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1917》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时隔四年,萨姆·门德斯携最新力作《1917》席卷而来,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十提三中”,成为年度最热门电影之一。是的,曾执导《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危机》的他,这次将目光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
1.一镜到底的想法
《191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莱克,他们需要尽快将放弃对德进攻的命令文件传递给前方的英军作战部队,因为这是一个圈套,关系到数千人的存亡——而布莱克的兄弟正是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但他们却只有一天的时间完成任务,与时间的紧迫相比,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将穿越大片的敌占区,才能到达这个主力团所处的方位。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是一直处于行动之中的,而萨姆·门德斯也想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制作这部电影。门德斯说,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战争类的电子游戏,这使他产生了一镜到底的想法。《1917》这部片子跟随了两名士兵的脚步,而萨姆·门德斯正是想让观众体验到那种与主角们同呼吸,共进退的身临其境。
历史题材的电影,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艺术概念设计、布景、服化道等细微处。为了实现这一几乎无法完成的巨制,萨姆·门德斯第四次邀请世界顶级DP罗杰·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机。
2.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制作一部在观众看来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拍摄、未曾剪辑的故事片,这无异于说笑。电影制作方细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设计,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你所见,拍摄一部像《1917》这样的史诗电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美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在拍摄前首先制作了整个置景地的模型,这样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与萨姆·门德斯和罗杰·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设想。这无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员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灯光角度。这样,整个摄制组才可以在拍摄前行之有效地调整画面中每条街道和战壕的长度。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影置景地,你不可能总想着即兴发挥——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计划去做了,然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预算去“随心所欲”。
3.摄影机运动与镜头
如果你曾经制作过一镜到底的项目,那么你一定意识到排练是多么的重要。你需要片场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在摄影机镜头前完美地同步演绎,这包括了演员、摄影机运动、现场爆破特技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罗杰·迪金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两种稳定器:一种是传统的三轴稳定器,另一种则是五轴稳定器——ARRI Trinity。对于那些无法人为操作的大范围调度镜头,他们会接力般地将稳定器安装在各种索道、伸缩摇臂以及车辆等移动设备上。
