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庸小说人物
金庸小说人物大全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
马行空 马春花 徐铮 商宝震 何思豪 阎基 田归农 苗人凤
南仁通 补锅匠 脚夫 车夫 蒋调侯 店伴 钟兆文 钟兆英
钟兆能 南兰 苗若兰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张总管 上官铁生
王剑杰 陈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赵半山 孙刚峰 欧阳公政
钟四嫂 钟小二 钟阿四 胖商人 瘦商人 凤南天 凤七 哈赤大师
蛇皮张 邝宝官 凤一鸣 大汉 孙伏虎 尉迟连 杨宾 中年武师
袁紫衣 刘鹤真 崔百胜 曹猛 蓝秦 易吉 王仲萍 同桌后生
张飞雄 程灵素 姜铁山 薛鹊 王铁匠 姜小铁 田青文 慕容景岳
张管家 聂钺 上官 褚轰 汪铁鹗 周铁鹤 曾铁鸥 秦耐之
姬晓峰 张九 任通武 蔡威 汤沛 无青子 海兰弼 相国夫人
黄希节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齐伯涛 石万嗔 陈家洛 大智禅师
陈高波 安提督宗雄 桑飞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心砚 石双英 刘之余 童怀道 李廷豹 木文察 司徒雷 无尘道长
德布 李沅芷 余鱼同 谢不当 吕小妹 俞朝奉 王剑英 西灵道人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 田青文 左书僮 右书僮 平阿四 阮士忠 刘元鹤 杜希孟
周云阳 郑三娘 宝树 苗若兰 苗人凤 范帮主 殷吉 胡一刀
胡夫人 胡斐 陶子安 陶百岁 曹云奇 琴儿 熊元献 静智大师
赛总管
《连诚诀》人物(共有37人)
卜垣 丁典 万震山 马大鸣 万圭 水福 水岱 血刀老祖
孙均 冯坦 平工头 刘乘风 水笙 言达平 汪啸风 张姓老者
吴坎 沈城 花铁干 陆天抒 狄云 周圻 空心菜 宝象和尚
桃红 耿天霜 高管家 铁匠 戚芳 凌退思 凌霜华 鱼贩头子
菊友 梅念笙 戚长发 鲁坤 教书先生
《天龙八部》人物(共有169人)
刀白凤 丁春秋 马夫人 马五德 小翠 于光豪 巴天石 不平道人
邓百川 风波恶 甘宝宝 公冶乾 木婉清 包不同 天狼子 太皇太后
王语嫣 乌老大 无崖子 云岛主 云中鹤 止清 白世镜 天山童姥
本参 本观 本相 本因 出尘子 冯阿三 古笃诚 少林老僧
过彦之 兰剑 平婆婆 石清露 石嫂 司空玄 司马林 玄慈
玄寂 玄苦 玄难 玄生 玄痛 叶二娘 左子穆 耶律莫哥
李春来 李傀儡 李秋水 刘竹庄 祁六三 乔峰 全冠清 朴者和尚
阮星竹 许卓诚 朱丹臣 竹剑 阿碧 阿洪 阿胜 西夏宫女
阿朱 阿紫 波罗星 陈孤雁 何望海 鸠摩智 来福儿 耶律洪基
努儿海 宋长老 苏星河 苏辙 完颜阿古打 吴长风 枯荣长老
辛双清 严妈妈 余婆婆 岳老三 张全祥 单伯山 单季山 单叔山
单小山 单正 段延庆 段誉 段正淳 段正明 范禹 宗赞王子
范骅 苟读 和里布 孟师叔 华赫艮 耶律涅鲁古 耶律重元
郁光标 卓不凡 范百龄 哈大霸 姜师叔 吴光胜 梦姑 神山上人
神音 狮鼻子 室里 项长老 姚伯当 幽草 赵钱孙 黄眉和尚
哲罗星 钟灵 钟万仇 高升泰 龚光杰 贾老者 康广陵 秦红棉
容子矩 桑土公 唐光雄 奚长老 徐长老 诸保昆 崔百泉 崔绿华
符敏仪 赵洵 菊剑 梅剑 萧远山 虚竹 游骥 聋哑婆婆
