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这是一部讽刺意味极浓的由True man 饰演的完全虚假荒诞生活。
从出生起,他就活在谎言中。周围的人、事,包括其父溺死,母亲重病,迷人的妻子,最好的朋友,都是假的。
他悲伤时,雨只淋在他身上;他开车时,交通频道里出现的是场记指挥切换场景的声音;他发现婚纱照中妻子做了个减轻说谎罪过的手势,然后跟踪妻子,却发现他们只是在假装做手术....
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人性层面的丑陋,如24h直播的楚门秀,导演用电视来满足全球观众的窥私欲;楚门跟妻子吵架,她妻子还在喋喋不休说着广告词,导演用广告来赚取更大的收益;真人秀“演出”的台本和酿出的恶果惊人,现代传媒的“无冕之王”让我们很多人都深受其害——被人安排甚至主宰的人生,我们必须逃离。
最终,楚门逃离了导演Christof为他构件的世界,从Truman变成了True man,这一点,是非常让人欣慰的了。
② 推荐一部有关心理的电影,并说说理由
霍建华主演的《真相禁区》,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可以看一下,悬疑犯罪类型的
③ 全球十大最经典的心理学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1、《爱德华大夫》:《爱德华大夫》最为成功地用艺术语言演绎弗洛伊德学说之处,是告诉了观众那位美丽而优秀的女医生同样也有着人性的弱点和心理的障碍,她在治愈了情人的症结时,并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是一位病人。
2、《吮拇指的人》:影片用既平和又夸张的手法来记录成长,毕竟绝大多数的成长都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安稳安逸,喜怒哀乐,无常。
3、《心理游戏》:《心理游戏》独特优秀的剧本,紧张繁复的情节,具有一流掌握功力的导演,迈克·道格拉斯、西恩·潘两大影帝的出色演技使它成为了一部质感完美的悬疑动作片。
4、《记忆碎片》:影片把一个处于北方城市中下级阶层租住的破旧公寓拍得很写实,斑驳的墙壁、破烂的家具,演员们的穿着打扮也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但电影中所有的电器、使用的生活用品都是旧饭盒、热水瓶等,却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但是人物的打扮却是现代的,这点显得非常矛盾。
5、《雨人》:影片名为《雨人》,其实与雨并无关系,而是指一种“自我封闭症”患者。这类人性格孤僻、不善社交,只会自我思考,类似白痴,其中也不乏在某一方面智力超群者。
6、《楚门的世界》:《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它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讥讽。
④ 关于女性心理世界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是一个很复杂的世界,但有时候又很简单。若她喜欢你,她对你敞开心扉,那她的世界你进去了,会发现很有意思。若是没有这个机会,你只是在心门外徘徊,猜测,自然觉得很累很累。。。
⑤ 迄今为止,你觉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是什么为什么
电影观赏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对于这个事情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万个人眼里就有一万种最好的电影。即便是晦涩的伯格曼,也拥有大量粉丝。
目前为止,我32岁,已经看了大约有2000部电影。个人每年几乎三天看一部电影,有时候是无聊,有时候是完全为了探寻另外人人生活的假象。因为,看电影,你并不能感受或者经历别人的生活,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假象;但是,电影情节的铺陈,又会让你感觉到,这样的感情和经历,似曾相识,所以我认为,能触动我最多情绪的电影,就是最好的电影。
我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很长,很闷,但是看完之后, 感觉非常复杂。
这部电影叫老无所依,情节非常简单。就是小镇的一个牛仔偶遇黑帮火并现场,捡了一箱子钱,然后被黑帮老大雇佣的杀手一路追杀的故事。
牛仔是这个人 :
杀手是这个人:
但是电影的另一个隐藏的副线,是这个老警察:
这是美国伟大导演科恩兄弟拍摄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你能看到小人物遇到大机会的狂喜和短视,能看到代表极恶势力的杀手的无情(感觉就像是在你身后无时不在的生活一样残酷),和懵懵懂懂遭遇了不知道多少未知的普通人。
这三种人,就是我们生活的各位啊。
有的人疲于奔命,为了虚妄的梦想;
