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什么

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3 19:25:29

A. 什么是电影理论,什么又是电影文学

一、 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 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 96年 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 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 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 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 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 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 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 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 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 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 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的想法,来实现他想象的又一步骤。
他认为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辨证法基础上,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7、 电影眼睛派——
由苏联记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
在1922年,列宁发表了《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重要》《反映苏联现实,必须从新闻电影开始》的文章,维尔托夫响应创办了《电影真理报》杂志片。
他的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从新组接。
他于1924年的《电影——眼睛》中应用这一理论。
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
“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画下来而不用演技,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
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8、《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此书分别在1932、1957年分两部分完成。书中观点是技术主义倾向,或画面至上主义。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这与他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背景有关。(《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局限性包括:
⑴ 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⑵ 深度感减弱;
⑶ 照明与无色;
⑷ 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⑸ 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⑹ 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9、《电影美学》巴拉兹——
1945年出德语版,也称《电影理论:新艺术特性与成长》,是《可见的人:电影文化》(24年出版)和《电影精神》(30年出版)两本书的合集。
1952年出英文版。
书中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分析电影艺术特征。
他认为戏剧表现原则:
⑴ 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⑵ 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⑶ 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⑴ 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⑵ 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⑶ 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他认为上面电影的表现原则是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10、摄影机自来水笔——
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
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电影作者论——
特吕弗等人提出,认为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
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
作者政策要求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电影作家的作品——即导演个人的作品。
此理论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作者资格条件如下:
⑴ 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⑵ 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
⑶ 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
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代表人物。
此理论确定美国一批导演的作者地位,其电影为作者电影。
作者论的实质: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
12、巴赞、克拉考尔的写实主义和物象至上主义——
(与爱因汉姆的技术主义、画面至上相反)
※ 巴赞理论: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美国理论界对巴赞观点的非严格的概括(主要指巴赞对景深镜头的赞赏)。
# 长镜头:
单个镜头达到一定长度,也叫单长镜头。包括变焦、景深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相对的理论。长镜头理论强调单个镜头内部的表现力(连接表现力),运动、景深、变焦。