也是为了能灵活地进行运动设计,他们选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摄《1917》。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画幅版,罗杰·迪金斯描述说,这是“他使用过的最小巧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在镜头使用方面,整部电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镜头拍摄的,具体包括了35mm、40mm和47mm这三枚镜头在内。
4.布光和剪辑
罗杰·迪金斯在摄制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在如此大的置景场地上进行布光,同时还要兼顾到几乎是360°移动的摄影机。是的,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照度相对稳定的阴天来拍摄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场景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天气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在足够方便拍摄的大片云朵到来前,剧组将会有数天无法开工。
但对于夜间的外景布光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小镇部分的夜景戏,整个场景基调是昏暗的,整场戏要给人在噩梦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感觉。为了对该场景进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附着在线上的烟花类型的燃烧物。这样,光会在天空中持续的散射,照亮演员与场景。
说到后期制作,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会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剪辑的镜头的拍摄场地。相关镜头的拍摄期间,他一直在片场,然后在晚上剪辑场景之间的连接镜头,以便团队第二天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下一场次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必须在现场,坚决果断地判断出最完美的镜头,直接做出选用的决定。事实上,你所选择的镜头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剪辑点看起来会很不寻常,因为我们通过道具等手法隐藏了剪切痕迹。说真的,我很好奇,想去电影院看一下成片来了解最终呈现的效果。
『贰』 1917为什么要救飞行员
首先,飞行员非常宝贵,培养飞行员花的财力人力都非常多,往往大于飞机的价值。二战时,日本,德国后期都曾出现过有飞机,但是飞行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其次,飞行员也是所有作战军人的一部分。而目前各国,都比较重视作战人员生命保障的问题,无论哪国,在战斗中都要求士兵全力抢救受伤人员,这主要可以带来士兵士气的提升,因为每个士兵都会担心受伤,自己受伤会有人来救,心里才会有最基本的底气。
『叁』 如何评价电影《1917》
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情节也是比较吸引人的,反映出了当时的情况。
『肆』 电影《1917》有什么优缺点
电影《1917》刚一问世,立刻引起全球好评。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用擅长的讲故事模式,再加上摄影指导罗杰·迪金斯(Roger Deakins)熟稔的一镜到底的技术,二人珠联璧合,制作了一部堪称惊艳的影片,然而,《1917》最终却在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败下阵来,只获得了最佳摄影等奖项,这个结果其实没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1917》是一部优缺点分明的电影:摄影杰出,但故事平庸。
《1917》给人的震撼,主要是在一镜到底的技术造成的感官冲击与画面美学上,这超越了观众看电影想要“感同身受的刺激”的预期,但也是由于一镜到底技术,导演无法把故事的价值观嵌入电影之中,造成了显而易见的缺陷。总的来说,《1917》优缺点分明,萨姆·门德斯用杰出的摄影技术,拍摄了一个平庸的故事。
『伍』 电影《1917》一镜到底让人佩服,这部电影有哪些隐藏的剪辑点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指导,由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科林·费尔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马克·斯特朗、理查德·麦登、安德鲁·斯科特等演员出演。
『陆』 2020最值得上电影院看的电影《1917》,真的那么好看吗
文 | 猫小姐
内地影院经过长达半年的休停期,终于,它重新与我们见面了。
