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后来的我们电影主题曲叫什么名字 陈奕迅我们歌词含义
主题曲是 我们,由葛大为作词,陈建骐作曲,陈奕迅演唱,发行于2018年04月10日。
主题曲《我们》是根据电影《后来的我们》男女主人公十年的情感纠缠量身订做的作品。
词作者葛大为透露写了两个多月都写不出来,“后来有一次我来北京,约了朋友去吃涮羊肉,在等的时候看到北京的夜景,我瞬间觉得北京的故事还是要在北京下,那一刻,所有男主角想要对女主角说的话都出来了。”词出来以后,陈建骐开始谱曲。这是一个错过的故事,在作曲过程中,陈建骐想到以前做乐手的时光,想到前任,想到过去,旋律一句接着一句,很快就完成了。
⑵ 《八佰》电影讲述的是什么
电影《八佰》主要是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总共历时三个月,而这场战役则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主要是讲述了88是262旅545团的团长谢晋元带领了420名壮士你看了30万日军的反扑,战役主要是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而这场小型战役只是历时了4天4夜,战争开始之初,谢晋元也是为了壮大声势,直接号称有800人坚守仓库,所以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实近几年来,国内的影片市场上相对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低迷,前前后后也是出了非常多的优秀国产影片,而这部作品在上映的时候也算是取得了国际票房冠军。很多影迷其实希望未来国内的国产影片,拍摄的质量能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多出几部这样的影片,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⑶ 我喜欢的女生约我看电影,她知道我喜欢他,电影名叫后来的我们,她是什么意思,我该怎么表现
首先她主动约你看电影,就说明她对你是有好感的。再者,要看《后来的我们》,讲的是两个年轻人历时十年的虐恋。情节应该都是很扎心,刻骨铭心的。她选择这个爱情电影,我觉得她对爱情还是勇敢而向往的,不求结果,只求有个美好的历经爱情的过程。我觉得你过后应该主动了。。嗯。在一起吧~
⑷ 在游泳池里两女同性恋热吻电影名字是什么
电影名字叫《我们》
⑸ 上帝帮我们挡路的人是什么电影名字
《上帝难为》——尊贵的上帝,你挡我的路了。
三个小时的片长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了,有些电影让你忍不住献上膝盖却又不知道为什么,像是被轻而易举的秒杀了却又不知道弱点在哪,像是战战兢兢交上了功课却被教授打了一个耳光,这样奇癫的故事,连小众都谈不上,它是属于个人的狂乱,是抛弃世界的孤独感。
按照片头的介绍,这居然还是一部科幻电影,打着记录的旗号又类似时光倒流的理论。地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小一些的星球,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文明进化到了中世纪却未进行文艺复兴,于是派了一支科学家组成的地球拯救小组去引导他们落后的文明走向进步。
从介绍可以看出导演对人类本性的讽刺,骨子里漫出来的自大狂妄在外表被缝制成道德君子文明先锋的华袍,别的文明没经过“文艺复兴”他们就要去引导,丝毫不顾其他文明有可能经过“光荣之战”照样该过渡资本主义国家就过渡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想发展成、可以发展成、能发展成什么样的文明都是本土星人自己的选择,地球上的科学家却要充当上帝,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么。
更可笑的几个科学家到该星球后反而被当时中世纪落后的生产力和痛苦的生活环境所同化,除了一个主角还能保持清醒四处游说,其他人完全看不出和当地人有何区别,而我们的主角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废话并不能对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后,疲惫不堪的放弃了。
自认发达的地球文明在一个中世纪文明面前妄自称大,然而真正到了中世纪之后却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即便落后、肮脏、猪狗不如,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文明并以此为傲,所谓的上帝就像是个笑话,既改变不了百姓花样百出杀人的创意、也改变不了当地贫穷罪恶四起的现状,到头来“上帝”想做的事,竟是“我想把你们都杀光”,冷漠、麻木,一如其他所有人的表情。
上帝难为与否不可而知,但伪装上帝的人,你再不让开马车就要撵过你的脚了。
⑹ 电影名字
这部电影叫《致命报酬》又名《记忆裂痕》和《空投支票》
英文名"PAYCHECK"
导演:吴宇森John Woo
主演:本.阿弗莱克 乌玛.瑟曼 阿伦.艾克哈特 科姆.菲尔
类型:科幻
《致命报酬》由美国梦工厂影片公司全球发行,美国派拉蒙公司负责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美国梦工厂影片公司是由素有好莱坞“三剑客”之称的斯皮尔伯格、杰夫里•卡森博格和大卫•吉芬三个电影界的大腕成立于1994年10月。“梦工厂”出品了各类故事片、动画片、网
络节目、有线电视节目、家庭录像、音乐光盘、书籍、玩具及其他电影后产品。
