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结局如何
据悉,电影《后来的我们》结局应该是没有在一起了,影片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后来没有后来的故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青春爱情疼痛电影!
截止目前为止,电影《后来的我们》首日票房已经突破亿元大关,作为唯一一部首日预售破亿爱情片,进入影史预售票房前十,提前燃爆五一档。导演刘若英也现场透露这部电影是一部零植入的电影,只为能够争取更多的创作自由。更有同学大赞刘若英拍了一部好电影,完整的讲了一个大家都懂的故事。来源:尚之潮
② 刘若英导演的电影《后来的我们》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后来的我们》讲述一段横跨10年的爱情故事,电影里不止有爱情,更有奋斗、有亲情,每个人看完都能有所感悟。电影画面有质感。在叙事上也采用了两条时间线分开讲故事的方式,很有新意,是难得的国产爱情片。服化道的处理也看得出走心了,把观众带回十年前,很有代入感。
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太多的后来,从不懂爱到懂得爱,从失去到珍惜,但好在,我们从对方身上学会了如何去爱,这就是陪伴的意义吧。
经历过形形色色的人,从形形色色的人中选择了一个个自认为最好的人,一段段感情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相信了Ta是对的人,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打醒。
终于,我学会了怎样去爱一个人,却发现,最值得爱的人已经走远了…
③ 电影《后来的我们》主要讲了什么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一对异乡漂泊的年轻人。十年前,见清(井柏然饰)和小晓(周冬雨饰)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
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线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终有“然后”。
《后来的我们》是由刘若英执导,张一白监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主演的青春文艺片。
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相识,从那之后,二人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历经恋爱、分手、错过、重逢的故事。该片于2018年4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角色介绍:
1、林见清:演员井柏然
北漂青年。与方小晓在一次停运的火车上相遇,慢慢地两人开始相恋。爱好电子游戏,想通过自己开发的游戏来走向成功。毕业后,在北京蜗居,为完成自己的梦想摸爬滚打着。和方小晓分手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业界成功人士。
2、方小晓:演员周冬雨
北漂青年。与林见清相恋之前,总是希望找到一个能给她稳定生活的男朋友,但是总是被骗。在每次失恋之后只有见清陪在她身边,与见清相恋几年之后,两人因为某些原因渐行渐远。
3、林见清父亲:演员田壮壮
林见清父亲。在东北开一家小饭馆。盼望着见清每年都能回家过年,给见清做他喜欢吃的粘豆包。见清与小晓相恋之后,他也很喜欢小晓,希望两人能够好好相处。
网络-后来的我们
④ 《后来的我们》---刘若英的诚意之作
透漏部分细节,没看电影的可以看完这篇文章,再决定要不要去看电影。我个人觉得,这部影片算得上刘若英的诚意之作了。真的是值回票价了。
电影开始前,看到大屏幕上那几个微微跳动的字“导演:刘若英”,我由衷地为当年那个结婚狂感到开心。她终于活成了她自己,活成了那个闪耀的女王。
昨天闺蜜说咱们晚上去看《后来的我们》吧?光听名字我就能想到剧情应该挺虐,但也挺烂俗的。
无非是讲两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很相爱,但什么都有的时候相爱的人已错过的故事。这种青春片近年来太泛滥,以至于让人没有太大期待。
但我一直也蛮喜欢刘若英的,也挺想见识一下刘若英首次执导的水平如何,就去看了。好歹也给偶像贡献一点票房嘛。
总体来说,整个影片泪点一半,笑点一半吧,很能带动人的情绪。可以说每个有故事的人,都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让人很有共鸣。
不得不说,刘若英真的是很用心在讲故事,周冬雨和井柏然也真的很投入的在演戏。见清父亲的扮演者田壮壮更是演技精湛,为整个影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我个人而言,可以给这部电影打9分了。真的还蛮惊喜的。
影片《后来的我们》改编自刘若英原著散文《回家过年》。当时刘若英请张一白来监制的时候,张一白对《回家过年》这个名字是没有感觉的。直到刘若英用《后来的我们》作为电影名字,张一白才答应合作。
虽然用了一个很“电影”的名字,但内容还是讲一对男女方小晓(周冬雨饰)和林见清(井柏然饰),在回家过年途中相遇,相识,相爱,迷茫,分开,再相遇的故事。除了讲爱情,还讲了亲情。回答了中国人为什么在春运期间,历尽千辛万苦还要回家的问题。