翻看正在上映的电影片单,发现《1917》赫然在列。这部刚刚囊获奥斯卡三项奖项,以 “一镜到底” 的拍摄技术而闻名的好莱坞大片,几乎是这批上映影片中最让人期待,也是最值得在IMAX影厅上观看体验的电影。
李安这两年不断尝试新的电影技术,就是为了用高 科技 让观众在特定的影院里观看电影时能够有沉浸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1917》没有用3D,4K等技术,就能让观众直接享受到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整部电影用许多个长短不一的长镜头拼接成一个120分钟一气呵成的伪长镜头,外加上世界顶级大导演诺兰的御用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的剪刀手,将镜头剪接得肉眼看不出拼接的痕迹。
由于是一镜到底,观众会随着第一视角的镜头化身为在场的第三人,跟着主人公经历2个小时跌宕起伏的惊险经历,与电影角色同悲同喜。
关于这部电影的“一镜到底”不想赘述太多,外面已经有很多详尽的解说。今天我想从另一角度来解读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虽然他在剧情方面受到部分网友的批评,但我仍觉得这是门德斯导演结合长镜头叙事拍出的最好电影。
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特别好,这不仅是“一镜到底”的拍摄缘故,还有导演为电影画面所注入的美学文化。
故事背景发生在1917年4月比利时和法国交界的伊普尔地区,是一战战区。导演对战场做了搭建还原,蜿蜒的战壕,无人区的铁丝网,一个个沼泽泥泞的坑洞,从土里破出来的一只残肢,被老鼠啃咬残缺的尸首,伏倒在地的死马,以及萦绕在上面密麻可见的苍蝇,战争的满目苍夷随即一表无疑。
然而在还原的过程中,导演还是做了最大限度的画面美化。实际上在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中的真实战场要比电影里的凄惨太多了,各种血腥的断裂尸体堆积一起,发臭黏稠的坑洞随时都能吞噬掉一个活生生的人。
电影重建了一个战区现场,却故意处理掉血腥恶心的细节,让观众观看时不会产生不适。哪怕主角Schofield被铁丝网钩破的手,都没有给出正面伤口。
导演无疑是灯光爱好者,为了重构战争的悲惨又不失画面的好看,他大量运用了光影、色彩作辅助,最后呈现出一系列唯美又悲惨的画面。
例如Schofield和Blake接到上级命令,带着 “取消行动” 的信件跨越无人区时的灰蓝昏暗,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旷苍夷的环境加上随处可见的尸体,一股压抑的紧张感扑面而来。
当他们来到樱花树边,天蓝地绿花奶白,外加不远处屹立着断顶残破不堪的房子,一头瘦小的牛还在吃草。岁月静好和生灵涂炭被揉进了同一个画面,给我们带来强烈的 情感 对比。
接着是飞机坠地后的熊熊烈火,天蓝的空气弥漫着灰白的烟火,原本静谧的环境随着Blake的离世变得落坏不堪。
然而整部电影最能体现导演艺术造诣的当属这一幕,Schofield来到被战争摧毁的伊尔普城。 整个城堡在夜幕降临时犹如地狱一般 ,断裂的墙壁,迷宫般的小径,燃烧的火焰,摇曳的影子,时亮时暗的光影,不知何时出现的德国士兵。
Schofield就像是随时会被死神召唤的外来者,大胆地闯入了死亡之地。 那些断壁残垣像是一座座长短不一的墓碑,而他在墓碑围城的困地里全力奔跑。绝望、害怕、死寂......所有悲怆的 情感 通过Schofield不停歇的奔跑传递出来。
那一刻已经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荒诞的幻想世界。 Schofield像被神眷顾般的全面开挂,躲过了德兵的追捕,最后纵身一跃,跳进了瀑布里。
通过场景的神化构建,加上光影渲染,音乐烘托,导演在高难度的 写实拍摄下 最终实现了 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 。
当然,这一切和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的艺术审美分不开。
门德斯在江湖上早有 “天才导演” 的美誉,极具天赋的他凭借着初涉银幕的处女作《美国丽人》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那年年仅34岁。之后由他执导的《007:大破天幕杀机》更是被捧为“最佳007电影”。
而拍《1917》之前,他担任过戏剧导演,并且凭着戏剧《摆渡人》拿下托尼奖最佳导演奖。
众所周知,戏剧导演对艺术的要求要一名电影导演高许多,他不仅要兼顾整部话剧的视觉美感,还要调度演员的表演情绪,肢体语言。
这也就能解释他为什么能在一部讲战争的片子里展现那么多美丽的画面,而且细节处理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
以往的战争片往往会为了突然民族 情感 ,刻画出一个不怕死亡、勇敢冲锋陷阵的光辉士兵的形象。这些士兵不像是真实的人,更像是为了鼓励人民为国牺牲而创造出来的英雄领袖。
《1917》则不同,他用Schofield的视角展开来讲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在一场战争中的真实感受,以此来表达电影的中心主旨—— 战争对全人类来说都是残忍且无意义的。 士兵们前仆后继地牺牲换来空洞的名号,可没有一个士兵是真正无惧牺牲的。
