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贰』 《八佰》讲的内容是什么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后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以声势为意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即四行仓库保卫战,亦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
影片以湖北保安团进入上海市区支援淞沪会战为开场,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为结局,以天(日)为单位切割叙事及影片时间轴,分别讲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间所发生的事件与战斗。
影片中所叙述的四行仓库所在的位置面向当时已经沦陷的上海,背对上海公共租界的苏州河南岸,以苏州河为界,已到无路可退之局面。电影以国民革命军524团以及沿途收拢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视角描述了四行仓库内部所发生的事以及回击日本军队进攻;
以苏州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外国记者及英国士兵从第三视角叙述了战场的整体情况和各种不同职业、性别、国籍之人士的视角;以日本上海派遣军的视角叙述了日本军队对四行仓库的进攻以及偷袭。
主要演员
1、 黄志忠饰老葫芦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成员,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2、 欧豪饰端午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老葫芦之侄,小湖北之兄
3、 王千源饰羊拐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4、 姜武饰老铁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5、 张译饰老算盘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来自浙江省保安团士兵。
『叁』 八佰演的什么内容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这场战争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接近三个多月,当时的
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接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四行仓库”。刚开始为迷惑日军上当,先壮大声势。
随后谢晋汉对外称一共有800人,实际上只有四百人,这也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肆』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伍』 《八佰》这部剧主要是讲述什么故事的主角是谁
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没有所谓的主角。
《八佰》怎么说的?是国家危在旦夕时的家国情怀?是租界里的人麻木空虚吗?天堂和地狱隔着一条河是不是很奇妙的景观?是操纵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吗?
想必是看了电影的观众对上海飞奔的白马印象深刻,它已经被日军炸成了碎墙。作为这个人间地狱最醒目的亮色,它吸引了租界里的人们,在中华民族的心中种下了斗争的火种。换句话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使伤痕累累,中华民族也不应该在黑暗的马厩里安逸。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巨大成功在于对小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贪生怕死,油嘴滑舌的老算盘(张毅)戳了几下观众的笑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仓库保卫战的紧张气氛。
那么,导演为什么要刻意安排老算盘去发现白马的位置呢?白马一定不是前两天困在仓库里的,一定是有士兵的宝马。为什么这么容易被吓到?其实战争年代也不缺弱小害怕打仗的普通人。所以,让老算盘充当放出白马的“罪人”,也从侧面暗示了正是这样的人才把中华民族置于险境。
除了白马和老算盘这两个鲜活的形象之外,白马最初的生活环境,——马厩,也有一定的含义。就电影的环境而言,四线仓库是战场仓库。除了必备的军事物资,战马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空马厩里只有这匹瘦瘦的却很亮的白马?这象征着当时中华民国在国际上被孤立的恶劣处境。
影片一开始就说明了1937年(——)当时的社会背景。自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国军节节败退。蒋介石坚持“先留在国内再出国”的方针,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消极的回应,重点是国共内战。然而,欧美国家选择从另一边看火,甚至收获渔民的利益。
三、【羊拐和老铁】
这两个小人物可以说是影片“训练”的重点。其中一个是“硬汉”,另一个是“懦夫”。合在一起,不仅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幸福对比,更是那个时代不同命运的缩影。除了战场上的血腥分歧,他们的家庭状况也在影片中被反复提及。
洋瓜(王千源饰)是战争年代——的特产,一生无妻无子,普通人也能享用。然而,这已经成为一个直到他死去都无法实现的愿望。他越勇敢,越看到死亡,就越痛苦。他不知道他的母亲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出生的家乡甚至不能给他留下坟墓。他依然保护着自己的国家,他作为军人的信仰,多少遗憾和失望,只化作一句:“下辈子,你一定要尝尝这个味道。”下辈子,请做一个平时的普通人。
老铁(吴江)也是整部剧笑点的贡献者之一。他的“懦弱”和他的五大三粗的外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发笑。其实他只是一个关心家庭的普通丈夫,一个普通的父亲。在那个不幸的年代,他只是碰巧是个不幸的士兵。虽然前期总被人笑称“瓜信”,但他选择成为敢死队来掩护大部队的撤离。
最后,老铁的结局是一座戏剧性的桥梁。老铁是个优秀的炮兵,终于回到了岗位。临战前,他唱了一出五将之一的三三三五四黄忠的戏。
说到这里,我不禁觉得,管虎导演是有叛逆精神的。越是有人歌颂关,我就越想歌颂不喜欢关的人。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时,关羽夸口说黄忠年纪大了,不能被封为五虎大将。但黄忠百步穿杨的本事,并不是得了虚名,关羽最后还是输了。将黄忠和老铁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老铁作为炮兵的身手不可小觑,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傅。老铁曾与民国著名军阀张大帅在一起,黄忠也是汉末著名军阀刘表手下的一名武将。
《八佰》绝对可以算是失落已久的电影界给全国观众的高分答案,其内涵更是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咀嚼。在过去,抗日战争电影或电视剧很少把战场和租界联系在一起。其实租界的“人民战争”也是一个不错的辩论话题。只有我有点见识,我的视角大多集中在仓库的战场一侧。
『陆』 《八佰》电影讲述的是什么
