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加拿大这个国家的传媒发达吗
很发达,但是其电视、电影市场很大一部分受制于美国同行。如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加拿大的大众传媒竞争非常激烈,不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线变的模糊,而且日益走向垄断。无论是报纸、出版还是广播电视,如今大部分传媒掌握在私营企业集团手中。以报纸而言,加拿大有107种报纸,96种是英语,11种是法语。其中大部分报纸都分别被不同的媒体集团所控制(每家公司至少拥有4张报纸)。在50年代,加拿大的私人报业集团只控制了25%的读者群,70年上升到45%,80年上升到57%。如今光是索思翰·赫林格就控制了45%的读者群,桑普森拥有的读者群是43%,多伦多太阳拥有的读者群是11%。最大的媒体集团如康拉德·布拉克集团,拥有27家日报,所控制的报纸总数达到650份,包括日报和一些周报。象温哥华的两家主要报纸温哥华太阳报和省报就归他们所有。目前加拿大所剩的独立报纸已经不多,只有8家。这其中,具有全国影响的只有多伦多星报一家了。这里的报纸主要分日报、周报和专业报纸三种,日报大多为全国和地区性综合报纸,周报主要是各个社区的小报。专业报纸则多是就业、房产信息之类的报纸。
在广播电视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垄断趋势。1993年,加拿大最有影响的5家公司拥有了的观众群还只有62%。在有线电视方面,3家主要的公司现在拥有68%的观众,这个数字在1983年还只有36%,而且这一期间观众的总量还增加了40%。在全加拿大479家广播电台中,10公司的营收就占去了55%。
由于政府的扶持与资助,在广播电视领域还处于国有和私营两种体制并存,相互竞争的局面。国有广播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在全加拿大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新闻方面。这里的电视台大致可分为综合台和专业台两种,基本都是24小时不间断播出。综合电视台中,新闻都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各家电视台的新闻竞争相当激烈。同报纸不同的是,美国电视直接占领了相当大的加拿大电视市场。加拿大有线电视的订户所购买的频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频道。加拿大电视受到严重威胁。在加拿大各地的有线电视频道中可见的美国电视频道在总量上甚至超过了加拿大的电视频道。加上加拿大电视频道中播出的美国节目,其占有的比例就更大。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加拿大私营电视台并不以保持和发展加拿大文化为重,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增加收入,最大限度地取得市场效益。这些电视台并不在乎播出的是谁的节目。因此,加拿大广播电视通讯委员会制订了“加拿大内容”政策,规定所有的电台、电视台必须根据各自的情况,播出相应比例的加拿大节目。以此来限制美国电视节目的播出,鼓励播出加拿大本国节目,最终提高加拿大电视节目的竞争力。而加拿大广播公司由于受到政府控制,在按照“加拿大内容”播出加拿大节目方面的要求就更高。1999年,加拿大广播公司播出的加拿大节目占到了其节目播出总量的90%以上。但由于加拿大政府为此每年都不得不投入庞大的开支,目前每年都在缩减对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投入。在我们同加拿大广播公司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分部新闻节目制片人威恩·威廉斯的交谈中得知,1999年他们所得到的经费只是1998年的一半。
加拿大媒体现状的另一个特点是大众传播市场的细分化和本地化。所谓细分化,是指加拿大目前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出现了针对特定读者、观众设置栏目、设置频道的趋向,这也就是说,传统的广播正在走向新的窄播,即相对于BROADCASTING而言的NARROWCASTING。这种细分在电视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在加拿大的电视节目中,针对不同受众的特别节目的受众占有率已从1985年的百分之1.7%上升到1994年的10%左右。近年来在加拿大出现的都是细分化的专业频道。加拿大最新的WTN女性频道(WOMEN’S TELEVISION NETWORK)频道1995年才成立,它的特定观众群就是妇女。所针对的就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1985年开始出现的专门频道如体育频道SPORTS NETWORK、音乐频道MUCHMUSIC,还有专供孩子看的KIDS频道,给年轻人看的YTV。另外一些专门的历史频道、发现频道,这些频道都由于吸引了特定的观众群而获得了广告商的支持。由于向专业化频道发展,反而获得了稳定的观众收视群,媒介得到了生存空间。