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介绍苗寨的一个电影叫什么地方

介绍苗寨的一个电影叫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3-01-05 12:54:33

㈠ 吴倩《幸福的处方》还原苗寨真实故事

吴倩《幸福的处方》还原苗寨真实故事

吴倩《幸福的处方》还原苗寨真实故事,"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我们的新时代》之《幸福的处方》将于今晚(7 月 5 日)在东方卫视开播。

吴倩《幸福的处方》还原苗寨真实故事1

聚焦乡村医疗事业,"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我们的新时代》之《幸福的处方》将于今晚(7 月 5 日)在东方卫视开播。该剧由吕赢、库尔班江执导,吴倩、萨日娜、张云龙主演,讲述了一对母女、两代党员,投身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医疗事业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吴倩化身村医 还原苗寨真实故事

贵州丹寨,大山深处,那些扎根在乡村里的基层党员,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为了更好的还原基层党员的真实事迹,《幸福的处方》主创人员组成专项采访小组,对二十几位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约 600 个小时的采访,苗寨党员的真实故事就此展开。他们之中,有长达 12 年的驻村干部,有脱贫工作组主任,还有一线村医。这些"平民英雄"多为 80 后、90 后,但他们早已在为人民服务的这条跑道上,跑出了自己的速度和成绩。

《幸福的处方》由一段亲情故事展开,讲述了一名在大城市工作的 90 后苗族女医生,因母亲患病回乡照顾母亲,并在此过程中母女二人解开心结,女医生也留在当地、接任母亲成为村里新一代村医的故事。吴倩饰演的柳石兰,是一名在省城医院工作的主治医生,原本在城市有大好的发展前景,却愿意留在大山里,接替母亲成为下一任村医。她把先进的医疗知识、新的医疗方式带到了高要村,为提高高要村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而奔波劳累,在母亲和村民们的影响下,她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好村医。

张云龙饰演的海阳是一个大学生村官,放弃城市生活甘愿留在还未脱贫的高要村,扶贫先扶智,为高要村建立第一所幼儿园,又带着全村进行经济建设,种蓝莓、哈密瓜,养鸡,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停歇。在亲情故事的底色之上,这部剧也为观众展现了高要村医疗和经济建设的进程,展现了新时代中柳石兰和海阳两位青年的奋斗与奉献。他们愿意离开城市,来到乡村挥洒青春,发光发热,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萨日娜动情演绎 传承初心使命!

剧中,柳石兰为了照顾患病的萨日娜饰演的母亲杨慧妮而留在高要村做村医,母女二人在一同帮助村民、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实现了彼此心灵上的治愈,也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精神。在长久的.陪伴中,母亲弥补了幼时缺席女儿生活的遗憾,而女儿也从母亲"把每一个村民放在心上"的观念和行动中真正释怀了多年对母亲的埋怨和不解,并体会到了母亲无法割舍的"村医"这个职业的真正精神,最终成为了像母亲一样服务村民、无私奉献的好村医。

一对母女,两代党员,她们之间不仅是母女亲情,更是党员初心使命的传承。她们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也传达出苗族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价值观念。燃烧理想,为国家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以来,贵州苗乡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家乡,一座座种满了蓝莓、哈密瓜、火龙果的山头,一个个村民得到了更全面的医疗保障,这其中凝结着无数"平民英雄"的汗水。《幸福的处方》就将真实地还原苗族村医、村官的动人故事,让观众感受他们在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吴倩《幸福的处方》还原苗寨真实故事2

吴倩个人简介

吴倩,1992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毕业于武汉大学艺术系2010级本科班,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2012年,凭借在饶雪漫的长篇小说《雀斑》中担任书模而受到关注 [1] 。2013年,签约华策影视 [2] 。2014年,因出演传奇剧《隋唐英雄4》而崭露头角,随后,凭借金庸剧《鹿鼎记》被观众熟知 [3] 。2015年,因在都市言情剧《何以笙箫默》中饰演大学时期的赵默笙获得关注 [4] 。2016年,凭借都市爱情轻喜剧《我的奇妙男友》获得金骨朵网络影视网络剧最受欢迎女演员 [5] 。2017年,其主演的玄幻剧《择天记》则取得了全国同时段电视剧收视冠军 [6] ;同年,其主演的青春励志偶像剧《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开拍 [7] 。

