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为什么以前的电影特效那么好

为什么以前的电影特效那么好

发布时间:2022-12-28 19:25:06

『壹』 为什么以前的电影特效会让人觉得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就像你不去对比好莱坞制片水准亦或者你没看过好莱坞,你不会觉得国产不好,事实证明,时代在向前,科技在发展。同理就像你有时候回忆自己以前做得事会觉得自己很傻是一个道理。
而且你既然会觉得以前特效假,就说明电影制造业在特效这块有进步。旧电影也有旧电影感人之处,例如场景真实,演员加上做工是有努力完善不足的。所以现在才会有那么多人在明知道老片特效不好,还是不厌其烦的看

『贰』 为什么,看以前的电影感觉比现在的电影好看呢,虽然以前的特效做的不怎么

以前讲究真实,都是有切身经历的演员,看的是演技,演的是事件,现在做的是特效明知就是假的,看的是脸蛋

『叁』 原来早期的影视特效竟是这么制作的

原来早期特效竟是这么制作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拍摄的局限性越来越小,人们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那在电脑技术普及之前呢?

       回顾电影发展史,你就会发现电影特效与电影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那么,这种大场面是如何不靠电脑后期拍摄出来的呢?

我总结了这么几类:

1.停机再拍

代表影片《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

             《月球旅行记》               

《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

之前我们有聊过,

“停机再拍”是由梅里埃发现的。

虽然我们现在把“停机再拍”称为特效,

但是他的原理还是很简单的,

第一步固定摄像机的机位与景别;

第二部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

第三部改动需要拍摄的东西再拍摄;

如此,这部影片就算是拍完了,

不过如果有需求可以多次反复进行。

由此拍出来的影片可以产生,

物体变多或者凭空消失的效果。

咱现在看来比较粗糙,

但就当时来说,

看到人能凭空消失,

马车能便成人,

观众们都惊叹不已。

2.遮罩与多重曝光

代表影片《一个顶四》《火车大劫案》

《一个顶四》

继“停机再拍”之后,

梅里爱接着又发明了

“遮罩与多重曝光”技术,

他将一块玻璃涂黑作为遮罩,

用它挡住镜头的一部分进行拍摄,

拍摄完毕后将胶卷倒回。

用遮罩挡住另一部分再次拍摄,

多次曝光之后,

不同的画面就会出现在同一副胶卷上。

他利用这项技术,

将四五个脑袋合成在同一个画面里。

不久之后的1903年,

美国导演爱德温鲍特,

再次使用了遮罩与二次曝光技术

拍了一部名垂影史的《火车大劫案》。

这部影片最大的不同就是

出现了简单的“蒙太奇”与“特写”,

还有更为真实,复杂的场景。

3.绘景技术

代表影片《绿野仙踪》《人猿星球》

《公民凯恩》《星球大战》

《宾虚》

《宾虚》

绘景技术由特效大师诺曼道恩发明。

即使用绘制的画面来表现虚构的环境,

他将画面画在了透明的玻璃板上,

将需要拍摄的部分空出来,

这样的话绘制出来的画面

则与拍摄画面有了更为真实的结合。

后来经过众多电影工作者的研究与改进,

绘景技术已经成为了

描绘虚幻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

因为它大大减少了

大型建筑物的置景成本,

比如《金刚》中的骷髅岛,

《绿野仙踪》的悲翠城,

《公民凯恩》的仙那度,

《人猿星球》结局里的自由女神像等,

都是绘景技术的结果。

那么到了现代

尽管CG持术已经十分发达,

但仍有一部分导演

热衷于使用传统的绘景技术,

比如詹姆斯卡梅隆, 彼得杰克逊。

而传统绘景技术的最高峰

则是《星球大战》。

正传三部曲里几乎所有的宇宙场景,

都是由工业光魔的众多艺术家们

使用油彩和水彩在巨大玻璃幕墙上

一点点手工绘制的。

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

与精心调度的摄影机一起组成了

老一辈星战迷们最初的梦境。

4.定格动画

代表影片《青蛙的皇帝梦》《黄莺》 

《家鼠与田鼠》《蝴蝶女王》

《森林王子战群妖》

《森林王子战群妖》 

对画面逐格拍摄,然后连起来播放,

最典型的就是木偶动画,

在特效制作方面这个思路也用的很多。

比如当年星战里面很多大场面

都是定格动画做出来的。

上图是雷伊·哈瑞豪森导演

逐格拍摄动画电影的代表作品,

其中这个长4分半的场景

花费了他4个半月的时间来完成。

有的时候每天只能完成13个动画格的拍摄,

放在影片中,这大概只占了半秒钟的时间。

其中最重要的一幕是,

这场戏充满了黑色幽默色彩,

一些骨架兵的动作看起来甚至像是在跳舞。

从技术方面来说,它可以称做完美;

