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西毒》,是个新武侠电影中的异数,它以武侠为壳,描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迷茫、异化、和疏离。作为一部新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借用并重新塑造了已经被视为“集体神话”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前传的模式重新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武侠世界。虽然也有武打,也有侠客,也有义所当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构、主题、叙述方式、表达内容,却与普通武侠电影大相径庭。《东》片在武打上延续了王家卫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来的高速摄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模糊”方式强调了动作的神奇,又加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这种“非线”上的剪辑效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特技,但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东》片的画面形式感很强,杜可风虽然是个老外,但在营造东方美学意境上的造诣颇深,其摄影效果在本来就强调画面的新武侠电影中也算最为出色的,简直有直追意大利斯特拉罗的趋势。很多灯光影的细微处理,光影效果对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远远不是其他新武侠电影摄影师所能望其项背的了。大多数新武侠电影的考究画面,只是单层次可供欣赏的“画面”而已,最多也不过是渲染气氛营造环境,而《东》片的摄影已经充分融入到整部作品之中浑然一体了,于是高下立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影片的内容,或者说主题。传统武侠片的忠君、复仇、称霸武林,发展到新武侠片已经成了更为复杂的多种元素混合体,而在《东》片中,几乎所有这些传统主题都已不复存在了,从某种迹象上,《东》片可以看成是对江湖和侠客的一种探讨和重新诠释,影片采用“前传”这一形式本身就带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为爱情,这是王氏江湖的特点和标志,同时这些爱情行为本身也是带有王氏标签的独家形式——拒绝与被拒绝。在武侠和金庸大旗的遮盖下,江湖儿女也成了现代都市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白领阶层,在遮遮掩掩进进退退中做着迷茫的爱情游戏。
② 为什么王家卫那么厉害
看王家卫的电影是一种享受,尽管故事情节推动很慢,但是王家卫就有这样一种魔力,让观众坐在屏幕前等着。《东邪西毒》里刘嘉玲在那里摸一匹马,《花样年华》里卧室床上挂钟指针的旋转,《堕落天使》里李嘉欣的意乱情迷 这是视觉盛宴。 很多演员都喜欢和王家卫合作,尽管这种合作很漫长很痛苦,因为王家卫没有剧本,往往在拍摄时即兴发挥。正是这种特殊的拍摄手法才能激发演员的特质,张曼玉经过他的调教由一个花瓶蜕变成蜚声国际的影后。 王家卫镜头下男女都很美,那种忧郁的美。
③ 王家卫影片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同时,王家卫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号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用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④ 王家卫影片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同时,王家卫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号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用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⑤ 25年10部电影捧红2个影帝2个影后,王家卫靠啥
王家卫是中国香港的电影导演,他起初并不是以导演的身份出道的,他曾经以编剧的身份在电影界的娱乐圈出道,他曾经凭借他的一部王家卫电影制造《阿飞正传》开始了他的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王家卫在拍摄电影的这么多年来他喜欢拍摄浪漫的艺术电影,王家卫的电影和其他导演的电影风格大不相同,他拍摄的电影风格大多节奏缓慢,他拍摄的电影氛围也是大为不同,他的电影氛围大多都是带有一种犹豫慢速度。
《一代宗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关于派别的武打戏,这就要有一个很不错的武术功夫,对于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要严格的规划,所以他会请专门的武术指导,来指挥一些正确的武打动作。
所以王家卫的电影能够在10部电影捧红2个影帝影后也是毋庸置疑的。
⑥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好看在哪里
有人把《东邪西毒》形容为“半生缘”,它更多的不是腥风血雨的江湖,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之常情。所以剧中的每一个侠客好像都不那么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还是王家卫拍都会电影的那股子文艺而又小资的调调。
所以洪七可以带着老婆闯荡江湖,所以慕容嫣(慕容燕)明明是同一个人却可以精分成两个,所以盲武士是注定回不了家的失明人……