早年经历

2010年,吴倩考入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同年秋季,拍摄了一组名为《深秋自HIGH集》的照片在网上流传。2012年1月11日,吴倩获得2011湖北小姐最佳上镜奖 [10] ;随后,她被饶雪漫选中成为小说《雀斑》的书模和平面电影中的女主角阙薇 [1] 。2013年,还在读大三的她签约浙华策影视 [2] 。

㈡ 电影《十八洞村》(摘抄)

    《十八洞村》主要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

    具体剧情: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深处都有改变命运的期盼。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影片《十八洞村》取材于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通过王学圻饰演的杨英俊以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脱贫的过程中发生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描述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为了正式拍摄《十八洞村》,苗月在2016年8月就开始了她的走访之路。到2017年4月28日,在电影开机后的四个月里,剧组为拍摄好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走访了很多湘西村寨,整个剧组都进行了“沉浸式”的体验。

      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后对十八洞村都非常好奇,对影片里面的自然风景以及苗家特色文化产生向往,那么真实的十八洞村是什么样的呢?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的湘西花垣县。全村由4个自然寨组成,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这里是苗族的聚居地,风情浓郁,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

        十八洞村的自然风景非常优美,有乌龙一线天、莲台山林场、背儿山、黄马岩、擎天柱等景点,特别是十八溶洞,洞与洞之间相互串联,洞内景观奇特,怪石嶙峋,神态各异,素有“亚洲第一奇洞”之称,十八洞村因此而得名。村内瀑布纵横,枯藤老树,鸟语花香,高山与峡谷之间遥相呼应,时而传出苗家妹子优美的歌,

      影片《十八洞村》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故事背景,通过展现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人们对于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片中的几位主人公,面对贫困现状虽心态各异,但对于改变命运的期盼却时刻共鸣。以心立志,以言立身,以情立行,他们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致富。

  这是一部让人意外的作品,因为平心而论,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这部《十八洞村》真的跟想象的不一样。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湘西的风土人情,祖辈大山里村落家族的乡土性和民族性,世俗与传统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描写的非常自然,且接地气。

    十八洞村,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婺源乡村建筑模式,又有兔耳岭的自然景观,开场航拍镜头和宏观外景的展示,层叠的梯田,望不到边的绿色,已被湘西美景所震撼,在这里能看到那最原汁原味的苗寨风土,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气息,因为这是几乎就是一座与世隔绝的村落,村中不同路,车进不去,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就是这样一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的地区,也如电影中所说“这里是四个自然村寨合并而成”的地方,如今所要面对的,就是贫困。没错,年轻人都出去务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这个资源短缺的地方,依旧用着最古老的耕作方式,经营着祖祖辈辈的故事。

    这里,并不是我们你所想的“桃花源”。电影的所表现的内容很明确,就是表现十八洞村民致富的故事,听上去很“主旋律”,但故事却并非这样。政策引导是作为线索,但故事发展却绝非如此,因为电影的主角是一位拒绝接受“扶贫”的贫困户。

王学圻饰演的杨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骨子里面就有那军人的硬气,他始终不相信,凭借着祖辈留下来的田地和插秧经验,作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苗寨人,为什么能够成为贫困户。而且电影用循序渐进描述,并通过闪回的方式,旁敲侧击的点出了王学圻为什么当初复员没有跟随战友出去打拼打工,因为自己呆傻的孙女,因为守护着自己的一方水土,因为那苗歌的余音萦绕。

  他必须到故乡,守护着传统。同时也描述了杨家其余几位重要角色,陈瑾饰演的妻子朴实无华,哑巴哥哥整日因思念女儿夜间哭泣,养了四个女儿的街坊,还有曾经的找矿好手如今整日酗酒的本家弟弟杨懒。

这几位角色,构成了本片的百态图,虽然苗族风情独一无二,但贫困却是共性的。同时也带出来本片的所要反映的主题:依靠传统的务农,真的无法致富吗?这是本片关于传统与世俗之间的命题讨论,从冲突到融合,朴实无华舒缓如诗,细腻的故事和角色又让人印象深刻,所以这部电影让人想起了霍建起那部《那山那人那狗》。

同时,电影中所展示的那块“飞地”,来自于废弃矿脉,又对环境问题带来反思。当杨懒看到自己昔日依靠找矿发财的营生所带来的之后,趴在地上痛苦无比,又是那样令人沉重。

电影节奏张弛有度,写实且细腻,通过真实故事与艺术加工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角色刻画的饱满让朴实的镜头中充满了情感,以王学圻为首的村民,从插秧到填土的环节,真实细节写照,再加上抽帧的表现方式,为这部电影带来了完美的情绪铺陈,是劳动人民雄壮的战歌。