电影全程使用时空交错的手法来展开剧情。先是小晓与见清在同一架飞机上相遇,两人四目相对,什么也没说,但仿佛已经一眼万年。
然后镜头拉回到10年前,小晓与见清在一辆乱哄哄的绿皮火车上相遇。小晓在列车乘务员查票的时候发现丢了火车票,而见清刚好捡到她的火车票,两人遂相识。
小晓说她今年22,没上过大学,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很多年,俨然一个老江湖。会喝酒,会骂人,会打牌。她的理想是嫁一个北京人,拿到北京户口,住上大房子,不愁吃穿。尽管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已经改嫁,她还是赶在每个春节回家看看。
见清说他是一个穷学生,在北京念书。母亲过世早,他跟母亲唯一一张合影还是他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这么多年,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不容易。所以寒暑假的时候,他都是回老家跟开小饭馆儿的父亲一起度过。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游戏设计师。
看到两个陌生人因为某次契机瞬间相识,进而交换故事的场景,突然就泪眼模糊了。可能跟自己那些年坐绿皮火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的情景很相似吧。
那些年,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平板电脑,空间狭小,环境也嘈杂,大家在车上能做的就是跟相邻的人聊天。因为陌生,所以不设防,啥真话都能说,啥牛逼也能吹,不怕人笑话,也不怕人揭穿。所以那时,大家的开心都是真的。
那个春节,见清邀请小晓去他家吃年夜饭,小晓爽快的答应了,大家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之后的每年,尽管小晓依然为着理想不懈的变换着男友,但一到过年,她务必出现在见清的家里,同他们父子俩一起吃年夜饭。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约定。而见清,也成了一个万年备胎。就那样守望着小晓。
为了让她的店铺生意好一点,牺牲自己店里的生意,导致与他一起创业的同学都先后离开了他;最后店铺经营不下去只好在北京的地下通道卖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在她失恋、被骗之后,果断放下工作冲出去带她回来,收留她,安慰她……
就连邻居的猥琐男看到他俩住一起,都极力推荐岛国的毛片儿给他,对他说:自古宝剑酬知己,自己对照片子解锁姿势啊。搞得见清好不尴尬。
还有更尴尬的一次是,租来的隔断间里,隔音很不好,每天晚上他俩想睡觉,都被隔壁啪啪啪的声音吵到心烦意乱。平时他俩用耳机听音乐来缓解噪音,但有一天小晓怎么都睡不着,索性用脚使劲儿蹬隔壁的墙,一边蹬,一边大声喊:oh my god!我受不了啦。然后一边呻吟。
见清被她突如其来的戏精表现给吓坏了,让她不要喊,小晓反而更来劲,大声说你让我喊出来,不然我会憋死的。oh my god……还一边挤眉弄眼地让见清也出声,说你不出声人家还以为你不行,以为你虚呢。搞得见清不得不配合她演戏,演得都起生理反应了。隔壁听到这么大动静儿,一下紧张起来,才知道收敛。
小晓又何尝不知道见清对自己有意?只是从小没有安全感的她,特别渴望物质的稳定,那些年她迫切的希望能在北京安家落户。而她的认知里,没有什么比嫁一个北京人能更快地实现她的理想。
所以见清对她的爱,她怎能感受不到?她只是选择性失明罢了。
直到有一年过年,小晓风尘仆仆去出租屋找见清回家,邻居却说小晓因为卖黄片儿进去了。她跑去拘留所探视见清,拘留所告诉她拘留期间不允许探视。
为了不让见清父亲起疑心,小晓一个人回老家陪见清父亲过年。给见清父亲买了礼物,告诉他说见清被老板派去参加展览,没有时间回来,其实他在北京发展挺好的。
见清父亲若有所思的去了厨房,默默准备了见清爱吃的粘豆包和香肠,让小晓带去北京。
拘留所门口,小晓等见清出来。见清觉得很没面子,很沮丧。小晓跟他说,赶紧回家吃粘豆包吧。见清才知道小晓代他回家看望了父亲。
路上,小晓对见清说,我又交了一个男朋友,这次是个外地人,人长得还可以,就是工作不稳定。见清担心的说,那你养他啊?小晓抱着见清的脸就是猛亲一口,然后说,像我这么优秀的人,过了这个村儿 可就没这个店儿了啊。见清才突然反应过来这是小晓在对自己表白。
然后他们回到出租屋里,把床搞得地动山摇。
他们开始计划未来,为了让见清业余时间可以安心设计游戏,小晓打算去做房产销售,说这样可以多挣点儿。但最后发现见清不仅不好好设计游戏,还把在公司做客服所受的委屈撒到小晓身上。
有一次过年回家,见清为了死要面子,还买了一辆二手车开回家,在同学面前吹自己在北京有多牛,赚很多钱。但同学们都知道他是外强中干,上厕所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议论他,他听到后觉得自尊极受伤害。内心愤愤不平,自负至极。
回程路上,小晓一边开车一边安慰见清说,以前我觉得房子车子很重要,但跟你在一起之后,我就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了。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但是见清借酒发疯说,为什么跟我在一起就觉得那些不重要了?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可能实现那些?我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你就觉得我不可能实现对不对?
