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游记女儿国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女儿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看女儿国那一集了,不仅是因为女儿国国王美若天仙,还因为本集插曲“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百听不厌。而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据说,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真的爱慕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但徐少华无意于她,最后这段情缘无疾而终。所以看这一集时,总会格外用心地捕捉朱琳眼神里的情愫,是真情还是假戏。
所有这些情感铺垫,使得春节期间去电影院,自然把《西游记女儿国》当成首选必看电影。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略有心得,为文一篇以记之。
如果让我比较电影版与电视剧的区别,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吧。
从故事情节上看,电影删去了蝎子精的内容,增添了梁咏琪扮演的国师和林志玲扮演的河神的爱情故事。电影版展示的是两对情侣:国师和河神、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河神爱国师,爱得偏执病态,国师以国家为重离开了她,她一动怒就爆发出全部的力量,要毁灭整个世界,但最后自己也被毁灭。河神的爱是自私狭隘的爱,爱对方被拒绝,就选择报复,害人害已。
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彼此相爱,女王说:“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表达她要跟唐僧西行的决心。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并决心要生下来孩子,透露出他动摇了西行的意志。但是,女王脚一踏出苦海尽头的国门,整个女儿国就石化了。唐僧因动了凡心,始终系不上袈裟。他们都明白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爱,而辜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都选择了放手。
这样的情节改编,使得电影版表达的主题的倾向上和电视剧也有所不同,电影更倾向于突出爱情主题,表现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待爱情的矛盾、纠结、痛苦和选择。而电视剧版则淡化了爱情,虽然,我们从女儿国国王密诏唐僧入室那一个片断中,也似乎窥到唐僧有些许的动情,但是这种男女情爱的微妙,表现得还是不太明朗。电视剧更侧重表现唐僧抗拒诱惑,并经受了考验的坚定信念。比较而言,电影版在表现人性上更真实,更容易跟观众产生共鸣。
从人物语言上看,电视剧更像一篇白话文,通俗直白。而电影版则更体现时代特色。有的恶俗搞笑的,比如,师徒四人被执行死罪,别人都是被一箭射杀,唯有猪八戒被百箭射杀,他问自己犯了什么罪被杀,刽子手说:“男人,死罪!长得丑,罪加一等!”有更多语言是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比如:菩萨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唐僧说:“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没有区别”……这样的语言,把观众引入了深层次的思考,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而升华到了爱情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从这一点说,电影版的表达深度更胜一筹!
从角色扮演者看,电视剧女儿国国王扮演者已经深入人心,心理上本不能接受赵丽颖扮演此角,感觉她无论如何也不足于展示国王的威仪。但在电影中,赵丽颖又重塑了女儿国国王的形象,她以纯真可爱的骑鹿少女形象出场,虽不惊艳,眼神中的好奇青涩也给人几许好感。她对唐僧一见钟情,爱得炽热真挚,一无返顾,不惜跳入唐僧乘坐的小船,飘向回头无岸的苦海。但当她梦到唐僧和她蓄起长发,和她慢慢变老,却不快乐时,她又亲手为唐僧系上袈裟,目送他离去。
这是一个爱得纯粹的女孩,她可以舍弃一切爱人,但发现自己的爱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时,她又勇于放手,并给爱人离开的勇气。这是一个爱得决绝而又不失理智的女孩,这是一个会在爱中成长的`女孩,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着博大胸怀的女王!所以,不选择像朱琳那样的熟女,而选择赵丽颖这种甜美又不失坚强的女孩形象,是非常符合本片的角色定位的。
从细节上看,电影版因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所以细节有很多,增添了很多戏份和笑点。比如师徒四人被射杀,孙悟空去讨堕胎药等等。但有时,也给人一种冗长无聊的感觉。而电视剧版则内容直白单一,情节紧凑集中。
从画面和观影感受上来看,电影版则以绝对优势碾压电视剧版!电影版是高清,3D效果,画面逼真立体。尤其是林志玲河神是水的化身,通体透明,身材曲线凹凸有致,发起怒来则水波汹涌,极富美感和震撼力。这当然都得益于现在高超的特技技术。看3D电影还是应该去电影院,不可言喻的观影感受。
综上比较,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已摆脱了电视剧版的窠臼,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亮点,而电影的插曲更是不得不赞的亮点。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跟剧情酬和呼应,情意交融。
2.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说个人观点别喷: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像西游记,里面没多少打戏,但我觉得这作品感情很入人心,之前看得都是打戏的多,但是这片演出了人的七情六欲,毕竟人都有感情,两位演员很入戏,对手戏都挺好。
3. 你怎么看待《女儿国》这部电影
画面挺好的,剧情嘛,有笑有泪吧。反正贺岁片,图个乐儿,也可能我泪点低“若有来生”关键插曲,满分啊,简直太好听了,好听哭,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是有区别的,区别大了,林志玲好帅,话说电影结束我也没见郭富城啊,原来他演孙悟空。
4.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女儿国》
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将感情的叙述放在了第一位,通过喜剧的表达方式,但是在原著西游记中女儿国的表现太过经典,现在这部电影将这段通过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掺杂了太多的感情,有点混乱,同时影片中人物的表现和原著中的也是差异非常大,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5. 《女儿国》:爱是克制,爱是成全
《女儿国》: 爱是克制,爱是成全
首发:沐遥诗雨(MoyleSY)
.