同时这也是一部真挚的作品,电影《十八洞村》摈弃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而是利用情节与事件,层层推进,政策是引导,村民依靠传统的生存方式,最终也能与时俱进,与现实世界做到无缝连接。

美味的禾花鱼、漫山遍野的老稻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这两种只能依靠传统务农而来的农作物在如今市面上的价值,谁说种田不能成为“大土豪”?从开场的各种铺垫到后期,借用杨英俊小孙女的身影展示,到来情绪上的突破点。这一切都让影片真实可信,在如今浮华的电影市场上,本片犹如一道清流,沁人心脾。原来,桃花源一直都存在,存在于我们心中,也会存在于现实中。看完本片之后,真想去一趟,那古朴而又美丽的地方。

㈢ 微电影缘分西江中的旅游元素有哪些

西江千户苗寨。微电影《缘分西江》首部以中国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点为元素的微电影--《游方之旅缘分西江》开始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里开拍。

㈣ 苗娃电影观后感如何写

“对于在深圳生活的人来说,苗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很远,远到可以想象出所有的纯真与美。对于在苗疆里面的人来说,深圳是一个遥远的城市,它很大,大到可以容纳所有苗家人的梦想。直到有一天,他们互相走进了对方……”电影《苗娃》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深圳与贵州苗寨之间的故事。生活在苗寨的留守儿童与打拼在深圳的父母亲人,他们如何演绎情感纠葛?现代文化如何深入与影响苗寨风情?亲情与友情又能否找到各自的终点与归属?电影《苗娃》将以跌宕的剧情,展现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9月6日,被喻为“新时代亲情大爱电影”的《苗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景区举行开机仪式。该剧由深圳、喀什、贵州三地联合出品,据南都记者了解,该影片不同于一般青少年电影的低成本投入,制作方投入了千万资金,在深圳与贵州黔东南苗寨两地实景拍摄,预计影片将于2014年春在全国院线上映。
0 1电影以苗族儿童天籁般的歌声为情感线索
该电影由少年情感电影导演郦虹执导,携手翁虹、郑毓芝、李木子、许凝、雷燕、戴佳佳、姚宏合美等演员。
郦虹曾与张艺谋合作过《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展现亲情的影视大片,被媒体誉为拍电影的“儿童教育家”。她向记者介绍,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展现的情感世界却极为丰富。电影讲述深圳某杂志社摄影师陶桃来到西江,发现了一个双耳失聪的小女孩米往家有三兄妹,父母为了治疗米往的耳病,外出打工2年不回家,留在家的三兄妹相依为命艰苦地生活着。米往的家庭引起了摄影师的关注,在摄影师陶桃的搭桥和帮助下,深圳一家慈善机构决定无偿为米往提供昂贵的人工耳蜗。米往的病治好啦,她的妈妈爸爸又都回到苗寨,开了一家农家乐,为游人唱苗歌跳苗舞。米往幸福的生活在苗寨和父母的身边。
该电影主要着眼于当下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但无论切入的角度还是高度,都将远超同类影视作品。据第11届“华表奖”获得者、《苗娃》编剧潘富荣介绍,这部影片并不是采直接反映贵州苗寨留守儿童生活这些略显老熟的套路,而是以苗族少女那富民族特色的天籁歌声为情感线,并一直贯穿整部影片,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郦虹表示,该片虽然讲留守儿童的艰辛,但始终洋溢着欢乐,影片不但有天籁般的清音苗歌,还将尽情展现美丽的苗寨风光、精美的民族服饰及淳朴的民族风情。她评价《苗娃》这部电影,是用民族的声音召唤亲情回归的视听大餐,是一部真正的青少年艺术电影,是一部重塑社会价值的心灵绘本,更是一幅描绘新时代人文关怀的情感画卷。
0 2给观众对于公益和亲情的思考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作为《苗娃》投资摄制方,深圳零点星传媒集团董事长、喀什零点星文化传媒总经理卢茂新认为,《苗娃》这部电影,是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剧以及人口流动失衡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漂泊于城市中的外乡人与亲人们千里相隔的现实的基础上,探讨亲情的关系与亲情的意义,思考关于人性的尊重,关于生活的本真,关于我们心中必需的公益的那些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电影用镜头呈现那些背井离乡忙碌在城市中用汗水和对生活的期盼支撑起的内心;用镜头挖掘生活中那些被忽略但却震撼内心的人性光芒;用镜头诠释“尊重”对于那些城市建设者们的真正意义。同时,故事在城市和村寨之间穿梭,喧闹与安静两种不同生活状态强烈对比,原生的苗寨风光、摄人心魄的苗歌等淳朴、清新的民族元素,会让每个身处浮躁社会无暇顾及自己内心的人们,重新思索到底什么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意义和最初的美好。
他还表示,《苗娃》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演员的阵容上都不同于其他公益亲情电影,希望能够引导中国电影市场对当下亲情、尊重、生活、公益事业的思考与积极回应,借此重塑社会价值,倡导人文关怀,也希望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一股大爱风潮,不仅是让孩子们有接近自身的电影看,也让成人能通过电影进一步关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著名诗人梁小斌为片中歌曲作词,他在探班的过程中说这部电影利用大山中的生机与力量与祖孙三代之间情感的强烈碰撞也许会给观众对于公益和亲情的思考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㈤ 那部电影讲到矮寨大桥