从创造方面来说,

它是个充满野心和幻想的作品。

哈瑞豪森这一系列的特技在

当时那个年代来讲,

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

5.微缩模型

代表影片《金刚》(1933)《林则徐》

     《火烧圆明园》《指环王》

把不可能实际拍摄到的

布景、建筑物、城市景观、宇宙飞船等

做成微缩模型的叫做模型摄影。

模型可使用各种材料,

如金属、木材、塑料、橡胶、石膏、

皮革、硬纸和玻璃等制造。

为了影片画面的真实感,

须严格注意比例尺寸和表面质感。

不仅早期电影拍摄时运用到了微缩模型,

《指环王》《阿凡达》《变形金刚》

《星际穿越》《银翼杀手2049》

《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

《哈利波特》

等如今的作品依然离不开微缩模型。

怎么样,看了早期的特效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我以后还会给大家

带来更多的关于影视的介绍哦~

『肆』 为什么以前的电影特效会让人觉得假

我觉得还是导演能力不够。我们国家的老牌知名导演都是从不用电脑特效的时代过来的,对于先进的电脑特效视觉的把握不见得能把控的住。而新进的导演在没有老一辈的导演的带领下,没有足够的电脑特效片的制作经历,投资人也不会放心把大把的钱交给这样的导演去试验。

『伍』 为啥现在的电视剧电影没有以前的好看感觉以前的电影拍的好用心

不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没以前的好看,没以前的用心,而是人们看的东西多了,接触的东西多了,所以审美提高了,看的东西多了以后呢,可能对这个电影的剧本桥段都比较熟悉,有的只看开头,就猜中了结尾,从而觉得没有意思。就像早些年看射雕英雄传看渴望看霍元甲,其实那个时候拍摄技术包括美工场景,包括剧本什么的肯定都没有现在的好,而且技术也没有现在的发达,尽管用的黑白电视看也是看的津津有味,甚至万人空巷,但是现在再让你看那个时候的电影电视剧,你会觉得简直都不能看不能入眼,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觉得以前的电视剧好看,而现在的电影电视剧没以前的好看不用心还是人看的多了。还有八几年的春节晚会,你看那个时候的化妆服装,现在看起来简直是太可笑了,而现在的春晚让你看舞台效果,服装化妆比那个时候好的不止几倍,但是感觉就是没有那个时候的春晚,看着好看,也是这个原因。

『陆』 身处在贫穷落后印度的宝莱坞,为何其“电影”特效能够做得那么出彩

我觉得主要就是他们电影公司足够重视对电影事业的发展还有幕后制作者的努力。

印度宝莱坞和美国好莱坞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我觉得印度宝莱坞在一些电影上是不输好莱坞的,特别是社会教育类题材的电影,比如《嗝嗝老师》、《摔跤吧,爸爸》我觉得都是特别好的电影,并且还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好莱坞的各种科幻大片都是全球顶尖的,但是宝莱坞的电影特效上也并不算差。

综上,我觉得印度虽然贫穷,落后,但是他们在电影行业上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社会和教育题材上,他们完全是可以和美国的那种教育片相媲美的,宝莱坞电影特效也很出彩,这也离不开幕后人员在电影制作上的努力。

『柒』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效,依然觉得以前的动作片好看

虽然现在的动作片有了特效,但是缺失了剧情。

电视剧要做好,首先看得是剧情。如果剧情比较狗血的话,还有几个人愿意看呢?再者是演员的演技,剧情可以差一点,但是只要演员的演技好,那倒是还可以弥补的。

但是如果是剧情差,演技差,那整部剧基本上就没救了。现在的动作片就是这个样子,基本上就是抄袭以前的剧情,然后采用一批小鲜肉来搞一下,虽然人气挺高吗,但是真的没有一点演技可言,自然就不好看了。

『捌』 为何数十年前的电影特效几乎不输现在的电影

最近重看黑客帝国三部曲,看到第三部锡安城防卫战的桥段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可是2003年的片子,距今十多年了其特效水平比之当今电影也并不落伍,感觉这十年电影特效水准的确也是有很多突破但是主观感觉上,并没有感到质的飞跃的程度,是因为画质的精致度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极限了么?就像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真实越不好有新的突破了么?

对于广义上的CG来说,近20年的革新主要在于纯CG镜头大面积替代实体模型。如果只算10年周期的话,那就是可以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CG镜头的景别也越来越近了。

如果只按照十年为周期的话,的确我们发现十年前的效果其实已经挺不错了,貌似和现在的效果并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以十年为周期,抛开CG技术的进步,单是电脑性能的提升都是极其巨大的,那么为什么给我们的感官却没有很大区别呢?这其实是好莱坞导演们的聪明之处,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导演最欠缺的--做自己有能力把控的效果,合理的规避难度。

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侏罗纪公园1里面的恐龙群集奔跑的镜头,放在现在看也肯定会让人觉得很真实。今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里面的恐龙也很真实,那么这接近二十年的差距在哪?