大年初一,《西游记女儿国》上映,因为很喜欢张靓颖和李荣浩的那首《女儿国》,也被MV中的唯美画面所吸引,所以选择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影院。
电影中喜剧元素颇多,不论是怀孕后掉光胡子而抑郁的沙僧,亦或是被国师换箭射成糖葫芦的猪八戒。还有悟空取堕胎泉的药水,一句“打哭不算数”更是全场爆笑。
五岁的女儿,看过以后,问我:长大,我可以去找唐僧吗?回来后还念念不忘片尾彩蛋中,猪八戒的一句“火焰山,烫脚啊!”
孩子看的欢乐,而我却因为女儿国国王和唐僧的爱情所动容。
01
电影开场,师徒四人,途经忘川河,遭河神袭击,因而误入西梁女国。从天而降的唐僧与悬在半山中采药的女儿国国王初次相逢。
被各自救下后,赵丽颖所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心头小鹿乱撞,骑一雪白神鹿,飞奔回族。
这里的女儿国国王,是少女的形象,她并不柔媚,而是娇憨懵懂。她慌乱的和自己的族人说,“我见到男人了——大眼睛、双眼皮——”,她得到的答案是中了情毒。
她慌乱的去先祖典籍中寻找答案,寻求帮助。
她亲自审问唐僧,亲口质问他,男人是不是都是骗子,骗女人给他们生下孩子,然后再去欺骗下一个。
而当唐僧说出,“小僧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国王脱口而出的是,“对,就是这句话。每个男人都会这么说——”
看到这里,影院里忍不住一阵低笑,笑的多半是女人,因为觉得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其实,每个女人在恋爱之初,都如此刻的女儿国国王一样,既心动,又忐忑,害怕误入歧途,却又忍不住一探究竟。
就像赵丽颖所扮演的国王,一面在质问,一面却忍不住在表白,“我想你了”一样。
那种懵懂的初恋情怀,可能对许多人来说,都成了不可提及的稚齿时光。担心那个年月的自己实在是幼稚,拿不出手,担心那时的自己实在是不堪回首。
但谁能否认,我们都是从这样最初的善良、美好和稚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
我们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成熟、坚强,但常常不愿面对心底的纯净。
我始终相信再复杂的世界,也需要一颗纯洁的心去面对。
喜欢欣赏美的,欣赏简单的,并不代表,这样的你不懂深刻,不能深刻。
02
护国心切的军师因为预言唐僧师徒四人将给女儿国带来灭国之难,决心将他们杀死。
美女国王化身成卫士,换走了要杀唐僧的箭,一同去寻找离开女儿国的方法,寻找典籍中缺失的部分。答案竟是:“懂得情为何物?。”
唐僧、八戒和沙僧因为落入河中,误饮子母河水,而受孕。
唐僧在美丽善良的国王劝说下,不忍放弃腹中骨肉,决心生下孩子。
悟空做了恶人,施法术让他们喝下落胎泉。是女儿国美丽善良的国王,陪着唐僧抄写经文,了结心伤。
在获取落胎泉水时,一句 “西行取经是为了普渡众生,那腹中胎儿又何尝不是众生之一呢?” 让一贯机灵的悟空竟也无言以对。
但最终,他们还是被捕获。国师为了保护女儿国,将唐僧送入苦海,另其自生自灭。而对唐僧一见钟情的国王,飞身跃入船中。二人漂流在苦海之上,无日无夜,无水无食。
唐僧甘愿让女儿国国王食其血肉,让她可以度过劫难,飞升成仙。但国王却只是轻轻地咬下牙印,宁死也不愿食其血肉。
在那一刻,生命将卒之时,唐僧和国王,两个彼此惊艳,又相护陪伴的人在这一刻,忍不住牵起了彼此的衣袖,相约若有来生。
在那一刻,唐僧不再是无情无欲的唐僧,他也被善良和美丽所牵引,他的心也有了柔情的互动。
因为动情,女儿国的大门被打开,两个漂流苦海的人,得到了救赎,在那一刻,唐僧是决心要带这个不顾生死也要随他而去的女孩一起上路的。
只是,女儿国的国王是天选之人,她的离去势必山河变色,众生皆枯,在挣脱的刹那,国王和整个女儿国都在石化成灰。那一刻,唐僧不顾一切地扑回了结界之内,救回了国王。
他的心,也跟着彻底地失落了。袈裟披不上,因为情心已动。
就像歌中所唱: “ 既生苦难我西行,何生红颜你倾城,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 也像诗中所写: “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此时的唐僧,成了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有挣扎,有情感的凡夫俗子。
