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姜文拍过哪些电影
电影
1.天地英雄 2.宋家王朝 3.寻枪 4.有话好好说姜文 剧照(13张) 5.茉莉花开 6.绿茶 7. 我和爸爸 8.太阳照常升起 9.红高粱 10.芙蓉镇 11.末代皇后 12.狭路英豪 13.秦颂 14.宋家皇朝 15.大路1993 16.本命年 17.闺阁情怨 18.李连英 姜文
19.大清风云 20.鬼子来了 21.阳光灿烂的日子 22.大太监李莲英 2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4.《建国大业》 客串 毛人凤 25.《让子弹飞》饰 张牧之 26. 《鸿门宴》筹拍 27. 《关云长》饰 曹操
电视剧
1.清宫风云 2.初恋情人 3.欢乐农家 姜文
4.北京人在纽约 5.凤凰起舞 6.我爱我家 7.大宅门 8.《金婚风雨情》(原名《金婚2》) 饰 军长
㈡ 姜文的电影有哪些
电影
1.天地英雄
2.宋家王朝
3.寻枪
4.有话好好说
5.茉莉花开
6.绿茶
7.太阳再次升起
8.红高粱
9.芙蓉镇
10.末代皇后
11.狭路英豪
12.秦颂
13.宋家皇朝
14.大路1993
15.本命年
16.闺阁情怨
17.李连英
18.大清风云
19.鬼子来了
20.阳光灿烂的日子
21.大太监李莲英
2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2.《建国大业》 客串 毛人凤
23.《让子弹飞》筹拍
24.《金婚风雨情》(原名《金婚2》) 饰 军长
25. 《鸿门宴》即将筹拍
㈢ 正经人谁写日记(写日记的果然不是正经人)
姜文电影 《邪不压正》 里面有句经典台词,专门来讽刺写日记的人不是正经人。
姜文
“日本人靠不住”
“那我靠谁啊?”
“老蒋?”
“一个写日记的人。”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
“我也不写。”
“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下贱。”
电影讽刺写日记的人不是正经人,当然了电影只是一种艺术罢了,并不是一种分别人是不是正经人的标准。
先来看看写日记的有哪些人吧,若说起写日记的人那到多了,而且写日记的名人更多,有达官显贵,有大师鸿儒,有各界名流。
比如有 胡适、曾国藩、常凯申、雷锋、郑孝胥、曾纪泽、翁同龢、唐景崧、宋教仁、鲁迅、竺可桢、顾颉刚、季羡林、周作人、阎锡山 等人,写日记的名人不胜枚举,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这些写日记人都是名人,或建功立业于沙场,或研究学问于典籍,或声名远扬于四海。这些人中正经人有之,不正经人亦有之。
曾国藩
就拿刚才列举的那些人来说吧,郑孝胥和周作人投降日本人当了汉奸,自然算不得正经人。曾国藩、翁同龢、唐景崧、曾纪泽皆是清朝大员,这些人中除了翁同龢之外,都有功于社稷。曾国藩更是厉害,后世的很厉害的两个人都佩服他,这三人也算得上正经人。
而翁同龢则未必,为报一己之私仇,发起了停购船械的事,六年间不曾给北洋水师拨过一两银子。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
此人阳奉阴违,维新变法中举荐康有为,结果康有为被皇帝器重,抢了翁同龢的风头。翁同龢心中不快,又百般诋毁康有为,失了大家风范,算不得正经人。
至于宋教仁是革命先驱,为了实现内阁制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若不是正经人,则天下谁人敢说自己是正经人。至于常凯申运输大队长,不便多言。阎锡山,一军阀耳,为人圆融,鬼精鬼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算不得正经人。
鲁迅
鲁迅、竺可桢、顾颉刚、季羡林 等人,都是学界泰斗,治学严谨,学贯中西,蜚声海外。他们都是正经人。
雷锋叔叔更不用说了,他已经是十四亿人学习之榜样,自然是正经人。
可以说写日记的有正经人,也有不正经人。正经人也写日记。写不写日记跟是不是正经人没有关系。
晚清四大日记:《越缦堂日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翁同龢日记》
民国四大日记:《竺可桢日记》《顾颉刚日记》、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
日记也分两种,一种是给人别看的,往往这种日记并不真实,有美化自我,贬低他人的意图。这种日记一开始就做了向公众公开宣传的打算,而不是记录自己的内心,记录自己经历的事。例如 阎锡山的《感想日记》 ,满篇都是“论语”式的格言,一望而知是教人如何成圣成贤的,没有多大价值。
日记
一种是主要为写给自己看的。这种日记,最开始没有对外公布宣传的打算,往往记录了很多个人内心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过的真实的事。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或者是一种生活习惯,或者说一些自己平日里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所以这种日记中有很多都是比较真实的。比如曾国藩的日记、常凯申的日记都是如此。
但是不论日记是给别人看的,还是给自己看的,我们都不知道日记中的是不是他们的心里话。他们心里的话我们是不知道的,所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也许有的人的日记记录的就是自己的心里话,也有的人的日记记录的只不过是美化的自己的事。当然了心里话也有可能写出来,写出来那也是心里话。只不过斯人已逝,是不是他们的心里话我们无从追溯。
但是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欲还是如实记录下来,不管是半个圣人曾国藩还是委员长常凯申还是国学泰斗季羡林都不能避免。这点上可以说他们的日记真实性还是非常可以的,也说明了他们也是常人,有常人所应有的生理需求。而从日记的内容来看,这些写日记的人都不是正经人。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三月初二日,“日中,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竹如来,久谈。久不克治,对此良友,但觉厚颜”。