侏罗纪1的时候的技术水平,理论上来说只能保证两点--光影正确,动画合理。而这其实就是我们对于真实的第一判断要素,做出了多少细节在真实性上只是次要的存在(当然近景和特写镜头除外)。做侏罗纪1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很巧妙地配合使用了CG和实体模型,CG被用来制作奔跑的相对小的恐龙,以及夜景下的部分,近景等CG级别达不到的部分都用实体模型来拍,而且CG镜头严格控制长度,在观众快要感觉到不真实的时候就切掉了。这种方式被好莱坞导演一直沿用至今,实拍和CG交替使用,让观众弱化CG中的恐怖谷效应。

所以好莱坞的特效电影就一直在合理的利用极限能力的情况下不断进化,十年前的《后天》里面大洪水的镜头只是短短几个,而2012里则是各种洪水爆发,到了妇联环太平洋时期,水的问题几乎被好莱坞彻底克服(Flowline功不可没),你会发现水的特效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多。

而以金刚为起点的WETA也将毛发发扬光大,在以前毛发的角色还是很金贵的,不能随便给特写。而我们的凯撒已经可以把脸撑满整个屏幕了。

所以说不是说近10年的技术没有进步,而且十年前的导演规避了技术瓶颈,或利用美术和剪辑来弱化当时的技术瓶颈。

对比起来国内导演因为不懂特效,所以经常有不切实际和异想天开的要求。好莱坞都刻意回避纯CG镜头的长时间展示,他非要变着法加特写,加时间,“钱都花了,那就尽量多展示,看的越多越值”。结果闹出不少笑话。

现在的特效最大的发展在于,他让人觉得这不再是特效做出来的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让特效体现出真实。给大家看两张图感受下特效的强大:

这张萌吧?其实它是这样的:

我不会举太多IMAX时代的电影来做对比,就找了一些近年来不错的特效,跟黑客帝国也就差个几年。

抛开IMAX,七毫米胶片,200FPS,云渲染这些基础的硬件升级不说,

纯粹从CGI(数字特效)角度来讲进步已经很惊人了有一部叫做《百年电影特效发展史》的小短片就对2010年之前的电影进行了技术比较,推荐对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从同一系列的电影来看其实很容易看出,但我无法准确的把技术升级的范围定义在十年内

1993年《侏罗纪公园1》的恐龙,当时皮肤皱褶是无法通过3D模型来实现的,因此暴龙袭击汽车内的孩子的时候恐龙的头实际上是用遥控的恐龙模型来进行拍摄的,虽然机械模型的皮肤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材料拼凑出毫无瑕疵的细节,缺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实际恐龙很难有太多的表情,实际就是个面瘫。

1997《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开篇就出现了剑龙的皮肤特写镜头,实际上那时候的3D技术开始支持“凹凸贴图”,就是在皮肤表面用一层黑色的影子描绘来展现皮肤表面的凹凸感。

十年前的特效相比今天,个人看来更(只能?)着眼于视觉的“看起来”,而今天除了视觉效果外则更兼科学。记得曾看过变形金刚幕后介绍,有一个镜头是大厦折断的效果,当时特效已经基本完成,而在一位建筑学专家看后表示,对于一栋镜头里的大厦来讲,那样的破损过程从工程学来讲是不可能的,因此导演要求重新制作。

如果只求普通观众的“看起来”,又何必这样。

至于以后激动人心的进步,目前来看应该是更加身临其境的3D效果吧。全息倒不怎么看好,不是技术原因,只是摄像机的走位、角度是观影效果很重要的成因,用全息,谁来控制摄像机,还有影院座位谁来分,观众能不能走动.(想一想大家都要站在超人身上...那场面)诸如此类。最后:电影特效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与科学从来没有分开过,你看得到的是艺术,你看不到的是科学。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以前的电影特效那么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通道墙如何设计 浏览:650
林秋楠新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448
电影绝不姑息好看吗 浏览:186
京基100电影院多少楼 浏览:50
好看电影推荐片段神偷 浏览:956
电影台词截图怎么组合 浏览:203
网上购电影票用什么软件 浏览:391
中国好看的电影动画片大全 浏览:242
孝顺女儿电影免费全片 浏览:387
你杀我狗我杀你儿子什么电影 浏览:78
电影盗墓笔记好不好看 浏览:526
聪明的顺溜之兵王争锋大电影免费播放 浏览:743
西游记哪个电影最好看 浏览:718
溪口今晚有什么好看电影 浏览:436
流浪地球电影院上映多少天 浏览:367
电影如何下载字幕 浏览:892
国庆有没有好看的电影2020 浏览:492
电视上看电影怎么设置国语 浏览:582
光头强全集电影免费 浏览:549
如何在油盘上下载电影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