于是,这部脱胎自金庸武侠小说的电影虽然有着同样的人物名字却丝毫没有原著的影子,却反而更像是古龙笔下那个有着万种闲愁的江湖,用剧中欧阳锋的台词来说,不过是一个人的两种身份罢了。
《东邪》中真正出现的武打镜头寥寥无几,作为一部反传统的武侠电影,王家卫描述的武林是更加内化的,他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独白以及横摇镜头,着重刻画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波动。
而《东邪西毒》更为珍贵的是,里面的每个角色都仿似天成。不管是张国荣吃西瓜谈生意无人能及的气场,还是林青霞癫狂甚于东方不败的雌雄难辨,亦或是梁家辉谁明浪子心的落寞孤寂,又或者是梁朝伟遍寻桃花不着的眼盲心明,以及杨采妮那折射众生相的一篮鸡蛋,刘嘉玲斑驳丛生状的无言静谧,张曼玉痴望大海的悄然逝去,都是影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似零碎的情节实际上早已形成一个紧凑整体。
至于它好在哪里,王家卫一如既往的比逼格更逼格,张国荣充满魔性的旁白,杜可风美轮美奂的摄影,陈勋奇大气磅礴又不失幽怨婉转的配乐,以及一帮白天拍《东邪西毒》晚上拍《东成西就》也没有得精分的演员都是它的妙处所在。
⑦ 关于王家卫电影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风格,采用结构手法,注重对小人物,都市边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倾注于时间的表达,喜欢数字,运用MV式的音乐。
⑧ 大家都说王家卫的电影属于文艺风,那么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究竟是什么样的
王家卫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一位导演,在十年前可以说非常著名。而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王家卫的电影,变成了许多观众吐槽的对象,大家不在喜欢这样缓慢隐晦的剧情设计。
正因为更多的探讨人物的内心,因此王家卫电影和剧本下的人物形象都是孤独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寻找自我,追寻答案,这恐怕也是王家卫本人的内心写照了。而这样的风格,在俗世中追寻简单快乐的观众看来,可能是矫揉造作的。但对于王家卫来说,恐怕是离开了低级的生存要求,对自我、对生命的探讨和发问。
⑨ 王家卫真的是美学大师,王家卫有哪些绝美镜头
今天是7月15日,根据最新报道。王家卫夫妻出席最新的慈善晚会的时候,身着服装显得非常美丽,引起了网友们对王家卫美学的感叹。而作为出色的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更是具有代表性的美学作品,其中的画面非常出色,并且加上王家卫独特的抽帧式的剪辑,给了他的电影一种朦胧的感觉,那么王家卫有哪些绝美的镜头呢?
希望王家卫以后能拍出更多好的电影!
⑩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特点(影评)
1、色彩
王家卫曾经说过:我拍电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时的喜悦、伤心、失落带给观众。找寻回忆、品味时间,在他眼里,时间与空间不会成为他与过去对话的屏障,他在电影里遨游并享受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缓音乐的动情,他善于用色彩表达他的思绪,鲜明且热烈。在中国电影界,其美学思想的灵活运用可谓是独一无二。
2、色调
色调是一切记忆的前奏,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王家卫电影的画面做的精致而暧昧,王家卫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词,而是某个画面的颜色格调。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头,灰、白、黑、红永远是主调,暧昧、低迷、颓败、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电影,诉说着传奇的故事。
3、音乐
王家卫说:“对他来讲电影总是光影与声音,音乐则是声音的一部分,音乐也是营造气氛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常常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每次出场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4、独白
王家卫的电影惯用独白叙事,这是他的一大特色。这种单向流动的情感,力在表现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人之间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缺乏与障碍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质的追求,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欲望的表现手法。王氏电影中,人们往往只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拒绝与人交流,保持沉默,选择用独白表达内心的情感。
5、故事叙述的结构
传统电影一般都是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个故事的情节设计都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反观王家卫的电影,却并非如此。
他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多么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于呈现一种可能被人刻意忽视的氛围——反映人性真实性的状态。王家卫的影片大量地采用“碎片”式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