常凯申于日记中写:“晚往森福家待花,竟不如愿,又讨一场懊恼,介石介石,汝何不能戒色也。”
季羡林于日记中写道: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十七日 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 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季羡林日记
最有意思的是胡适的打牌日记,胡适喜欢打麻将,但是他本来计划要学习莎士比亚。可是呢,没过几天,胡适就开始打牌消磨时间,忘却了学习莎士比亚。心里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呢还是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中。
就这点来说,国学大师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有相似之处,我们这些普通人平日里也想学习或者做某件事,可是结果呢还是去玩,还是干其他事情去了。
胡适日记: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最有文采的还是雷锋叔叔的日记,他的日记文采还是不错的,今天的人写不出这样文采斐然的日记。说明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色彩和氛围很浓重。而今天没有这种文学氛围了,也没有这样纯真无邪的心灵。
雷锋叔叔
雷锋日记: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当然了,写日记是件好事,可以锻炼文笔,也可以将自己平日里想说而不敢说,想说而不能说的,不能对任何人说的话,自己的喜怒哀乐,对别人的看法和评价都可以写进日记中。
但是要记住,这种日记是不能公开发布的,一旦发布了有可能就会让你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是你的隐私,也不要给别人看。别有用心的人看了,以此为借口对你群而攻之,那就得不偿失了。
㈣ 《邪不压正》写日记的人是谁
就是姜文自己。
《邪不压正》其实是一部很有姜文个人特色的电影,虽然画面拍得清新、优美,有些镜头似乎还很蛊惑、妩媚。但是就影片的内核来说,是比较野性、粗狂的,有着强烈的男性审美特质。
《邪不压正》是一部由姜文执导,何冀平、姜文、李非、孙悦、张北海担任编剧,姜文、彭于晏、廖凡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于2018年7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主要讲述了1937年,青年侠士李天然身上背负着血海深仇,在美国秘密训练多年后回到北平,在这座国际间谍之城,各方势力相继登场,神秘人物各怀心思,古城即将迎来腥风血雨的故事。
该片在2018年获得了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动作设计奖。
㈤ 姜文的电影作品有哪些
姜文的电影作品:
1、《让子弹飞》
《太阳照常升起》是英皇、太合、不亦乐乎三家公司联合出品的文艺片,由姜文自编、自导、自演,周韵、陈冲、黄秋生、房祖名等演员主演。该片于2007年9月21日上映。影片讲讲述了四段交错的故事,分别以疯、恋、枪、梦为主题。
㈥ 姜文的电影作品有哪些
姜文的电影作品有:
1、《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主要演员有夏雨、宁静、陶虹、耿乐等。
㈦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是什么电影
这部电影是《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是由姜文编剧并执导,姜文、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泽田谦也、安地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该片改编自张北海小说《侠隐》。
讲述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时刻”,一个身负大恨、自美归国的特工李天然,在国难之时涤荡重重阴谋上演的一出终极复仇记。该片于2018年7月13日在中国上映。10月8日,中国内地该片参与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
(7)姜文日记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彭于晏和廖凡在开机之前进入成家班的训练基地,接受一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拉筋练功夫。两人最后的一场大决战戏份,拍了二十几天,不是用武术招式,完全是生死肉搏。
朱潜龙有一件皮大衣是专门从欧洲某个道具库租来的, 是那个时代的军服,姜文甚至亲自教廖凡如何系皮带。
为复原北平风貌,姜文在云南实景搭建四万平米的“屋顶世界”。
在李天然前往协和报道上岗的第一天,曾在院长面前,对着一只肾的标本起誓。这个肾的主人是梁启超。片中出现的院长,正是为梁启超手术的刘瑞恒。
㈧ 姜文的电影代表作是什么
姜文的电影代表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近年的电影代表作是《让子弹飞》
㈨ 怎么理解《邪不压正》中关于“写日记”的说法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
“谁能把真心话写进日记啊”
……
这个大家一定都熟悉的对白。
我认为,次观点甚为荒谬和不妥!这里充满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精神哲学!