电影《八佰》主要是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总共历时三个月,而这场战役则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主要是讲述了88是262旅545团的团长谢晋元带领了420名壮士你看了30万日军的反扑,战役主要是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而这场小型战役只是历时了4天4夜,战争开始之初,谢晋元也是为了壮大声势,直接号称有800人坚守仓库,所以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实近几年来,国内的影片市场上相对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低迷,前前后后也是出了非常多的优秀国产影片,而这部作品在上映的时候也算是取得了国际票房冠军。很多影迷其实希望未来国内的国产影片,拍摄的质量能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多出几部这样的影片,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柒』 《八佰》讲的内容是什么
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主要人物:
1、老葫芦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团成员。因为看到租界的光明灿烂而向往,却因穿军服被租界拒绝进入。最终被日军俘虏,继而在侄儿视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杀害,激发端午抗日热情。
2、端午
老葫芦的侄子,刚到上海,突遇敌军后四下逃散。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眼睁睁看着老葫芦被杀,那些舍生赴死的战友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现在退缩,必定无家可归。
『捌』 八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一、历史中的《八佰》:“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沪会战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战争中随处可见死伤的普通百姓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国民党将领陈诚之子讲述日军之残忍
淞沪会战之惨烈、悲壮,不是一言两语可道清,却应被所有国人铭记,强烈推荐大家观看相关纪录片《生死地——1937淞沪会战实录》,优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军”: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由于中日兵力悬殊,国军部队虽英勇奋战,但仍节节失陷,为保存有生力量、守卫南京,已决定全线撤退上海。
此时,临近“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召开,各国代表已齐聚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蒋介石对此会议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一场“孤军奋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与信息,以争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强国的介入调停,遂决定令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88师的师长孙元良最终派出麾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率领他们的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他们的阵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现的四行仓库。
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这四百将士,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支队伍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
就这样的四百多人,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景观——租界里的中国民众与英美记者,不顾流弹横飞,全程围观着对岸这场中日军队的激烈交战。
战时的四行仓库与对岸的围观百姓
“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沪上名医陈春仁在多年后回忆起这场战事围观时记录道:“八佰壮士”称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国旗。
3. 坚守之后缘何撤兵?
中日连日战争,给对岸的公共租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四行仓库东南角方向,耸立着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日军炮火偏离、煤气罐被炸起火,将殃及租界民众安危,半个上海也将不保。
巨大煤气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当局通过外交途径照会中国政府,要求政府从人道立场下令孤军撤退。
很快,蒋介石便下达了撤军令。
虽无法接受,但军令如山,谢晋元只得顾全大局、执行命令。
这便是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玖』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什么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电影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拾』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 420余将士驻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进攻,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主将对外宣称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凭着坦克和飞机的优势,对国军进行猛烈进攻,蒋介石派遣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10月26日,由于闸北地区抵抗越来越艰难,当局决定撤出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独留下88师来防守。
她问谢晋元有多少人的时候,谢晋元告诉让有800人,才有了之后八百壮士的说法。从27日到30日,战斗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关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战斗,退出战场。日本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八佰》展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年仅20岁四川娃的陈树生,挂满了手榴弹,跟日本军人同归于尽,写下的血书是“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姜武饰演的老铁,原本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后拿着大刀,唱着戏曲,奋勇杀敌。
真是这群人,面对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这人性的闪光点,才显得可贵。这也是《八佰》展现的,也是四行仓库守军们当年进行的,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反思战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铮铮铁骨,我们才能有当下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