游驹 游坦之 程青霜 傅思归 葛光佩 缘根 鲍千灵 智光大师
褚万里 瑞婆婆 端木元 黎夫人 慕容博 慕容复 谭公 赫连铁树
谭婆 谭青 摘星子 慧方 慧观 慧净 慧真 穆贵妃
薛慕华 吴领军 易大彪
《射雕英雄传》人物(共有97人)
马青雄 马钰 小沙弥 木华黎 丘处机 沈青刚 书记 一灯大师
书生 王处一 王罕 尹志平 包惜弱 冯衡 术赤 天竺僧人
孙不二 札木合 华筝 李萍 刘玄处 刘瑛姑 吕文德 完颜洪烈
乔寨主 曲三 曲傻姑 全金发 汤祖德 朱聪 陈玄风 完颜洪熙
陆乘风 陆冠英 沙通天 农夫 吴青烈 赤老温 杨康 灵智上人
杨铁心 余兆兴 张阿生 张十五 忽都虎 欧阳峰 欧阳克 拖雷
者勒米 周伯通 段天德 郭靖 郭啸天 郝大通 洪七公 侯通海
姜文 柯镇恶 枯木 南希仁 胖妇人 胖丐 胖子 哑梢公
都史 钱青健 桑昆 铁木真 盖运聪 黄蓉 黄药师 梁长老
梁子翁 梅超风 渔人 博尔忽 博尔术 程瑶迦 韩宝驹 韩小莹
鲁有脚 穆念慈 彭长老 彭连虎 童子 窝阔台 简长老 焦木和尚
简管家 裘千仞 裘千丈 瘦丐 察合台 谭处端 黎生 樵子
酸儒文人
《白马啸西风》人物(共有17人)
李三 霍元龙 史仲俊 陈达海 上官虹 李文秀 丁同 马家骏
苏普 苏鲁克 车尔库 阿曼 桑斯 云强盗 全强盗 宁强盗
瓦尔拉齐
《鹿鼎记》人物(共有183人)
九难 卫周祚 马喇 马佑 马宝 马博仁 于八 马超兴
小桂子 小玄子(玄烨) 马齐 心溪 韦小宝 韦春花 毛文珠
巴泰 方怡 风际中 邓炳春 云素梅 王潭 方大洪无根道人
五符 元义方 巴郎星 王武通 王进宝 王琪 双儿 史松
冯难敌 邝天雄 平威 白寒松 白寒枫 卢一峰 归辛树 玄真道人
司徒鹤 对喀纳 冯锡范 孙思克 归钟 归二娘 玉林 司徒伯雷
汤若望 李自成 老吴 守备 米思翰 江百胜 齐元凯 华伯斯基
西奥图三世 刘一舟 沐剑声 庄夫人 许雪亭 多隆 齐洛诺夫
祁清彪 关安基 吕留良 陈珂 李西华 吕葆中 吕毅中 行颠
庄廷龙 庄允城 陆高轩 杜立德 吴之荣 苏菲亚 陈圆圆 罕贴摩
吴大鹏 沐剑屏 吴三桂 阿济赤 阿尔尼 张淡月 苏荃 苏冈
吴六奇 李式开 李力世 陈近南 吴应熊 杨溢之 佟国纲 吴立身
张康年 张勇 张妈 吴宝宇 何惕守 劳太监 明珠 费要多罗
柳燕 图海道 杰书 郎师傅 净清 净济 林兴珠 图尔布青
林永超 柳大洪 呼巴音 昌齐 郑克爽 赵齐贤 茅十八 建宁公主
洪朝 姚春 施琅 皇甫阁 胡逸之 南怀仁 钟志灵 神照上人
洪安通 胡德第 姚必达 赵良栋 查继左 胖头陀 郝太监 徐天川
陶红英 索额图 教士 陶师傅 高里津 敖彪 高颜超 钱老本
海大富 殷锦 贾老六 笔贴式 顾炎武 夏国相 桑结 晦聪禅师
章老三 黄甫 黄金魁 崔瞎子 黄宗羲 菊芳 彭参将 葛尔丹
程维藩 温有方 温有道 舒化龙 曾柔 富春 葛通 路副将
雷一啸 瘦头陀 蕊初 瑞栋 蔡德忠 察尔珠 潘先生 澄光
澄通 澄观 澄心 澄识 樊纲 慕天颜 鳌拜 巴颜法师
行痴
《笑傲江湖》人物(共有160人)
卜沉 丁坚 丁勉 上官云 万大平 于人豪 于嫂 不戒和尚
长青子 仇松年 丹青生 邓八公 方人智 方生 方证 天门道人
计无施 木高峰 风清扬 丛不弃 王伯奋 王诚 王二叔 天乙道人
王夫人 王家驹 王家骏 王元霸 王仲强 白二 白熊 天松道人
乐厚 令狐冲 宁中则 平夫人 平一指 申人俊 史镖头 东方不败
史登达 司马大 田伯光 仪和 仪琳 仪清 玉玑子 玉灵道人
玉磬子 玉音子 玉钟子 左冷禅 成不忧 齐堂主 吉人通 冲虚道长
老不死 老头子 刘菁 刘芹 刘正风 米为义 农妇 成高道人
曲非烟 曲洋 任我行 英颚 西宝 向大年 向问天 陈七
陈歪嘴 迟百诚 狄镖头 狄修 杜长老 何三七 季镖头 定静师太
