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活着》观后感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讨厌跟风。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㈡ 《活着》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
妻子、儿女,到女婿、外甥,福贵生命中所有关系亲密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如果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悲剧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但是,我还是不想要用悲剧来为他的人生下定论。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在经历了他人所没有的苦难之后,其实就福贵本身的人生来说,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完满。那个后来选择与牛相依为命的福贵老人,在其波澜不惊的面庞下,或许蕴含了生存的秘密。毕竟,其实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是自然界的规律,即使以非常态逝去,同样也是如此。
㈢ 活着的人的结局都是死的,怎样才能看懂《活着》的结局
不得不说你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现在的演员来看,除了葛优真的没人可以演出这种大转变的感觉了,当然《活着》这部电影可以取得这么大成绩,跟原著还是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讲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还是讲的富贵,不得不说富贵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惨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洗心革面开始,就是真正的大转变,不管是当壮丁还是当俘虏,他都可以坚持着,继续去生活!
结尾来看,馒头的出生就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个年代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或许这也意味着富贵摆脱曾经旧的霉运,会迎来新的生活!因为他坚持了,也许结尾是对富贵坚持后的一种奖励!
爱这部电影,爱这样的一种态度,知足常乐,简简单单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着,真正地活着!
㈣ 求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 —— 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㈤ 韩国电影活着的结局
韩国电影《活着》的结局如下:
男女主角面对大群的丧尸,和剩下的一点粮食,他们如果想逃生就要做出选择。于是,男女主角离开了自己的家里,来到男主角那栋楼的8楼,但地下一大波的丧尸正在成群结队的攻击她们,最终,拼命逃生,他们成功来到了8楼。
但并没有结束,原来救了他们的男子居然养了一个丧尸,还将女主角毒晕关到房子里面被丧尸吃,幸好女主角醒了,即使打败丧尸。随后,他们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为了活着,他们只能来到顶楼,最终被救下。
剧情简介
缺乏社交的游戏玩家吴俊宇(刘亚仁饰)从网络上了解到城市暴发了最高危险等级的传染病,并已经颁布戒严令,政府则发布紧急通知“由咬噬和血液接触的感染,绝对禁止接触。
但是下一秒整个城市的网络和通讯全部中断。吴俊宇听从父亲绝对不要出门的警告,做好了宅家求生的准备,然而当食物和水逐渐用尽、丧尸马上破门而入时,宅男不得不离开家里逃入危险的丧尸世界。
㈥ 解析《活着》电影
(一)《活着》电影
生活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不知道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几乎每个普通人都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就因为我看了张艺谋的片子,爱奇艺便自动推给我他导的很多片子。所以,我看了《活着》,张导那么多片,我选了《活着》,是因为葛优。男演员中,我是很喜欢他的,也认为他的参演是票房的保证。这片子拍得太早了,1994年,那时他应该很年青吧,演技还稍显稚嫩,没有巩俐那么游刃有余。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看了好几遍。说一下,这片子几乎都是当今影视界的大腕,我们不得不佩服张导当时的眼光。张导一直如此,氛围总是轻轻勾勒,感觉总是差点什么,不过在当时拍这么敏感的片子,张导也算是比较大胆的了。这片中有几处改编,我觉得很不错,尤其是结尾,让我们的心不那么绝望。
㈦ 中国电影活着剧情介绍
㈧ 电影活着中属于哪一种悲剧
其实电影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人们在世上的生活状态。纵贯人的一生归结为两个字--活着。无论阶层,性别,年龄,快乐平庸痛苦相互交错在一起便是活着。最终的结局便是活着,到底是哪种悲剧,要看所处的角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