# 蒙太奇禁用原则(属巴赞的影像本体论):
若一个事件主要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被禁用。否则,蒙太奇远非电影的本性,而是对其的否定。
# 长镜头的本体论立场(客观的)、美学立场(倾向性)提出此理论的社会背景是因为:
⑴ 电影在技术上的一系列发展,胶片、镜头的改变,提高了单个镜头的内容质量和容量;
⑵ 移动摄影更加灵巧多变,大大丰富了单个镜头的镜头内变化。
长镜头理论贡献:开掘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手段,提高了人们对电影镜头内部空间的复杂构成的自觉性。
# 影像本体论:
由巴赞在1945年《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
他提出影像基本特征:
由机械作用产生的摄影影像与客观中的被摄物等同。摄影影像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它产生了被摄物体的本体,它就是被摄物的原形。
理论根据:
⑴ 摄影有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⑵ 人具有用逼真模拟物代替外部世界的愿望,即排除人在外,单靠机械再现原物的需要。
影像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 木乃伊情节:
巴赞提出,借助精神分析,分析电影起源的尝试,雕刻、绘画艺术的起源,人具有永久保存自己躯体的冲动。最早的雕像是木乃伊,雕刻、绘画成了后来的替代品。同样起源于上面的冲动和愿望。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的流逝的原始需求,但雕刻、绘画不能满足人的愿望。
摄影真正满足人们再现原物的需要。“摄影是对事件涂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影像的产生第一次映现了事物时间的延续——可变的木乃伊。
# 完整电影:
巴赞表达电影起源用语。
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称为“完整电影的神话”。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 克拉考尔理论:
#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1960年出版
美学是一种实体的美,不是形式的美。克拉考尔阐述了“电影化的”这一概念。
电影,就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影片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的时候,才是名副其实的影片。
近亲性:
⑴ 电影对于未经扮演的事物有一种近亲性。扮演能引起现实幻觉就是合理的。如果违反电影特性,任何扮演都是非电影化的。
⑵ 喜欢偶然的事物(意外:相对于必然)。美国无声戏剧中,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运,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出现。一切不是注定而是恰好碰上。
⑶ 喜欢再现外部世界的连续性(与巴赞相似)进入摄影机视野内一切都拍下来,无穷尽程度。要求我们承认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 偏爱含义模糊的事物。自然界现象多含义,这与无限心理和精神上的无限性相对应。银幕倾向反映这些含义模糊的东西,含义不能太确定。
⑸ 生活流。指具体情境和世界,是指物质现象而非精神现象。经常提到街道,因为在街道上生活的原生形态经常出现、不是扮演,是偶然事件荟萃之所,任何断面都是不完整的。
# 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这是克拉考尔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理解,是他基本观点的引申,指出悲剧是“非电影化的”。
他认为悲剧主题与舞台故事具有天然的近亲性:
⑴ 悲剧主题必然要求一个有目的的、整体的故事形式来展现,与电影特性相违背。
⑵ 悲剧只关心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生命物体只能是道具,对发展戏剧起支撑、调节作用。
⑶ 悲剧要求对外部的东西进行安排,舞台剧的环境反映心境,舞台剧一定要有暴风雨。
⑷ 悲剧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电影是以广阔世界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中没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总之是广袤的物质,死亡的结局与这物质现实的广袤无相同点。
在悲剧世界中,命运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剧性内容在物质世界总无所表现。因为悲剧内容是纯精神世界。
悲剧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但电影的悲剧就不完全是电影化的了。
※ 克拉考尔与巴赞理论观点异同
相同点:都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
不同点:
⑴ 身份不同。克拉考尔是理论家身份,巴赞是批评家身份。
⑵ 体系不同。克拉考尔是演绎体系(理论化的),巴赞是批评体系、史学体系。
⑶ 影响不同。克拉考尔对电影实践无多大影响,巴赞对电影实践产生重大世界性影响。
⑷ 出发点不同。克拉考尔出发点单一(理论),巴赞出发点较复杂(精神分析、木乃伊等)。
⑸ 克拉考尔缺乏历史意识,巴赞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13、《电影美学和心理学》米特里——
分两卷,分别在53年和65年出版,是经典电影理论的总结和集大成之作。
米特里在经典理论的两大流派——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中取中间立场。关于对电影的表述、立场表现在三种模式:电影是画框(爱因汉姆)、窗户(巴赞)、镜子(克拉考尔)。
米特里被称作电影中的黑格尔,他的理论被称为经典电影理论的终结。
克拉考尔、巴赞对电影表现现实手段的肯定,但忽略了虚构。
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不排斥复制现实,构造复制现实假象的能力。
14、《电影理论的两种类型》【美】汉德逊——
经典理论研究材料丰富、系统完整,但电影材料缺乏、不充分、不完整。主要电影理论有两大类:
爱森斯坦和爱因汉姆一类,研究电影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克拉考尔和巴赞一类:研究电影与真实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巴赞和克拉考尔。
代表人物四人中最有影响的是爱森斯坦和巴赞。
书中评价这两种理论共同的局限:只是对电影形式的研究,极限是段落,缺乏整体,整部影片是不存在的。
只有麦茨是以电影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到话语的进步。

