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什么角度
15种拍摄电影常用的镜头
按景别分:
特写(包括超特写):为了使观众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征。
中景:一般为半身像,为了体现人物正在进行的动作,比如使用某个物品,或人物肢体语言很重要。
远景(包括超远景):为了表现所有环境或表现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围等等。
视点镜头(POV):拍摄画面为角色的视角,为了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类似于第一视角的FPS游戏画面。
按人物数量分:
单人镜头(solo)
双人镜头
三人镜头
依此类推
按镜头角度分:
平视镜头(eye level):拍摄画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关系
仰角镜头:画面仰视,为了表现角色形象高大或占主导地位。这里的仰角镜头不一定指的是镜头是向上拍的,有时候也指的是画面中各个人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例如一个向下俯拍的镜头,但是画面中主体的空间位置要高于次要人物的空间位置,那么这个镜头也可以算是用来表现主角的高大。
俯视镜头(顶视镜头/鸟瞰/航拍):为了表现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环境。
斜角镜头:拍摄画面倾斜,为了使观众注意到画面的不平衡,表现某种意义的失调。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过肩镜头:拍摄画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现拍摄镜头是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最常见的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对话,这种时候经常采用过肩镜头。
跟随镜头:平移,镜头向左或向右移动。跟随主体移动。
摇臂镜头:镜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滑轨镜头:镜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变焦镜头:画面空间不变,只是画面拉近或拉远。
无规则运动镜头:镜头围绕一个主体不定向运动,一般可以增强画面的运动感,使画面更有张力,缺点是画面看起来有些混乱。例如《谍影重重》系列里面的动作戏就是无规则的运动镜头。
360°环拍:展示角色的同时,也全方位展示了环境。
Ⅱ 电影的拍摄视角是什么
镜头焦距10mm 16mm 25mm 50mm 75mm 100mm 150mm 视角98° 65 ° 45° 23° 14° 12 ° 8° 人双眼视角170,集中视角为45°相当摄象机25mm 镜头。 视角大小决定两个因素:镜头焦距,成像面积,以上数据是对角线为2/3英寸成像面积的摄象机的视角和焦距的对应关系。
Ⅲ 电影叙事的角度
了解一部影片,我想先从宏观的方面谈起。首先我们来聊一下电影叙事。提到电影叙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影叙事的角度。写作分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角度,电影叙事也是如此,总共分为4个方面。
(1)第三人称视角
这种视角使叙述者处于一个纯粹旁观的状态去审视一切,讲述一切,仿佛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这种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也被人成为“全知全能”视角。此类影片数不胜数,例如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这一视角的典型,况且真人秀缔造者在天上的演播室俯瞰整个世界的架势,用来举例这种“全知全能”视角再合适不过了。
(2)第一人称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以主人公为讲述者,有别于第三视角的全知全能,使观众更具有代入感。随着故事发展,观众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去经历,好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一样。这类影片如《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开场就是自传式的童年回忆,以老年的我回忆童年的我,叙述自然也是以第一人称童年的我来进行的。
(3)第二人称视角
第二人称视角有别于第一人称那么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也不同于第三人称那样的纯粹旁观、知晓一切的全知全能。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既能保持相对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故事剧情的亲近感,使得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代入感。如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采用这种第二人称叙事的手法,我们了解主人公是通过瑞德的视角从而进行了解的,剧中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瑞德了解的,包括主人公监狱中的反思等都是通过瑞德这个视点去进行剖析解读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第二人称叙事的代表。
(4)多视角叙事
电影叙事的视角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导演们大胆的创新使得电影这门有别于文学和戏剧的光影艺术多了无限可能。有些电影的视角是不固定的,视角的切换,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事件,通过不同的人进行不一样的陈述,往往达到单视角难以表现的艺术效果。《公民凯恩》就是这一类型的影片,通过记者的视角,不同采访对象的视角,不同第一视角的切换看待同一件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视角不固定、来回切换的表现形式就归为多视角叙事的范畴。
Ⅳ 电影中第一视角什么意思
就是,以‘我‘这个字开头的人物角色。第三视角是,他。
Ⅳ 儿童电影的视角与普通电影视角的区别
儿童视角比较单纯,普通电影比较接地气,世俗一些。
儿童视角分析:其一: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让儿童成为电影世界中的观察者,有助于电影抛开世俗的功利性。普通电影视角则世俗且功利性强。
其二:儿童在认识世界时,表现出来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直觉性等特点有一种天然的诗意,不需要任何修饰,就能实现诗意的艺术性表达。普通视角则需要表现的很清晰,很确定,不能凭借直觉,要正视问题。
其三:儿童视角不单单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是导演的心灵状态。通过这样一种单纯的视角,可以更好的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而普通视角则是复杂的,功利的。
视角,是创作者和叙述者神世界的角度、眼光以及观点,在电影中,视角是导演为了展开叙述或者为了观众更好的审视电影中人物形象以及事件意义所选择的角度。
Ⅵ 电影的视角和角度分别是什么,还有视点,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无所不知的观点:
它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叙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者没有固定的视角,像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简而言之,叙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来看:
有限视角分为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内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运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识,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的角度来传达一切。
外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不仅没有完全意识到他所讲述的一切,甚至还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个对内部消息一无所知的人。
他只是从人物的背后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而不能解释和解释人物身上所有隐藏的和不隐藏的东西。
(6)电影视角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至于无所不知的观点,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原理》中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自然的”叙事模式。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演讲者带着幻灯片或纪录片一样。”这种“解释”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并讲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