北京某公司联合吉首政府倾力打造的爱情正能量微电影大作《一次性爱上》开始取景。据悉,仅大桥的彩灯部分,就耗费近六百万人民币,是真正意义上的“百万美元夜景”。

S行走于彩虹之上
大桥共有照明彩灯约1888盏,其中主缆上约220盏,钢衍梁上1668盏,共同形成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试想一下,宁静的夜晚,独自漫步在330米的高空,脚下踩着五光十色的矮寨大桥,那会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场景。这正是《一次性爱上》将要展示给影迷们众多唯美画面中的一个。
百万夜景点睛之笔
《一次性爱上》的拍摄是以吉首旅游风光为背景的,吉首著名的风景:矮寨大桥、问天台、德夯苗寨等等都会一一出现在画面中,而素有“百万美元夜景”之称的矮寨大桥夜景更是会出现在影片中的高潮部分,从侧面刻画出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成为整个影片中的点睛之笔。
原班人马呕心沥血之作
《一次性爱上》除了沿袭《三人床》的原班人马,更是在剧本上狠狠的下了功夫。据内部人员透漏,此次的剧本已经经过数次大修,小的改动更是有数百次之多。制片人、导演、编剧更是彻夜商讨,力求为影迷们打造一场豪华的爱情盛宴。
《一次性爱上》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㈥ 影评:拍摄于贵州凯里的电影《路边野餐》

很久之前我就看过《路边野餐》这部电影,还有《百鸟朝凤》《驴得水》《十八洞村》等小众电影,为什么说它们小众呢?因为这些电影的上映都比较坎坷,题材也另类。《百鸟朝凤》讲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传承;《驴得水》把教育的喜剧演成了悲剧;《十八洞村》讲的是湖南湘西的扶贫之事。

回到《路边野餐》,这部电影初期的宣传是农民(医生)诗人、贵州凯里等元素。对比《十八洞村》的如歌田园,《路边野餐》比较冷调,老旧的舞厅漏雨的老房、天台的小诊所、贵州弯曲的小路、以及诗人老陈旁白的诗句、绿皮火车的呼啸等等。

《路边野餐》讲的是一个生活在贵州凯里的乡村医生老陈,为了寻找侄子小卫卫,带着老医生交给的卡带、衣服、旧照片从凯里来到陌生的小镇(镇远某地),在这个亦真亦幻的小镇中,他与逝去的爱人在一个神秘时空获得重逢的故事。该片于2015年8月11日在瑞士洛迦诺首映,2016年7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冗长、阴沉、慵懒。主角陈升(老陈)是凯里诊所的一个医生,《路边野餐》也是他诗集的名字。

生于1989年的年轻导演毕赣创作剧本《路边野餐》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影片中借用画面构图的生态诗意与老陈旁白的诗句来记录贵州的破碎诗意。

无论是滴答的雨滴、噗嗤的水壶、居住在水泥洞里的水果商、铁轨和绿皮火车、还有贵州当地的民歌和方言等等,在特写或冗长的镜头中,给观众一种压抑、错愕的诗意之美。

电影中老陈的诗:

人物出场定位

这些诗句是电影开始不久,主角的旁白,主角的很多诗句,都是和贵州凯里生活有关的,比如亚热带气候、用手电筒照亮衣柜等等。

电影开头《金刚经》就表明了未来、现在和过去的不可知,碎片化的镜头开始泛滥在电影的前半段。

民间流传的野人。电影中有几次提到野人,电影开始小卫卫说到电视中报道的野人,他感到害怕;后来老陈开着哥们的车行驶在浓雾弥漫的公路上,也穿插了野人报道;后来还有大卫卫教老陈赶跑野人的土方法。这里的野人,或许是民间对未知的、不可抗的事的一种寄托吧。