电影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其艺术学的概念内涵,指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戏剧文学等传统文学类型并列的一种新兴文学类型。在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电影文学作为电影的文学基础构成,是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方式来构思和写作的文学形式,兼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属性。电影文学,集中表现为电影的剧作基础,即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电影文学又指电影作品的文学性含义,包括电影剧作的文学价值、电影创作借鉴与融合的文学形式因素、电影剧作的文学个性等等。电影文学,还直接和经常反映在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方面。

B. (电影)可以分为那几大类

一、按发行及上映方式分:

1.院线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

2.网络电影:仅在网络视频平台上上映的电影

3.电视电影:仅在电视荧屏上上映的电影

4.录像电影:仅以录像带、DVD、VCD等方式发行的电影

二、按题材、剧情类型分:

1.动作电影:

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

2.奇幻电影:

这类型的电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现实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龙、半兽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剧电影:

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幽默。《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片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

4.恐怖电影:

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故事内容荒诞离奇,引起恐怖。如描写鬼怪作祟、勾魂摄魄,描写凶猛动物噬人等等,使观众毛骨悚然。

5.爱情电影:

指的是那些中心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主角恋爱关系发展的电影。该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

(2)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什么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C. 电影发行各类名词

ANIMATIONSCHOOLOFVIOLENCE 暴力派动画
以闹剧或极端暴力的动作为主要喜剧要素的卡通片流派。这种卡通片以德克斯.艾佛瑞的作品为典型。

ANIMATIONSTAND 动画摄影台
泛指动画摄影师所使用的基本工作器材,包含一架动画摄影机,摄影机支架,以及一个精细构造的平台,以供拍摄动画作品。

ANIMATOR 动画设计
动画影片中负责绘制原画的工作人员。

ANSWERPRINT 校正拷贝
从剪辑完成的原底片印出的第一道有声拷贝,用于解答制片对影片的最后面貌所持的疑惑。

ANTAGONIST 反派角色;
反面力量电影或戏剧中与主角对立,使剧情产生戏剧性冲突的角色或力量。如《星球大战》(1977)中的黑武士,《北方的南努克》(1922)中的原始环境。

ANTI-ABRASION COATION 保护胶片
制片时用于保护影片的薄胶片,以防止影片被划伤或其它损坏。

ANTICLIMAX 反高潮
在电影最后解决冲突时,没有出现观众所期待的情节,使观众感到失望的情节设计效果。如侦探经典作品《大沉睡》(1946)中,自始至终无人了解凶手是谁,就是反高潮的一种手法。

ANTIHERO 反英雄
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他们富有同情心,但以非英雄的形象出现,通常对社会、政治和道德采取冷漠、愤怒和不在乎的态度。《毕业生》(1967)中的达斯汀.霍夫曼和《安妮霍尔》(1975)中的伍迪.艾伦,是现代喜剧中反英雄典型。

APERTURE 片门 摄影机或放映机
镜头后的一个与底片规格相符合的框口,拍摄或放映时,每一个画格经过这个地方要停一下再走,完整地接受曝光或投影出去。亦称 PICTUREGATE。

A-PICTURE A级片
源自美国1930年代的术语,用来指两部同时上映的影片中,品质较佳的那部电影,或是预期有大量观众群的电影。A级片中多半由大明星主演,而且相当讲究豪华的美术布景。

APPLEBOXES 垫脚箱
因在早期电影制作中,常用装苹果的木箱来解决演员或物体高度的问题,故将垫脚箱叫作苹果箱。

ARCLAMP 弧光灯
一种强光灯,由于色温与日光的色温相当接近,常被用来当作室外彩色摄影的照明。

ARCSHOT 弧形运动镜头
摄影机以圆形或半圆形的运动所摄得的镜面。此类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克劳德.李洛许在《男欢女爱》(1966)的结尾,便使用了此类镜头来捕捉重逢恋人的热烈拥抱。

