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犹太人教德国人波斯语是什么电影

犹太人教德国人波斯语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2-11-17 10:03:07

『壹』 《波斯语课》中暗藏的感情线,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波斯语课》讲述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为了保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被抓进集中营中教德国军官科赫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造出一门只有他和科赫懂的“波斯语”,于是他将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以此来获取科赫的信任,二人之间在一次次的交流当中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友谊。

影片于3月19号在国内上映,目前在豆瓣上依然有着8.3的高分,十分值得一看。

电影中不仅有对残酷战争的描写,更是暗含了一条关于德国军官科赫的感情线,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

科赫其实是一名同性恋者,那个二战开始时逃到德黑兰被科赫一直叫做哥哥的就是他的恋人。

有三点可以作为证据:

其一是科赫与上校聊天,上校说看了他的档案,里面没有关于他哥哥在德黑兰的记录,而科赫也解释说他也是刚知道这个消息不久,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哥哥,因此档案里没有记录。

其二是那对在意大利被抓的犹太人兄弟杀掉一个新来的真的波斯人,哥哥被狱警开枪打死后,吉尔斯和科赫在办公室里交流,科赫搬了一个椅子坐在吉尔斯身边,下意识地抬起手准备抚摸吉尔斯的头安慰他,意识到不妥后才将停在半空的手收了回来。这段戏暧昧十足,科赫的下意识动作也是对恋人才会有的动作。

其三是当吉尔斯问他是否有喜欢的人时,他虽然回答没有,但表情出卖了他,喜欢一个人是抑制不住的。

影片中还有些小细节都暗示了科赫对于“哥哥”的爱慕之情,可以多看几遍,好片值得多看!、

『贰』 《波斯语课》的真实事件是什么样的,,

电影《波斯语课》由导演瓦蒂姆•佩尔曼执导,于2020年2月22日于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军官克劳斯•科赫与犹太人吉尔斯俩个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故事。

在进入集中营前吉尔斯偶然得到一本波斯语书,为了活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德国军官克劳斯•科赫想战后到德黑兰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因而他下令保住了吉尔斯的命,并安排他到厨房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教他波斯语;完全不懂波斯语的吉尔斯,每天必须编出新的单词,并记住教给军官的每一个“波斯语”单词而活命。

因为名字,吉尔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克劳斯军官为了学会所谓的“波斯语”,对吉尔斯保留了一份好感,甚至在德军败了的时候,然后把吉尔斯救下,携带他逃跑。

但讽刺的是,他因为吉尔斯教授自己“波斯语”救下了主人公,却在逃跑时因为自己所学的这门根本不存在的语言,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首尾呼应的剪辑方式,让题眼“名字”更加深刻,更加具有讽刺意义。

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比利时人,因为共享着同一门语言而产生了微妙古怪的亲近感。这门凭空臆想出的语言在他们之外并不流通,因而这种链接是如此私密而且如此罕有。语言,传达着信息,附着着情感的语言,在敌我间,在枪和猎物间,在鹰和麻雀间,猫与老鼠间,再造了一重关系。

听与说,问与答,在比利时俘虏和德意志后勤军官之间,形成了常规之外的羁绊。导演为了塑造主人公之间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在两人相处时用窗外射进来的自然光,光晕的晕染下,不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更像是两位挚友在吟诗作对,更渲染了两人之间这种“暧昧”的关系,为最后克劳斯放走吉尔斯埋下伏笔。

战争所摧毁的是家园,而最初在土地上建起家园的,是人。他们每一个都有名字,都有家乡,在被战争夺走生命前,他们每一个都有希冀,和恐惧,战争是如此暴虐,能弥合分歧的只有爱与和平。

『叁』 《波斯语课》真实事件原型是什么

二战时期,一个被抓的犹太人急中生智,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又恰逢集中营中有个德国上尉在找人教他说波斯语,从而让这个犹太人,也就是本片男主捡回了一条命。

于是,男主用两千多个集中营犹太人的名字,创造了一门新的语言蒙混过关,上尉则学习热情高涨,从每天学四个单词,到每天学四十个单词,还自己制作了单词卡用来背诵,却没有意识到他拼命学习的根本是一门不存在的语言。

(3)犹太人教德国人波斯语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波斯语课》由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自去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后,便收获了一大波海外媒体的好评,《好莱坞报道》盛赞两位男主的演出为:“大于生命的表演”,《卫报》称影片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难以置信的生存戏。