有的人穷凶极恶,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的人浑浑噩噩,反而平静地渡过了一生。
情节我基本没有剧透,但是看完之后,回望自己已经走过的时间,你就会想一下,自己选择的生活是什么,应该怎么走。
可惜我看到这部电影已经很晚,看懂了更是更晚了,非常可惜。所以,推荐给大家,希望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这部非常伟大的电影。
好电影很多,但是我仔细想了想,在我的心目中最好的电影恐怕只有《勇敢的心》。看完之后荡气回肠久久无法忘怀的史诗大片。
里面的演员颜值很高,剧情也是跌宕起伏。
提起史诗大片,很多人肯定会说《指环王》。我承认《指环王》很棒,但是太过虚幻,而且剧情有些拖的。不够真实。类似的还有《阿凡达》。当然都是看完让人震撼的电影。
说到最好的电影,肯定有人会提豆瓣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可是,论起震撼程度,《肖申克的救赎》就差点。而且年纪不够看这片子看得打瞌睡,年纪够了看也没太大意思。挺别扭的一部片子,无非阐述了一些人生哲理。实际就是一个人越狱的故事。
而《阿甘正传》虽然很励志,但是太假了太假了,真的太假了。
有人会说《教父》,我也觉得《教父》非常棒,比《美国往事》还要棒。但是,这片子的装逼是淡淡的装逼,没有让人荡气回肠的大场面。
其他的话就是国内排第一的《霸王别姬》了。主要原因就是揭露了一个时代,描绘了一点点文革。所以评价特别高,类似的有《活着》。也是一样,所以评分特高。但是实际上其中很长一段内容是生活琐事让人打瞌睡的。是一种平淡的叙述方式,只不过不够吸引人。
所以,我心目中最好的就是《勇敢的心》。特别是最后那个镜头freedom !!!!
《忠犬八公的故事》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八公在晚上,帕克遇到了音乐教授。帕克开始同情八分众的心脏留在家里,但女人会不喜欢它,但经过协调,女主人发现,帕克和八公的感情,不忍分手,最后也很喜欢八公。后来,帕克八公每天都派出去上班,接他下班,风雨无阻起来。但是有一天,帕克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帕克竟然是一个心脏发作去世。但可怜的八个公不知道,帕克依然是等了一天,整整九年,不知疲倦地 。我相信,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九年,怎么可能。是的,每次答应去,但返回失望。它可能坚持下来了,因为你想看到帕克的身边,和帕克一起在梦中。春去冬来,开花,风雨无阻,就是这样的信念,我们等了整整九年。在这种等待中,八公逐渐老去。看到这里,我们将成为八公的忠诚和感动的泪水,正是这种“极端严重”,他们是如此的美丽动人。这时,我想到了自己的。我通常做的事情,就回来难度,写数学,有点困难,它是空的,总是想着别人的样子。但是,通常情况下,怎么办考试。看到这部电影后,我就不能走动,你也应该学习毅力是八公精神。狗是如此,如果我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一只狗它?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八公权那种毅力。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你可以轮候9几年,风雨无阻?也许有一天让你觉得受到骚扰,但八公做。我们还应该学会做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看完“忠犬八公”的电影后,我的心脏不能平静!
这是我录的最好看的电影
只要有人问起我电影相关,我总会跟他说起这部个人觉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之一:《美丽人生》。
我有个很简单的概括就是这是一部让你从头到尾都流泪的电影,前半部分是让你笑出眼泪,后半部分则是感动得流泪。
电影前半部分由既是本片导演也是主演的罗伯托·贝尼尼饰演的犹太青年圭多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圭多一见钟情,在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终于用智慧抱得美人归,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法西斯政权下,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消除恐惧,让他感受到美好,圭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 游戏 ,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就这样圭多让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影片的后半部分主人公用生命演绎了一个伟大父亲和坚强的丈夫。
为了不剧透,我尽量简短截说,没有看过的朋友一定去看看。我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
