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或其它有些国家所拍涉及总统的电影都可以 我国为什么从来没见过这种电影呢
一关于总统的电影:
1.美国:
总统班底 Die Unbestechlichen (1976)
白宫奇缘 The American President (1995) (喜剧)
三个总统一团糟 My Fellow Americans (1996) (喜剧)
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总统不是主角)(喜剧)
乌龙元首 Head of State (2003) (喜剧)
竞选总统 The Hunting of the President (2004)
总统接招 Welcome to Mooseport (2004)(总统不是主角)(喜剧)
总统之死 Death of a President (2006)
一级戒备 The Sentinel (2006) (总统不是主角)
成为布什总统 Being W (2008)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 Frost/Nixon (2008)
2.法国:
密特朗总统 Promeneur champ de Mars, Le (2005)
总统 Président (2006)
3.韩国:
总统浪漫史 The Romantic President (2002) (喜剧)
早安总统 Good morning, President (2009)
二关于总统的电视剧:
1.美国
The West Wing
Commander in Chief
2.韩国:
布拉格之恋
仙女花
三纪录片:
面对危机的总统Crisis: Behind a Presidential Commitment (1963) (美国)
秘鲁前总统藤森的垮台 The Fall of Fujimori (2005) (秘鲁)
人民的总统 The People's President (2006) (美国)
与总统共进晚餐 Dinner with the President: A Nation's Journey (2007) (巴基斯坦)
写给总统的信 Letters to the President (2009) (法国)
㈡ 为什么外国电影女演员那么敢拍
一、镜头语言特点:镜头丰富,善于运用反应镜头,剪辑灵活;善用长镜头;景别与构图突出情感
国外电影中,镜头的角度和景别变化很多,尤其是情感渲染的高潮点,镜头语言变得极其丰富,影视时间开始拉长,观众的心理时间也随之拉长。这样做能够在情感高潮点,让观众更加长时间地体会到情感的宣泄。
比如《结婚礼服》这部国外情感电影,少拉学车的戏。
在影片中的45分55秒,少拉学自行车的这场戏,这个场景是全剧的一个小高潮点,整场戏的镜头非常丰富,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来营造气氛,让观众产生感动的情绪。少拉学自行车的戏一共两分钟,用了48个镜头,其中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几乎涵盖所有的景别,全景只有6个,其余的全是中近景。这一段戏表现出母亲渴望利用有限的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片中此的少拉还没有体会到妈妈即将离开她,所以还是不愿意配合妈妈去学自行车,导演不断地在用反应镜头来表现母子之间的状态,情感,当母亲在说话时,镜头给到少拉;当少拉责怪母亲让她学骑自行车时,少拉说“为什么不能下一年在学”的时候,近景缓推的镜头给母亲的面部特写,这个时候情绪就被渲染起来了,因为这里的潜台词是母亲根本等不到下一年了。这段戏中,反反复复在出现反应镜头来表现少拉与母亲,延长了观众的心理时间,让大家更深入地体会到此时此刻母亲的内心感受。
㈢ 拍科幻电影很难为何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在拍
是很难,拍科幻电影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撑和专业的制作团队,还有很多的资金,而且其他国家没有美国那样专业的技术支撑,所以就很难拍出好的科幻片,那么就来说一说中国和美国做特效的区别在哪。