写日记,作为一个反思总结自己一天日常或生活、学习、工作感受的方式,可谓是流传了千年。现在“吾日三省吾身”的这一纯洁高尚地自我要求,正在被我们当代的所谓精英层玩坏!
你可以把“日记”想成利己的工具,但不能用自己的龌龊想法,去评价抨击,这样伤害的是大多数纯洁善良地心灵。
故,此观点甚为不妥!
影片中蓝青峰与朱潜龙在酒桌上那一段关于写日记的对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写日记的人”,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对话调侃了老蒋一番“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其实蒋介石一生最爱写日记,日记中记录的不是 历史 ,而是真正的自己。如今蒋介石的日记手稿都保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档案馆里。
要理解影片中这段对话要先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北平,日本人狼子野心,觊觎我国土地,国内亲日分子和抗日救国有志之士面和心不和,华洋混杂,山头林立,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青峰和朱潜龙的这段关于日记的对话,明面上是调侃老蒋写日记,但背后的隐喻却是:首先蓝青峰抗日,自己痛恨日本人,所以他藏匿了抗日的张将军。同时他也看不上国民政府的说一套做一套的勾当,因为在他眼里,国民党不成气候,而且还消极抗日,所以电影里蓝青峰说“正经人谁写日记?下贱”,这段对话也是对国民政府的嘲讽。
影片里说的“老蒋”应该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总统,据史料记载老蒋从1915年到1972年病逝,居然保持写日记这个习惯足足57年!几乎一天不落!那么老蒋为什么喜欢写日记呢?据说是为了效仿曾国藩,每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了警醒自己,自我反思。电影里为什么要说,“心里话不会记到日记里,记到日记里的不是心里话”?老蒋对很多秘密行动的策划实施,都未曾出现在日记里,讳莫如深,天知地知,旁人不知。有意思的是他的日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开始就在每天日记开头都会写上“雪耻”二字,直至日本投降。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 历史 对电影的解读,像这种日记梗在《邪不压正》里还有很多,例如:
蓝青峰代代相传的酒,每代人只能喝四分之一。第一代影射洋务运动,第二代影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三代就是蓝青峰那代人的辛亥革命,第四代也就是李天然这一代留洋回流青年。蓝青峰这些民族资产阶级完成了他们的 历史 任务,于是就让李天然去找儿子了,其隐喻的含义就是能真正解救中国人民的阶级将会登上 历史 舞台。
蓝青峰藏着的张将军,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电影中,蓝青峰藏匿了张将军,而且结尾之处也送张将军离开北平。值得一提的是, 历史 中张自忠从北平撤出之后, 国内舆论却将张自忠看成了大汉奸,国民大众认为他出卖国家利益,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最终,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正名,为国捐躯。 北京还有一条“张自忠路”。
关巧红的身份是谁?北平第一裁缝,关巧红,原型是著名的民国女刺客施剑翘,以一己之力,刺杀军阀孙传芳,为父报仇,传为佳话。裹足、其父被枭首、仇人是军阀、跟不支持自己复仇的丈夫决裂、有两个儿子,诸等特征都能一一对应得上。
我写,但是不写自己的事情,写 社会 进步的东西,从乡村小路的变化,一直写到成为高速公路,这个变化太大了,我的日记见证了 社会 发展,这是一种让人每天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不会去写方方那样人性的不幸,而是去发现 社会 蓬勃向上的却又自然的行动,这是一种每天给我以信心的 社会 发展的记录,我认为这样的日记很有价值。
目的是讽刺蒋介石
台词内容朱潜龙: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老蒋?
蓝青峰:更靠不住
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
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朱潜龙:是啊
蓝青峰:你写日记吗?
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朱潜龙: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
朱潜龙蓝青峰:下贱!