最喜欢的都谈不上,但都是喜欢的我就简单的举个,比如《完美的世界》一个鬼马小精灵的孩子和一个外表杀人不眨眼的坏人之间的‘’较量‘’,电影开头也就交代了假定性,孩子没有父亲,而男子是从监狱逃出来的,并且手上有命案,在男子抓小孩逃亡的过程中,男子就规定性的成为了孩子的‘’父亲‘’,孩子就相应成了男子的‘’儿子‘’了。男子尽量填补着孩子心中缺失的父爱,而孩子也为男子创作了一个两人单纯的世界,于是男子的义务就变成了教孩子‘’长大‘’,男子在农场的一次行为彻底颠覆了孩子的看法,当然孩子的世界终究是单纯的,从来不去考虑太多,最终也造就了男子生命丢失在边界,当然男子的死亡是规定性的。在人人都提防着男子的时候,男子的做法让当场的警官都吃了一惊,没错男子作为一个‘’父亲‘’,怎么可能忍心伤害这么单纯的孩子。最后男子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孩子都教育,同样也把所有的‘’希望‘’都传递给了孩子。
最好,每个人❤中都不一样。小时候,我觉得反映香港枪林弹雨的《英雄本色》和诙谐动作《A计划》是最好看,那个时候看香港式黑帮大佬的电影最刺激。后来,周星星同学的无里头《鹿顶记》是那个时期最好看电影。随着年纪增长,看多了好莱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追看《阿甘正传》,一段时间内,这部反应战后美国事件的电影一直是心头好。随着诺兰《黑暗骑士》的出现,莱杰演绎小丑被深深吸引,一度成为心中的最好的电影。最近,吃多了爆米花,喜欢轰动一时的《红海行动》,剧情紧张无尿点的,还是喜欢的军事题材。
其实,最爱除了剧情,画质,演绎之外,最重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同什么人看电影,这直接影响看电影❤情。
看过国外很多电影,大多都是比较冷门的惊悚悬疑片,记忆比较深的一部是《心理 游戏 》,《局内人》《肖申克的救赎》《楚门的世界》阴影比较大的是《电锯惊魂》让我流泪的是小说《诛仙》想看第二遍的电影《11点14分》《低俗小说》《微不足道》《两杆大烟枪》
欢迎指教惊悚悬疑类电影,
红海行动这么好的片子居然没人提 外国的屎就那么香么
战狼都没人提吗
好多都很好,难以取舍。
肖申克的救赎
月球
蝴蝶效应
海上钢琴师
灵异第六感
闻香识女人
无间道
黑客帝国
土拨鼠之日
胭脂扣
剪刀手爱德华
办公室有鬼
音乐之声
魔鬼代言人
人工智能
都是能看好多遍的电影。
⑥ 求一部心理电影的名字
绝对是 殉难者
露西童年时被一神秘组织绑架,在那一年的黑暗岁月里,她饱受折磨。最终她摆脱了守卫而逃脱,在孤儿院她结识了新的朋友安纳。然而露西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她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全身赤裸、伤痕累累的恐怖女人对她进行恐吓与追杀。露西就在恐慌与悲痛中度过了童年。 15年后,经过一番追查,露西和安纳查到了当年的行凶者。露西将对方一家杀害,却仍无法摆脱童年的梦魇,最终在歇斯底里中自杀身亡。悲伤的安纳很快就被那个神秘组织抓到,原来这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组织,他们为了寻找所谓的殉难者而对年轻的女孩施加严酷的折磨。安纳这次就成了他们新的实验对象。再接下来的岁月里,安纳饱受折磨。最后,她成为了神秘组织口中的超脱的殉难者,并对组织的首领说出了另一个世界的样子 但是,狭隘的人性怎能度量神迹的伟大,面对陆续而来的神秘组织的各方首脑级人物,聆听了神谕的首领饮弹自尽.因为她苦苦思寻的另一个世界充满无尽的疑惑.......
⑦ 有谁知道一部外国心理片,中文名《骄阳似火》
电影中文名是《心灵捕手》,香港译名是《骄阳似火》
英文名:Good Will Hunting
编剧:马克戴蒙 本阿弗雷克
导演:葛斯·范·桑
主演:马特戴蒙 罗宾威廉斯 本阿弗雷克
出品: MIRAMAX影片公司1997年12月5日出品
影片获得2项大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
故事梗概: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麦特戴蒙饰)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杭特,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转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反被威尔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罗宾威廉斯饰),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轻人。而这位受人仰慕的心理学家能做到吗?片中的女主角密妮·达伊尔(Minnie Driver)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哈佛女生,吸引了威尔的全部视线。到底最后他能不能打开心胸拥抱生命?会不会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抛诸脑后,重新找回生活呢?