劳德诺 陆伯 陆大有 任盈盈 沙天江 秃笔翁 吴柏英 吴天德
辛国梁 严三星 杨莲亭 余沧海 余人彦 岳灵珊 张夫人 张金鏊
定逸 建除 林平之 林远图 林震南 罗人杰 易国梓 易师爷
易堂主 英白罗 英长老 岳不群 郑镖头 郑萼 周孤桐 费彬
封不平 洪人雄 侯人英 觉月 施戴子 施令威 闻先生 哑婆婆
钟镇 祝镖头 祖千秋 高克新 高明根 贾布 贾人达 夏老拳师
秦娟 秦伟帮 桑三娘 桃干仙 桃根仙 桃花仙 桃实仙 桃叶仙
桃枝仙 陶钧 莫大 崔镖头 黄伯流 黄国柏 黄钟公 假东方不败
梁发 绿竹翁 游迅 葛长老 震山子 黑白子 黑熊 麻衣汉子
鲁连荣 舒奇 童百熊 鲍大楚 解风 蓝凤凰 谭迪人 清虚道人
《书剑恩仇录》人物(共有120人)
大痴 卫春华 马善均 于万亭 大癫 马敬侠 大苦 上官毅山
万庆澜 马大挺 马真 文泰来 心砚 天镜 木卓伦 无尘道人
元伤 元痛 元悲 方有德 王维扬 王道 贝人龙 尹章垓
冯辉 石双英 玉如意 平旺先 孙大善 龙骏 白振 天虹禅师
孙老三 孙克通 安健刚 成璜 兆惠 关明梅 李可秀 朱祖荫
李沅芷 吴国栋 迟玄 沈德潜 杨成协 余鱼同 陈家洛 张安官
玛米尔 陆菲青 孟健雄 陈正德 宋善朋 张召重 纳斯尔丁·阿凡提
言伯乾 汪浩天 阿里 宋天保 和珅 武铭 凯别兴 阿凡提妻
郑板桥 哈合台 周阿三 袁枚 范中恩 章进 周绮 忽伦大虎
和尔大 罗信 周仲英 晴画 呼音克 周英杰 赵半山 忽伦二虎
皇太后 骆冰 胡老爷 唐六爷 阎世章 阎世魁 徐天宏 忽伦三虎
顾金标 桑拉巴 袁士霄 教长 钱正伦 梅良鸣 曹司朋 忽伦四虎
曹能 常伯志 常赫志 韩文冲 韩春霖 蒋天寿 瑞芳 周大奶奶
焦文期 蒋四根 蒋士铨 褚圆 曾图南 喀丝丽 童兆和 乾隆皇帝
覃天丞 彭三春 腾一雷 瑞大林 福康安 霍青桐 德鄂 霍阿伊
戴永明
《神雕侠侣》人物(共有126人)
子聪 丁大全 人厨子 九死生 马钰 小棒头 大头鬼 一灯大师
马光佐 小龙女 尹志平 丘处机 王处一 王十三 公孙止 小王将军
王志坦 王惟忠 无常鬼 尹克西 天竺僧 少妇 孙婆婆 公孙绿萼
孙不二 皮清云 申志凡 冯默风 讨债鬼 史伯威 史仲猛 史叔刚
史季强 史孟龙 尼摩星 李莫愁 达尔巴 刘处玄 朱子柳 圣因师太
曲傻姑 吕文德 祁志诚 李志常 刘瑛姑 吊死鬼 百草仙 陆鼎立
陆二娘 阿根 张志光 完颜萍 陆冠英 宋德方 陈大方 觉远大师
沙通天 张君宝 张一氓 陈老丐 张二叔 陆无双 杨过 灵智上人
武三通 武敦儒 武修文 武三娘 林朝英 耶律晋 耶律燕 耶律楚材
忽必烈 丧门鬼 狗头陀 青灵子 欧阳峰 耶律齐 周伯通 金轮法王
洪凌波 柔儿 郭破虏 侯通海 宋五 俏鬼 柯镇恶 点苍渔隐
赵志敬 洪七公 郭靖 郭芙 郭襄 姬清玄 笑脸鬼 鹿清笃
崔志方 鄂尔多 萨多 黄药师 黄蓉 程遥迦 鲁有脚 彭连虎
韩无垢 童大海 韩老丐 彭长老 瘦丐 程瑛 雷猛 裘千尺
蒙哥 煞神鬼 催命鬼 蓝天和 裘千仞 赫大通 潇湘子 霍都
樊一翁 藏边大丑 藏边二丑 藏边三丑 藏边四丑 藏边五丑
《侠客行》人物(共有67人)
丁不三 丁不四 丁珰 龙岛主 贝海石 木岛主 王掌柜 元澄道人
王万仞 王老六 尤得胜 天虚 风良 白阿绣 白自在 大悲老人
冯振武 孙万年 司徒横 汉子 石清 白万剑 石中玉 丑脸汉子
史小翠 石破天 李四 李大元 安奉日 米横野 李万山 老李
冲虚 吕正平 齐自勉 成自学 张三 吴道通 花万紫 西门观止
邱山风 陈冲之 汪万翼 杨光 闵柔 周牧 侍剑 呼延万善
范一飞 郑光芝 封万里 柯万钧 闻万夫 胡大哥 耿万钟 展飞
梁自进 梅文馨 梅芳姑 温仁厚 谢烟客 褚万春 廖自砺高三娘子
照虚 解文豹 黄面道人
