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影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电影影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02-01 01:14:25

㈠ 电影的影像风格如何解释

.情节的发展结构(叙事方式)是形成一部电影风格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蒙太奇的运用(就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化方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衔接方式等等)再其次才是视角,构图,运动,色彩,角色的表现方式,还有就是节奏的把握了。

㈡ 电影的影像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吗

是由连续的,静止的画面组成的,一般每秒播放24幅,快拍慢放就是慢镜头,反之就是快进,如花慢慢开放

什么是电影的影像风格

首先要给电影的类型做分类,不同类型电影的表现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其次还应谈到电影中所涉及的一些元素。比如:暗杀、复仇、谍战等元素。
接着还有一些镜头的运用和剪辑手法。
应该还会谈到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
要抓住“风格”这个关键词。分析风格是如何被表现出来的。
照抄的

㈣ 电影中的术语,影像的概念

影象
影像指拍摄对象在胶片上的正象或负像被摄体通过摄影机镜头形成光学图象,聚焦在摄影机的 胶片的感光膜上通过曝光形成潜影,再经过冲洗在胶片上形成由银粒或染料组成的被摄体负像经过复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象。负像和正象都叫影像。

㈤ 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林格伦讲:“一个镜头的结构要受无数因素的支配,不过这些因素总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项目: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运动和形式;第二是摄影机和主要形象的相对运动和位置;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波布克讲:①、胶片本身──各种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征; ②、构图──在一个画面内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 ③、照明──每一个场面的照明性质和质量。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①、构图 ②、景别 ③、角度 ④、运动 ⑤、照明 ⑥、色彩 (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个画格中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其实它当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电影每秒24格)。 本节我们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我认为: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一、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青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即“拍什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出来之后,看起来好看。“怎么拍?”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等等。这是一门专门的摄影构图的学问。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细讲(光线、色彩我们后面讲)。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释)主体与陪体: ①、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②、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③、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从创作角度讲,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待续)

㈥ 什么是电影中的影像

被摄体通过摄影机镜头形成光学图像,聚影像焦在摄影机里的胶片上,通过曝光形成潜影,再经过冲洗,在胶片上形成由银粒或染料组成的被摄体负像,负像经过复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像

㈦ 影像作为构成影视最基本的艺术元素,都包含哪些内容

影视中的影像,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元素,第一是镜头元素,其次是造型元素。众所周知,影像需要借助摄影机的镜头拍摄而成,所以涉及到的第一个元素便是镜头元素。要理解一部电影的基本拍摄手法,就需要理解镜头的具体方式。

再来说说造型元素,不同于文学写作,影视是通过大量的影像来传递信息,表达主题的,如果说影像是由镜头组成,那么造型元素就是组成镜头的材料,而造型元素主要是指光、色彩、构图这几种,通过这几个元素来表现人物、环境,从而塑造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

总的来说,影像的基本要素就包含了镜头要素和造型要素这两种,镜头元素是骨架,而造型要素可以看成是血肉。

㈧ 结合电影影象的"物象性"特征,谈谈你对电影艺术审美主体性的理解.

(这是理论!)我们教材上的电影实例好多,我打字不行。有《秋菊打官司》、《开国大典》《人到中年》、《超人》、《红高粱》,《红衣少女》、《野草莓》《罗生门》《辽沈战役》《大决战》《人生》等等。我们教材用了100多页讲这个。你自己看过什么,就写什么吧。我们的教材是《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 ,没有推销书,毕竟卖书我又没钱。

(一)电影影像的审美物象性

电影影像是直观的物质视像,电影影像与文学中的内心视像具有同样的逼真性,但又有其不同的特性。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传神的文学描写,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然而其逼真性主要通过内心视象的联想性而达成,是古典文论所说的“传神写照”、“境生象外”的逼真,即以语言文字符号逼似现实物象而达到概括性的形象表现。电影影像是对现实物象的艺术复现,因而所展现的是具有审美意味的物象。在对物质对象和物体行动的表现方面,影视艺术胜过其他一切艺术,与现实距离最近,与实地经验距离最近。即使是异常空灵、出于玄想的电影影像,也具有这种与“物象”、与“现实”、与“实地”的亲近性。因此,电影作为叙述性的艺术,它的形象性问题不再是逼真不逼真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直观动态的影像实现对某种思想、情感的反映,从而达到概括性地表现的问题[6]。机械地复制现实物象是影片缺乏艺术性的突出表现,从艺术性的要求来说,电影影像是对现实物象艺术性、创造性的复现,而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复制。因此,简要地说,电影影像的形象特性就在于其审美物象性。这意味着,电影艺术不是要以一种符号去逼似现实物象,而是要将现实物象转化为一种艺术符号,从而达成其独特的审美概括。因此,电影的阅读是对“影像”的阅读,而不是文学式的阅读,其过程是从直观到想象的直接转换过程。因此可以说,审美物象性是电影影像逼真性的根基之所在。

