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这就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和小言情、玛丽苏、偶像剧的区别啊。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没有过分的腻歪,没有堕胎,只有俗世中的你你我我。男人不是上帝,他们只是普通人,在感情上他们会迷茫会摇摆,会用虚张声势去掩盖心虚,会看着女孩伤心欲绝而认为其是无理取闹,同时他也十分害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