小晓被气哭了,说你他妈想要什么我怎么知道啊,反正我没说过那句话。
俗话说过年吵架,一年都不顺。果然,这一年,他们一直冷战,直到一个疲惫不堪,一个麻木不仁。有一天,见清一如既往坐在电脑前,边抽烟边打游戏,小晓也像往常那样,下班后煮了一锅面,自己吃一半,给见清留一半。吃完以后,背起包跟见清说,我走了,面在锅里,我给你剩了一半,记得吃。
见清头也不回,甚至连哼都没哼一声。
感情里对对方的言行无动于衷的人,要么心已死,要么很笃定对方不会离开自己。就像多年以后,两人重逢时见清说的那样,当年我以为把你睡了,你就会一辈子跟着我。后来才知道自己有多傻。
直到见清觉得房间里真的没了小晓,他才意识到不对劲,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女人已经走远。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北京城,她能去哪里呢?见清心慌了,撒开脚丫子便去追。
追到地铁站,两人四目相对,见清却没有挽留小晓,更没有勇气踏上地铁,只好眼睁睁看她远去。
有一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女人的傻,就在于太珍惜男人的真心,太贪恋男人对她好。如果该给的爱和关怀你都给到,吃糠咽菜她都不会跑。可是此时的见清不会懂。也注定了他会失去小晓。
小晓走后,见清痛定思痛,捡起丢弃多日的游戏草图,没日没夜地设计游戏。游戏讲述的是一个叫伊恩的男孩和一个叫凯莉的女孩相爱的故事,如果伊恩有一天找不到凯莉的话,整个世界都会变成灰色,如果能找到凯莉,世界就会变成彩色。但是找不找得到只在于你是否珍惜。当初凯莉的名字还是小晓给取的。见清发誓一定要尽快设计出完整的游戏,追回小晓。
几个月后,见清设计的这款游戏终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玩这个游戏的人高达几百万之多。他去网吧送外卖的时候,都能看到有人在玩他设计的游戏。
每一天,见清看着自己的账户余额都十分开心。他也因为这款游戏顺利签约进了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可是开心之余却没有人分享。他准备去看房子,他想如果自己在北京买一套大房子,估计小晓就会回来了吧?父亲也会为他感到骄傲吧?