AROMARAMA 香味电影
在电影放映时,为配合影片中的情节,可散发出香味的一种电影放映系统。最早的香味电影是《百老汇之歌》(1929)。

D. 美国留学电影专业的方向有哪些

1、电影史学
电影史学(Film History):美国本科阶段的通用教材为前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授大卫鲍德威尔和其妻子学者汤姆森克里斯蒂森的书籍为主,目前有中文翻译版本,广受欢迎。实际上这个专业的最早期和比较传统的学习建设来在法国,法国新浪潮时期出了很多“枪手”(理论,评论和写作的电影研究人士),他们是电影史学的研究者。所以单纯开设此专业美国院校很少,事实上这个方向在美国多包含在电影学(Film Studies)之下。纽约的文理学院沙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提供本科的电影史专业。
2、电影学
电影学(Film Studies):学术界的一种看法是电影的系统理论研究最早出自法国人巴赞,那么事实上现在的全世界电影学早已经以美国为重心了。这可能多少与美国电影工业强大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大概有300多所大学提供本科阶段的电影学(Film Studies)专业和辅修,开设的课程多为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视频制作,电影美学,写作,类型学为主。提供电影制作的学校会允许电影学专业学生学习灯光,摄影,剪辑,数字制作,特效,制片等课程。
3、编剧/剧本写作
编剧/剧本写作(Screenplay/Writing)专业主要培训学生从事写作,剧本写作以及编剧方面的能力。这个专业目前单独开设专业的学校不多,同时创意写作却在很多大学开设,很多创意写作的学生也可以从事编剧工作,比如享誉世界的严歌苓就毕业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写作专业。无论编剧专业还是创意写作专业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娱乐以及艺术方面的作品提供写作支持。
4、电影制作
电影制作(Film Proction):事实上美国开设的电影制作专业并不完全是为电影培养人才的,这就和美国的传媒学院也不单单是为电视制作培养人才如出一辙。很多学校都是同一套系统培养交叉。即使在高度分工化的美国,很多情况下电影和电视制作也是交叉的,例如年轻的电影导演需要去电视剧行业历练下,因为电视剧的导演需求量较大,且鼓励年龄人担当。不过专业的电影学校提供的更多的机会是整套的电影制作的培训方案和解决方法,这点比一些传统的传媒学院或者艺术学院下的电影制作更专业或更商业行业体系化。电影制作的学生可以选择性的专攻和从事某一个制作方向,分别为导演,制片,摄影,剪辑,声音以及艺术指导。
5、电影摄影
电影摄影(Cinematographer)目前开设电影摄影专业的学校极少,大多摄影专业被当做电影制作下属的一个方向。专门开设电影摄影的学校有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加州布鲁克斯摄影学院(Brooks)。美国开设电影制作的学校都提供电影摄影的课程,并且很多学校都有很专业的摄影师出任教职。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为美国电影摄影协会(ASC)有着大部分的移民摄影师会员,而事实上纵观美国的电影摄影史,很多成功的电影摄影师全是外国移民。目前这个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均开设,本科为主。考虑到这是一个实践性和经验性的专业,所以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高于学术学习和学位资质。
6、电影表演
电影表演(Acting)美国很少有类似中国北京电影学院的学校提供专业的表演(电影电视为主),美国却有着强大的演员培训和发展体系。而大家熟知的很多美国优秀演员多来自各行各业,这点就不在此举例了。这样看来,难道美国没有职业的培训演员的学校吗?有,但是不多。而比较多的是一些职业培训学校,它们只提供短期的培训。那么为什么美国还能培养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有着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相比最多的大学,并且相当多的大学都提供戏剧专业,而这个专业正是一个训练电影演员的最坚实基础。部分纽约的学校也有完善的电影表演教育和专业。还有很多一部分演员本科阶段所读专业非表演类的专业,而是选择MFA研究生阶段再攻读表演专业。
7、特效
特效(Visuall Effects) 电影特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专业,目前最大的运用领域是电影,其次为游戏,动画和娱乐节目。特效专业一般不设立在电影学院下面,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多开设此类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考虑毕业后从事商业工作,极个别的学生会选择成为数字艺术家。美国本科阶段开设特效专业颇多,研究生阶段骤减。
8、艺术指导/制作
艺术指导/制作(Proction Design) 一般艺术指导也叫美术指导,指的是一部电影,电视或娱乐节目中涉及到的背景,道具,打景,舞台,服装,化妆和造型等领域。艺术指导是电影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越是优秀的影片,艺术指导的工作越重要。艺术指导多开在电影制作专业下面,独立成专业的学校较少。大多数从事艺术指导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并不是在电影学校攻读,而是毕业于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戏剧舞台等专业。艺术指导大多需要具备绘画技能。
9、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应用。现在很多艺术大学和综合型大学都开始新媒体方面的制作专业,这些制作主要通过互联网,通讯设备和娱乐终端实现发布和商业化。而另一个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主要是为数字拍摄的节目提供特效处理。例如广告,MTV和互联网短片。

E.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是什么:是一种由活动照相术与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电影名词解释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荧

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

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

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

F. 把一般的电影研究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批评三个部分是哪部

把电影研究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批评三个部分是电影理论部分。电影理论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为分节依据,从素材、方法和技巧、形式和外观、目的和价值四个维度出发,找到各派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其所用方法的独特性,将形式主义与写实主义相对照,并结合了现代法国电影理论,对明斯特伯格、爱因汉姆、爱森斯坦等重要电影理论家的观点及其背后涉及的心理学、哲学等思想根基作了详实的溯源与说明,揭示出其中的严密、坚实或矛盾、偏狭之处。

G. 电影学专业是指什么

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电影学 (法国)研究感知影片的一般规律而不考虑具体作品或作者的法国电影理论。1946年,法国美学家艾迪安·苏里奥在巴黎大学建立“电影学研究所”,出版《电影学国际评论》杂志,吸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生物学家参加研究工作。法国电影学的主旨是与影片分析和批评迥然对立的。法国电影学的三项研究重点是:1

H. 关于电影专业的方向有哪些

电影制作
FilmProction_
事实上,很多国外院校开设的电影制作专业并不完全是为电影培养人才的,这就和传媒学院并不是为电视制作培养人才是一个道理。很多学校都是同一套系统培养交叉。不过专业的电影学校提供的更多的机会是整套的电影制作的方案和解决方法,这点比一些传统的传媒学院或者艺术学院下的电影制作更专业,更商业。电影制作的学习人员可以选择性的专攻和从事一个方向,分为导演,制片,摄影,剪辑以及艺术指导。