影片《致命报酬》改编自天才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创作于195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1982年去世的菲利普,无疑是当代科幻小说界最著名的元老之一,改编他的作品早已成为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的制胜法宝。迪克是高产作家,他从1952年到1982年三十年间,共创作了三十部中长篇小说和一百篇短篇故事。至今菲利普的作品已多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包括经典科幻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卖座影片《 魔鬼总动员》(Total Recall)以及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少数人报告》(Minority Report)。他在小说中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描述未来人类是如何滥用进步的科技,操控人类的记忆。而《致命报酬》中更多的涉及到人性本身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吴宇森,他立志将其搬上大银幕。“我一直都是菲利普•K•迪克的忠实读者,我特别喜欢他在《致命报酬》一书中探讨的道德议题。他小说中的主人翁都很有人性,很真实,不像很多科幻小说中的主角都像超人一样。” 吴宇森谈他将菲利普这部小说搬上大银幕的感受,他打算将小说中科幻的未来世界,加上自己独特的动作风格,拍摄出一部描述发现自我及真爱的惊悚动作片。
片中饰演天才电脑工程师迈克尔的演员是奥斯卡奖获得者本•阿弗莱克,他接拍这部戏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能够和吴宇森这位国际大导演合作,另一个原因则是能演出一部改编自经典小说的科幻巨片。阿弗莱克说:“这部影片的剧本构思巧妙,情节错综复杂,写得真的很棒。当你结合菲利普•迪克的科幻题材和吴宇森强烈的视觉风格,绝对能拍出一部不同凡响的好片。”本•阿弗莱克将自己饰演的角色描述成一个天才电脑工程师,他擅长把高尖端的科技产品拆卸掉,然后根据它的原理设计成更加优秀的产品。阿弗莱克认为虽然影片中的迈克尔可以说是个天才,但他依然有动感情的一面,比如他和雷切尔之间的爱情。迈克尔专注于工作,我们看到他拿到的支票一张比一张面额大。但达到一定程度,他开始思考他是谁,他到底在干什么。这已经和金钱没有一点关系。他在处理和雷切尔的关系时可以看出他作为男人脆弱的一面。个人经历决定了他在心理范畴和道德范畴都有戏剧性的变化。他原本只是一个工程师,一个通过自己大脑帮助别人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人,但是最后他必须继续工作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些也使得阿弗莱克发现影片中提出很多伦理问题。“什么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元素?”,“记住生活中的细节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我们真能学会掌控未来,我们竭力改变一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影片中的大反派是迈克尔的前雇主、亿万富翁吉米,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埃仁•艾克哈特说:“吉米和迈克尔是一对想利用科技拯救世界的同窗好友,但是后来吉米却放弃理想,一心追求个人权力和野心。他想利用科技改变世界,他认为他所创造的‘机器’将改变地球的未来。”影片制片人特伦斯认为,其实吉米跟吴宇森其它作品中的反派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他们原本都只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人物。所以导演选中了阿伦•艾克哈特,他具有这种特质,将一个原本优秀的人演绎成一个自私贪婪的人。
朋友制造的难题,迈克尔难以解开,这时他的女朋友雷切尔出现,帮助他一步一步地解开谜团。对于雷切尔这个人物,吴宇森认为这是影片中的关键人物,是她决定了迈克尔最后的生活,使他的想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前不久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1》中挥舞着武士刀的乌玛•瑟曼,这次走进《致命报酬》片场饰演阿弗莱克的助手兼女友,吴宇森说:“乌玛拥有出乎意料的聪明头脑,以及令人不得不多看一眼的美貌外表,非常符合雷切尔这个角色。”在迈克尔被追杀身陷无助时,雷切尔挺身相助,他们在工作和逃难中产生了爱情,也成为了最后改变迈克尔的主要动力。和本•阿弗莱克一样,乌玛•瑟曼也是吴宇森的影迷,并非常希望与他合作。乌玛回忆第一次与吴宇森见面时的情景,“导演说这段爱情在影片中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他认为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喜欢一个动作片导演这样解释爱情的意义。他最终真的拍出了一部拥有浪漫爱情故事的动作片”。
所有的演员都很敬畏吴宇森导演的镜头。饰演联邦探员的麦克尔•赫尔说,和吴宇森导演在一起,他的镜头永远是运动着的,他通过运动中的镜头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大多数演员很少和永远运动着的镜头一起工作过。
搜狐:这部片子里边的两个主人公本-阿弗莱克设定上是一个普通的电脑工程师,而乌玛-瑟曼的设定是一个生物博士,可是他们在片中的身手却都很好,不像是普通人的设定,这种动作的拍摄是不是和人物本身的身分有一种差距?不知道您拍摄时是怎么考虑的?