《倚天屠龙记》人物(共有184人)
卜泰 丁敏尹 马法通 卫天望 卫四娘 小翠 小虹 乌旺阿普
小凤 小昭 卫璧 王难姑 元广波 邓愈 方天劳 天鸣方丈
韦一笑 云鹤 无色 王八衰 方东白 五姑 贝锦仪 无相禅师
小玲 王保保 太虚子 史镖头 史火龙 史红石 平等宝树王
叶长青 孙三毁 白龟寿 陈友谅 冷谦 汤和 朱元璋 传功长老
祁天彪 纪晓芙 朱长龄 西华子 刘敖 阳顶天 齐心宝树王
李四摧 过三拳 李天恒 刚相 朱九真 乔福 苏梦清 司徒千钟
季长老 花云 吴良 吴祯 张无忌 麦鲸 何足道 执法长老
杜百当 杨逍 辛然 妙风使 邵鹤 邵燕 吴劲草 寿南山
吴六破 张中 何太冲 孟正鸿 灵虚 宋青书 张三丰 阿二
阿三 杨不悔 杨姐姐 宋远桥 张松溪 张翠山 苏习之 麦少帮主
周芷若 郑长老 宗维侠 范遥 拨速台 周颠 空闻 空智
空性 空见 空性 周五输 郑七灭 明月 武青婴 金花婆婆
武烈 易三娘 说不得 胡青牛 泉建男 郝密 闻苍松 哈总管
觉远 赵敏 赵一伤 封坛主 贺老三 郭襄 宫九佳欧阳牧之
姚清泉 胡青羊 俞连舟 俞岱岩 都大锦 徐达 唐洋 高老者
圆真(成昆) 唐文亮 高则成 流云使 俱明宝树王 夏胄
圆业 圆心 钱二败 殷野王 殷天正 殷无禄 殷无福 殷无寿
殷离 班淑娴 殷素素 殷梨亭 莫声谷 常敬之 常遇春 常胜宝树王
渡劫 渡难 渡厄 常金鹏 清风 鹿杖客 韩林儿 掌棒龙头
彭莹玉 谢逊 蒋涛 辉月使 程坛主 韩千叶 矮老者掌钵龙头
简捷 詹春 静空 静照 静迦 静慧 庄铮 秦老五
察罕特穆尔 鲜于通 德成 潘天耕 颜恒 鹤笔翁薛公远
圆音 静虚师太 静玄师太 摩诃巴思 灭绝师太
《碧血剑》人物(共有108人)
丁游 小菊 万里风 水鉴 义生 马公子 玉真子 水云道人
王师兄 归辛树 归二娘 孙仲寿 田见秀 龙德邻 孙仲尹 木桑道长
冯同知 宁完我 石骏 史秉文 史秉光 冯难敌 冯不摧 冯不破
白脸人 安大娘 刘芳亮 吕七 杨景亭 刘培生 安剑清 多尔衮
刘宗敏 红娘子 朱安国 老王 安小慧 齐云 张朝唐 张信
张康 杨鹏举 张春九 沙老大 闵子华 吴平 沙广天 孟伯飞
张若谷 孟铸 孟铮 李岩 单铁生 陈圆圆 宋献策 应松
岑其斯 何红药 李自成 阿九 何铁手 郑起云 范文程 罗大千
罗立如 彼得 若克琳 荣彩 洞玄 侯飞文 皇太极 祖大寿
倪浩 哑巴 胡桂南 胡老三 洪胜海 秦栋 钱通四 高师弟
袁承志 夏雪宜 崔秋山 黄真 崔希敏 曹化淳 黄须人 黄二毛子
梅剑和 温正 温南扬 焦公礼 程青竹 褚红柏 董开山 温方施
温方山 温方悟 温方达 温方义 焦宛儿 温青 温仪 鲍承先
谭文理 黎刚 潘秀达 穆人清
《鸳鸯刀》人物(共有15人)
书僮 任飞燕 刘於义 杨夫人 花剑影 林玉龙 周威信 卓天雄
逍遥子 袁夫人 袁冠南 常长风 盖一鸣 萧半和 萧中慧(杨中慧)
『贰』 一代英杰赵云为何被黑
最近三国比较火,我们也来谈谈三国。其实说起三国,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一些谋士和武将。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武将,我最喜欢赵云,最近发现赵云被黑,感觉很气愤。你可以黑袁绍、黑董卓、黑公孙瓒。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代枭雄,而且很有野心,是不是?
赵云这么单纯的一个人,黑他干什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赵云吧的吧友很疑惑,我们贴吧里没有人黑赵云啊!我们秩序很好!