主人公Schofield选的是一个长相普通的英国演员来演,这样更符合剧本里的平凡人的设定。这个主角的反战情绪一直贯穿整部电影。他从一开始就不情愿接受这个“送信”的任务,长官吩咐命令时,他脸上明显的不愿,显然是对危险任务的极度害怕。
和Blake经历了差点被埋、死后重生之后,他不满的情绪达到顶点,抱怨Blake让他出来送死。
在德军的战壕里他看到贴在床头的一张全家福,是某个德国士兵的。原来那人也和他一样,来自某个地区的某个普通家庭,家里有着他的爱人、孩子。可是莫名其妙的,他们就来到了这个战场,相互不认识却要置对方于死地,甚至要为了上尉莫名其妙的要求就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已不再变老》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多年后讲述起这场战役,他说: “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参加了这场战争。”
为什么?其实很多参加一战的士兵根本说不清,Schofield也说不清。像是当初被某种振奋的口号蛊惑,一时热血参了战,可真正到了战场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荒谬。
Schofield在上一场战役中立了功,所以获得了一个功勋章。他拿着这个章和别人换了一瓶酒,只因当时他太渴了。别人拼死换来的勋章,他却说:
在伊尔普城里,Schofield遇到了一个活着的普通法国女性,她的家园全被毁了,躲在黑暗的地牢里,和一个没有亲人的婴儿相依为命。这是整部影片最柔软的时刻,温柔的女性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站在昏黄的灯下宛若中世纪的画像。
她们代表着幸福的生活,Schofield转身离去, 亦代表着走进战争是从天堂走向地狱 。
在这场战役中,他经历得越多,看到得越多,就越为战争感到悲哀。这场战争不仅让两方的士兵相继牺牲,也让生活在战区地带的无辜法国百姓活在人间炼狱中。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多少孩子失去家园。
即使后来,导演让他多少带着一点主角光环,在沿途的艰难险阻中不被打死,终于把停止进攻的信件安全传达到前线,救下1600名士兵的性命。可是Schofield的精神世界依旧没有变得更加高尚。相反,他更加笃定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为自己陷入这场时代的浩劫而感到悲凉。
故事结尾他悲伤地坐在树下,看着家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 “Come back to us” 。
他还能回去吗?下一幕是生是死?谁也不知道。
然而,这部电影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一镜到底的摄影方式,镜头只能聚焦在主角身上,而 整部电影的配角完美沦为工具人 ,无法体现出他们的思维想法,从而无法对电影主题做升华补充。
导演请来了许多英国大牌演员来客串上尉,有卷福、斯特朗、费尔斯等等。可电影里他们只是闪现一下,十分政治正确地表达出了对下属的关怀,却没能表达出战争爆发的深层因素——士兵和军官的对立与矛盾。
而其中只有斯特朗饰演的Captain Smith中途提醒了Schofield一句,传达指令的时候一定要有其他人在场,因为 “有些人就想打仗” 。
本以为导演铺的这条线会在卷福饰演的Colonel MacKenzie那里爆发出来,最后突显一个军官的冷血好战,不惜用士兵的血肉身躯为自己升官加爵铺路,以此对军僚主义的专制暗黑加以批判。
可导演最后编排的是卷福一下就被Schofield说服了,以轻描淡写的一句 “让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是战斗到只剩最后一口气” 做结尾。虽是增添了卷福的人物弧光,却让整个结尾有种狗尾续貂的感觉,整部电影的故事立意一下变得单薄了。
当然,这样的剧情安排大概也是导演有意而为之。因为长镜头拍摄会导致无法另起镜头聚焦士兵背后的上尉们的行为及内心,所以无法全面展现这些重要军官在战争中起的作用,也就无法在电影里展现士兵和军官的内在敌对状态。
既然导演选择了这样难的拍摄手法和展现形式,势必要放弃掉一些东西。好在这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异常的好,包括观影体验,沉浸式的感官,绝美的画面,这些都能抵消掉电影的那些不足。
总之,这依旧是2020年最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之一。
-END-
『柒』 一战高分电影《1917》,一镜到底的战争场面,令人窒息
1917年4月6号,布雷克和斯科费尔德在战斗的间歇躺在一棵大树下。一名军官走来,要带他们见将军,两个小伙子跟在军官后面走入战壕。
在一战期间的英军,战壕修得非常精致,有两米多高,士兵在战壕里不用弯曲身体行走。战壕的走向是左右弯曲,就算炮弹落入战壕,左右墙体可以遮挡大量弹片,两边有整齐的挡土板,上面有沙包堆高。他们来到将军的指挥室,将军告诉他们送一封信到前方部队,命令部队四月七日停止对德军进攻。因为德军故意后退九公里,埋伏在那里,要歼灭英军,如果德军计划得逞,英军将有1600名士兵丧命。这个部队还有布雷克的兄弟。