该片获奖:
奥斯卡奖 1998 获奖 奥斯卡奖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罗宾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最佳编剧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奥斯卡提名
最佳电影 (Best Picture) 劳伦斯 本德 (Lawrence Bender)
最佳男演员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明妮 德赖弗 (Minnie Driver)
最佳导演 (Best Director)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最佳剪辑 (Best Film Editing) 皮特罗 斯卡利亚 (Pietro Scalia)
最佳音乐-歌曲 (Best Music, Song) Elliott Smith
最佳音乐-剧情片原作配乐 (Best Music,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丹尼 埃夫曼 (Danny Elfman)
金球奖
1998 获奖 金球奖 最佳编剧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提名 最佳电影(剧情类)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男配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罗宾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欧洲电影奖
1998 获奖 世界电影杰出欧洲成就奖 Stellan Skarsgård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98 获奖 银柏林熊 银柏林熊-杰出成就奖 (Outstanding Single Achievement)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
提名 金柏林熊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1997 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 电影制作特别成就奖 (Special Achievement in Filmmaking) 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下载:http://58.251.57.67/down?cid=&t=13&fmt=RMVB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3%80%8A%E5%BF%83%E7%81%B5%E6%8D%95%E6%89%8B%E3%80%8B%2C&id=0
⑧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电影有哪些
犯罪心理学: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致命ID、奥罗拉公主
人格心理解析:异度空间、美丽人生、第六感、夜色、穆赫兰道、心灵捕手、春风化雨、飞越疯人院、绿里奇迹
特殊教育之孤独症:我的名字叫可汗、马拉松、海洋的天空
社会心理:入殓师
⑨ 《完美的世界》:一部历经27年依然经典的催泪影片的魅力所在
这部上映于1993年的经典影片《完美的世界》,是一部根据真实犯罪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许多网友看过后,都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哭的最伤心的一部电影”,我也如此。
《完美的世界》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徳执导的作品,《不可饶恕》、《廊桥遗梦》、《萨利机长》都是他的作品,在美国属于大师级别的人物。 《完美的世界》是他作品中评价最高的一部。豆瓣评分9.1,好于99%的犯罪片,好于98%的剧情片。
《完美的世界》是一部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公路电影。 讲述了一个越狱逃犯布奇劫持了一个小男孩菲利普的故事。为了逃脱警方的追捕,布奇带着菲利普开车穿梭在德克萨斯州广袤的原野中。一路上,布奇并没有伤害菲利普,反而对他照顾有加,两人的关系似乎更像是父子一般。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把一个犯罪逃亡的故事转换成了家庭度假。而逃犯与被劫持小孩之间的感情线更是此片的精华所在,不但管吃管住,还负责思想教育,三观正得出奇。 观众的心情从恐惧的情境带入温情的世界,而后又引入无限的伤感中。经典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自然有着其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今天,我将从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剧情呈现、主题思考三个部分来分析为何这部电影会成为经典之作。
《完美的世界》并没有采用复杂的表现手法,没有特技、没有激烈的爆发,导演只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地陈述一个故事。故事在时间上的跨度也只有几十个小时,但这几十个小时,影片中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却都通过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展现给了广大的观众。
影片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就是菲利普和布奇,与菲利普对比,布奇的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导演也是通过对布奇的人物塑造来实现对影片的定位和思考。
①邪恶与善良:布奇并非是穷凶极恶的逃犯,同时拥有善良和正义的力量
邪恶与善良通常是两个对立的特征,却共同体现在布奇这一个人物身上。