是的,黑赵云的人胆子再大,他也不敢去赵云吧撒野,你想想,赵云吧的兄弟八九万,一人一口吐沫就淬死他了!鉴于咱们势力庞大,他们只能打打游击战、麻雀战,去别的贴吧和论坛造谣,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黑赵云的谣言,大概有这么四种:第一是,辱骂赵云长相不行,有人公开发帖说,赵云满脸麻子,还驼背,也就一米来高,他如果跟大卡车对着走,能走到车底下。这个谣言好像是《见龙卸甲》以后流传出来的,我估计是有些人故意开玩笑,但是影响很恶劣;第二是说赵云品行差,好色,我的一个同学,他现在在读硕士,还是历史学硕士,他跟我说,赵云为什么七进七出救阿斗,救刘备的老婆?因为他跟刘备的老婆有那么一腿,阿斗是赵云和刘备老婆的私生子,所以赵云七进七出,命都不要了。也难怪,我这个同学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躲在宿舍里看黄片,以他的境界很难理解赵云了!第三是说赵云武功不行,谁也打不过,是个活废物!这也是瞎掰!第四是说,赵云没打过什么胜仗,能力不行,最多当个副手。
面对这些谣言,我们先别急着反驳,我们先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谣言的根源。因为如果根源不弄清楚,咱们今天帮着赵云辟了谣,明天有可能还有新的谣言。找到了问题的源头,才能标本兼治,一劳永逸。
赵云被黑的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跟相当大一部分人的逆反心理有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种逆反心理?是什么刺激了大家的逆反心理。我觉得跟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写得很棒,我也看过其他的一些演义,譬如列国演义、封神演义、十六国演义,但是这些演义写的都不如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文笔确实不错!
但是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他有个倾向,就是他“褒刘贬曹”。就是说,刘备的蜀国阵营里面,他的文臣武将,被拔高了许多。相应的呢,曹操一方,也就是整个曹魏集团,在道德和能力上都被贬低了一些。而且包括曹操在内,罗贯中都给他们设计了一个结局,什么结局呢?就是不得好死!
比如说夏侯????纾?峋质潜环?屎蟮墓砘晗潘懒恕N颐侵?老暮??苌?停?怨?眼珠子,他平生杀人无数,豪气干云,居然能被鬼魂吓死,你说扯不扯。曹操更倒霉,照着一棵大树砍了一剑,那棵大树就喷血了,结果曹操给吓出病来了,不久之后,与世长辞。
罗贯中为什么这么写,有些粉丝指出,这是迎合历代统治者的需要。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哪一个当皇帝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属下是曹操,哪一个皇帝都不想当任人摆布的傀儡。那么褒刘贬曹,就可以起到一个作用,就是教人向善,同时让那些怀有野心的臣子有所畏惧。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弘扬正能量,走政府路线,《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好卖一些,罗贯中很有商业头脑。
这种说法也可以算是一家之言,但是个人觉得,罗贯中此举不单单是为了卖书。他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量。我们要知道,罗贯中不是一个小瘪三,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肯定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量。
罗贯中写这本书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钓鱼”。当然,我说的钓鱼是钓大鱼。就像“姜子牙渭水钓文王”一样。
罗贯中生在一个乱世,当时是群雄争霸,诸侯割据。比较出名的军阀有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等。
我们再看看罗贯中的志向是什么,史书记载是四个字:有志图王。
罗贯中想当王佐之才。辅佐他心中的老板成就一番帝王霸业。
罗贯中在自己的书中宣扬了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成就大业,就得依靠人才。乱世更是如此。你看,刘备就是因为有了诸葛亮,才时来运转,攻无不克,飞黄腾达,最终当了皇帝。
他想借此告诉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这些人。
你们要想有所作为,成为刘备,登上九五之位,就要有自己的诸葛亮。
那么谁是诸葛亮?在罗贯中心里,那就是自己。所以罗贯中那么浓墨重彩的刻画诸葛亮,用先人的话说,状诸葛多谋而近妖!在他的书里,诸葛亮智慧多得,像个妖怪一样。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罗贯中是“夫子自道”,就是自说自话、自我推销。
他的三国演义,更像是一封求职信。现在我们找工作,最先想到的是杨幂那句:五八同城!!!
然后疯狂的投简历,但是效果不会太好。
你看看罗贯中,多有手段,一本三国演义出来,多少诸侯对他青眼相加,所以说他很会钓鱼。他写完了这部书,他都不用出门,只要把书的名气打出去,就会有老板主动来找他。好了,抛开罗贯中不谈,我们知道有一个真理,叫物极必反。褒刘贬曹这种论调已经霸控主流舆论好几个世纪。
自然会激起一些人的逆反心理。他们于是乎开始褒曹贬刘。褒曹贬刘兴起于近代,到了08年以后,百家讲坛把这种风气推向了鼎盛。
我爸爸就经常在茶余饭后跟我聊三国,他总是说:“我最喜欢曹操,刘备哪行啊!我不喜欢!”可见在前几年,褒曹贬刘还是一种很时尚的风气。
有好多三国爱好者也都跟风,也都开始褒曹贬刘。为什么许多人跟风,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蜀国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嚣张了,走到哪趾高气昂,战无不胜,尤其是诸葛亮,更是得意洋洋,没人算计得过他。
有些人就看烦了,就认为以刘备、诸葛亮为领导核心的这个蜀国,已经在主流舆论界他妈的嚣张了四五百年,是不是该换换了,换种口味也许更好!