3、资金问题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资金的问题,科幻片真的是烧钱的,如果同样的电影作品,科幻片的花费几乎是同类作品的翻倍。国内很少有把投资都放在制作特效上,基本上演员的片酬就占了一大半,哪有钱再做特效。拿美剧《权利的游戏》举例,这个剧可以说每一集都是达到电影的制作标准,平均每集450~600万美元左右的预算,也只有美国的投资人会敢于把钱投资在这样的电视剧上,因为它会翻倍的赚回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因果关系,导致科幻片投入不够还想要好的特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㈣ 为什么外国人 拍3.汲.片的 那么多 法律不管吗
多数都是地下小作坊做到,很小,很短,但有的国家法律宽松,拍片自然是允许的。可能也与西方人开放有关吧(日本人除外,日本人不是开放,是它们的本性,它们是长得像人的动物)
㈤ 为什么美国总是拍一些特工的电影
每一个国家意思形态都不相同,国家的文化产业也会受到国家政治政策的影响。
你看天朝的影视作品:分三大类:按年代:古装(从上古盘古开天辟地开始、、、都可以作为历史剧的题材)、近代(1840~1949)、现代(包括抗战);
按类型:武打功夫类(包括武侠小说改编的)、言情类(青春偶像剧)、家庭伦理(多以近现代为主);
按性质:宫廷剧(宫斗,历史,政治斗争)、悬疑推理剧(包括断案剧、现代刑侦警匪片等)、喜剧片贺岁(包括剧情片,还某些人所谓的近年的大片、、、)
而美国则不同看看他们的影视作品:首先美国没有中国历史那么悠久,历史题材的电影就不好拍,要拍也没有背景没有素材、、、美国是一个重现实,轻视历史的国家。因为对他们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他们只向往憧憬美好的未来。所以他们既然没有历史情结,但是可以展望未来,所以就富有创新精神,看看他们的电影:战争片、科幻片、惊悚片、谍战片、人性的反思、、、等,他们的电影无时不刻不在刻画个人英雄主义、爱国热情、敢于冒险、真正民主、人性的挣扎等等、、、他们的创作心态与天朝截然不同,通过电影向人们展示意识形态、向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灌输,可以说他们的电影不仅仅是票房,也是为了体现一种状态、一种认知、一种理想、一种热情!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特工题材、战争、谍战等等就活跃起来。何况美国经常有战争,人家的实战水平很强。也是在炫耀自己的高科技、人家敢于创新敢于展望未来。和军事实力等等、、、这没有什么,我们天朝都在炫耀自己的历史如何如何悠久,人家这样也没有什么。
而天朝的电影仅仅娱乐大众而已,就拿最近的《西游·降魔》《太囧》来说,为了票房。为了博得观众的掌声、、、其实你看完仅仅笑了一下,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人家的电影无形之中给人灌输了美国式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这点上看,电影的效果真正达到了,不仅赢得了票房,而且得到了思想、价值观的输出和升华。
㈥ 为什么印度现在总能拍出神片
能拍出神片的原因很多,首先他们能够按自己所想排除种类型的影片,脑洞很大,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而不会出现,审查的总局,那么它们还可以根据国内的需要加入很多元素,比如舞蹈歌曲,印度很多片中都有舞蹈的元素,这就使他们的电影和世界各地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科技还相对比较发达,他们说加入很多好莱坞似的六素,拍出的电影还比较有特色,电影拍的特色,第三,印度的电影一直在探索新的品种,所以拍出了很多神片,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
㈦ 5部高能影片,老外把程序员拍的出神入化,没官方授权也敢拍
硅谷(美国)
这是一部极具美式创业情怀的当代互联网创客故事,在里面可以找到很多互联网大佬早期拼搏创业的影子。
这是1部叙述程序猿转型发展创业的故事。发生在硅谷,紧紧围绕着包括理查德以内的几个不善人际交往但聪明绝顶的电脑程序猿,以及早期依靠互联网站发家的百万富翁埃利希。理查德他们完全免费住在埃利希那个被称作“创业孵化器”的独栋别墅里,自行研究开发设计有潜力的 科技 项目。
互联网之子(美国·2014)
最悲情的程序员电影纪录片,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的故事,最后巨星陨落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布整个互联网。但斯沃茨在 社会 发展公正和机构组织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豪情壮志,使他陷入了一场2年之久的法律恶梦。这一场战斗最后以他终结自己26岁的生命而遗憾收场。