2020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创下开票5秒售罄的电影节奇观,国内头一批抢先观看过本片的观众也献上了近乎完美的评价,就连谢飞导演也称赞道:“又一部好看的二战集中营题材电影!”影片的深刻立意也引来网友的深刻评价:“用犹太囚犯的名字创造一种新的语言,纳粹军官用它写出一首关于和平的诗。”

『肆』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何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电影中故事的构思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每一个画面和转场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通过描绘军营中的德国士兵对犹太囚犯的肆意虐待和杀害,上尉和雷扎的这份“友情”在种种冷血的行为下似乎显得格外的有温,度和有力量。在雷扎屡次三番陷入险境时,上尉总是剧情极具张力,残酷之余却又笑料不断。严肃的大屠杀题材和黑色幽默融合得恰到好处,结局的反转也令人觉得很为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伍』 广受好评的《波斯语课》为何上映就扑街

要知道这部电影是描述国外战争片,并且国外战争片本来受众群体就很固定,何况这还是一部侧面描写战争剧情片,所以尽管豆瓣8.3,烂番茄爆米花指数100%, 也没有能挽救它低迷票房,意思就是,电影是一个好电影,但是剧情,是一个小众剧情,喜欢人不多,所以上映以来,也才出了三百多万票房,像是拍很一般《唐人街探案》票房都比这个高,我们一边在豆瓣上面说,哎呀没有好看的电影,一边看到这个高分电影,实在是不感兴趣。

看到这个最后,我想,男主为了活着只能撒谎,撒谎只能用下一个谎言来圆,这个谎言越来越大了,如果来了真正波斯人,那他面对又是什么。

『陆』 电影推荐|《波斯语课》

“为了他,你愿意跟这群无名之辈一起去死吗?”

  “他们有名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他们并不比你低下,至少他们不是杀人犯。”

故事简介:

    二战期间,主人公犹太人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雷扎保命,逃避了枪决。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雷扎被德国军官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雷扎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

观后感:

看完影片,心情很复杂。整部片子,围绕着“肃穆”与“黑暗”,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哭着报出2840个人名那段,每一个名字又不止是名字,是救了他的一个个新单词的组成,是那些打饭时大量的不同的囚犯,是被军官们视为草芥的一个个“无名之辈”。

    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德国军官科赫,严肃冷漠的他,在谈到自己未来的梦想却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当他谈及自己的厨师梦,他是无比喜悦而又骄傲的,他在询问波斯语的“我爱你”时,脸上也充斥着憧憬。我想,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他的梦一定也会实现的。

可观看app:

哔哩哔哩

『柒』 如何评价电影《波斯语课》

评价:

战争破坏了日常生活秩序,重建了新的秩序。德国纳粹的集中营里,人们的日常身份通通被抹去,只剩下迫害者与受迫害者的角色对立。于是,对于那些服从并习惯了新秩序的德国士兵而言,他们不再有基本的良知,只觉得执行命令才是合理的行为。

正是纳粹的历史提醒了我们,人类竟然这么容易受操控,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独立思考和判断善恶的能力,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点,二战发生的一切在今天还会重演。

详细介绍:

《波斯语课》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二战时期,一个被抓的犹太人急中生智,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又恰逢集中营中有个德国上尉在找人教他说波斯语,从而让这个犹太人,也就是本片男主捡回了一条命。

于是,男主用两千多个集中营犹太人的名字,创造了一门新的语言蒙混过关,上尉则学习热情高涨,从每天学四个单词,到每天学四十个单词,还自己制作了单词卡用来背诵,简直比考四六级的大学生们努力多了,却没有意识到他拼命学习的根本是一门不存在的语言。

『捌』 即使仅存一丝希望,也要坚持下去---《波斯语课》生命的坚守

《波斯语课》是上映于2020年的战.争剧情片。因为对二.战题材的电影非常感兴趣,知道该片上映后,一直很想看,但各种原因导致前天才一睹为快。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两个小时的电影,虽无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处处流露着扣人心弦。

该片最初吸引我,让我想看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而这真实的事件充满不可思议,也许这才是它抓人心的地方。电影中的主人公亲历了那暗无天日的、惨绝人寰的纳粹集中营的生不如死的遭遇,才更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犹太人吉尔斯因何化名波斯人雷扎,是如何在不会波斯语的情况下,靠着自创的假波斯语教着纳粹高级军官科赫并最终活了下来的故事。

雷扎的生存无异于每天在刀尖上跳舞,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每天都有可能被识破他不会波斯语并被残杀。然而他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怀揣着对生的期冀,在集中营非人的生存环境下侥幸活了下来,并用他的故事感动了知道他的经历的人们。