售楼小姐给他介绍房子的时候,他恍惚间以为卖房子的就是小晓。他知道自己实在是太想她了。买完房子就立刻装修了。迫不及待的想接小晓和父亲过来住。
但过年回家与小晓见面,他提出要跟小晓复合的时候,还不忘跟小晓说,你做梦都想要的大房子我终于有了,这下你不会再离开我了吧?小晓听了他这句话对他说,你不知道我那些年为什么能跟你一起过苦日子,你怎么就知道我会陪你过以后的好日子?然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原来他还是不懂她。
就像小晓说的那样,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但是却没有我们了。
后来很多年两人没再见过面。有一年过年,见清父亲去车站接见清和他怀孕的老婆,那时见清父亲的眼疾严重,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但是他很渴望见到小晓,就一把握住了见清老婆的手,笑着说:小晓回来了。我突然就止不住的泪流。就像见清父亲最后给小晓的信里说的那样,他老早就把她当作了亲人。他一直很想她,那一次以为小晓终于回来了,可结果却认错了。那种深沉的爱,怎能不让人感动。
多年以后,见清终于懂得女人想要的是什么,他终于明白促使小晓离开他的,不是他没有车没有房,也不是没有北京户口,而是没有爱。可是这次他终于懂了,但是他和小晓也回不去了。
可能命运真的会惩罚人,曾经你不珍惜的东西,他日即使你散尽千金也换不回。这叫做:爱若离去,后会无期。
影片结尾还有一段感人的画面,在于鼓励很多人勇敢地向屏幕前的那个TA说出自己的心声。错过“TA”的他们,纷纷用一幅大字报写下心里那个人的名字,并说出想对TA说的话,诸如:xxx,对不起,我错过了你。xxx,当初我没有珍惜你。xxx,我想你。xxx,我永远记得你。xxx,我已经不恨你了。……
你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玩的浪漫把戏吗?no,no,no!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个举着“xxx我已经不恨你了”哭得稀里哗啦的微胖女生,就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了,他笑着对镜头举起了“xxx,我永远记得你”的牌子。让我再一次泪目了!我想,如果两个即将分手的人,看了这部电影,估计百分之八十都不会分手了吧。他们的后来,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人,莫要等到日后追悔莫及。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TA。我们都能在歌曲《后来》,或者电影《后来的我们》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不管是歌曲《后来》,还是电影《后来的我们》,都已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部电影了,而是一代人情感共鸣的载体。就让我们用这部《后来的我们》来缅怀错过的那个人吧。
一部影片,画面精美,配乐经典,故事感人,演技出色,逻辑符合情理,能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声音,还能对后来者起到警醒的意义,我想,就算得上诚意之作了吧?
如果此刻,刘若英在我面前,我会告诉她,刘导,你的电影很棒!
- END -
李娟:陕西安康人,现居江苏昆山。爱读书爱写字,也擅长做情感咨询。个性签名“左手书香,右手铜臭”。感谢跟你的相遇,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⑤ 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另人感到惋惜,对于错过的事物和人,有什么好的看法
很多人搞错了一件事,《后来的我们》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的题材上,不少人觉得《后来的我们》和《前任攻略3》被大家吐槽是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讲前任的,但这些人都错了。
讲前任当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无论讲任何事,一部电影都要讲得尽可能高级,而《后来的我们》就非常的不高级。
其实《后来的我们》里的前任问题少见吗,一点都不少见,井柏然和周冬雨这样的年轻情侣实在太多了,在刚刚迈入社会的阶段摸爬滚打,凭借着爱情的热枕忽略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却因为一点分歧分开后错过,多年后再度相遇。
这实在是再令人熟悉不过的故事了。
这才是高级。
而更高级的,如同爱乐之城,前任相遇,一切都不用说,全在画面和音乐里,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所以,《后来的我们》并不是题材出了问题,而是,它在讲前任这件事上,太LOW了而已。
⑥ 电影《后来的我们》是一部青春剧,大家如何评价它
这部电影当时看完真的觉得还挺感人的。最后那一句“I miss you ”真的戳中泪点啊。
整个故事虽有些老套但却能戳中我们的泪点,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世间的感情脉络大抵如此吧: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却有深爱彼此的勇气,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对方早已消失在人海。故事的男女主角见清和小晓10年前相遇在归乡的绿皮火车上,10年后又在去北京的飞机上重逢,只是这十年他们已经从相知、相惜变成了相负、相离了,我们也早已不是“我们”了。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真的很沉重,只能说人有的时候真的是很无奈吧,最终能走到一起的不一定是你内心的那个他(她)。还有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挺不错的,细节感情处理得很到位。以上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哦。
⑦ 《后来的我们》| 后来,我们终于不再是我们
看完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我几乎是哭着走出影院的。一旁的何先生还在我哭的时候笑话我。他无奈地问我:“到现在为止,看的哪部电影不哭的?”