他们拿到信马上出发,他们要穿过无人区,德军的占领区,穿过一条大河才能到达那支部队,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天。
他们爬出战壕,来到无人区,看到战马的死尸,到处都是苍蝇,还有没有清理战友尸体,铁丝网,以及巨大的弹坑。斯科费尔德的手被铁丝网刺破,没有时间包扎,他们到了德军的战壕他才包扎好。德军的战壕都是混凝土浇筑,沙袋堆得非常高。他们搜寻德军的营地,铁床,还看到非常大的老鼠在偷吃食物。他们还找到了狗肉罐头,狗肉罐头的另一端是绊雷,一声巨响,斯特费尔德埋在了破碎的混凝土里。
布雷格把他的伙伴拖了出来,还好斯特费尔德没有大碍,就是眼睛里有很多尘土。他们走出战壕,看到一大片的樱桃树砍了,这都是德军临走时干的。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庄,一个在前门进入,一个在后门进入,布雷克发现一桶牛奶,他尝了两口,还灌了一壶。
外面的天空有两架飞机对战一架德军飞机,德军飞机被击中,飞机朝他们的方向坠毁。飞行员着火,他们救出飞行员,斯特费尔德去打水给飞行员降温,没想到德军飞行员刺杀了布雷克,斯特费尔德两枪打死飞行员。布雷克失血过多死亡,斯特费尔德摘下了好兄弟的戒指和军牌。
这个时候有一队友军经过,友军的军官问了斯特费尔德一些情况后,他允许斯特费尔德搭乘他们的军车。
在一座炸毁的铁桥前斯特费尔德下了车,他从铁桥上攀登过去。他受到对面狙击枪的射击,斯特费尔德调整位置,向对面射击,压制对面火力,向那个掩体冲过去,在关键时刻射杀了敌军。
夜晚降临,他在这个小镇上前行,忽明忽暗的探照灯,德军也发现了他,不停地向他射击。他躲进了一处教堂,教堂正在燃烧,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远处的一个人影朝他射击,斯特费尔德赶快逃离,他躲进了一个地下室。他看到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抱着一个婴儿,经他们交谈,这个婴儿是弃婴,他需要牛奶,他把牛奶倒给了那个女人,婴儿抓住斯特费尔德的手,女人告诉他,这个孩子喜欢你。
斯特费尔德要尽快完成任务,他冲出教堂。大批的德军发现了他,他左冲右突,子弹就在身边飞过。他纵身一跃跳去冰冷的河里,他随着河水向下游飘去,一个巨大的瀑布把他冲下去,他抓到了一个大木头。他慢慢有了意识,他爬过发涨腐烂的尸体来到岸边。
岸边有人在唱歌,他循着歌声走到树林,树林里很多军人,他们马上就要上前线。他打听这些军人,这就是他要找的部队,然后一路打听终于找到这里的最高军官,还有一分钟他们就要发起总攻,最后时刻,军官终止了总攻,也保住了这1600名军人的性命。
完成使命,斯特费尔德去找寻布雷克的兄弟,在战地医院找到了他的兄弟,斯特费尔德告诉哥哥布雷克的死讯,哥哥情绪一下子就奔溃了。斯特费尔德把布雷克的戒指归还给他的哥哥,一个人走到一棵大树下,四月的阳光照在斯特费尔德的身上,灿烂辉煌。
这是一部一战电影,一镜到底,观众跟随主角的视角前行,非常有带入感,有时候会有窒息感。影片的细节非常到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17年英军德军的战壕非常完善完美,感觉非常现代感。战场上的泥泞,深深的弹坑,铁丝网,乌鸦,巨大的老鼠,每个细节都非常有还原感。值得观看的一部好电影。
『捌』 1917电影简介 1917电影的介绍
1、影片《1917》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2、《1917》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上映。
3、电影《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
『玖』 电影《1917》怎么样
这部电影其实还是非常好看的,首先能够给人非常深刻的思考,也有很多道理
『拾』 金球奖最佳剧情片《1917》究竟是怎样一部神奇的电影
2020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片《1917》究竟是怎样一部神奇的电影,导演Sam Mendes也被评为本届金球奖最佳导演。
《1917》当然也是技术流的电影,不仅仅是导演Deakins,还有完美的音效、视觉效果和Lee Smith的编辑。这些并没有淹没MacKay和Chapman的表演,他们的勇敢、恐怖、忠诚、决心和绝望在镜头前表现得非常到位。
Mendes也安排了一些名演员饰演军官,除了Firth,还有Benedict Cumberbatch, Andrew Scott, Richard Madden和Mark Strong。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在简单的对话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每个人都成为重要的故事节点。
《1917》在国内的上映日期还没有排定,相信和音影同盟一样期待的人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