这也就是《易中天品三国》能够火爆的原因。易中天这个老家伙很贼,很聪明,他巧妙的抓住了大家的逆反心理。
其实适度开启大家的逆反心理,对我们探求历史真相有好处,但是过度开启,就会出问题。现在大家逆反到什么程度?逆反到把整个蜀国当成“活靶子”,进行口诛笔伐!那么可想而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赵云还保得住吗?当然也要被黑。
所以我说,赵云被黑的根本原因,是罗贯中先生挑起了大家的逆反心理,赵云只不过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黑赵云本身不是为了黑赵云,是为了黑刘备,为了黑蜀国。
当然,这是主要原因,还有两个次要原因,其一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很爱先入为主,譬如在他小时候,他最先接触的一款游戏或者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他就理所应当的喜欢谁。譬如三国无双这款游戏,就有人爱用徐晃,也有人爱用左慈,就是那个老道,也有爱用夏侯???蛭??棺潘呈职。《圆欢裕?/p>
再比如,有人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给他讲“许褚斗马超、三英战吕布”的故事。那他就很可能喜欢许褚、马超或吕布。这个第一印象很难扭转。大家都知道,人是总爱抬高自己的偶像,打击别人的偶像的。所以一些许褚或者吕布的粉丝,也在骂赵云。
其二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是不是?所以也有些人为了摄人眼球,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故意昧着良心说话。
有句诗叫什么来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好了,不多说,现在我们分四个小标题来反驳谣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次先反驳前两个!
先说赵云的长相和气质。看看是不是有些人说的,长得很猥琐。先看《三国志》的记载,八个字:“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这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啊,他是不爱拿别人的长相做文章的,他很少夸谁谁长得好!我们看一下《三国志》里面,文臣如林,武将如云,被他夸过的也就十来个人。赵云就是其中之一。
《真定县志》记载的更明确:“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简直就是万人迷啊,论长相,跟鹿晗差不了多少,论体能,应该超过陈一冰。
所以说,说赵云长相猥琐的人,八成是自己猥琐,所以见不得别人比他好看。
再说赵云的品性,那也是相当可以。可以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叫“不为财色所动”。赵云不贪财,不好色,洁身自好,这在三国的诸位武将当中实属难得。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刘备也认为应该大赏功臣,还特意嘱咐身边的办事员,说:“如果要分的话,一定要给子龙将军多分一点!”岂料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群雄并起,天下扰攘,曹操雄霸北方,孙权割据江南,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不少已经流离失所了,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等他们稍微富裕之后,再让他们当兵或者纳税,这样既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对咱们也有好处!给我封赏着什么急呢?咱们是一个战壕里的人,亲如兄弟,分钱、分地的事情早两天、晚两天都没事!关键你得先把事业干成了!”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你看赵云,他时时刻刻想得是怎么帮助刘备成就霸业,不在乎自己那点小利益。用今天的话说,他是觉得拿着百八十万在手里,没意思,赵云的志向不是说有车有房就满足了,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尊重、是荣誉、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要追随刘备缔造一个产业,成为一个品牌的奠基人。这样可以流芳后世,名耀千古。
还有,赵云不好色。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这个时候有个降将,刚刚归顺,叫赵范,是个市长,知道赵云和刘备关系好,他想拉拢赵云,为自己谋取晋升的道路。这个赵范,有一个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倾国的美貌,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凡事要经过对比才知道好坏,我们看看同样面对美色,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先说关羽。吕布被曹操围困的时候,关羽对曹操说:“这个吕布有一个猛将,叫秦宜禄。”曹操笑着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希望,我打败吕布之后,把这个秦宜禄收为己用,让他为朝廷效力,要我不要伤害他,是这个意思吗?”关羽说:“你先别打断我,我话还没说完。你杀不杀这个秦宜禄,我管不着。他有一个老婆,叫杜夫人,你得留给我!”
曹操大吃一惊,叹道:“云长还喜欢这一口啊!”关羽说:“我的妻子无法生育,祈请丞相成人之美!”曹操说不对啊,我记得你的妻子已经怀孕了,上次我还随份子了,关羽说你记错了,我的妻子坚持计划生育,做了节扎。曹操不言语了。等到吕布被杀死之后,关羽又多次请求,要把这个杜夫人纳为小妾。这个曹操心里就起疑了,什么样的姑娘能让关羽这么心动?莫非真的是国色天香?不行,我得先看看!曹操一看,太漂亮了!比起赵丽颖、迪丽热巴那都不在以下!这个时候,手下的人就禀告曹操,说关羽又来催了,问您什么时候把这个杜夫人送给他?曹操说,这个不给他了,我得自己得着。最后,这个杜夫人给曹操生了仨孩子:两个大胖小子,就是曹林和曹衮,还有一个闺女,金乡公主。
男人见了美色,没有不动摇的,你看看刘表,夺取荆州之后,先把蔡瑁的二姐娶回家了,关羽也见色起意,打别人老婆的主意,曹操更缺德,反复无常,夺人所爱。你说这三个人的品行,如何能
够跟赵云相比?赵云脱离了低级趣味,这很难得!