而且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给这种窄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所谓本地化,在报纸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象由私营企业集团控制的报业集团,为了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在出版各种日报的同时,又按照各个地区出版小报。每个区域都各自采访、编辑,内容都是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居民的兴趣采写,主要内容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康拉德·布拉克集团拥有的650份各种报纸中,有不少就是这种地区小报。这家集团控制了温哥华各个地区的地方小报,其他对手难以参加竞争。电视的本地化则主要表现在其按照地区划小播放范围,针对特定对象安排节目方面。加拿大CBC和最大的全国性私营电视台CTV都是在各个省设立分台,各自采访新闻播出节目。在温哥华,除了CBC的全国频道之外,能看到的新闻节目都是侧重于本地新闻。虽然各地电视综合频道依然存在,但更趋向于向新闻频道发展,每天编排节目时,本地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常常出现在头条新闻中。其次才是国内新闻,有关其总理克雷蒂安的新闻常常在国内新闻中出现。至于国际新闻,只有在一些重大新闻时间发生时,他们才会将它们放在前面。这一体制保证了节目有针对性而能获得最多的观众,正可以说是另一种窄播。
加拿大的电视传媒还出现了多种手段相互竞争的局面。传统的无线电视依然存在,有线电视逐步控制市场,新的卫星电视已经出现,加入了竞争队伍。1999年10月在加拿大推出的新式卫星接收器只有200加元。装上这一新的卫星接受器之后,能收看200多个频道。传统的电视节目收看方式如今分成了免费电视、收费电视和按频道收费以及按每个节目收费等不同形式,来满足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要。有线电视也是如此,除了有基本的频道外销售外,另外分别有不同的搭配可以选择,观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增加频道,例如这里的中文普通话频道每月需增加费用21.5加元。此外,这里另一个加入媒体竞争的是众多的录象出租店。用这里的话来说,通过租录象的形式,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比电视频道提供给受众更加确定的价值。
所谓分区 是DVD的分区
一区(Region1):美国、加拿大
二区(Region2):日本、欧洲、埃及、南非、中东
三区(Region3):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东南亚
四区(Region4):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屿
五区(Region5):俄罗斯、蒙古、印度、中亚、东欧、朝鲜、北非、西北亚等
六区(Region6):中国(除台、港地区)
DVD联盟将全世界依地理区域分为1-6区,而每一部DVD播放机及每一片DVD都会被锁定只能在某一区中播放 (依产品贩卖的地区锁上相对应的区域码)。例如:台湾是属于第3区,因此你在美国(属于第1区)买的DVD影片便无法利用你在台湾买的播放机播放,也就是说,影片的锁码必须配合播放机的锁码(第1区的影片配合第1区的播放机,第2区的影片配合第2区的播放机.)你才能顺利的观赏影片!
现行DVD影片的保护措施(区码的限制)是由美国八大影业所提出,将DVD影片分成6区来发行,最主要就是要保护经销商与代理商的权益,杜绝产品的水货及平行输入的问题。
分区,是因为各国电影在外国放映时有时间差异。比如《飓风营救》,最早在法国和欧洲上映,然后是中国,过了快一年才在美国上映。如果不分区的话美国人早早看了dvd,就不会去电影院看了。
我们单独一个区,没法子,就是因为我们的盗版太有名了。
C. 请问加拿大电影产业怎样,和中国相比
加拿大
文化部门定义和行业界定 加拿大统计局把文化部门定义为以艺术表现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引起的各种活动和产出。以此为标准,文化统计框架包括传统艺术和文化行业、现代艺术活动和遗产古迹及其相关支持设施等部分的创作、生产、保存、组织支持和服务、制造、销售等整个经济活动链的供需情况。具体在北美产业分类中,加拿大文化部门主要是指信息和文化产业以及艺术、娱乐和消遣行业两大类。
文化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 1997年加拿大文化部门增加值为224.82亿加元,占GDP比重为3.1%;文化部门就业64.07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8%。
在加拿大看的电影,大部分都是美国拍的。加拿大几乎没有自己的电影产业。可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一样都超爱看电影,单从成千上亿的票房就可以看出来了。各大影院都是和美国同步上映新片,电影广告从2、3个月前甚至半年前就开始播出,比如现在影院就在放正片前播放12月份圣诞节档期的预告了。电视里也在新片上映前大做广告。在暑假期间,更是一个好戏连台的档期,电影院吸引的大多数还是青少年的人群。
过去,提到加拿大电影,人们大都只想起它的动画片和纪录片。11月中旬,在北京电影资料馆举办的加拿大电影展放映了近年出品的五部加拿大故事片。许多中国观众惊讶地发现,原来加拿大故事片也如此精彩!