就像我们在生活之中,所遇的一切挣扎,也许没有对错,也许注定遗憾,但不论怎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听从本心。
何为佛,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忍,也许就是我们对他人的一份善良。
生活并没有那么复杂,无论走怎样的路,无论你有怎样的追逐,任何时候,别忘记善良。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抵不过心的宁静。
记得在任何时候:听从本心。 这也是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03
当然,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是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被救回的女儿国国王昏迷不醒,唐僧焦虑难安。
而此时,另外一段国师与忘川河神的爱情,却因为牵手无果而走上了天翻地覆的道路。这是一段与他们截然想反的执爱与弃爱。
国师因为要守护女儿国,而忘川河神执念慎重,想要带走国师。在守候了二十年后,依然遭到拒绝。怒而水淹女儿国。
在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动乱之中,人与物皆沉入水底。在这一场争斗之中,众生皆苦,这让唐僧再次看穿情魔,甘愿为度众生而放弃小情小爱,心向佛祖。
他体悟到, 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是没有分别的 ,西行普渡众生,职责更大。
而女儿国的国王,从长久的昏迷中醒来后,看到了守护着他的唐僧。一行清泪缓缓而下。
她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你蓄起了长发,我们相守一生,但是,你却并不快乐。
所以,这一次,唐僧也愿放下心魔,重披袈裟,而女儿国的国王,也懂得了他们的生命都有各自的使命。甘愿相互成全。
他们都实现了从小情小爱到普渡众生的转化。临别时,唐僧说:若有来生,但其实,他们都知道,也许并没有来生,这份情与爱注定要深藏心底。各自前行。
电影结束了,但心中的怅惘犹在。
失落的是回不去的青春,是不会有结果的爱情,是那些没有来得及实现的心愿,是我们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遗憾。
赵丽颖曾经在访谈中说起过: 《女儿国》里的爱是成全。 因为爱他,所以,不忍看他不快乐,甘愿放他西行。
而冯绍峰说过, 爱是克制。 因为爱她也爱众生,所以,他的人生只能一路西行。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只在自己的人生里缓步前行,无论爱情,还是理想。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伤心难过的时候,要记得:
牢记初心,牢记善良,懂得成全,懂得克制,是我们一生 都 要去努力的修行。
本名李玲玲,80后;
写字是一份美好,只为寄托心情。
更多美好,关注这里:
点赞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6. 如何评价《西游记:女儿国》这部电影
圣僧亦好奇情为何物。这里的圣僧烟火味实在太重了,与其说在扮演圣僧,不如说是在扮演一个不谙世事单纯善良不通男女情事的男孩。当国王不小心拍到他的屁股的时候,他是呆愣不知所措,而不是双手合十。当国王咬了他的手时,他收回手不是心无旁骛,而是用另一只手抚摸痕迹。当他们找到据说只有用真情才能找到的出口后,圣僧道:“可是情为何物呢?”国王石化后,圣僧控制不住自己扑向国王,抱住她扑回结界内。
7. 这么多年过去了,《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片段为何依旧让人念念不忘