也许有人会说,你刚才说的那俩,充其量证明赵云是个道德模范、明星大腕!那就是个绣花枕头!我们关心的是赵云的武功怎么样,统兵作战的能力如何?
『叁』 朱元璋攻伐天下时,为何先打更强的陈友谅,不怕张士诚坐收渔翁之利吗
因为朱元璋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陈友谅,如果他去攻打张士诚的话,陈友谅肯定会选择帮助张士诚,这样的话自己就算是有一定的实力,也没有办法与他们两个人一起交手,但是如果攻打陈友谅就不同了。
所以朱元璋决定攻打陈友谅的时候,是选择在潘阳湖进行的,这个时候张士诚一直都在围望,并不伸手帮助,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打败了陈友谅,所以就转过头去攻打张士诚,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张士诚非常善于守城,所以攻打了好几年才打败张士诚,但是如果他没有先把陈友谅打败的话,肯定会更难。
『肆』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朱元璋差点投降,是谁帮他逆转局势
说到帮朱元璋逆转局势的人,就不得不提到他了,他就是此次帮朱元璋逆转局势的刘基。刘基是一个书生,他说话很犀利,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逃走和投降。而朱元璋也知道,如此犀利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定有他的想法,一定是识破了敌军的计策,便上前问:“怎样才可以战胜敌人?”刘基说:“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十分劳累,还担心不能取胜么?您用金币赏赐将士,抓住汉兵远途而来的漏洞进行打击,那么战胜陈友谅就不是一件难事。”
而朱元璋在此次战役中还获得了100多艘战舰,等于凭空多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伍』 小明王是天下义军共主,那陈友谅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小明王说的就是韩林儿,因为韩林儿的威望很高,所以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都打着韩林儿的旗号起义,陈友谅一开始起义的时候也是打着韩林儿的称号,后来陈友谅的实力强大了以后就不再打着韩林儿的称号了,韩林儿是陈友谅之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不过朱元璋和陈友谅却是对手关系。
由此可见,朱元璋还是比较亲近韩林儿的,而陈友谅根本就不在意韩林儿,陈友谅把朱元璋看成了自己的死敌。不过陈又谅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最后还是被朱元璋大败了,后来朱元璋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朱元璋就派人去接韩林儿,不过在路上的时候韩林儿就死了,在史书上记载的是韩林儿是溺水死的,但是很多人都猜测是朱元璋害死的。
『陆』 陈友谅到底是不是坏人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到陈友谅时有些唏嘘,一直以来,对于历史上那些被称为枭雄的人总是存有极大的兴趣,在此,特写下一些拙感。
陈友谅,原姓谢,1320年出生于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一个渔民家庭,但是他不甘于渔民,因为他做的那个渔民驻扎在船上并常年与鱼腥打交道,接触的人少不说还饱受清贫和嘲弄,于是他发奋读书,考上了基层公务员——县衙里的文职,可是幼年被人冷眼嘲笑的经历,在给他带来无数阴影的同时,也带给他了异乎寻常的出人头地的渴望,于是他明白,要想不被人看不起就要强大,而在那个乱世的年代,要强大就要不择手段。
基于此,他对元朝的暴政,对文书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于是跳槽到了徐寿辉的抗元起义军中,并最终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乱世群雄之一。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相信是大部分人最初了解的陈友谅,用张无忌的话来说,是个大大的奸雄,小说里他颠倒黑白、背信弃义、卖友求生、蛊惑人心,但金庸先生还是有些保留的,多多少少将陈友谅原本就有的性情也写了进去,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思维敏捷。
就像在灵蛇岛陈友谅与丐帮一起围攻金毛狮王落败后,赵敏所总结的:
赵敏嫣然一笑,说道:“对啦!他一脚踢起郑长老往谢大侠身前飞去,再抓着那位跟你青梅竹马、结下啮手之盟的殷姑娘,往谢大侠身前推去,这么缓得一缓,他便有机可乘,或能逃得性命。虽然谢大侠神功盖世,手有宝刀,计未必能售,但除此之外,更无别法。倘若是我,所作所为自当跟他一模一样。我直到现下,仍然想不出旁的更好法子。此人在顷刻之间机变如此,当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说着不禁连连赞叹。
张无忌越想越是心寒,世上人心险诈,他自小便经历得多了,但像陈友谅那样厉害,倒也少见,过了半晌,说道:“赵姑娘,你一眼便识破他的机关,只怕比他更是了得。”
由上面可以看出陈友谅不仅反应灵敏,更是卑鄙无耻,明明是卖友求生,却变成了仗义救人,更可气的是,居然连自己人都未曾识破,不信你看:
陈友谅又道:“兄弟和宋少侠乃生死之交,得悉了这讯息之后,即行会同季郑二位八袋长老,率同五名七袋弟子,前赴灵蛇岛,意欲生擒谢逊,夺获屠龙宝刀,献给帮主。不料魔教大帮人马也于此时前赴灵蛇岛。兄弟们虽然竭力死战,终于寡不敌众,季长老和四名七袋弟子殉难。灵蛇岛上的战况,请郑长老向帮主禀报。”
那肢体残断的郑长老从人丛中站起身来,叙述灵蛇岛上明教和丐帮之战。他不说丐帮众人围攻谢逊,却说明教如何人多势众,自己一干人如何英勇御敌,最后说到陈友谅舍身救他性命的仗义之处,更是慷慨激昂,口沫横飞,说谢逊为陈友谅的正气折服,终于不敢动手。
说实话,那个时候看到这里的时候对陈友谅真是恨得牙根直痒,长大后才明白此人真是精通厚黑学,所谓把你卖了还给人家数钱,真是不得不佩服。
再来说说陈友谅的学识,历史上的他并不是个莽夫,大家可以自行网络陈友谅在考察浙江大儒宋濂时候的情形,可谓是文韬武略,而金庸先生其实也曾点化过,只是被藏在了他巧舌如簧、颠倒黑白之下了:
张无忌道:“若说周姑娘是你们客人,何以你们又点了她的穴道?”