电影影像具有“实录现实”与“审美现实”双重复合的特征,电影影像对客体的反映是全部实录的投影呈现。电影影像能原封不动地呈现客体的全貌,使得观众可以依托于其丰富的包孕展开其审美想象,甚至可以无视或超越于作者的主观倾向,依电影所展现的客体生发和展开自由的联想。[7]由具体的人、物、景、光、色、声音等元素构成的电影影像,既作为直观的对象,又作为有意味的符号而存在。影像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一种超出自身而指称某种意义的功能,[8]也就是说,电影影像决不是对现实物象的机械复制,而是一种审美创造的结果。

㈨ 影视画面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影视画面特性
1、电视画面的运动性
“运动正是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电影语言》2页)同样,运动也是电视画面的特性,不过不是“独特”的,而是和电影共有的特性。运动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首先,电视画面是借助于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聚集成像及其光电转换作用,把物体影像变成电信号,传送到显像端(电视机),经其电光转换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电视屏幕的图像每秒扫描(更换)25帧画幅(电影为24格/秒),这些动作各眼异的固定画帧记录了连续运动的对象,靠人眼的视觉残留作用,才构成了活动的幻觉画面。这个记录运动的过程和电影极为相似。即使是固定机位摄录静止物体,画面也是在不停的运动中(画帧的变化)来显示物体静止状态的。
其次,电视画面能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由此它区分于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使其成为时空艺术。不仅能表现现实的三度空间,还能表现时间的流程,故称电视和电影为四维艺术。摄影只能表现动势故称为瞬间艺术。电视画面的运动性使其成为比其他艺术更加逼真的艺术(详见摄像艺术特性)。

第三,运动表现。运动表现也称运动摄像,指摄像机在运动中表现对象的静止或运动状态。运动摄影突破了固定画框的局限,延伸了画面空间,运动摄像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得到不同景别、视角的变化,同时在运动中光线、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使电视画面在再现现实方面,得到更加逼真的感受。
2、分切拍摄组接叙述
单一的画面,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镜头画面都有一定的涵义,但不能单独表达作品的主题。必须把许多不同内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画面通过蒙太奇手段组接起来,才能塑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电视画面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单一画面具有不完整性,在表意上往往是模糊的,或者是多义的。每个画面(即镜头)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不能独立存在,每个画面都是整个节目内容链条中的环节。因此要求每个画面无论在内容上,造型形式上(光线、色调、节奏……)必须与前后画面取得统一,取得承上启下的关系,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构思摄录过程中,不能像拍照片那样,只考虑一幅画面的完整性,必须注意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衔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影视画面的蒙太奇因素”。以电视剧为例,一场戏或一个段落,一般是用若干个画面来表现的。每个画面的构图不一定要求完整和均衡,应在组接以后,看完整效果。每个画面,人物不一定要摆正中,头也可被画框切去一些,视线前方也不一定留出过多的空白,光也不一定处处都打亮,应以生活光源为依据。总之,单一画面是不完整的,画面和段落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如过分考虑局部的完整将破坏整体的完整性。
电影是以活动照像的形式出世的。早期卢米埃尔拍摄的记录片,梅里埃的戏剧电影,严格说来都还不是电影,只是活动照片而已。卢米埃尔对生活片断的纪录也好,梅里埃对戏剧演出的纪录好也,其实质都是一种活动照像。和照像不同之处只是纪录了运动。电影的真正诞生始于:(1)摄影机解放了(运动摄影);(2)分切拍摄(不同景别的分镜头);(3)组接叙述(蒙太奇的运用)。影视作品不论多长,一般总是由许多段落构成,而每个段落又由一个以上的镜头画面组成,每个镜头画面长度不一,但都是分切单独拍摄的,因此它不是独立作品,只是完整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整银幕形象的一个构成因素,所以分切单独拍摄的每个镜头画面,还必须组合起来“把运动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库里肖夫《电影导演基础》27页)这就是电影、电视画面的组接性,即单独分切拍摄组接连续叙述,这是电视画面的重要特性。。连接起来的镜头,不光是客观地再现被摄景物,而且镜头和镜头的组合、撞击还会产生新的含义、新的韵味。而这些新的艺术因素在原来单个镜头里是没有的。如,英雄走向刑场,在就义时插接上乌云、松树、大海咆哮……等镜头画面,就增添了壮烈的情绪和赞美的色彩。
影视画面是影视摄影用于表现内容的手段,也是影视语言的基本元素。影视画面是影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画面也都是整个节目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求每个影视画面无论在内容上,造型形式上必须和前后画面取得统一,构成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一特点要求影视摄影人员在拍摄过程中,必须学会用蒙太奇表现手法来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如果局限于单幅画面直录现场、上下镜头无内在联系,更缺乏组接的艺术性,像是拉洋片那样,就会完全失去影视摄影表现力。
正是这种连续性叙事方式,复杂的内容经常是通过若干个不同的画面(镜头)来分别交代,所以影视摄影画面的构图没有必要像图片摄影那样严谨,允许有的影视画面(镜头)不讲究单幅画面的完整性和绘画式的完美。
3、观赏的时限性
每个电视画面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可能像画展、影展那样让我们长时间的观赏每幅作品。虽然电视录像可以停帧、重放,但观看电视节目时,是受时间制约的,一集电视剧五十分钟左右,每个画面都是瞬时即逝。这一特性,为影视艺术共有。电视画面这一特性要求对画面的造型处理必须单一,内容要简练,人物很少的画面是如此,众多的群众场面也是如此,构图、造型意图应当单纯,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画面已经过去了,尚不能领悟其意。其次要求掌握一定时间,内容较多的画面、全景画面要长些,特写可短些。