《西游记》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而且也被多次拍成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86版的《西游记了》,每到寒暑假时,就会有电视台滚动播放,其中很多片段都非常有意思,而且让人记忆深刻,但依旧让人念念不忘的就应当属女儿国的片段了,这一段也还被单独拍成了电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段与其他章节都不同,在这一段里唐僧这一角色感觉更接近于我们凡人。经典的永远是让人难忘的,虽然唐僧的故事只是个传说或者只是个故事,可以说离我们的现实很远,但其中的道理和寓意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迷茫或者不明的道理,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8. 如何评价《西游记女儿国》
这个《西游记女儿国》这部电影里的情节和之前两部西游记题材有很大差别,这次注重了唐僧与女儿国的国王感情的描写,和以往的重点在师徒四人降妖除魔有所不同,但是剧情改编的恰到好处,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是一种情窦初开的感觉,唐僧有一种爱却又不得不抑制的纠结,两个人最亲密的举动也仅仅是扯扯衣袖,却又让人感觉非常美好,故事的结局也充分尊重原著,唐僧选择了去爱众生。
最后再说说电影的画面效果,整体看上去,场景切换流畅自然,特效技巧设计的非常精美壮观,而且导演组在全国多地实景考察,背景美轮美奂,让人有一种很愉悦的视觉冲击感,一点也不差于好莱坞电影的特效。
9. 西游记之女儿国片段读后感
西游记之女儿国片段读后感5篇
《西游记女儿国》不同以往的西游系列影片,它使唐僧变得有情有血有肉有灵魂起来,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游记之女儿国片段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只有她爱你,芸芸众生不爱你,可你选择了芸芸众生,却认为爱一个人和爱芸芸众生是一样的。
——题记
正月初七,忙里偷闲去电影院看了《西游记之女儿国》,可是,这部电影却和想象中不一样。
第一,不知道在看什么。芸芸众生和一个人的立意一点也不新颖,反观86版的女儿国那一集,立意是害怕,是动摇,因为害怕自己会动心,害怕爱情的到来,害怕自己的动摇。电影里面有害怕没错,可是唐僧的害怕在电影里是什么,害怕的是妖怪,是女人。这点让我很是不解。电影总是在拆自己的台,问观影者情为何物,可到最后,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或者说,并没有深刻留下这个问题,我们的目光只在女儿国国王和唐僧之间类似朦胧初恋一样的感情上。应该说,除了“女儿国”三个字,就没有什么靠边的了。我不否认你说你要有一个大胆的创新,说你加进去的忘川河神和国师之间的爱情只是为了说明我们需要的是“以情化情”,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有童话的感觉,是一个少女爱上了一条河的童话故事,本来对这条线有很大兴趣的,可是后面变成了什么,少女说,你去找大海吧。这是三角恋还是什么,你怎么不说你去找东海龙王吧。后来河神还在苦苦挣扎,你说,我永远不会离开国王的。好的,就是因为这句话,河神差点把女儿国给毁了?可能这也是前车之鉴,国师与河神的爱情之间,是国师为了责任抛弃了河神,才有后来的故事,可后来的唐僧也是单方面拒绝了国王,难道你不怕国王报复吗。
第二,儿戏。赵丽颖是谁,当今的流量小花,她刚出场的时候,我以为我看错了,这是国王吗?这分明是个公主!作为一个国王,青春靓丽,处处是小女孩的娇憨,小女孩的心思,是什么决定都不能自己做主,反而要求助国师的孩子,这能是一个明君吗?这简直是儿戏!你当做国王是过家家吗?女儿国的剧情中本应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才是主线,后来竟然变成了国师和河神的主线,这倒也没关系,可以说你大胆创新嘛,问题是,之前也没说国师和河神这么多故事,河神那么痴情,河神等了国师不是两年而是二十年。而之前没有任何交代甚至没有任何交代。编剧你是不是闹着玩?