电影摄影
Cinematographer_
以美国为例,大部分开设电影制作的学校都提供电影摄影的课程,并且很多学校都有很专业的摄影教师。事实上,纵观美国的电影摄影史,很多成功的电影摄影师全是外国移民。目前这个专业暂时没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考虑到这是一个实践性和经验性专业,所以积累大量的经验高于学术学习和学位资质。推荐就业方向为摄影师和剪辑师。_

编剧/创意写作
Screenplay/Writing_
主要培训学生从事创意写作,剧本写作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这个专业目前开设的不多,但是创意写作却有很多大学开设,并且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娱乐以及艺术提供写作支持。推荐就业方向为编剧和制片人。

电影学
FilmStudies_
如果说电影的系统理论研究最早出自法国人巴赞之手,那么事实上现在的全世界电影学早已经以美国为中心和重心了。这可能多少与美国电影工业强大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大概有300多所大学提供本科阶段的电影学(Filmstudies)的专业和辅业,开设的课程多为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视频制作,电影美学,写作,类型学为主。
提供电影制作的学校会开设,灯光,摄影,剪辑,数字制作,特效,制片等课程。推荐就业方向为灯光,摄影,剪辑,数字制作,特效,制片。

数字视频
Media_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应用。现在很多艺术大学和综合型大学都开始逐步提供数字视频制作,这些制作主要通过互联网,通讯设备和娱乐终端实现发布和商业化。而另一个方向主要是为数字拍摄的节目提供特效处理。例如广告,MTV和短片。推荐就业方向为动画,剪辑,字幕特效,Blu-rayDVD制作,网页媒体制作。

特效
VisuallEffects
电影特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专业,目前最大的运用领域是电影,其次为游戏,动画和娱乐节目。特效专业一般不设立在电影学院下面,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多开设此类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考虑毕业后从事商业工作,个别的学生会选择成为数字艺术家。_

艺术指导/制作
ProctionDesign_
一般艺术指导也叫美术指导,指的是一部电影,电视或娱乐节目中涉及到的背景,道具,打景,舞台,服装,化妆和造型等领域。艺术指导是电影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越是优秀的影片,艺术指导的工作越重要。
艺术指导多开在电影制作专业下面,独立成专业的学校较少。大多数从事艺术指导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并不是在电影学校攻读,而是毕业于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戏剧舞台等专业。艺术指导大多需要具备绘画技能。_

电影表演
Acting_
以美国为例,很少有类似中国北京电影学院的学校提供专业的表演,但却有着强大的演员培训和发展体系。而大家熟知的很多美国优秀演员多来自各行各业。比较多的是一些职业培训学校,它们只提供短期的培训。

美国有着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相比最多的大学,并且相当多的大学都提供戏剧专业,而这个专业正是一个训练电影演员的最坚实基础。部分纽约的学校也有完善的电影表演教育和专业。还有很多一部分演员本科阶段所读专业非表演类的专业,而是选择MFA研究生阶段再攻读表演专业。http://mepzx.com/zd/xx

I.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电影学专业课程有电影概论、电影理论与批评方法、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影视编剧、影视剪辑、影视导演、影视摄影(摄像)、影视声音、影视传媒应用写作、影视制片管理、影视市场营销等。

电影学专业是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我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电影学专业培养具备电影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电影创作的基本技能、运作模式及电影史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电影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开设电影学专业的院校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山西传媒学院。

J. 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适合什么

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三个分支。

A . 电影评论
B . 电影批评
C . 电影剧作
D . 电影创作
参考答案: B

阅读全文

与电影学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捷指令电影为什么搜不到 浏览:453
美团购买电影票座位怎么看 浏览:140
超能陆战队3大电影免费完整版下载地址 浏览:640
只要跟你一起什么电影都好看 浏览:192
免费观看465电影 浏览:360
2017年上线的新电影有哪些 浏览:679
好看刺激的打斗电影 浏览:717
3月份好看的电影 浏览:358
免费高清纪录片电影下载 浏览:173
秋霞电影免费915 浏览:85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电影 浏览:28
泰国监狱电影有哪些 浏览:236
像放电影胶卷的视频怎么做 浏览:629
长沙电影院有哪些电影 浏览:756
头文字d周杰伦电影免费 浏览:321
天才J电影怎么样 浏览:853
破碎我心电影好看吗 浏览:640
少奶奶守身30年是什么电影 浏览:224
乘地铁去看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32
党费改编了成了什么电影 浏览: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