梦。老医生关于“爱人”的梦,老陈关于“妈妈”的梦,都是对爱的追忆和呼唤,在镇远,老陈哽咽着和漂亮的妇人谈起他的梦,关于大海、关于海豚。还有钟表匠的职业,也和梦有关,活在阴间的人托梦,是民间经常听到的话题之一,轮回、信仰这些神秘的东西,在《路边野餐》似乎很缥缈,包括小镇的那些开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小伙、在农村打台球的小伙、拥有一个导游梦的洋洋等。

老医生因梦,回想过去美好的爱情。

老陈因梦,而上山再次祭拜母亲,而去镇远寻找梦中的东西。

洋洋因梦,送给大卫卫一根红绳,这样大卫卫开车就不会熄火,她要去远方,除非时间能倒流。

先简单介绍一下电影中的两个地标词“凯里”和“镇远”: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县,北界黄平县。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等荣誉称。闻名世界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来自贵州凯里雷山县。

镇远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距离州府凯里市190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东靠湖南新晃,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这里提到的是贵州凯里和镇远的风光。电影的英文名是Kaili Blues,中式翻译过来就是忧郁凯里或蓝调凯里。导演毕赣出生于贵州,这部电影中穿插的是活生生的百姓生活镜头,没有刻意去美化,看那些漏顶的瓦房、锈迹斑斑的铁轨、改建中的新农村、长满青苔的农村小路、弯曲的乡村道路、河边的旅馆、木板与铁链搭建的吊桥、拆迁即将到来的福利等等。

这部电影,除了让观众看到电影中的人生百态,也看到了电影之外导演的出发点,用诗意去解读人间的悲苦,用镜头去记录和宣传凯里。这样的勇气,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里的诗并不美,太抽象。

这里的风景并不美,太压抑。

这里的画面并不美,零碎,冗长。

但是,我喜欢这样接地气的作品

一年多以前,我看路边野餐以后,就随手涂鸦了一段文字:

路边野餐

穿行在黄昏的山间小路

回到多年以前的土地

疯长的野草、放养的黄牛

寂静的山谷把我们围住

没有路灯、没有爱情、没有4G网络

只有煤炭、烧烤、烟酒、朋友

.

搬着石头,垒起

生火引炭,搭架,拌料

开启燕京啤酒,在夜色中迷失

扇风、沫油、翻串,样样得亲自搞

谁在歇斯底里的骂娘

谁又在旷野中唱起了情歌

.

女人,酒,烟,性,梦想,友谊

在放浪的谈笑中,我们已经慢慢变老

屁股下的土地,十年之前

种的是花生?玉米?还是黄豆?

黑夜把我们围住

我们是荒野中的小丑

.

路边野餐,不是一部电影

没有诗歌,没有收音机,没有女孩

路边野餐,欢笑和哭泣交织

昔日的草帽,丢失在哪里

篱笆已经被荒草吞噬

我们被城市和乡村遗忘

阿亮的月亮于2017年4月

《路边野餐》我看了两遍,第一遍带着好奇,第二遍是因江左融姐要看我写的影评,才再次看的,当初也是我推荐姐姐她看了这部电影,在我的心中,这不是最好的电影,但喜欢小众类电影、喜欢贵州的观众,应该抽个空看看。

作者|阿亮的月亮

原标题:《创作剧本花费3年时间,在贵州凯里拍摄的这部电影,成本不过20万,却获国内国际10多个奖项》

更多好文可点击关注专题:
驮娘江

㈦ 西江千户,苗寨之影

这是去年8月,方鲤在西南地区的游记。时隔一年仍然怀念,故在发布。



是山的影子



懒得进化

夏天

人的酶很固执

灵魂的酶像荷花

——毕赣《路边野餐》

8月4日下午到达凯里。

刚出火车站,就有不少司机在门口喊着“西江苗寨!西江苗寨!苗寨去不去!”我还不急着去苗寨,计划先在凯里停留一晚。

我是通过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才知道凯里的。影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凯里的乡村医生,为寻找侄子,来到一个叫“荡麦”的陌生小镇,经历了一系列如梦似幻的故事。取景地在黔东南地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以后要去黔东南一趟。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辖凯里市和15县,居住着3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人数最多,其次是侗族。黔东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所以凯里也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坡多弯多,这也是我接下来一个星期里旅途所经地的共同特征。