第三,故事没有推动力。尤其是河神那一段,终极大反派居然是之前默默无闻的河神,因为影片的限制,或者是之前的立意不足以推动故事的发展,没法让影片看起来很痛快,所以要用特效来拉动进度条,也因为如此,才在里面插入了关于河神和国师的故事。且在女儿国里面,也没有可以撑起最后的特效的终极大反派,没办法在最后一幕大结局的时候产生能让剧情和特效完全发挥出来,所以硬拉来的河神也是真的无辜。而为了交代这个,又必须河神和国师对立起来,所以一个明明可以好好解决的事情,作为一个国王做个决定都要求助的国师怎么可能不知道,却偏偏要用守护国王,离不开国王的扯淡借口差点毁了女儿国。然后又很尴尬地连孙悟空他们三个联手都打不过,但是金手指佛祖一来,冠冕堂皇的话一说,手一抬,河神就只剩一枚内丹,唐僧也得出了爱芸芸众生和爱一个人是一样的结论。
第四,无厘头的幽默。电影中的落胎泉的管理者是谁?这个人是如意真仙,他是牛魔王的兄弟,因为红孩儿迁怒了孙悟空,而不是电影里这样貌似如花的喜剧演员。若是好好利用这一点,电影票房根本不会扑街,或许,也是为之后去火焰山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五,与原著没什么相同点。原著中的女儿国中的女儿们对男人的态度可不是视男人为毒物而是将男人视为人种。恨不得都围上去。而不是对其恐惧。原著中的唐僧其实没有那么悲悯天下,他可以随意的舍弃一个尚在腹中的孩子,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或许没有爱,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唐僧对国王的爱显而易见。
第六,女儿国国王和唐僧的感情戏。从电影中看,似乎有的是初恋般的怦然心动,可是这个女儿国不是其他的,它里面没有男人,所以或许女儿国国王看到唐僧的时候,对唐僧产生的是好奇而不是爱情。可是相比原著来说,这里却又是他的一个进步,毕竟在原著中唐僧似乎没有对国王动情,可是在电影和86版的西游记中,唐僧是富有人性的,而且在这次的电影中,和其他的不同的是,唐僧说要生下孩子。这里似乎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唐僧突然知道了,其实他腹中的孩子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他不舍得,可是悟空不一样,他的使命,只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电影中他们之间有爱情,无论是插曲中的“既生苦难我西兴,何生红颜你倾城”还是台词中的“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你跟过来”。
第七,不由自主的跳戏。明明看的是《西游记之女儿国》,可是当我看到开头的时候,我以为我看的是《神奇女侠》,里面关于女儿国的种种细节,都让我跳戏。之后的国师形象让我以为我看的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高额头,你真的不是按照红桃皇后的模样给国师画的妆吗。类似的还有唐僧说要把国王送到岸上,我以为我看了《少年派》。导演似乎很喜欢海外电影,有着许多赤裸裸的抄袭。怎么说是抄袭呢,可能导演的小粉丝要来打我了。电影里面出现的抄袭镜头,都是时不时给你来一下,而不是有前因后果的,没有任何的联系,只是生搬硬套。更别说最后的.“水漫金山”,你真的不是在拍《白蛇传》吗,你是不是走错了片场。可这里,并不是白娘子为了救许仙,而是要对“负心汉”进行报复的故事。
第八,你怎么知道有来生。等来生?来生不过是空无纸笔的谎话罢了。可你取得真经后立地成佛,不坠轮回,又哪来的来生娶我?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看女儿国那一集了,不仅是因为女儿国国王美若天仙,还因为本集插曲“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百听不厌。而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据说,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真的爱慕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但徐少华无意于她,最后这段情缘无疾而终。所以看这一集时,总会格外用心地捕捉朱琳眼神里的情愫,是真情还是假戏。
所有这些情感铺垫,使得春节期间去电影院,自然把《西游记女儿国》当成首选必看电影。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略有心得,为文一篇以记之。
如果让我比较电影版与电视剧的区别,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吧。
从故事情节上看,电影删去了蝎子精的内容,增添了梁咏琪扮演的国师和林志玲扮演的河神的爱情故事。电影版展示的是两对情侣:国师和河神、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河神爱国师,爱得偏执病态,国师以国家为重离开了她,她一动怒就爆发出全部的力量,要毁灭整个世界,但最后自己也被毁灭。河神的爱是自私狭隘的爱,爱对方被拒绝,就选择报复,害人害已。
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彼此相爱,女王说:“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表达她要跟唐僧西行的决心。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并决心要生下来孩子,透露出他动摇了西行的意志。但是,女王脚一踏出苦海尽头的国门,整个女儿国就石化了。唐僧因动了凡心,始终系不上袈裟。他们都明白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爱,而辜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都选择了放手。