我细细地回想了一番,好像真没有。看《战狼》哭了,看《湮灭》哭了,看任何一部有感情线的电影,我都能分分钟给他哭出来。
只是这一部《后来的我们》,让我哭得更甚。如果不是在电影院里,我可能会会放声哭到抽泣。而上一部哭到抽泣的电影是,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都与爱情有关。
周冬雨饰演的小晓,和她一贯的风格相似,是一个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邻家女孩。没有上过大学,一心想着嫁个有房有背景户口的男子。
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心思细腻的男孩儿。他对小晓一见钟情,却最终失去了她。
两个人都努力在北京拼搏漂泊着。小晓努力工作,努力寻找一个靠谱的男人,期待住进大房子。见清努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着,创业、卖碟、被抓,不断地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
小晓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拥有大房子和北京户口的靠谱男子。见清的游戏开发梦始终不温不火。两个在异乡漂泊的,迷茫又彷徨年轻人,顺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像所有年轻的小情侣一样,他们幸福地相爱着。即便住着拥挤又破旧的小房间,一同吃一碗拌着豆酱的白面条。
是什么让他们最终走向分离呢?是现实?是妥协?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因素。
年轻的我们不懂爱,懂爱的我们却不再年轻。
这样的一句话,恋爱中女生都会问吧。她们总会担心眼前的幸福是虚幻,总害怕故事的结局不美满。
患得患失的人,其实说到底,还是需要安全感,那种踏踏实实被包围的安全感。
类似的话我也说过。
——“如果我们分手了,还能当朋友吗?”
——“不能了,我怕我看见你会心痛。”
见清说,“为什么不见面啊?当然要见面,我要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如果真能如何,那又能怎样家呢?她不开心,你也难过。她开心,你更难过。因为那个让她开心的人不是你。
多年前流行的一个段子,“看到你过得不幸福,我就放心了。”
说这话的人,心里该有多不甘心呐!他一定是太爱了,以至于恨也这么深。
见清父亲给小晓的手写信,是全剧最戳泪点的部分。直到现在,看到剧照和台词,我都能立刻流下泪来。
缘分这事,谁都说不清。能成为一家人最好,不能成为一家人也是命中注定。
林父还写到: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得到。
是啊,我们还太年轻,年轻到不知道错过的那个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能预见自己未来的模样,我们是不是就不会选择现在的生活。
可是生活不是舞台,从来没有彩排,更不会有倒带。那些错过的,就一辈子错过了。
就像刘若英唱的《后来》,“后来。我们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我还是那个我,你也还是那个你,只是我们不再是我们。
刘若英的歌听过很多,每一首都是一个故事。
她唱“我想我会一直孤单,一辈子都这么孤单”。我以为我也是。后来,她结婚了,我也恋爱了。原来,人不会孤单一辈子。
她唱“听说,你身边有新面孔,听说你不再寂寞,听说你记起我”。我也曾在听说里,追寻一个人的踪迹。
她唱“我现在很好,可以重新起跑。终于能够恨不再疯,泪不再掉心不跑。一定会有一个人,一段新的美好”。我也在寻找,一个新的人,一段新的美好。
这首《后来》是KTV必点曲目。他们说,只有有故事的人才能看懂《后来的我们》,才会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沉浸在悲伤里。
电影最后的彩蛋,一个是路人们的故事,一个是奶茶演唱会《后来》大合唱。终于让我一把鼻涕一把泪,还被身边的人嘲笑。
剧终人散,在说说笑笑的人群里,只有我还在泪水里挣扎。一边流泪,一边笑自己。
故事没有后来,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5天
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二期 日更第47天
⑧ 后来的我们中男女主多少年后重逢
十年后重逢了。
十年后,林见清和方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相遇了,虽然彼此心中都还没有放下,但却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去爱了。
电影《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执导的一部青春文艺电影。该电影起源于春运,主要讲述的是由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在归家的路上意外的遇见了由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随后两人发生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十年前,林见清和方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却无法继续在一起。
⑨ 《后来的我们》: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我们……
1.
刘若英很鸡贼。
原本小说名字叫《过年,回家》,一听就是个类似于《人在囧途》的公路电影。
结果她很聪明地将名字改成了现在这个。先不说高的离谱,背后另有隐情的票房和意料之中的评分,单从剧情角度出发,这分明是观众被骗眼泪最严重的一次。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都是冲着名字来的,并且像我一样,一定要去电影院亲自确认一下,这个电影里讲得故事,到底有没有和自己碰巧重合的地方。
然后才发现,《后来的我们》大部分讲的却是“从前的我们”。
在色彩鲜艳的绿皮火车上,在二人一起跨年看烟花的东北春节,在被隔成N个隔断的北京出租屋里,前男友与前女友曾经的点点滴滴,都在电影的彩色旋律里慢慢铺开。
这个故事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一样,引起一股回忆热潮的同时,还拥有高票房以及褒贬不一的评价,并且结局终究、注定都是一样的雷同和相似,相爱的两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2.
