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阿诗玛》悲剧形成原因
1956年,作家公刘长诗《阿诗玛》问世,电影《阿诗玛》就是根据公刘的长诗改编的。
《阿诗玛》比较彻底的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黑、绿、红、灰、金、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围绕着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矛盾,着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很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同时在不同色彩的板块式舞段中,从容、酣畅地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
这部舞剧大胆地运用了交响编舞法和某些意识流手段,由于编导有深厚的生活与艺术积累,借鉴中较少斧凿之痕,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
《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1994年获文华大奖,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7
美丽的云南石林,诞生了美丽的传说“阿诗玛”;美丽的阿诗玛也使美丽的石林更加神奇迷人,世世代代吸引着海内外千千万万崇尚正义和善良、追求和谐和美好的男女老少。
『贰』 《阿诗玛》是什么年代的电影
《阿诗玛》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从那时起,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活在了国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烟和景点。
所以应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叁』 阿诗玛是什么民族是什么人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叫阿着底的地方,一个贫穷的家庭中,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
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她绣花、织麻样样能。
聪明、善良、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
阿黑赶来相救,妒火燃烧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最后,阿诗玛回归大自然--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
(3)为什么封阿诗玛电影扩展阅读:
1、阿诗玛以民族歌曲表现形式表现彝族人民
《阿诗玛》是流传在彝族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阿诗玛这个人物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彝族人民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
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搬上荧屏,开始享誉海内外。从那时起,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活在了国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烟和景点。
『肆』 封面封底上的杨丽坤,那个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诗玛
2000年7月21日,有“中国影坛第一美女”之称的杨丽坤因病在上海家中去世。
杨丽坤成名于1959年长影拍摄的《五朵金花》,据说导演王家乙无意中看到了正在擦玻璃的杨丽坤,被她的清纯所打动,当即决定由她来扮演副社长金花。
《五朵金花》和上海天马厂的《春满人间》同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因为《春满人间》的主演是大明星白杨,所以《大众电影》杂志献礼片专刊论资排辈地用白杨作为封面,杨丽坤作为封底。
那一年杨丽坤刚刚17岁,脸胖嘟嘟的,身材比较壮实,那时候的审美是喜欢“红苹果一样的脸蛋”,但按照现在的标准,她还不能算做大美女,有人甚至认为扮演女三号的朱一锦比她更漂亮。
1963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为寻找扮演阿诗玛的女演员跑遍了全国,导演刘琼和摄影师许琦奔走于昆明、重庆、武汉等地,副导演则在北京的专业舞蹈团体中大海捞针,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杨丽坤。这时的杨丽坤已经21岁,脸庞和身材都瘦了一圈,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人。
时任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十分重视《阿诗玛》,要求将其拍成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故事片,海燕厂为此特邀香港明星夏梦的御用化妆师给杨丽坤做造型,一条眉毛就要画上几个小时,还用上了全套进口化妆品以及假睫毛等,从而打造出了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诗玛。
当时许琦为杨丽坤拍摄了一组定妆照,《大众电影》选用的这一张比较经典,后来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在作为国礼的茶叶罐上也用了这张照片。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实际上,《阿诗玛》的剧照原定是作为《大众电影》第11期封面的,但为了配合影片映前宣传而提前了一期,这样一来,第11期的封面就改成了《水手长的故事》,这部电影是由赵丹的儿子赵矛主演的。杨丽坤来上海拍《阿诗玛》,在摄影棚里认识了赵矛,两人谈起了恋爱,但后来为什么分手,个中原因就不便说了。
文革中,《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均被打成毒草,杨丽坤也因此成为重点批斗对象,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致使精神失常并长期得不到治疗。
文革后,人们已经把这位美丽女演员彻底遗忘了,但有一个人还念念不忘,他就是当年主抓《阿诗玛》拍摄的陈荒煤。1978年9月3日,刚平反不久的陈荒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阿诗玛,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文章中他透露了杨丽坤在文革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在上海积极治疗、精神疾病伤未痊愈的近况,于是,杨丽坤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中,1979年第2期《大众电影》终于把杨丽坤送上了封面,用的是当年许琦拍摄的《阿诗玛》剧照,画面上的杨丽坤美丽动人,眼睛中充满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期杂志也被送到了杨丽坤那里,但她竟然不敢看,一切对她来说已经恍如隔世。
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去世,走得很安详,因为长期服药,她的头发全白了,享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