布奇的成功越狱,成为逃犯,这种人物角色的定位决定了在布奇的性格特征中有着某些邪恶的力量。随后因为被邻居发现而挟持了小孩菲利普。逃亡的路上,布奇杀死了对菲利普有威胁的皮尔。这些举动的背后来源于其性格中已经存在的邪恶的因素。 但是电影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布奇并非是一个穷凶极恶的逃犯,他还拥有着一种善良和正义的力量。
在影片开头,与布奇一起逃出来的同伴皮尔准备非礼菲利普的母亲时,布奇赶到后一脚把皮尔踹翻,阻止了同伴对菲利普一家人的伤害,只是选择了带走菲利普。逃亡路上对菲利普予以了十足保护,布奇的善良并不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正义的人要差,甚至超过我们自己在应对现实生活中善良的分量。
本该代表邪恶的布奇表现出了善良又有正义感的一面,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他将亲情看的多么重要。一个看似邪恶或者被认为邪恶的人,在其人性中也存在着善良的品行。
善恶是很高等的,需要很强的能力和悟性,更需要灵魂的决断力。大部分人的一生里根本没有善恶,也没有需要启动善恶的契机。在我们的人性世界中,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着善良与邪恶两种力量,每个人外在表现的,都只是某一种力量占优势时的外化,而在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另一种力量。
②父爱与不屈:父爱对布奇和菲利普是陌生的,两个人都在寻找他们缺失的情感
父亲是影片中的一个没有明显凸显但是却隐藏的题材,布奇对父爱的感受和理解、菲利普对父爱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一个抽象的爱的概念,一种无言的爱的表达,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布奇在妓院里出身并长大,母亲是个妓女,6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讯,8岁时,他为了保护母亲,开枪打死了一个通缉犯。布奇的第一次杀人与母亲有关,他对父亲有着一种纠缠复杂的情感,布奇的童年中并没有得到过父爱,他讨厌生父却又对其有所渴望。
但是他有一颗既坚强有温柔的心,他越狱的目的只是想去阿拉斯加找他的爸爸,因为他爸爸给他寄来了一张明信片。爸爸在信中说,他的离开不是因为逃犯,而是找了一个很美的地方生活,希望他也能来这个美丽的地方看望自己。
菲利普同样有一个缺失父爱的童年。正是因为如此,布奇对菲利普有着不同的感情,布奇在菲利普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童年,保护菲利普就像是保护童年时的自己。
在逃亡的路上,布奇用一个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与菲利普交往,他教会了菲利普用枪,教会菲利普用男人的方式保护自己。还让菲利普写出平时想做但不被允许做的事情,他要想方设法带菲利普去一一实现。在影片中有一段布奇将菲利普绑在车顶飞奔的片段,那是菲利普想要的时光飞船,而布奇用一种父亲的方式来完成菲利普的梦想。
在我看来,影片并不是一场公路大逃亡&追击赛,反而更像是一对父子两人重温旧时光。布奇在菲利普身上投射出自己的一部分,他带给菲利普温暖,仿佛在寻找他自己缺失的父爱。父爱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一定是由原生家庭给与,如果落下这一课,责任、勇气、自由意志的缺失,这些也许需要我们用尽一生来追逐。
反抗在影片中并不明显,但是从布奇的越狱到后来代替菲利普与母亲的谈判,都是对于现状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与环境有关。
③尊重与信仰:信仰是一个抽象的意识概念,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力量,指引着布奇前行
布奇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这种尊重体现在他阻止同伴非礼菲利普母亲的环节中,也体现在后来与菲利普的交往中。
菲利普作为他的人质,拥有的却是充足的尊重。在菲利普不自信的时候,他鼓励菲利普。让菲利普自己选择自己的假名,充分地尊重菲利普的意见。在逃亡的路上,布奇三番两次询问菲利普的意见要不要上车,每次菲利普都选择上车。 尊重是整部影片得以推进的重要品质。
信仰,是人心的灯,人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 对于布奇来说,影片并没有着重地表现他的信仰,在布奇的世界观里,这个世界应该依旧是美好的,所以他才能如此对待菲利普。 也许,布奇也有一个渴望追寻完美世界的信仰,这个完美世界是父亲寄给他照片里的阿拉斯加。
信仰是一个抽象的意识概念,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在信仰的世界里前行,也许布奇最后的结局并没有那么哀伤,那是他追寻信仰的征途。信仰,往往是在追寻中体现价值。
正如《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或者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成为信仰。”
如果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一个个珍珠般闪光的“点”,那么故事的线索就是将这些零散的 “点”有条理的穿在一起的“线”。 纵观整部影片,其线索可分为 “明线”和“暗线”两种。
①“明线”:线索不断深入,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
布奇和菲利浦行逃亡的路线——即警长瑞德等追踪的路线即是“明线”。
在电影中,依靠这条警方追踪线索,剧情一步步深入,一个个家庭跃入观众的视野,而家庭中长辈对孩子的粗暴对待也自然和布奇家庭所带来的童年创伤及菲利浦的童年生活的压抑产生不可避免的交锋,因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一触即发。
他们与农场雇佣工一家度过了愉快的夜晚,却在即将启程的时候被发现逃犯身份。不明真相的孩子想和布奇再玩一次游戏,却被满心惊恐男主人狠狠的打了。这个场景刺激了布奇,最终导致了悲剧事件的爆发。
整个故事以时间顺序,以布奇和菲利浦的行进路线为明线,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将故事主要人物的刻画与次要人物的出场、事件的发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于故事情节的叙述。
