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年导演有哪些
王小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青红》;陆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寻枪》;贾樟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三峡好人》《世界》;万玛才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静静的玛呢石》;方刚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上学路上》;颢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青春爱人事件》。
其实大量青年导演如贾樟柯,张元等都并非出身导演系,但是导的片子很不错的。也具有代表性。
⑵ 丁真没做到的,他做到了
藏区这块被称为 “最后一片净土” 的地方,让不少人心驰神往。
如果有人喊着要出发去“洗涤心灵”,你一定知道这人要去哪 旅游 。
身披露臂红衣的喇嘛、三步一叩首磕长头的信徒、50元人民币后面那伟岸的布达拉宫、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
藏区对我们来说总是充满着神秘感,这也是藏区之所以能成为“净土”的原因。
布达拉宫
在很多人眼里,藏区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个经济发展至上的时代,它依然遵循着某种古老质朴的生活方式。
先入为主的我们,直到现在依然用一种外来视角,肆意想象着这片土地。
丁真 的意外走红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身穿藏袍、笑起来天真无邪的大男孩,说他来自四川时,我们都楞了一下。
他应该是来自某个遥远神秘的地方才对,怎么会来自一个我们熟悉的地方呢?
对藏区的想象,让我们逐渐产生了“偏见”。
丁真
有一个中国导演,就致力于用电影的方式,打破我们的“藏区偏见”,他便是 万玛才旦 。
他的电影,一直以来都在做一件事,让观众看到真正的藏区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就像他在《乌金的牙齿》的扉页上写的那样, “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的故事,一个更真实的被风刮过的故乡” 。
年轻时的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的故乡故事,是从2005年的短片 《静静的嘛呢石》 讲起的。
这部短片也将作为, 现在电影短片季 本月上线的展映单元【大师范】中的一员,进行展出。
短片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喇嘛,他常年跟着师傅在寺庙里念经修行,很少能有时间回家。
借着过年的机会,小喇嘛终于得以与家人团聚,父亲为了犒劳艰苦修行的儿子,买了电视机放《西游记》为儿子放松放松。
没想到的是,围绕着这台电视机,发生了不少事……
《静静的嘛呢石》
这是万玛才旦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拿着手掌大的索尼家用DV拍摄的短片。
虽然只是学生作品,但万玛才旦那份扎根藏区的表达欲已经显露出来了。
他在短片中对于藏区生活那份真挚的表达,让人惊叹这竟是16年前的作品。
那个年代关于藏区的电影,不管是 [盗马贼] 还是 [天浴] ,虽然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片,但对于藏区,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外来人视角,一种与藏民们的隔阂。
[盗马贼]
但《静静的嘛呢石》不一样,我感受到了亲近。
万玛才旦将镜头直接放置到了藏民家中,以一种日常化的视角去观察。
喇嘛在万玛才旦的电影里与常人无差。
他们也会对电视机沉迷,也有着生活的烦恼,现代 科技 同样侵入了他们的生活。
《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用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藏族人自己视角下的真正生活。
他也以此去反击那些走马观花后,就声称记录下真实藏区的人。
正如万玛才旦所说, “这些人常常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所展示的是真实的,但这种真实反而使人们更加看不清我的故乡的面貌,看不清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从《静静的嘛呢石》开始,到最近的[气球],他用自己的作品诠释着故乡的真实面貌。
万玛才旦诠释的方式是温柔的,他用最平凡的日常为自己佐证,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证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种证据在 《静静的嘛呢石》 是电视机,在 [塔洛] 中是身份证,在 [气球] 中是避孕套。
[气球]
万玛才旦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去消除银幕前我们对藏区的神秘想象。
一个小小物件,关联起了我们与藏民们的生活,原来大家的生活是如此相似。
那些外来想象,在万玛才旦的电影里被这些物件一一击碎。
这才是最真实的藏区生活。
万玛才旦
随着《静静的嘛呢石》斩获了亚细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万玛才旦也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像 松太加 ([阿拉姜色]) 、 拉华加 ([旺扎的雨靴]) 等一大批年轻藏语系电影人,也跟随着万玛才旦的步伐开始崭露头角,为展现真实的藏区生活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静静的嘛呢石》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藏区的新方式,那个神往之地其实就在不远处。
现在电影短片季 【大师范】单元还有着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师短片,它们也都为我们展示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
下载 「现在电影APP」 ,这些带着各色文化的短片就在其中。
下载地址:
https://m.xianzai.chuanyingtech.com/
更多好片,敬请期待。
【大师范】展映片单
⑶ 万玛才旦是一名藏族导演,他指导的电影《气球》该如何评价
11月20日,万玛才旦执导的第七部故事长片《气球》将在全国公映,跟前两部作品《塔洛》和《撞死了一只羊》稳定的镜头语言不同,《气球》全片大部分时间都用了手持拍摄,稍微摇晃和运动的镜头,将片中女主角卓嘎面临的多重困境准确地传达了出来。而对于导演万玛才旦来说,即便准确传递出了卓嘎的困境,但却无法给这种困境提供答案,他说,“卓嘎的困境,其实也是我自己的困境。”
《气球》导演在指挥演员演戏
多年以来一直坚持拍摄藏族题材的电影,也一直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和电影语言风格,万玛才旦导演身上的确有很让人佩服的地方。他告诉记者,这些年自己的拍摄态度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焦点一直都放在人的身上,希望让大家能感受到藏族普通老百姓真实的情感。”他透露,今后不排除会拍摄现代题材的电影,“比如塔洛进城后会发生什么?”