吴宇森:首先我并没有企图把他们拍成是一个超级英雄。但是在动作设计的时候,除了要突出他们的聪明,他们的随机应变。除了要表现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之外,当然在体能方面他们并不笨,跟敌人对抗的时候,他们也会做一些比较大的动作,一些比较有趣的动作来加强对抗的能力。比如说他们在骑摩托车的时候,有6个人来追他们,他们也会用一些比较强大的动作来反击。虽然他们是普通人,是一个生物博士,我要强调他们的狠,他们的勇气,所以有的时候用一些大动作来表现出来。其实很大程度,比如说乌玛.瑟曼他在踢那个人,还要拿那个东西来打人家的时候,我看都是点到为止,而且有些东西是她设计出来的。 [详细] [网友评论]
搜狐:你与周润发合作,那么你们两位在好莱坞的合作模式和在香港的合作模式有什么不同呢?
吴宇森:如果我要跟周润发拍一个好莱坞的电影的话呢,因为亚洲演员在好莱坞的电影里边有的时候所占的份量并不很重,虽然有成龙,周润发也拍过一些好的电影,但是都是以动作和喜剧方面的表现为主,如果我跟周润发再拍一个好莱坞戏的电影的话,我希望找到一个题材会透过周润发来表现我们中国人的真正的一种性格。那么把我们的气质,我们的风度,还有我们的态度,我们真正内心的性格能够很透彻的表现出来,所以不一定先预定是动作片,如果有好的题材,可以反应我们的本职我都拍。
⑺ 井柏然和周冬雨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井柏然和周冬雨合作的电影叫做《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我们》是由刘若英执导,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主演的青春文艺电影,该片于2018年4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⑻ 你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相信很多的70 80后都有深刻的印象。
当时刚上小学,几个生产队在一块开大会,好像是在商量谁谁谁能进敬老院的问题,年代久远了记忆有点模糊了,大会开的差不多了,给开会人员发放的电影票,我也搞到一张,就跟着大人们进了电影院,第一次进去,里面的座位称不上座位,都是水泥长条,跟原来的老电线杆差不多。
然后就看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还记得里面有一段少儿不宜的片段,虽然露的不多,但是也让当时的人们面红耳赤。这部影片以倒叙方式,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这是一部催泪大戏,看得我哭的稀里哗啦的,片中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也一直传唱到现在。后来学校组织和其他途径,又看了好几遍。还记得小时候电影院里面的奶油瓜子的味道,现在再也吃不到那种瓜子的味道了。
我看的最早的一部电影应该是《地道战》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小学附近的一个单位里面的电影放映厅里面。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课程。
从小家里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很早别的小朋友都有有线电视看了,我还守着地方台。而且一定是做完功课之后才能看。
所以“电影”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是很久远的词汇。也就是大概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就是《地道战》
几乎没什么影响,觉得很幽默,也没看出之后看电影的那种思维模式。
仅仅是觉得 搞笑 。
大概三年前,我回到故乡,还去了小时候看电影的那个厂子。早已破败如茅草。像极了工业风的废墟。
自然是另一番感慨。
后来再大一些,能去电影院的时候,看的电影大概就是《1942》,也可能看过别的。但是真正让我意识到电影、电影院的价值的就是《温故1942》。个人呢还是喜欢悲剧性的东西,喜剧固然不错,但是悲剧可以洗涤灵魂,我现在依然这样看。
电影自然是悲壮的,但是不合时宜的笑声永远存在。
不是不知道苦难、饥饿、也不是不知道感同身受。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就像一出悲喜剧。
不管怎样深刻的、深邃的,终究抵不过人们的一个谈资。
触动灵魂的不是触动本身,而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李晨、颜丹晨主演的《花季·雨季》。