陈友谅道:“周姑娘一直好好的在此饮酒,谈笑自若,谁说是点了她的穴道?丐帮和峨嵋派渊源极深,世代交好。峨嵋派创派师祖郭女侠,是敝帮上代黄帮主的亲生女儿。敝帮上代耶律帮主是郭女侠的亲姊夫。武林中若非乳臭小儿的无知之辈,这些史实总该知晓。我们丐帮岂能得罪现任峨嵋派的掌门?张教主信口雌黄,怎不教天下英雄耻笑?”
张无忌冷笑道:“如此说来,周姑娘是自己点了自己的穴道?”
陈友谅道:“那也未必。这儿人人亲眼目睹,张教主飞纵过来,强加非礼,一把将周姑娘抱了过去。周姑娘挣扎不服,尊驾自是顺手点了她的穴道。张教主,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如此大庭广众之间,众目睽睽之下,张教主这等急色举动,不是太失自己身分了么?”
张无忌口才本就远远不及陈友谅,被他这么反咬一口,急怒之下,更是难以分辩,只气得脸色铁青。
然而,历史中的陈友谅究竟如何呢?
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出身草根的陈友谅是反抗暴政的英雄,他较早地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从未投降,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立下不朽功勋,其历史功绩堪比推翻暴秦的项羽。连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也赞他“端的是一条好汉!”
可为什么这个经史子集、军事战略都毫不逊色于朱元璋的英雄却失败了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对他是个枭雄的评价,所谓枭雄,即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对,陈友谅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所以他要不择手段,而不择手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无情。很多人都说他的失败是败在了无情两个字下。
在我看来,事实也确实如此。
倪文俊,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的开国大将,当年陈友谅就是投奔在他的帐下,最初做的是行政文吏,也就是倪文俊的秘书长,后倪文俊做了领军大将军,他也开始出兵带将,并领命驻守黄州,这个黄州就是苏轼当年被贬之地,就战略地位来说,是武昌和汉口的大门,倪文俊追随徐寿辉不久闹起了内讧,并斗争失败逃出武昌,当然就想到投靠曾经的老部下陈友谅,可是陈友谅表面上笑意盈盈,实际上早已磨好了刀锋,杀了倪文俊,并也因此得到了倪文俊的一切,一跃成为天完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徐寿辉,天完政权已被陈友谅掌控,无奈之下他只好让权,但陈友谅还是将他杀了。
赵普胜,徐寿辉的四个得力干将之一,为天完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陈友谅忌讳他战功赫赫,又中了离间计的谣言说赵普胜欲归顺朱元璋,于是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了赵普胜。
如此,老板、领导、同僚,都让他杀了个遍,直接导致了他的信任危机,以及阴毒、狠辣,为后来战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此外,窃以为陈友谅还输在了气度上,史学家至今不明白朱元璋攻打泸州张士诚时,他明明有一个大好的时机直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但他却跑去了朱文正驻守的洪都,可朱文正又恰恰是个善于军事防御的天才,硬是用区区几万守军挡住了他的六十万雄兵的进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洪都守将背叛了他投降了朱元璋,可见陈友谅是个把只能我负天下人,不准天下人负我做到极致的人。
其实,综合来讲,陈友谅还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枭雄,至少在面对元朝不断劝降的糖衣炮弹下,他是唯一一个坚守信念的人,相信随着更多人的挖掘,对于他是不是个坏人,一定会给他一个更为客观的评判,我在这里只是作了自己的一些感概,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无戒365训练营 第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