这个故事发生于1942年的法国。影片一开始是一个男人走在长长的铁轨上,然后是写满名字的花名册在燃烧。这个男人就是吉尔斯,边走边陷入回忆,回忆拉回到他被纳粹押走的那辆车上,装满犹太人的卡车正开往郊野。车上一个饥饿难耐的犹太人提议,用他逃跑时从房东家拿到的一本波斯语书交换吉尔斯的三明治。吉尔斯最终同意了交换,并顺便跟着这个犹太人学习了"爸爸"用波斯语怎么说,认识了书上的叫雷扎的波斯语签名。

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所有犹太人被拉到外面乱枪射杀。生死存亡之际,吉尔斯哀求不要杀他,告诉纳粹他不是犹太人是波斯人,故事至此拉开帷幕。有些事就是这么巧,正好集中营的负责人高级纳粹军官科赫想要一个会波斯语的人教他波斯语,于是吉尔斯被带到了科赫面前。

为了活着,吉尔斯在科赫面前使用了雷扎的名字,开始教想着将来去德黑兰开饭店的科赫假波斯语。只会说波斯语"爸爸"的雷扎为了蒙混过去,面对疑心极重的科赫,开始找寻如何教波斯语的方法。

最终,雷扎把那些在集中营被残害的人的名字当成假波斯语词根,自创了假波斯语,教着科赫,并获得了科赫的信任。当然这其间也有险些被识破而惨遭虐待差点死去的经历。但雷扎都化险为夷,最终死里逃生。

这部影片,让我感动的是雷扎对仅存的一丝活下来的希望的不放弃。跟那些完全没有生还希望的犹太人相比,雷扎似乎幸运了许多。但他并不是为了能活下来而罔顾一切。

这其间有一个剧情是雷扎为了感激一个囚犯为救他而死去,决定替这个人的弟弟去送死。雷扎与弟弟交换了衣服,坚定地跟随着去往死亡之路的其他犹太人一起往前走着。曾为了活下来的心有多坚决,此刻的赴死之心也有多坚定,令人感动。

当然,雷扎没能死成,科赫救下了他。在雷扎教科赫的几年中,他俩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友谊,这是科赫救雷扎的原因。

而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结束时雷扎的表现,令人无法不泪目。盟军将领询问雷扎的遭遇时,不无遗憾的提到这个集中营的遇难者名册被德国人烧毁了。

而雷扎告诉将领他记得2840个遇难者的名字。将领和记录员面露怀疑,于是雷扎开始如数家珍般一个一个地说出这些被他当成假波斯语词根的名字,他的面色凝重,泪水在他的眼眶涌出。在场的所有人被雷扎震撼,全都停下手里的工作,凝神屏息听着雷扎念出的名字。

如果不是雷扎记住了这些遇难者的名字,这些人在集中营真是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了,他们的遭遇将永远被掩埋。而雷扎以假波斯语的方式赋予了每个人的名字不同的意思,有的名字代表希望,有的名字代表耐心,有的名字代表爱……是雷扎以这样的方式让这些遇难者留下了痕迹。或许,这也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导演决定把雷扎(吉尔斯)的故事拍下来的原因。

《波斯语课》让人看到了近乎绝望之地中残存的一丝希望之光,即使熹微,也足以照亮灰暗的人生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那一丝希望,给生命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或许,生机就在前方。

『玖』 《波斯语课》的硬核:在黑色幽默下的因果报应,令人唏嘘

老周

摘要:最近二战集中营题材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在沉重的话题下,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1:《波斯语课》的海报

最近由俄罗斯、德国和白俄罗斯三国联合拍摄的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5分。老周也看了,确实很有感触,对人生更有了一份领悟。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2:《波斯语课》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

这部影片是在二战的大背景下,要说战争片吧,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确切说是集中营题材,说起二战集中营自然首先就是纳粹的死亡集中营,即便今天提起,依然使人感到丝丝寒意。集中营题材的影片,其实也不少,而且大都是堪称经典的佳作,像《辛德勒的名单》、《裸露在狼群》、《逃离索比堡》等,在这些集中营题材影片中,除了像《美丽人生》没有真实的原型之外,大部分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 历史 感分外厚重。

而《波斯语课》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如果不是片头赫然出现这句提示,恐怕让人很难相信, 历史 上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真应了这句古话:“善恶有报,报应不爽”。

第一个因果,影片一开始,一卡车犹太人被押往集中营,卡车上一个人想用一本波斯语早期版的《圣经》来换点吃的,虽然说这本《圣经》在正常情况下,文物市场上肯定是价格不菲,但此时此刻,真的不如一个面包。所以这人甚至表示换半个面包都可以,但男主却还是同意用一个面包换了这本书。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男主太傻,但恰恰是个看似极为愚蠢的交易救了他一命。

图3:波斯语《圣经》成了救命符

车还没到集中营,押车的党卫军士兵就将车上的人赶下来,就在树林里分批枪决。听到响起的枪声,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了。轮到枪杀男主这一批人时,男主就机智地主动提前趴到地上,当党卫军上前要来补枪时,他就高举着这本波斯语《圣经》大叫:“我不是犹太人,我是波斯人!”

