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张歆艺为什么会愿意为电影《二十二》出资100万并写信给冯小刚
⑵ 如何评价《二十二》这部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正好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名男子在看《二十二》的时候笑出声,然后旁人与其发生争执,最后该男子被赶了出去……我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和前因后果,但是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电影临近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堆名字(我没数,应该是22个),然后渐渐的大部分名字都被画上了框(代表已去世),剩下没画框的,我数了下,还剩9个。全中国就剩这九个了啊!但是转瞬这9个名字也渐渐消失在了背景里。这一幕让人很震撼。尤其是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实在不知道能做些什么,那心头憋闷又难以表达的情感,很难受。最后我再说一句,不要害怕面对阴暗的历史,若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迟早有一天有更残酷的现实会击倒你。
⑶ 《三十二》和《二十二》区别是什么
区别:
1、片长不同:
《三十二》(片长43分钟),《二十二》(片长99分钟)。
2、片名由来不同:
《三十二》拍摄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二十二》拍摄时,这个数字减少到22。这也是影片片名《二十二》的由来。
3、播放形式不同:
《三十二》是一部短片,只拍了其中一个老人,因为是短片,时长不够所以无法上院线。
《二十二》作为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登陆全国主流院线。
⑷ “慰安妇”——日军性奴隶受害者为题材的电影《二十二》这部作品大家看完怎么样
超级棒的一部作品,揭露了那段不容被忘却的屈辱历史。悲痛的过去让我们难以遗忘。
100分钟的片子,平静却凝重。这些老奶奶们韶华已逝,有人儿孙满堂,有人晚景凄凉,但岁月无法抹去她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设计的冲突,透过镜头甚至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些受害者苦难过往展现方式的克制与隐忍。在《二十二》的观众中,年过七旬的卢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对“慰安妇”问题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慰安妇”一词在英文翻译中也容易造成误解。看完《二十二》后,当得知“慰安妇”一词是日本政府发明的,卢伊娜连着用三个“可怕”来形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暴行,“美国也参加了‘二战’,我们这代人对战争还有些记忆,‘慰安妇’遭遇展现了战争的丑陋,不应该被忘记”。
《二十二》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许等不来的道歉。
⑸ 如何评价电影《二十二》
不仇于过往 不忘于历史
文/梦里诗书
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二十二》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电影的技艺,虽然从成片看导演本身的水平实难让人恭维,但能有人愿意去将这段关于中国慰安妇屈辱的历史,忠诚的记录下来,让观众在一群如今已是年过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尘封的往事,不得不说那源于真实的力量给人了以触及心灵的感动。
何为二十二?其所指的并非是青春年少的峥嵘岁月,而是电影《二十二》在完成时仅存的慰安妇人数,相信这个数字也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少,导演郭柯所选取的视角其实非常巧妙,它并没有去过多的引领观众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而是用这如今二十二个看似普通,却尤为特殊仅存的慰安妇老人,她们现在的境遇为展开,透过她们如今平静安详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着那段沉痛的过往。
当往事重提,镜头前的老人要么无声,要么就会说道“不讲了”,这段惨痛的经历给她们留下的是一生都无法抹平的痛楚,电影在着点于这个核心话题的时候,并没有何般煽情,也没有过多的去纠结于过往,于此中你会慢慢的发现这并不是一部要去宣讲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为专注的是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生,一种在如此伤痛的经历过往后,仍旧有着“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看。”的新生。
作为导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郭柯并没有让一种源于生活的平静,真正在镜头下变的生动起来,很多时候,只是在为观众罗列着碎片化的种种,对慰安妇这个特定群体的一展仍旧停留于了表现,空镜头的运用用好了自然会是电影的加分项,但却并不应该成为电影唯一的技艺,这种松散的记录方式,其实自觉是与这个题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静也罢,电影都欠缺一种力道可言。
虽然《二十二》并非一部完美的纪录片,但它所承载展现的一切却又是那么的厚重,还记得电影中那“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会死很多人“直白的话语,不仇于过往,不忘于历史,便是一群历经国难身痛的老人在这部电影中给出的答案。
⑹ 电影《二十二》,给你带来哪些感悟
看完《二十二》,觉得中国也能做出这么好的纪录片了。这里要批评一下导演,这镜头放置我个人觉得比较差。但是内容却很真实,没有任何煽情和做作。这才是重点。
《二十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回望的视角,不是悲愤和仇恨。而是克制着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们被遗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让人寒心的是,就连我们也差点忘掉她们。
赶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见了吗?
⑺ 纪录电影《二十二》曝后记,受害幸存老人仅剩2位,是不是令人感慨
纪录电影《二十二》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创造了票房奇迹,所以也引发了很多国民的关注。在2022年2月8日的时候,剧组又重新发了一个视频,叫做“贰”。也就是说当初的受害者姓陈,老人只剩下两位了,都居住在海南,一位叫李美金,一位叫王志凤。时光荏苒,真的让人非常感慨。
⑻ 长篇纪录电影《二十二》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的十四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她们在战争期间受尽各种难以想象、难以启齿的虐待,其中大部分当时就被折磨至死。
少数幸存者即便侥幸逃生,也是落得伤痕累累,甚至终生残疾。在煎熬中,她们日盼夜盼终有一日能重返家园。然而当她们历经艰辛回到故乡,等待她们的却并非同情,而是无休止的歧视,侮辱和排斥,导致大部分幸存者对她们的遭遇选择了沉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幸存者如今已经寥寥无几。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烛光已渐渐微弱。这分布在全国五省的二十多位老人在当年有着同样的遭遇,在漫长的剪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她们的人生是有着必然的关联。
(8)为什么电影二十二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而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剩下了22位,为了尽可能地留住这段历史,郭柯开始了纪录电影 《二十二》 的制作。
拍摄过程
该片从2014年1月拍到7月,摄制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拍全了22位幸存者。该片在拍摄的2个月以内,导演运用节制的拍摄手法,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在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下完成了拍摄。除此之外,剧组成员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为老人送去了药物、轮椅等物资及善款。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郭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22个“慰安妇”幸存者。最终,他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重点选取了4位幸存者,分别是湖北的毛银梅、海南的林爱兰、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爱连。
⑼ 为什么说《二十二》是最温暖的电影
“二舅”宣扬的不是苦难,可贵的是面对苦难,仍然积极乐观的心态。
窃以为,除了第一快乐的人(不会负责任的人),芸芸众生可以尽量追求成为不回头看的第二快乐的人。
想起了一个西方故事。有个国王触犯了神,神惩罚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国王推上山后第二天,巨石又会回到原地,国王就得再把它推上山,就这样日复一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这个故事可能就在说人生。难能可贵的是,故事里的国王没有被摧毁,每天把石头推上山下山时,他可以轻松幸福的欣赏到夕阳西下的美景。
我们的精神内耗,大多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物质和精神就好像阴阳,此消彼长,相生相克,我们不能任凭物欲滋长,也不能不注重精神的提升。
精神方面,我觉得除了乐观的心态,“二舅”的善良是最打动我的。“忍者无敌”,善良可能是我们治愈自己和别人的最强武器。
⑽ 「慰安妇」题材记录电影《二十二》这部影片怎么样
很感人的,这些老人受了太多苦了
《二十二》延续了《三十二》的纪录风格,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价它为“一部很温暖的电影”。观众不必害怕影片会冲击视觉或刺痛神经,影片并不愿意把老人当成单纯的“历史证据”,它平静地纪录了这些饱受磨难的老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痛苦,有快乐,有挣扎,更有和解。对她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大家怎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