这样的情节改编,使得电影版表达的主题的倾向上和电视剧也有所不同,电影更倾向于突出爱情主题,表现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待爱情的矛盾、纠结、痛苦和选择。而电视剧版则淡化了爱情,虽然,我们从女儿国国王密诏唐僧入室那一个片断中,也似乎窥到唐僧有些许的动情,但是这种男女情爱的微妙,表现得还是不太明朗。电视剧更侧重表现唐僧抗拒诱惑,并经受了考验的坚定信念。比较而言,电影版在表现人性上更真实,更容易跟观众产生共鸣。
从人物语言上看,电视剧更像一篇白话文,通俗直白。而电影版则更体现时代特色。有的恶俗搞笑的,比如,师徒四人被执行死罪,别人都是被一箭射杀,唯有猪八戒被百箭射杀,他问自己犯了什么罪被杀,刽子手说:“男人,死罪!长得丑,罪加一等!”有更多语言是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比如:菩萨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唐僧说:“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没有区别”……这样的语言,把观众引入了深层次的思考,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而升华到了爱情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从这一点说,电影版的表达深度更胜一筹!
从角色扮演者看,电视剧女儿国国王扮演者已经深入人心,心理上本不能接受赵丽颖扮演此角,感觉她无论如何也不足于展示国王的威仪。但在电影中,赵丽颖又重塑了女儿国国王的形象,她以纯真可爱的骑鹿少女形象出场,虽不惊艳,眼神中的好奇青涩也给人几许好感。她对唐僧一见钟情,爱得炽热真挚,一无返顾,不惜跳入唐僧乘坐的小船,飘向回头无岸的苦海。但当她梦到唐僧和她蓄起长发,和她慢慢变老,却不快乐时,她又亲手为唐僧系上袈裟,目送他离去。
这是一个爱得纯粹的女孩,她可以舍弃一切爱人,但发现自己的爱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时,她又勇于放手,并给爱人离开的勇气。这是一个爱得决绝而又不失理智的女孩,这是一个会在爱中成长的女孩,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着博大胸怀的女王!所以,不选择像朱琳那样的熟女,而选择赵丽颖这种甜美又不失坚强的女孩形象,是非常符合本片的角色定位的。
从细节上看,电影版因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所以细节有很多,增添了很多戏份和笑点。比如师徒四人被射杀,孙悟空去讨堕胎药等等。但有时,也给人一种冗长无聊的感觉。而电视剧版则内容直白单一,情节紧凑集中。
从画面和观影感受上来看,电影版则以绝对优势碾压电视剧版!电影版是高清,3D效果,画面逼真立体。尤其是林志玲河神是水的化身,通体透明,身材曲线凹凸有致,发起怒来则水波汹涌,极富美感和震撼力。这当然都得益于现在高超的特技技术。看3D电影还是应该去电影院,不可言喻的观影感受。
综上比较,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已摆脱了电视剧版的窠臼,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亮点,而电影的插曲更是不得不赞的亮点。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跟剧情酬和呼应,情意交融。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之《女儿国遇难》,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
《女儿国遇难》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了西凉女儿国。这个国家非常特殊,只有女人,没有男人,原因是很多年前男人都外出打仗没有回来,只剩下了女人。女儿国已经很久没有男人的身影了,所以唐僧师徒一进城,就招来了很多好奇的目光。他们面见美貌的女国王,女国王立刻喜欢上了唐僧,就派人去试探求亲。但是唐僧却不领情,一心求取真经,别无他念。后来,唐僧被潜藏在女儿国的蝎子精抓了去,还被逼与她成亲。孙悟空请来卯日星官,将蝎子精打回原形。最后,唐僧师徒在国王的不舍的目光中离去。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据历史考证,古代很可能真的存在女儿国这个国度,有的历史学家已经有所发现,但尚未证实。我想,也许作者就是根据史前记载的资料编写出来的故的吧。
我感动于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一片痴情,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的情只是用错了人。唐僧是个出家人,早已断了七情六欲。不过,在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唐僧确实是有一瞬间对女儿国国王动了情的。不巧的是,这个瞬间被蝎子精发现。蝎子精被惹怒了,于是将唐僧掳走。所以我觉得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人总是批判唐僧的无情,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论是什么人,凡夫俗子也好,得道高僧也罢,总有时候会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只不过后者对比前者来说,感情的表现淡得多罢了。