巧的是集中营的党卫军上尉科赫一直让人寻找一个波斯人,还给出了十个肉罐头的花红悬赏,于是男主就被带到了集中营,从此以后他就有了这本波斯语《圣经》扉页上的名字——朱恩·雷扎。

第二个因果,原来党卫军上尉科赫要找波斯人,是为了给自己教波斯语,这也是片名的由来,也是影片最大的因果。

雷扎当然不会波斯语,他只好说自己父亲是波斯人,母亲是比利时人,自己从小生活在欧洲,所以只会说,不认识波斯文,更不会写。科赫就让他每天教自己四个单词——后来增加到四十个!于是雷扎只好挖空心思自己来编这么多单词,每天凭空编造四十个单词,这怎么弄?还好科赫让他帮厨,每天负责分饭,同时还要抄写犯人名单,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询问犯人的名字,记录名单上的名字,并根据这些名字的词根来编造单词。

图4:雷扎给科赫上“波斯语课”

但是有一天,科赫问雷扎“树”怎么说,雷扎回答说“radj”,不料科赫马上想起之前雷扎说过“radj”是面包的意思,于是他认为雷扎根本不是波斯人,他本来就一直有怀疑,所以给送雷扎来的党卫军士兵的奖励也只有两个肉罐头,而不是事先说好的十个,要等确定了之后再给八个。所以,科赫立即将雷扎暴打了一顿,还让人把他送到了劳动强度最大的采石场,并让人“好好照顾”雷扎。果然雷扎不堪重负病倒了,不过雷扎在昏迷中用“波斯语”喃喃呼喊妈妈,这才让科赫相信他是真正的波斯人,就把他送到医务室治疗,痊愈后继续让他教自己波斯语,之后还几次救了雷扎,为此还和上级做交易保下雷扎。还有一次雷扎主动和另一个犹太人替换,随“转运”犹太人一起离开——所谓“转运”其实就是押出去处死,科赫闻讯马上赶来,甚至和押送的防卫军拔枪相向,坚持把雷扎带了回来。最后当盟军逼近集中营,纳粹开始销毁和集中营有关的所有证据,就在准备将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全部杀掉之际,科赫将雷扎带出了集中营,放了雷扎一条生路。

图5:雷扎就像九条命的猫,最终从集中营中幸存

第三个因果,由于科赫对雷扎很关照,给他额外的食物,雷扎把食物带回寝室,还给别的犹太人分享。这在当时情况下,绝对是难能可贵的,在集中营里一根香肠那都要比黄金还宝贵。后来,集中营送来一批英军战俘,其中就有一个真正的波斯人,有个党卫军士兵一直不信雷扎是波斯人,就想让两人当面对质。这可以说是雷扎最惊险的时刻,但这个波斯人却被杀了!杀波斯人的就是得到雷扎食物接济的犹太人,他还主动承认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被这个党卫军当场枪杀!雷扎也因为自己的善良慷概,躲过了一劫。

第四个因果,雷扎逃出集中营遇到了盟军,向盟军介绍集中营的情况,负责调查的盟军军官问他是否记得曾经在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名字,哪怕几个也好,因为德国人已经将所有的相关资料都销毁了。雷扎说他记得2480个犹太人的名字,这当然没人相信,但是他一个一个念出这些名字的场景,绝对令人震撼!原因也很简单,他就是用这2490个人的名字词根编造了2480个单词,而且这些单词他都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只要搞错了搞混了,他自己的性命也就没了。

雷扎用来保命的波斯语单词,最终成了控诉德国种族灭绝的罪证!

图6:德国人将集中营所有的证据都销毁了

第五个因果,科赫为什么要学波斯语?他自己说是有个哥哥在伊朗德黑兰,所以他想去德黑兰开一家餐馆,而实际上他在给自己准备后路。影片最后他将雷扎送出集中营,自己则逃到附近一处小机场,用伪造的护照逃往伊朗。在德黑兰机场,他用雷扎教他的“波斯语”和海关人员对话,但他的“波斯语”没有人听得懂,因此引起了怀疑,随即被扣押,这时科赫相当抓狂:“我的波斯语你们为什么都不懂?!”