⑷ 万玛才旦导演的老婆叫什么
万玛才旦,男,藏族,1969年12月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先后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用藏、汉文发表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译文二十余篇,作品入选多种集子。没有他相关家庭的报道。
⑸ 非常棒的华语电影都有哪些呢
五部高价值的华语电影介绍如下:
一、《无间道》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二、《甜蜜蜜》
改革开放初期,黎小军告别女友小婷从天津来到香港讨生活,期望有天挣到大钱把小婷接来与之风风光光地成婚,没料想日子会比想象中的难熬许多。黎小军在快餐店与同样从大陆到港讨生活但避讳谈自己身份的李翘结识后,因为共同喜爱邓丽君,两人人在异乡的孤独都有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并在交往的过程中生出了真爱,可是世事难料,两人最终无奈分手,黎小军成了小婷的老公,李翘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然而因为邓丽君,两人的缘分并没到此为止。
三、《重庆森林》
编号为223的警察失恋后患上失恋综合症,在与金发女杀手擦肩而过又离奇相遇并有了一晚温情后,原本以为包括“爱情”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有保质期的他意外地迎来心灵的短暂温暖。可是,他们的爱情还是结束了。快餐店新来的女招待阿菲爱上了时常光顾快餐店的编号为633的警察,因拆了他的女友留在快餐店给他的“分手”信,阿菲知晓了他的心情,偷拿到他的钥匙趁他不在时常潜入他家,一边梦游一边悄悄地改变他的生活,终在被他撞见时令其感受到情感的回归。然而,这才是他们 爱情的开始。
四、、《春光乍泄》
黎耀辉与何宝荣是一对同性恋人,为了有新的开始,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离开香港来到阿根廷,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黎耀辉想安下心来过日子,无奈何宝荣于夜夜笙歌中放纵着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寻更多的刺激,只当黎耀辉是他受伤后的港湾,两人分歧、争吵越来越多,心的距离越来越远。黎耀辉明白过去的日子不可能再复返时,决定离开何宝荣,而正是在他离开后,绝望的意味才在何宝荣的脑海中完整的浮现。
四、《阳光灿烂的日子》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五、《悲情城市》
这部电影是台湾的悲情三部曲之一,是不是感觉很可怜啊,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下一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悲剧,其实电影的内涵还是相当复杂的,它主要是把当地人和外来人之间的矛盾。本家人和国民党之间的冲突,看着是在很平常的叙述一件事情,但其实里面又暗藏杀机。
⑹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领导名单
当前(2021年6月)领导:会长:李少红,副会长:冯小刚、尹力、贾樟柯、张扬、王红卫。
1、李少红
李少红,1955年7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华语影视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主要作品有橘子红了、红粉、大明宫词、红楼梦、恋爱中的宝贝、四十不惑、血色清晨、银蛇谋杀案等。
主要作品有爱情麻辣烫、落叶归根、皮绳上的魂、飞越老人院、向日葵、冈仁波齐、洗澡、无人驾驶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网-协会成员
⑺ 电影《气球由藏族》导演谁指导
藏族电影《气球》由万玛才旦导演。
《气球》以上世纪90年代的藏区为背景,讲述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该片未上映时,便获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影片提名,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提名,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之最受欢迎影片提名及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影片奖)。电影上映后,它拿下了豆瓣7.9的高分,引发观众的思考和热议。
近年来,随着藏语电影相继上映,“藏地新浪潮”在文艺片的环境中异军突起,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族导演,开始被越来越多观众看到。
有影评人曾评价,《气球》是万玛才旦迄今拍摄的最好看的影片。相较于大量文艺作品的晦涩难懂,《气球》通俗流畅的叙事,即便是非文艺片爱好者,也不会难以理解故事内容。
万玛才旦
作为一位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万玛才旦在文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藏族身份,为他的作品增加了神秘感。他始终关心着传统信仰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关乎着人性之美。万玛才旦作品通常故事简单,却立意深刻,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把人摆在第一位。
个人经历
万玛才旦,1969年12月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先后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1991年,万玛才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撰写小说《诱惑》,获得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届文学作品创作评奖二等奖。
1999年,撰写小说《岗》,获得第5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秀奖。2002年,编导个人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大学生电影节第4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
2004年,编导35mm彩色短片《草原》,该片获得第3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2005年,自编自导剧情片《静静的嘛呢石》。2008年,拍摄纪录片《巴颜喀拉的雪》。
2011年,执导剧情片《老狗》,该片获得布鲁克林电影节最佳影片。2014年,执导剧情片《五彩神箭》,该片为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2015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塔洛》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2016年,监制剧情片《清水里的刀子》。2018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撞死了一只羊》获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2020年9月“2020南方文学盛典”颁出,万玛才旦摘得“年度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