“凯里”这个名字源于苗语,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称“田”为“里”。至于“木佬人”是什么,据说也是一支少数民族,目前未获官方承认。

从住处后面绕出去,有一条小路,两边围着栏杆,墙上满是色彩鲜艳的图画,画着凯里少数民族的风俗,包括吹芦笙、长桌宴等等,生动活泼,估计是带有宣传性质的一条特色小路。

凯里的出租车是绿色的车身,如同周围的山一样长满森林。

夜晚,走在凯里的北京西路上,这里是城市的繁华街道,道路两旁立着一排排高大的路灯,呈玉兰花形状,散发出白色光亮。

没有在凯里停留很久。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凯运司客车站买了去西江镇的车票,16元一人,路途耗费一小时左右。

当大巴驶出城区,进入郊外,渐渐地就像穿越了一般,两边不见了寻常的砖房,木质吊脚楼占据了视线。屋顶盖着黑瓦,有个银色的牛角形装饰物,据此推测牛该是苗族的神性之物。楼体用木板搭建而成,颜色与当地的土壤差不多。贵州天气多变,潮湿多雾,吊脚楼依山傍水,就山势而建,通风性能好,成为当地民居一大特色。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还未进入景区大门,就有穿着苗族盛装的老奶奶站成一排,表示对游客的欢迎。苗族老爷爷扎着头巾吹芦笙,让人视觉与听觉上都充盈,也让人从外面就感受到,这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旅游景区了。

进入主街以后,看到人头攒动,提着行李的我们打算先找住处。经过一座风雨桥,登上台阶,西江苗寨的客栈顺山势而建,山脚、山腰和山顶均有分布,一般而言,越往山顶走,风景越好,价格越高。我不知在网上哪儿看到一种说法,这儿的客栈总是供大于求,因此不必提前预订,到了再找也不麻烦。

然而我们到的时候是旅游旺季,许多客栈早早就满房了。彼时正值中午,耐不住肚中饥饿,我们先进了山腰一家餐馆,点了两碗牛肉粉,用的是当地特色的米粉,味道鲜香,15元一碗,在景区算实惠了。

吃完以后,发现这家店也提供住宿,一问,普通双人间没有空调,厕所是公用的,价格180元。苗寨并不凉快,高温也有34度,我们需要空调房休息,便继续再找。后来发现一家途窝客栈,正好一个旅行团退房,双人间280元,有空调和独卫,就是前一天下过雨,屋内很潮湿,而且隔音很差,楼上人走路会踩得地板吱呀呀响,这似乎是吊脚楼的共性。这家客栈地理位置不错,有个露台,望出去视角好,早已在山路上负重爬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们就住下了。

下午沿河去主街。河边有许多穿着苗族服装拍照的姑娘,租一套衣服拍照10元,倒是不贵。不断有人来问我要不要照相,但天气炎热,也不愿折腾,就一一谢绝了。

苗族除了五彩斑斓的服饰,银饰也很出名,而且以大、以重、以多为美。随便路过一个小摊子,上面都摆满了闪亮的银饰。我拍到的一个银饰摊,苗族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苗族人喜食糯米。小吃摊上随处可见蒸好的糯米饭和竹筒饭,还有用糯米捣成的糍粑,揉成一个小团,裹上芝麻粉、花生碎之类,咬一口,清香粘糯,甜而不腻。糍粑槽放在小摊边,顾客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捣糍粑的感觉。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各种酥糖类小吃。苗王酥满街都是,还有一种我忘了名字的小饼,摆在筛子上,上面撒着芝麻,有师傅托着筛子晃荡,芝麻粉末便会均匀地粘在饼上。

景区里有个 苗族博物馆 值得一去,里面展示了苗族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我们刚进博物馆就下起了大雨,恰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躲雨并了解苗族风俗。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苗族古歌传唱道:风生雾,雾生云,云生雨。雨落到地上长出了枫木,枫木长大后引来两只鸟雀在枝头鸣叫,然而这鸣叫惹怒了树下的女神。女神怒而将枫木砍倒,树心却化作一只蝴蝶翩飞。蝴蝶与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十二个蛋,由脊宇鸟艰难地孵化了十二年,最终诞生了十二古祖——姜央(人)、雷公、龙王、象、牛、羊、鸡、蛇、蜈蚣、山猫、虎、狗。