最终波斯语还是没能救得了他。尽管他在集中营里只是负责后勤,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就是个厨子,而且他也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却仍然无法洗脱纳粹在这场种族灭绝中的罪恶。

最后说说党卫军,影片中称科赫是党卫军上尉,并不确切,因为党卫军的军衔制度和国防军截然不同,没有常规军队的将校尉,从他的领章来看,应该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只能说相当于上尉。

图7:科赫的领章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

党卫队,最早是希特勒在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之后,在1925年4月成立的负责希特勒安全的贴身警卫小队,一开始只有200人的规模,隶属于纳粹党冲锋队,但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而长刀之夜血洗冲锋队之后,党卫队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希特勒在对国防军进行扩军的时候,党卫队也在逐步改革,也在逐步扩充。

党卫队的德语“Schutzstaffel”是德文“护卫”(Schutz)和“团队”(Staffel)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字母缩写为SS,标志就是从SS演变而来的两道闪电。

从冲锋队独立出来之后,党卫队就成了专门担负保护纳粹党高官安全的保卫机构。1929年1月由希姆莱领导,成为纳粹党的宪兵单位,并得到很大发展。后来随着希姆莱兼任德国内政部长,党卫队更是成为德国实质上的国家安全机构。

党卫队从成立之后不断武装化。1933年3月,成立柏林大本营警卫队(Stabswache Berlin),在党卫队中挑选出120人组成一支直属于希特勒的武装部队。这支小部队1933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希特勒警卫分队(LSSAH),这就是后来党卫军第1师最早的前身,也是党卫军最早成立的武装部队。

图8:党卫队是黑色制度和骷髅帽徽

1935年3月,希特勒废除凡尔赛条约开始全面扩军。党卫队也随之开始成立完全军事化的武装力量,这就是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字母缩写SSVT),此时特别机动部队共有11个营,总兵力约8500人。

1938年纳粹德国官方确认国防军是国家的武装力量,而武装党卫队则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的精锐部队。武装党卫队严格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以忠心耿耿著称。在战场上更是以作战勇猛而闻名,因此经常被派到最关键的战场担负最艰巨的任务,成为德国最精锐最悍勇的王牌部队。

图9:党卫军的钢盔上是两道闪电状的SS

1940年11月正式开始采用武装党卫队(或叫党卫军,德文为“Die Waffen Schutzstaffel”,字母缩写Waffen-SS)。党卫军也随即开始急剧扩张,总兵力从1940年的12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28万人,再到1943年的32万人,最终发展到1945年的120万人,党卫军在最鼎盛时期发展到45个师。成为和国防军并列的德国两大武装系统之一。

1945年5月,随着纳粹德国的战败,党卫队也随之烟消云散。1946年由于党卫队在战争中犯下了大量战争罪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以及所有的死亡集中营都是由党卫军负责,这一点也在影片中表现很到位,片中出现的德军,都是党卫军,领章、帽徽、以及钢盔上的SS,都是党卫军的标志。

因此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所有成员都要受到审判。而国防军除了个别犯有战争罪行的官兵,大部分都没有受到追究。

『拾』 波斯语课什么剧情

电影接近尾声时,二战结束,德军战败。德国军官逃离集中营,把教他说假波斯语的犹太人也救走。两人不太愉快的分别后,德国军官独自前往机场,打算开启新的人生。海关人员听不懂假的波斯语,对德国军官的身份起疑,将德国军官扣下。德国军官脸上的小表情弱小可怜又无助。

剧情介绍:

影片《波斯语课》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为了保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逃避了枪决。

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吉尔斯被德国军官科赫(拉斯·艾丁格饰)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

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约纳斯·奈伊饰)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吉尔斯隐瞒多久。

阅读全文

与犹太人教德国人波斯语是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近好看的美电影 浏览:851
在澳门怎么买电影票 浏览:171
大庆赛车小镇免费电影 浏览:858
目前剪辑新电影怎么样 浏览:468
好看的电影推荐现代战争 浏览:979
如何了解演员去电影院 浏览:393
万达电影会员如何注销 浏览:528
爱奇艺里面电影怎么下载 浏览:438
衡阳保卫战哪个电影好看 浏览:451
哈利波特5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雅酷 浏览:47
像粿归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90
免费播放秘密电影完整版 浏览:64
朱可夫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81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导演系怎么样 浏览:346
赛罗奥特曼和x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76
今年七夕都有什么电影 浏览:780
西风烈电影如何 浏览:843
哪些电影让男人学会浪漫 浏览:533
好看的爆笑剧情电影排行榜 浏览:275
国外哪些视频好看的电影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