我十几岁时第一次听《后来》,只感觉曲调平淡,歌词不解。
幸好刘若英的声线不够高亢和华丽,这首歌才更容易模仿和传唱。于是十几年间的商场或电台里,从没放弃过这首歌的播放。哪个80后不是唱着《后来》长大的?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现在刘若英给我们补上一课,当年没有后来的年轻人唱了《后来》这首歌曲,现在有了《后来》的中年人看了讲曾经故事的一部电影。
那时把《后来》的歌词唱的滚瓜烂熟,写在课桌和日记本里,在KTV里把它唱的像《死了都要爱》般撕心裂肺,一听到那个悠扬舒缓的前奏便开始手舞足蹈,是因为《后来》已经不知不觉见证了一代人失败地、不成形的、不像爱情的情感,更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年轻时,最喜欢那句“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不是因为亲身经历,而是非常向往那副场景。
现在依然不理解《后来》里押韵、整齐的句子,只是随意唱起任意一句,便能联想起许多自己或周围人差强人意的人生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蛊惑人心的目的已经基本奏效。
3.
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画面,倒叙、插叙的表现方式,是这部电影最记忆犹新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春节,那一年小晓和见清都22岁。
彩色世界里,小晓奔放凛冽,喝酒、打牌、骂人。学历不高,打扮夸张又庸俗,连一句完整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说不明白,却有着死磕北京的渺小理想。她想嫁个北京人,住大房子,当阔太太,却一次次被现实欺骗和伤害,也依然小强一样坚强不被打倒,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火朝天地奋斗。
她最在行的是卖货,但更在行的是骗人。
她可以在出租屋隔断里假装性高潮声音和动作,惹得周围邻居强烈的嫉妒和不满;她可以在见清被拘留的春节,冒充成女友替见清摆平一直不放心他的老爸;可以在见清同学会后受委屈安慰他有钱没钱都无所谓;可以在分手后再次假扮成女友陪他回家过年还不被任何人发现。
她长得显小,个子小,梦想小,却有着一颗成熟、执着的心。在遇见见清之后,她那扎根北京的梦想悄悄变成了,只要两人一辈子在一起,哪怕受穷受苦也无所谓。可她还是骗了见清,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
见清温柔内敛,抽烟、打游戏、看苍老师,典型的直男。他的梦想是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游戏,还有实现小晓的梦想。我猜他第一次在绿皮火车上遇见小晓时,感情就在她心里扎根了。
见清最在行的是在虚幻世界里做游戏程序,却真实的要命
他穷得住在鱼龙混杂的隔断出租屋里,也要在小晓无家可归时收留她并且守身如玉;在小晓找到新男友时祝福她,却从未阻止她继续交新男友;在她失恋后戴上女士假发逗她开心,能因为别人说小晓长得像日本女优XX樱而动手打人,是那个肯为了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
见清那么爱小晓,却一直没搞懂小晓。他反复问小晓,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却得不到答案。
来自火星的男人,和来自金星的女人,思维方式总是格格不入,。见清认为小晓想要的只是北京户口、大房子等极其物质的东西,而小晓最渴望的是被见清一直深爱的感觉,而不是颓废、焦虑、急功近利的野心和飘忽不定的冷暴力。
第一次两人租车回北京的路上,见清哭的那么惨烈,小晓安慰他说没事儿,没事儿。他却误认为小晓也和他那一众同学一样,瞧不起他,嫌弃他穷。于是,在小晓真的和他分手的地铁上,他追到了小晓,却打死也不上车,他认为自己没能力和小晓在一起,非要等奋斗到了大房子才能在一起。
见清不知道的是,那一刻他错过了小晓,就是错过了一辈子。
坐在路边吃面的小晓,看见电视上的前男友被采访,亲眼见证了一个幼稚大男孩的蜕变,也帮他实现了梦想,只是,他的梦想不再是自己的梦想。
如果尹恩找不到凯莉,那么他的世界都不再有色彩。
二人再见面时,是仍旧回家不顺利的飞机。航班延误的安置酒店里,小晓和见清的回忆,说着辛酸的回忆,笑着曾经的自己,却被见清儿子的视频查岗扫了兴。
田馥甄唱: 以为我会改变,变得更懂爱情,最后我们变成,爱了很久的朋友。
于是我们看到了十年后梳着偏分,坐头等舱的高富帅版见清,和十年后打扮中规中矩,烫着卷发,经济舱的出租屋小晓,两人的世界再没有颜色。
4.