讽刺意味个人查看了一下蒋介石日记的内容。其中不乏他在日记中骂人,从日本人到手下官员到亲信大臣,也会很隐晦的职业一下宋美龄,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也会有自己对于驱敌强国的畅想。所以就有了讽刺他"地图开疆,日记强国"的典故。
据说蒋介石写日记的习惯是效仿了曾国藩,每日记录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所为,警惕自己,反思自己。但是他却在抗日战争中节节败退,国内经济法制一片混乱,军阀割据,没能像他在日记中那样把控全局。
姜文就在电影中稍稍幽默讽刺了一把,夹带点"私货",让观众们去尽情想象。
对于《邪不压正》这部很有姜文个人特色的电影里“写日记”的说法,我有以下观点:
1、影片旨在调侃蒋介石
经过一番查询,发现了一些蒋介石写日记的趣事。比如他会在日记里骂人,从自己的手下官员,到自己的亲信,有时候也会隐晦的指责一下宋美龄。后来,为了讽刺爱写日记的蒋介石,甚至有了“地图开疆、日记强国”的典故。不过据一位研究蒋介石史料的资深研究人士说,蒋介石写日记并不像影片中讽刺那样,不写心里话,只是为了让人看,等等。他的日记基本属实,比较能体现他的一些想法。
2、从写日记的两种方式理解“写日记”
一种是主要为写给别人看的,这种日记往往装腔作势,把真实的自我包裹起来。例如阎锡山的《感想日记》,满篇都是“论语”式的格言,一望而知是教人如何成圣成贤的,没有多大价值。另一种是主要为写给自己看的。此类日记,每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目的在于自用,而不在于示人传世,其记事抒情,或为备忘,或为安排工作与生活,或为道德修养,或为总结人世经验,或为宣泄感情,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
3、虽然极有可能“写日记”的人很虚伪,但他绝对很自律,这里顺带聊下写日记对自律的好处
综上所述,影片中对“写日记”主要目的是调侃蒋介石,另外,想通过“写日记”这个梗达到某种目的(我较为愚钝,不懂导演心思,评论区可以告诉我,我不胜感激),也许是谁影片有更多的悬念吧。
我是影迷527,希望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谢谢!
这段对话应添上下文来理解。
廖凡:那日本人靠不住,靠谁啊?老蒋?
姜文:那更靠不住
廖凡:一个写日记的人?
…(中间略,见提问)
姜文: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廖凡: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合:下贱!哈哈哈
我不认为这是编剧正经八百地对写日记的人的讽刺或否定,我也写过日记,没什么可耻的。对话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一、讽刺蒋介石日记内容的不真实性。因为日记最后公之于众了,如果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写的时候可以夹杂一些不真实的、或被拔高了的 情感 和信息,不写真正见不得人的内容,这样,就塑造了一个美化版的“蒋介石”。
实际上,青年蒋介石的日记里颇多有意思的内容。日记中的他,内忧外患下挑起抗日大旗,时时自省鞭策,偷看眼美女也要自责,是个敏感又精进的青年。有兴趣的可以去读黄仁宇、杨天石等几位老师解读的《蒋介石日记》。
二、纯粹是编剧的荒诞笔法。姜文的电影里不时有可供咀嚼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聪明对话,有一点荒诞派文学的影子。
最后,日记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好载体,一开始就准备公开的,那叫观察者手记,属于纪实文学。抒发个人 情感 可以,但内容应严谨客观,悉心求证。方方老师是作协主席,应该比我更懂。
看个人需求吧,写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在记述过程中,也可以反思正视自己。最近还觉得记日记可以帮助回忆,好记性真的不如烂笔头,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时给自己的冲击或许很大,随着慢慢释怀成长改变,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被慢慢淡忘,如果记下了,以后还可以回忆回忆,记录曾经的美好也是不错的吧。
如果用一句话概况《邪不压正》,那就是“我老婆最美,其他的人都是混蛋”。姜文为了刻画周韵的美,费劲了心机,用无数个唯美、浪漫的镜头,将周韵无数个角度的美极致地展现了出来。在戏中,周韵一件衣服也没脱,但比光着身子还要撩人。姜文,算你狠。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如果四年磨一剑的姜文仅仅为了给老婆拍一个超大号的MV,他也真没必要张罗那么多人进来。毫不客气地说,《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中野心最大的一部。这一部电影,通过将 历史 人物杂糅到北平这个环境中,对他们进行了极为辛辣的讽刺。
个人理解
日记是记录自己心得体会以及成长的过程,其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私密,
而对话的二人互为敌对都是心中藏有大秘密之人
所以那两句“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嘛”
可以理解为
你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藏在心中靠日记表达嘛
最后两句“谁能把真心话写日记里?”
“写日记里的能是真心话吗?”
可以理解为
就算我写过日记,里面肯定没有记录不可告人之事
两人就是互相试探
而“正经人”一词是给他们这心里藏秘密的先里了个好牌子,然后表示我们是一类人。
所以大家不要受这几句话影响不写日记了
我们没有家仇大恨面对敌人需要伪装
我们正经人写日记
"靠谁?蒋介石"
"他更靠不住。一个写日记的人?"
"正经人谁写日记 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日记 你写日记吗?"
"谁会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
"写在日记里的能叫心里话?"
"下贱"
每个人都喜欢正气,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