这五部故事片包括《给我自由》、《立方体》、《照亮你的道路》、《凯拉》和《神圣的瑞恩家族》。这五部影片主题各异,但都制作精良,艺术风格自然、大气,体现着导演对生活和艺术的严肃探索。比如,在影片《给我自由》中,13岁的少女昂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探究人生痛苦的原因。女导演莱亚-普尔以其细腻而色彩丰富的电影语言,让观众为之动情。莱亚-普尔是近年来一位有成就的女导演,她的每一部影片几乎都引起关注:第一部影片《酒店女人》(1986年)赢得了七个奖项,《安妮-特雷斯特》(1986年)、《埋伏的士兵》(1988年)、《狂野女郎》(1991年)、《欲望行动》(1993年)也都获得多个奖项,并在许多电影节上放映。《给我自由》是她的第六部故事片。
的确,近20年来加拿大的故事片已逐渐成为国际影坛不容忽视的力量。80年代,加拿大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片已引起影坛关注,其中以德尼-阿冈执导的《美洲帝国的衰落》(1986)和《蒙特利尔的耶稣》(1989)最为著名。《美洲帝国的衰落》通过四男四女的自白,勾画了西方世界个人享乐的图景。这部影片使德尼-阿冈成为加拿大国际声誉最高的电影导演。影片自1986年5月在法国嘎纳电影节放映后,连续获得20多个国内、国际奖项。《蒙特利尔的耶稣》则从宗教的角度来观察魁北克社会,这部看起来荒诞、残酷的影片,是《美洲帝国的衰落》有关信念问题探索的延续。值得一提的还有大卫-克劳恩伯格1988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苍蝇》、恐怖片《死亡怪圈》等等。
进入90年代,加拿大制作出一批具有相当深度的影片,其艺术表达的普遍性和准确性,更引起评论家们的注意,一些年轻的导演和他们的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阿托姆-伊戈扬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在加拿大家喻户哓的年轻导演1995年执导的《脱衣舞场》在法国嘎纳电影节上获得大奖,1997年执导的《幸福的亡灵》再次获国际大奖。大卫-克劳恩伯格在这一时期执导的影片《碰撞》、《裸体午餐》像他八十年代的影片一样受到好评。
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成为近年加拿大电影的聚焦点。除此次参展影片外,由于张艾嘉的出演而为中国观众关注的《红色小提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故事叙述一把独特的小提琴,历经三百年,走过五大洲,每个接触过这把小提琴的生命都被激起灿烂耀眼的火花。去年出品的《感观五重奏》描述一幢住宅楼中五个不同职业、性格、年龄及性别的人,各自沉迷于某一感觉中,自我封闭,而一个小女孩的失踪将他们连接起来。
早在1939年,为了扶持和发展本国电影业,加拿大成立了国家电影局,从事影片的制作和发行。现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每年的总预算为6500万加元,可以完成大约100部作品。据统计,加拿大电影局至今已累计完成9000部电影作品,发行到全球85个国家。政府每年还通过加拿大影视公司投资3000万加元用于支持各公司拍摄本国影片,另外再投资1000万加元用于影片发行。该公司对于本国影片的投资额最高可达制片成本的49%。
D.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E. 为什么国内上映的外国电影大多是美国电影,而其他国家的电影占的比重很小
那当然是由于美国电影,很多时候都是十分的好看,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想去看好莱坞的大片。那么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原因导致了美国电影占外国电影的排片比例是非常大的,下面我就来仔细的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美国电影的制作水准十分的高
如果要说起世界上哪个国家电影制作的水平最高的话?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美国,因为我们要知道,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制作工厂好莱坞,以及一大批十分优秀的电影制作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导致了美国电影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输出到其它的国家,并且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综合上述,我们就可以知道,正是由于上述的几个原因造成了美国电影能够在别的国家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我们也是应该要知道我们自己国家的电影在很多时候也是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准。
F. 美国加拿大比邻多年,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吞并加拿大的原因你了解吗
说起美国和加拿大,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为什么不把加拿大吞并了呢?
所以这就是美国多年并未吞并加拿大的原因。
G. 为什么美国和加拿大票房要算在一起称北美票房
加拿大和美国语言相通,文化接近,好莱坞大发行商全部在加拿大发行电影,美国的院线比如 AMC 之前也在加拿大开设(后来被加拿大公司收购),加拿大票房因此算入北美票房内,一般占比10%左右。
H. “北美电影市场”具体指哪一区域的电影市场
北美经济贸易合作区听过吧?就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因为他们经济上是合作的像欧盟一样,所以电影也同时上映了
I. 美国电影的特点
http://ias.cass.cn/show/show_project_ls.asp?id=94
《当代美国电影艺术》太多了 自己看吧
J. 美国电影怒海潜将为什么在加拿大上映
很多中国拍的电影也没有在中国上映,而在外国上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