曾经的他们,像蚂蚁一样漂在北京,分吃一碗泡面也快乐,在出租屋里做爱的尖叫声要盖过邻居家才叫自豪,大冬天抱团取暖冻了半天,狠狠心打个车就好像自己拥有了全世界,楼下捡了个旧沙发,当做自己的孩子,后来那个沙发在另一次搬家时扔掉了,两人最珍贵的东西,便消逝了。
讲真,两人宾馆外面大段的互飙台词,我是差点儿想哭,但还是忍住了。
台词扎心又朗朗上口,可勉强的根本不切实际。
哪个分手后重逢的恋人会像过日子的两口子一样逼问对方这么多问题?哪个为爱痛苦过、后悔过的恋人会多年之后愿意回忆起那段分不清谁对谁错的往事?哪个局中人会真正说的清楚,当年不能在一起的真正原因?
重逢的镜头不是应该是不敢相认的擦身而过,或者四目相对的羞涩,再或者千言万语在心中,只能化作一句好久不见的惆怅,又或者是微笑着互相隐瞒事实。
五月天唱: 也许你还记得,也许你都忘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
原因已经毫无意义,记忆也早已模糊不清,属于他们的画面,结尾那个不匆忙的拥抱和互相祝福的再见,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电影的缺点一大堆,情节一般,故事老套,张力不够。出彩的是,戏精周冬雨活像个周迅的翻版,虽然眼睛没周迅那么空灵有神,但穿透力和爆发力每次都能给人惊喜。井柏然照旧正常发挥,都说这部戏不如他之前的几个电影出彩,不过奶茶调教演员的能力不错,代入感十足。
全篇只有三个主角,见清、小晓和见清爸,可多数人都为见清老婆惋惜。
那个没有名字和没有正脸出场的女人,那个怀孕春节陪见清回家过年,被失明的父亲认错的女人,那个时刻担心老公出轨,要让儿子1080度无死角视频查岗的女人,那个成日在老公耳边唠叨,而却不知道老公心里正想着别人的女人。
我以为电影看完都不会有泪目的时候,直到小晓最后坐在出租屋里,读着见清爸给她的写信,画面移动到见清爸那个破烂不堪的小餐馆时,老眼昏花的父亲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几乎要趴在纸上写信时,我泪崩了,被见清老爸的亲情感动,也为见清的成熟和永远失去小晓而惋惜。
5.
小晓在车里哭着对见清说,I miss you ,见清说我也是。小晓说,我要说的是,我错过你了,然后又是无声地痛哭。也许知道这个结局,是对双方最好的交代。
陈奕迅唱: 该说的,都说了,你懂得,就够了。没有句点,已很完美,何必误会故事,没说完。
后来的梅艳芳再见到赵文卓,早已没有缘分,虽然她是他的初恋;
后来的谢娜和刘烨,虽曾经被称为王子和灰姑娘的美好爱情,却永不同台;
后来的林青霞和秦汉,在苦练十八年后依然分道扬镳,各自成家生子,好像从没有认识过一样;
后来的王祖贤,孤身一人远居加拿大,却和齐秦的家人、朋友一直保持家人一样互相探望;
后来的周迅,那个当年说要嫁给李大齐的飞蛾扑火般的女人,一夜之间就嫁给了美国的高圣远。
后来的刘若英,像陈升手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可再见到他时,依然会下跪送上新作品和被陈升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牵引的泪崩失控。
后来的男孩长大了,娶了不太了解的女人做妻子,在宽敞的灶台前洗手做羹汤,看着孩子熟睡的样子流泪,偶尔精神出轨,或者……
后来的女孩依旧折腾,旺了一个又一个前男友,在出租屋里读者已故的人寄来迟到的信笺,错过了大房子和北京户口,偶尔后悔当初,或者……。
6.
王小波说: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后来的我们有很多种结局,但没有一种与爱情有关;后来的我们,学会了长大,接受了相爱的人不在一起的事实,理解了幸福的故事不算故事这句话的含义,拥有了北京的大房子、户口和事业,什么都有了,却再也没有了我们。
后来的我,努力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可惜你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后来的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和我有关。后来的我,最大的悲哀是,是我没有为你做任何事情的权利。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曾经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