IT狂人(英国)
拍出了最 搞笑 的程序员,包袱抖的一个接一个,就看你能否接得住。
英式 搞笑 搞笑 情景剧,宅囧萌IT精英,最逗的极客喜剧片,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爆笑段子抖得一秒跟一秒,几乎到了字斟句酌的奢华水平,荒诞、怪怪的、几近疯狂却烟火十足,很饱满,会令人想和他们现在的生活在一起,一起和这些程序员们做搞怪的事儿。
网络上身 The Net(美国·1995)
1995年中国的互联网刚好在启蒙升温的阶段,而腾讯聊天是1999年才有的事儿,这部剧描绘的是十分早期的程序员,还是女程序媛,可谓是开创先河。
剧中的女主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程序员,她的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都紧紧围绕着电脑上井然有序的开展着。一次偶然中,安吉拉收到了同事邮来的一张磁盘,之后卷进一系列麻烦事的故事,这一部惊悚的影片恰当的抓住了人类对生存处境的不安感。
硅谷传奇(美国·1999)
亮点是非官方授权的,这部片子叙述美国苹果公司与微软公司发展全过程,是非官方授权的人物传记式影片。
取材于保罗·弗列柏格与米迦勒·史文所撰写的《硅谷之火》。通过述说了四个充满远见卓识的年青人,在各执己见的智斗中,展开了这场改变整个世界的电脑大PK的故事。既然是非官方的是不是与实际上相符,那么就见仁见智了。
㈧ 拍科幻电影很难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很少拍,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在拍
在之前的电影中我们应该也发现了,在中国的电影中真的很少有做科幻电影的,只有这几年才开始做科幻电影,比方说今年的贺岁片《流浪地球》,就是一部科幻片,对于这些年的电影行业,也都是一直都是受欢迎的行业,但是在中国做科幻片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因为科幻片的投资大,而且各方面都许多消耗,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这些电影都是美国所拍摄的,因为美国的好莱坞可以说是世界上影视界的大哥大,就是因为好莱坞的存在,才有许多的好莱坞大片的诞生,我们所看的电影有好多就是出自好莱坞。
㈨ 为什么外国人拍电影或者电视剧每个人都很入戏
因为自信,打心底里的自信是演不出来的,国外有很多明星比国内的明星演技好的多,我也特别喜欢国外的明星,例如施瓦辛格演绎的壮汉系列,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演不出来的,相比于国内的明星来说,演技真的是不敢恭维,吴亦凡在老炮里的演技真的烂到不想看这个电影了,类似的明星还有很多,所以说国外的演员是因为自信才会演的很入戏。
㈩ 为什么国外战争题材的电影能拍那么好
作为一个对电影并不专业但是同样觉得国外战争题材电影很好的影友,我觉得国外战争题材的电影相对于我国的之所以拍的那么好是因为:
1、国外的角度较客观。国外的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是比较写实的,是以现实为基础,去描绘或者揭露战争中哪些能够发人深省的东西,是实事求是,能够让有觉得真切,引起共鸣的东西;
2、国外的影视环境更自由。国外政治对于影视剧的束缚较小,给以影视剧表达表现的机会更大,国外不像我国这样一党制,言论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只要是真实的,理性的),对于电影的制作方也不用可以去违背事实去描绘一些虚假的东西来讨好正府;
3、国外战争题材的电影目的并不像国内这样太过商业化。感觉国内无论什么电影(除极少一部分外)都是以挣钱为目的,商业气息太重,这就导致了真正放在电影本身的精力,和对于电影本身的思考少了,好的电影本就是要展现一些内在的思维的东西,所以可以说国内的战争电影不算走心;
4、国外演员的演技硬。可以看到,对于国外的很多电影,无论是头发花白的老翁,还是才几岁的小孩子,甚至是画面不多的不知名的配角,演技都非常到位,所以电影被诠释的也更好,而国内的,通常选演员叫什么名字比演技重要,所以作为观众就看着比较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