4、画幅形式的固定性
电视画面的画幅形式是固定不变的,虽有大小尺寸的区别,但长宽之比是不变的。均为4:3(或16:9)。电影画面的普通画幅为22:16(1:1.37),遮幅画面为1:1.66-1:1.68,宽银幕压缩画面为22:18.5,用变型镜头放映出来的画面为1:2.5,除此还有全景电影、环幕电影等形式。宽银幕电影视觉宽广空间感强,电视受电视接收机的幅面限制,画幅只有普通和遮幅两种形式。电视剧的遮幅形式,是把4:3的画幅上下去掉一部分,使本来就小的屏幕受到损失,并没有展宽空间的作用,只是为了追求长幅画面的构图美。绘画可根据表现内容任选画幅形式,拍照片虽然底片尺寸只有35mm、120mm等几种规格,但可以经过放大剪裁。
5、视觉形象的逼真性
在谈到电影画面逼真性时,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电影语言》这本书中写道:“电影画面在某种情况下,是对观众激起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观众确信银幕上出现的一切是客观存在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的逼真性是和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而言的。比如绘画过于逼真则会被贬为“媚俗 ”、“自然主义”,因为它破坏了艺术性。把模拟性过强的音乐称为低级玩艺儿。比如中国戏剧、没有布景,只靠演员动作,就可以交待出门、进门、骑马、涉水等。桌上摆上两个酒杯啦叭一吹,一顿宴席就算吃完了。具有非常强的假定性。就电视剧而言,在艺术处理上必需情节真实、语言真实、细节真实等。一切虚假的处理,观众不买账,失掉真实性就失去其艺术魅力。但是艺术并不是生活的镜面反映,真实是艺术真实,追求真实只是追求真意性 。当然不同节目对真实性的要求也不一样。
从摄像造型上来讲,真实性是追求屏幕视觉效果的逼真,日景不像日景,夜景不像夜景,灯光不像灯光、烛光不像烛光,一律亮堂堂都是不真实的。布景虽然可以塑料化,但不能看出“这是假的”。有些室内剧,用搭制的布景拍摄,布景显得很假。实景故然真实,但也有局限。“真中求美”这是当代屏幕造型的主流。逼真性对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要求。
6、形象的具体可视性
电视画面的形象是具体可视的,不同于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可以描写很具体但不可视,其具体形象要靠读者想象,这个想象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受文程度的限制。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接受外界信息,实验证明,用不同方式识别一件事物所需时间不同(如 图1-1),以视觉最为有效。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心理时空,但必须具象化。这一特性使电视艺术成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在电视作品中用形象说话,发挥可视形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㈩ 电影中的术语,影像的概念

影象
影像指拍摄对象在胶片上的正象或负像被摄体通过摄影机镜头形成光学图象,聚焦在摄影机的
胶片的感光膜上通过曝光形成潜影,再经过冲洗在胶片上形成由银粒或染料组成的被摄体负像经过复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象。负像和正象都叫影像。

阅读全文

与电影影像应该是什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下载好的电影如何投射到电视 浏览:749
全家人如何自救电影 浏览:599
男女租房电影有哪些 浏览:938
白头翁是什么电影 浏览:781
腾讯上有什么好看的vip电影下载 浏览:928
俄罗斯电影停电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浏览:162
好看的美国战争片排行榜电影 浏览:922
有什么关于狗的电影好看的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505
看电影如何不全屏 浏览:886
关于狙击枪电影有哪些 浏览:474
为什么电影都是抖音 浏览:549
电影艺术会受到社会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浏览:164
手机暴风影音的视频怎么下载电影网站 浏览:272
秋霞日韩电影手机版免费 浏览:487
其他2d电影什么意思 浏览:299
张学友的喜剧电影有哪些 浏览:564
电影七镖客免费版 浏览:854
对粉丝电影怎么看的 浏览:187
有没有什么好看动漫电影网站你懂得 浏览:475
最近出的一部动漫电影好看的电影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