由此看来,人的祖先来自于蝴蝶与泡沫的结晶,这起源故事竟有几分美丽。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为蚩尤的后代,他们继承了牛图腾的传统,崇拜水牛,男女盛装都头顶水牛银角。苗族命途多舛,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迁徙,如今散布于世界各地,集中于中国西南部和世界东南亚一带。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至于苗族姓氏,可以通过各种规则译为汉姓,有些规则十分有趣,由于比较复杂,此处不展开了。

在印花技艺方面,苗族人擅长蜡染。就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上绘花,以蓝靛浸染,染后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布面就呈现出了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在苗族吊脚楼的堂屋外,往往于悬空走廊上安装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由于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

雨停以后,我们走出博物馆,再往前就是农田区域了,一片青翠。这里的稻田养着鲤鱼,当地的酸汤鱼多采用稻田鱼。对面是整齐的梯田,底下有水车,便于往梯田引水。凑巧看到两个小孩子在田埂上走着,自由自在。

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便撑伞在长椅上坐着。但很快雨就小了,空气也凉爽了不少。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家叫“老磨坊农家”的临河餐馆,点了当地特色的酸汤鱼。不过等酸汤鱼端上来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像死鱼,那种口感吃着不太习惯,但老板说新鲜得很,不知是真是假。

贵州喜酸辣味,这不是偶然。古时候,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做菜调味只能就地取材,用辣椒和酸汤调味。而且黔东南气候潮湿,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能帮助消化止泻。因此,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几个酸坛子。

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作料熬煮而成。大家可能对重庆特色的酸菜鱼更了解,但是酸汤鱼的酸味和酸菜鱼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俯瞰西江苗寨全景,最好登上观景台。有观光车可以带你上去,但是路途并不遥远,我们选择步行前往。

等到夜幕初上,千户灯火点起,苗寨又是另一番面貌。晚上有个苗族歌舞表演,貌似是100元一人。我们没有进去,而是沿着酒吧一条街溜达了一圈。

一条沿河栈道上展示着一排摄影作品,都是黔东南地区的苗寨,西江苗寨只是其中一个,西江苗寨因为有千户人家,最大也最为出名。除此以外,还有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卡拉苗寨、独南苗寨等。

有趣的是,朗德上寨本应更出名,因为它在2008年曾是奥运火炬传递处,但是后来被西江占去了风头。听说郎德上寨没有被过度开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于向往清静的旅客而言,或许是比西江更好的选择。

回客栈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南瓜形状的路灯,很可爱,便拍了下来。

西江苗寨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家家都开客栈,也许这样的好处便是,可以集中展示苗族风情,并且赚取商业利益。

居住的苗人都为了招待客人而忙碌,不知他们对外来人如何看待。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表象,然而并没有触及内里,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构成他们文化的真正独特之处。

不知道在忙碌的间歇,他们有没有空望一望这样的夜景,看着如此灯火,内心作何感想。可惜此行并没有机会与苗人深入交流这些问题。一切答案我都无从知晓。

所有的怀念隐藏在相似的日子里

心里的蜘蛛模仿人类张灯结彩

携带乐器的游民也无法表达

这对望的方式

接近古人

接近星空

——毕赣《路边野餐》

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7点了,我扛上相机再次登上观景台,去拍清晨的苗寨。那天云厚,雾气在山头缭绕,太阳迟迟不露脸,等到真正露出时已经升得很高了。

下山以后买了碗糯米饭,上面撒着一些咸菜和辣椒。有点干,没有想象中好吃,或许是这种口味吃不习惯。这也让我突然想念起了家乡的糯米饭。

此次一别,不知是否有缘再见西江苗寨了。

一定有人离开了会回来

腾空的竹篮装满爱

一定有某种破碎像泥土

某个谷底像手一样摊开

——毕赣《路边野餐》

㈧ 苗王城苗寨的拍摄的影片

由于苗王城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俗等特点,现在成为了国家影视拍摄基地。到目前为止已经
拍摄的影片有:
由赵俊凯执导、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战士》、三十集电视连续剧《边城汉子》、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拯救女兵司徒慧》、由冯兴华和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李安执导、金腾国际传播有限公司摄制的30集电视连续剧《告诉我你爱我》、由贵州报业集团黔森影视工作室和北京世纪华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28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风雨梵净山》又名《梵净山传奇》。注:《风雨梵净山》是贵州第一部电视剧以铜仁地区来命名的影片,大概在2011年的5月份上影。

㈨ 贵州旅游|看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是时候去贵州旅游了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目前全国热映,

通过五个故事单元,家与国的情怀交织,

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家乡故事。

这部极具“地气”的电影,还有哪位小可爱没看吗?