《西游记女儿国》上映,有人看到了爱情,有人看到了生命,也有人看到了合作,而我却看到了责任。
这部戏评分不高,许多人骂它是部烂片,说它毁原著。我觉得这些人都没有看到这部电影的灵魂。《西游记女儿国》中的每个人都背负着责任,千难万苦,也未曾放下。
先说悟空吧。带着师父师弟经历千难万险,只愿取得真经,别无他求。悟空为落掉师父腹中的胎儿用师徒情打动如意真君,“只要师父能去西天取得真经,刀山火海,天打雷劈,三个字:来!来!来!”这是他的责任啊!如意真君说“你取西经是为了普渡众生,可那些被落掉的胎儿又何尝不是众生?”悟空没有犹豫,几条生命与芸芸众生,他懂得分寸,完成了责任。
接着说国师。有许多人说国师与河神的故事多余,可不看到最后,又怎知它的妙处。国师是负责的,她为了女儿国,放弃了个人的私欲,从未后悔,从未犹豫。她和悟空是一样的,为了众生舍弃一人,心中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他们也有血有肉的,但绝不会在这两者间犹豫徘徊,因为他们分得清轻重。在最后河神发怒之时,国师更是毅然保护国王,与河神一刀两断。无疑,国师尽了自己沉重的责任。
女儿国国王是最大的看点。有人说赵丽颖没有演出一国之王的气势,可若真是霸气威严,又怎与唐僧的故事相符。国王是一个矛盾点,她为唐僧而抛下女儿国,上了苦海行舟。可她得知唐僧怀孕时却也坚定地让他生下,说“生下来吧,我养。”国王愿意负一条生命的责任。国王明白唐僧的使命,也知道自己舍得了王权富贵,却不能舍下女儿国,所以她还是回到了自己的王位,等唐僧的“若有来生”。女儿国国王最终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尽了责任。
最重要的还是唐僧。他曾对女儿国国王说“爱一个人,负如来;爱众生,负卿”,不负如来不负卿是难以两全的,唐僧选择了爱众生。他重披袈裟,毅然决然再次踏上取经的征程,责任战胜了私欲,大爱战胜了个人情爱,他从一个度厄者转变为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最终悟得西行意义,成为普渡众生的佛。《西游记女儿国》不同以往的西游系列影片,它使唐僧变得有情有血有肉有灵魂起来,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唐僧舍小我,成大我,勇往直前,完成了使命。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电影,因为它更多的是教我们热爱众生,担当责任。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如何付出爱,以及接受爱。爱不是占有,是成全,是承担责任。
今天看了《西游记女儿国》,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失望,反而觉得这是所有《西游记》改编的影片中,最让人欣慰的一部。
除了画面美,特效炫之外,最重要的是,这次终于轮到唐僧做了一次真正的主角。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的吴承恩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艺术加工,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被菩萨度化,受命护送师傅唐僧西行取经,师徒4人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这里面,只有“唐僧”这一人物是真实的。
真实的唐僧法号玄奘,出生在洛阳一家世显赫的陈姓家族。玄奘的高祖和曾祖,做过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祖父因为品学兼优,出任国子博士,同样是朝廷的高级官员。父亲陈慧尽管只是隋帝国的一个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儒学熏陶。
然而美好的童年转瞬即逝,玄奘5岁那年,母亲去世。没几年,辞官隐居的父亲又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或许,童年的不幸,使年幼的玄奘过早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父亲去世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原本只是因为家庭的变故,不得不投靠佛门,没想到早熟的玄奘很适应寺院的生活。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由皇帝亲自组织,考试严格,只有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但13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破格剃度。
少年玄奘在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他的才华很快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公元618年,大规模战争爆发,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当战火燃烧到洛阳时,玄奘在战乱中离开洛阳,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这期间他走遍大半个中国,遍访高僧大德,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经典典籍,试图彻底读懂佛法。
然而,疑惑开始困扰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
所有典籍中都没有确切答案,也没有一位高僧的答案,令玄奘信服。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迷惘。