在深圳的一所高中里,一群高中生经历了他们花季雨季的青春生活,有纯洁的友谊,有懵懵懂懂的小情愫,有相互关心爱护的师生情谊,各种各样性格的年轻人经历着成长的烦恼,谱写了一幅动人的青春赞歌。
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记得当时读小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观看这部电影。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仅仅可以看几个电视台,节目内容也索然寡味。所以我很期待的课外活动就是看电影,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当时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现在早已拆除,然而却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上午发布这个消息以后,我很开心,中午赶紧回家,问妈妈要钱买了一根火腿肠,我能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火腿肠。火腿肠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零食,由于价钱比较贵,妈妈舍不得经常给我买,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时候才会买给我吃,比如看电影、春游等。其实对于电影的具体情节,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有李晨出演。小学时候的我,还没有到青春期,应该无法完全理解电影人物的青春焦虑。
《花季·雨季》承载着我对童年的回忆,承载着我简单的快乐。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特指在电影院或电影屏幕上看的。
应该是小学生时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记得台湾腔的普通话,哭泣的小男孩,妈妈被虐待的镜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
电影院伯伯因为是爸爸的朋友,可以无限次放我和小伙伴去电影院。
记得电影放映室是在影院大厅里搭建一个木头制成的吊脚楼。
放映室的灯光从吊脚楼上射出去,我每每会调皮地伸出小手,故意在光影里挥舞,大大的屏幕上便出现了我的手掌。
在一阵痛骂声中,收回小手,得意地俯视下面观影的观众,一览众山小,得意又忘形,小小的特权足以让我虚荣到飞起!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叫《聊斋志异》,应该是这个名字,但内容绝对是鬼片。
记得小时候(真不记得是几岁了,好像那时我还没上幼儿园,我是七岁上的幼儿园,八岁上的一年级)那会村里面只有极个别人家有电视,我们家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我们看电影的唯一渠道是等待放映队来村里小广场(暂且叫小广场吧)放映,就是那种老式的放映机。然后拉一块正方形放映布,就是那种四边有一圈黑边,中间白的那种。
天快黑了,照顾小伙伴赶紧回家搬个小板凳去占个好位置,去晚了就只能在又远又靠边的位置看了。现在电影院的最边上座椅对当时来说已经算是中间位置了。但是放映电影不是只吸小孩子,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想想都壮观。我当时最喜欢的不是能看电影,而是人很多能凑热闹,关键还有摆摊卖瓜子花生零食的小货郎。现在,已经再也找不到那种手里拿着小小的拨浪鼓,边推小车吆喝的小贩了。
那时候我还小,一般都会跟我妈一起去看。位置还不错,电影开始放映,不一会就听见惊呼声、尖叫声,我完全不知道咋回事。直到我看见荧幕上出现黑白无常,嘴上挂了个长长的血红的舌头,在黑漆漆夜里,悠哉的走在一大片坟地里。在那一刻,我害怕了,脑中忽然想起很多家里老人讲的鬼故事。我现在想想都有点发怵,当时我真的害怕了,又不敢喊,只能求助我妈。我就装作想要睡觉的样子,拉扯着我妈的胳膊。我妈看见我想睡觉的样子,把我抱在了怀里。就这样装困的我也许真被吓到了,在我妈怀里真的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
自打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经过有坟地(一片啊,不是一两个)的小路,我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都是唱着歌,一路小跑的离开。
现在的我还是那样,感觉特别怂。只是有一大片坟地的路已经很多年没有走过了,也不想去走,更不愿去走。
“再哭再哭?你就不怕鬼抓了去?”