在贵州《天上掉下个UFO》的故事单元里,

山水秀丽的都匀,神秘古朴的苗寨,天文奇景的平塘,

随着影片的上映,直接引爆了整个黔南地区。

而贵州,也成为众多影迷向往之地!



这是位于黔南州月亮村的盖赖村,

隐藏于青山绿树中的村落,一年四季云雾缭绕,

梯田层层叠叠而上,蜿蜒逶迤绕云间。

传统木楼建筑错落有致,

散发着古朴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村子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

每逢牯藏节、新米节、烤鱼节等重要日子,

姑娘们都会身着民族盛装,排迎宾队,

跳芦笙舞,手拿牛角和土碗米酒,

喜迎宾朋好友。

这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还是苗族经典节目《跺月亮》的故乡。


这口世界上最大的“锅”,捕捉到了天外之音,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是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一只大眼睛。

变幻莫测的星辰,跳动不定的频率,

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而且这里的天文体验馆,能听见来自宇宙的声音,

各种模型和体验,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电影开场的绝美取景,便是来自于此,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连绵成片。

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沿白水河的叫游方街,靠山边的叫做古街,

古街两侧店铺林立,是苗寨的核心游览区。

游走在寨子里,四处可见苗家吊脚楼,

热闹的大街繁华多姿,神秘又充满民族风情。

白水河上横跨的风雨桥,见证这里多少历史变迁,

河边树木郁郁葱葱,清风拂面,舒爽惬意。

当夜幕降临,吊脚楼开始次第亮灯,

屋檐下点缀的灯光,犹如漫天的繁星,

就连风雨桥也变得流光溢彩,

整个苗寨成为一条璀璨星河,耀眼夺目。


贵州这个宝藏地,美丽的还不止这些。

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贵州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自己的风俗和文化。

随着高铁和高速的开通,贵州也慢慢展现在世界的眼前。

贵州的山水,贵州的民俗,贵州的历史,

都让人们趋之若鹜,让世界感到震叹!


贵州最著名的景点,是亚洲第一大瀑布,

也是86年版本的西游记中花果山拍摄的地方。

雨过天晴时,山间常见彩虹,

河谷中心的瀑布从断崖飞泻而下层层跌落,

水势激荡、水花飞溅,雾气在山间弥漫,

气势壮观、震撼夺目!


近19公里的狭长幽谷里,

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

融合雄、奇、险、秀、美为一炉,

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超级盆景”。

幽蓝的卧龙潭水面平静, 透过水面,

能清晰的看到池底岩石的纹路,

阳光照射潭水,五彩的光芒就在四周闪耀。

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七孔古石桥,

在山水间经历着岁月流逝,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梵净山的奇石怪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云从天外涌来,笼罩着巍峨的山峰,

卷成白浪滚滚而下,美得缥缈却浩瀚壮观。

主峰“蘑菇石”,则是梵净山的“名片”,

遍布着层层叠叠的黑色页岩,

在长年的风化剥蚀下,形成独特造型,让人惊叹不已。

红云金顶巅峰俯瞰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时隐时现,

让人不禁将灵魂与思念寄托此处,梵天净土名不虚传!


贵州除了美景可看,还有众多美食可享:

丝娃娃、酸汤鱼、糟辣椒鱼、辣子鸡、肠旺面....

真是想想都流口水呢~

完整的民俗,迷人的风景,吃不完的美食,

别犹豫啦,收拾好行李来贵州一行吧!

#贵州旅游#

阅读全文

与介绍苗寨的一个电影叫什么地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堵敌人三天三夜什么电影 浏览:783
现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有哪些最火 浏览:863
叶问电影有哪些BUG 浏览:475
豆瓣电影多少分算高分 浏览:176
今年好看的武打电影 浏览:799
以小孩有关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22
飙车党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77
电影院里怎么捡到手机 浏览:402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知呼 浏览:579
电影怎么看座位图解 浏览:15
带双字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16
俄国核武轰炸美国是什么电影 浏览:923
这部电影温馨又感人英语怎么说 浏览:918
如何在车载屏放电影 浏览:984
好看的电影春光乍泄 浏览:890
怎么传电影到手机 浏览:205
超好看的恐怖动漫电影排行榜 浏览:863
电影神笛免费观看 浏览:525
人变成狗的电影美国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505
比较好看的电影冷门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