也许命中注定,玄奘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寻求生命的意义。
玄奘年幼的时候,母亲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玄奘身穿白衣,骑着一匹漂亮的白马,向西而去。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
一次偶然,玄奘在长安遇到一个来自异邦的高僧。玄奘在这位叫波颇的印度僧人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
玄奘所处的年代,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
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坨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收藏着最全的佛教经典。
印度僧人的出现,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玄奘心中的迷惘,他决定前往印度,亲自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玄奘迅速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去上书请求西行,却遭到了朝廷的拒绝,禁止出境。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局势不稳,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帝国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
其他人都退缩了,只剩玄奘一个人,毅然上路,混在一批难民中出了城。到了瓜州,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玉门关,守备森严,没有过关文书的玄奘,正在绝望之时,发现有一个胡人偷偷跟着他。
在塔尔寺内,胡人走近玄奘跟前跪下,请求玄奘为他摸顶受戒。胡人是常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贩,常有危险,希望能得到佛陀的庇佑。这个胡人叫石槃陀,就此成了玄奘的第一个弟子。
在瓜州城外的一处石窟中,保存着许多绘制于西夏时期的壁画,这里有最早的唐僧取经图。壁画上旅行者模样的唐僧正在顶礼膜拜,身后的徒弟手遮额头,形貌酷似一只猴子。所以,石槃陀的画像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变成了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
正是这位弟子,帮助玄奘偷渡过了玉门关,不过石槃陀在走进戈壁后的第一天夜里就动摇了,因为偷渡出境,在唐朝是死罪。于是,玄奘刚上路就被徒弟抛弃在荒无人烟的大漠,孤独地开启了西行的传奇故事,没有三徒弟,也没有白龙马。
但《西游记》中的最后一章,刚取回的经书,在返程途中掉进河里,又捞起来晒经的故事,在玄奘后来的传记中,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至于女儿国,传记中有提到一个“东女国”,是说玄奘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
大概是作者觉得玄奘太苦了,一厢情愿要为他安排一段浪漫的故事。又或许,他在17年的旅途中,真遇见过这样一位动心的女子。明白了情为何物,放不下,才舍得下。
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有何分别。
回到这部片子本身,我是喜欢这个改编的。电影和小说一样,都是艺术创作,创作者展现给观众的是他们的想象力,观众对这想象力的敏感度和感知度,就决定了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西游记女儿国》目前受欢迎度不高,一是西游系列被拍得太多,大家已经审美疲劳没有太多期待,二是童话故事般的爱情,现在的成年人不爱看。
其实,成年人更需要童话,需要感受被唤醒的奇妙。
感受天真赤诚发自内心的情感,我们给予过彼此每一刻当下的专注和喜悦,我给你一切选择的自由,我相信生与死只是我们之间一次短暂的相认。不管你在哪里,你会成为谁,我对你静谧和深切的祝福,不会中断。
哪怕你只能许我一句:若有来生。
;10. 怎么评价电影《西游记女儿国》
一开始就属搞笑部分,影院笑声连连,到了后段部分,就属爱情故事和需细细品尝的剧情,然而更多的观众更喜欢看孙悟空打妖怪,因为那样紧张又刺激。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女儿国可能会有点不合适,因为这季主要显现唐僧与国王,河神与国师的爱情故事。虽然看表面会有些沉闷,但对我来说很有感触,至今仍历历在目(甚至想看第二遍),而且后半段的台词句句扎心感人——"我做了一个梦,你蓄起了长发,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可是你不快乐。",河神对国师的爱是摧毁女儿国,因为河神的心中还有很深的执念,而国王对唐僧的爱是成全他,这部电影没有许多轰轰烈烈的打戏片段,却是感人肺腑,刻苦铭心的。至于特效我没看3D,但看得很过瘾,不会时不时的出戏。唐僧为了渡众生而选择放弃自己的小爱,而女儿国国王仍有自己的国家肩负。为什么前段他们师徒四人不能飞上天跨界出去呢?因为一开始就是如来佛祖让他们来到了此国家,然而唐僧始终必须渡了这情劫。
瑕疵在哪里我实在没去注意,但我只知道电影整体没让我失望,也算不上大家所谓的"烂片"。
赵丽颖美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