②“暗线”:布奇与菲利浦二人的成长及受教育过程,突显家庭与社会矛盾
影片中故事情节发展的“暗线”为布奇与菲利浦二人的成长及受教育过程。
布奇童年时代的成长及受教育过程一方面由布奇在与菲利浦的对话中透露出来,更多的则是由德州监狱的女犯罪学家萨莉在与警长瑞德分析案情的过程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出来的。 布奇的童年经历与青少年成长历程就是家庭与社会矛盾的结果,也为影片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相较而言,菲利浦的童年成长就是在布奇的指引下,在短短的几天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因宗教缘故,他们家从不过生日,也不过圣诞节,他从没吃过棉糖,甚至从来都没有进过游乐场。
后来在布奇的帮助下,实现了过万圣节的愿望,享受了“过山车”的感觉,学会了开车、并且在担心布奇会伤害黑人农工祖孙一家人时开枪射伤了布奇, 这一切都贯穿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感人。
菲利浦的成长离不开布奇这位“通往‘完美的世界’”的领路人的耐心指导。毫无疑问布奇和行为举止和教育对年幼的菲利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完美的世界》看似平常的警匪片,给人留下的思考却是久远的,折射出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令人深省的。
①缺失的父爱:父爱不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容易养成胆小、意志脆弱、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经说过: “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
布奇越狱的目的是要到阿拉斯加寻找他的父亲,开始新的生活,最后却被误杀,对父爱的渴望和对完美世界的追寻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布奇过早地丧失了童年,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这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罪犯都来自父亲缺席的家庭。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有重要的作用。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八岁男孩菲利普虽然也被爱包围着,但是那是一种残缺的爱,没有父亲的关爱和保护,性格懦弱,又被宗教信仰桎梏在没有童年、压制人性的世界里。从多处镜头中都可以看到菲利普犹豫的眼神和不自信的举动。
随后布奇父亲般的关爱和教诲也让菲利普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成长过程。菲利普学会了自主,学会了坚持正义,敢于承担责任,也找回了男人应有的自信。
②残缺的人格:理性欠缺的布奇和阴柔寡断的菲利普都与单亲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说,缺乏安全感和爱。一个没有安全感和爱的小孩,在长大之后,很可能变得自卑、敏感、脆弱,情绪极易失控。
布奇在影片中有两次情绪失控。一次是在菲利浦的家,他不能面对菲利浦的妈妈被非礼。他不惜与为了出逃而相互利用的特里决裂,与之拳脚相加,挥戈相向。另一次情感失控是一个喜欢用巴掌教育孩子的黑人迈克,使布奇异常愤怒。
这就是因为父母的缺失,导致了布奇性格的严重缺陷,失去父母关爱的布奇就像一株野 草一样疯长,直到走上职业罪犯的道路。布奇的越狱就是他自控能力差和反社会行为的典型表现。
如果布奇学会了理性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也不会在好心收留他们的黑人农工迈克家里施暴,也不会造成菲利普的误会,开枪将他射伤。
③人性的不完美:人性里的光辉或者灰尘,都值得我们了解,努力放大正能量,不断减小负能量对我们的干扰,尽力追求完美。
《完美的世界》很多观众在影片的结尾是以眼泪收场,这是一部完美的,同时也是不完美的影片。
完美之处在于,一个恶人为了保护像他自己小时候的小男孩,为了不给他坏的影响,做了很多好事和努力。两个主角在一段出走的经历中,获得彼此的信任,涌动心中的善意和爱意。
不完美之处在于,这份彼此间的理解和依赖并不被外人所理解。要维系彼此的关系,必须通过伤害他人的利益去达成。最后菲利普亲手开枪打布奇,故事貌似必须用这样一种方式去结束。
影片把我们从紧张的情境带入温情的世界,而后又把我们引入无尽的伤感中。两位主人都以特有的方式把对方引入“完美的世界”,当观众因此获得温情的滋润时,一颗子弹结束了布奇的生命,对温情的回味以及悲剧性的结局使影片在温情的悲剧中得以升华,由此凸显出呼唤人性的不完美这一主题。
导演就是通过这种结局的落寞,让我们在不完美的结局面前困惑和深思。正义与善良,是两种不同范畴的社会价值。 在不同的利益属性之间产生冲突时,能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来实现我们内心中不同价值力量的平衡,这是人类渴望的,但是在电影中却是没有实现的。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一部犯罪剧情片,其中蕴藏的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更是值得反思。 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实在过于局限。因此,本文就从人物性格、剧情呈现、主题思考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向大家展示该片的独特魅力。
影片的最后,布奇被击毙,菲利普被解救。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追寻那个完美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给予我们在乎的人完美的爱。 欢迎关注@ 阿若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