以前在农村
很多长辈们吓唬小孩都这样说
也因为这个
我的口味竟然开始变得诡异
特别好奇 鬼 长什么样
有一次去外婆家
和表妹睡在同一房间
无聊
当时那个年代还在用DVD看片
有线的电视都没几个台的
我到处翻了翻碟片
看到有一张碟
《开心鬼撞鬼》
邪乎
碟片名对我仿佛有一种特别的魔力
我满怀期待地播放了这个片子
碟片转完了
嗯
很开心呀
这分明就是一部喜剧
我期待中的 鬼 没有出现
这也是我印象中看的第一部电影
虽然我无法确定,这就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影片,但从我模糊的记忆里,却清淅印证,这是一部年限久远且给我回味多多的人生记忆。
听说邻村有电影,我和弟弟大白天便缠着母亲,吵闹着要求带我们去。
到了晚上,我和弟弟顾不得吃饭,各自拿着一个小板登,催促着母亲。和我们同去的还有本村的一位妇人,她和母亲是极好的搭挡。
夜,漆黑一团,只有星儿眨巴着它那亮晶晶、神兮兮的小眼晴,诡秘地窥视着人们。
我们来到了现场,正值开演,电影的名字是《铁道卫士》,我们被电影的剧情所深深吸引…………
当演到特务马小飞欲引爆车上的“定时炸弹”时,弟弟突然犯困,吵闹着非要回家,我也有了几分的睡意,于是便跟着弟弟一块起哄,母亲好言劝着我们,这样连哄再骗,总算看完了这部电影……
夜,更黑了,阵阵清风吹过,感觉到丝丝凉意。星儿怕冷地躲进了云层里,时而调皮地划出,丢一个媚眼,似乎在挑逗着我们……
记得时间大约是七十年代前后!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彼时家中刚刚买了电脑,可以点播来着。。。哈哈!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的把这电影翻出来看,也许是承载了我对爱情的期许吧。
女主小水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成绩一般,长相一般,还带着牙套。
学长阿亮是学校风云人物,长得帅, 体育 好,受女孩喜欢。
小水为了引起学长的注意,做了很多努力,在学长看不到的角落。。
她和伙伴们对着书上的内容,一条一条做着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美丽的事情,努力学习,变美。
最后她成功了,但是毕业之际,学长却和自己的同学在一起了。看到这里,我是遗憾的。后来学长参加了足球队,临走时,他偷偷留给小水一本相册,原来学长一直都喜欢她,从不美的时候,小水在他眼里也是可爱努力的。
电影最后,小水,阿亮在阔别几年后还是再度重逢,当小水用颤抖的声音文学长:“你结婚了吗”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泪奔,喜欢一个人十多年吗,是怎样的的坚持啊。两个主角都没有令我们失望。
话到此处,女主角近来来得作品都很不错啊。。。比心
第一部电影是三毛从军记,很小的时候看的了,那时候电视是个稀罕物,村里没几家有电视,但还好的是有时候会有人下乡放电影,就是有一个放映布,正方形的白色布,四边系上绳子,然后对面放一个放映机,当时看到放映机的时候觉得很神奇,插上电,就开始转动,荧幕上还有画面和声音,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
记得当时只要村里有放电影的,小伙伴们恨不得奔走相告,挨家挨户的通知。我们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会早早的搬着凳子,坐在荧幕前等着电影开始,有时候甚至都不吃晚饭,就在那里等着,也感觉不到饿。农村的夏天是很多滋多味的,月亮特别亮,周围特别黑,根本没有路灯,蚊子特别多,但是电影的魅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不单单是小孩儿,叔叔阿姨甚至是爷爷奶奶都会早早的坐在荧幕前,大家唠着家常,吃着东西,不论是吃瓜子等零食,还是吃着晚饭等主食,都是那么的开心。大家耐心的等待着电影的开始,在月光的映照下,村落显得格外的静谧,其实有时候想想,那时候条件很苦,但是真的很开心,很快乐,因为生活很简单,简单就会很快乐。
记得第一次看的电影是三毛从军记,不论是里面和战友之间的有趣的事,还是最后戏耍鬼子的剧目,感觉都是历历在目,一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回顾呢。由于当时的放映条件,放的是黑白影片,再加上后来在村里放的都是黑白影片,比如地道战之类的,所以我的启蒙电影都是黑白影片,也就导致了我现在还是特别喜欢黑白影片。其实说实话,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三毛从军记是彩色片呢,之前一直以为是黑白片。
很感谢三毛从军记,让我喜欢上电影,慢慢的热爱电影,并且从电影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很怀念那时候的简单快乐的生活。
第一部电影是在小学的时候,学校发了电影券,要求跟家长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2005年左右吧,平常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我出去玩耍,那次的电影好像也是软磨硬泡才让爸爸陪我去的, 当时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就只记得画质不怎么样就像平常大家上课发光的幻灯片一样,电影院的设施也就像七八十年代一样是木头的椅子, 具体电影情节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个小女孩和妈妈相依为命,是个苦情片。但是一直有个疑问就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是怎么拍摄的, 自己还尝试了好多次怎么也做不到如此慢的动作,一直到高中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童年虽然没有太多的“权利”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痛苦”,现在都是宝贝!
⑼ 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一》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一》是个人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也列入个人影史十佳前五的位置。
为什么一部三个多小时的家庭片能成为很多影迷心目中的华语第一呢?
我认为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而且不同阶段看这部电影会对标电影中不同的角色。
电影与生活在这一时刻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为什么爱看电影,并不单单像电影中说的“电影给了我们三倍生命”。在《一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别人,还见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