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家卫的电影,是如何用镜头讲故事的
谈到王家卫的镜头特效,可能你首先会想到色调,不过今天我们来说说镜头手法。《堕落天使》王家卫用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将香港社会底层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
1.超广角镜头
《堕落天使》中有很多晃动的镜头都是采用手提摄影的方法完成,很多画面有很强的晃动感,用来突出表现都市的模糊感:情感模糊、关系模糊、时空模糊。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可以在前期或者后期通过模糊来营造晃动感,用来表达人物模糊的情感,可以让画面更有故事感,更高级。
学会了王家卫这三种镜头技巧,你就可以更轻松的拍出大片。
2. 为什么美国电影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
原因很多。有些电影属于导演的个人喜好。斯皮尔伯格就经常喜欢以讲述来形成倒叙。有些是因为剧本整个故事的内容连贯性并不是很强,而好莱坞的电影是注重票房的,所以必须形成一个观众比较接受的故事性叙事,所以会用到倒叙。比如《海上钢琴师》。还有些是因为本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或者故事中的内容具有史实性,或者导演故意营造一种真实感,使观众能够感觉到身临其境,所以用倒叙来加强真实感,你提到的《泰坦尼克号》和《阿甘正传》都属于这种类型。大体上就是这样。
3. 评分高的电影,有什么特点呢
我认为评分高的电影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电影的叙事能力强,第二是电影表达的主题一定是是富含哲理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强。
电影就是用声音和图像给我们讲故事,所以我认为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首先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没有把故事叙述完整。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含的最基本的五个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一部电影把这5点交代清楚了,那么就可以说这部电影达到了最基本的叙事要求。但是一部好电影不应该仅仅把故事叙述出来,还应该把故事跌宕起伏地、高潮迭起地叙述出来,要让观众看了不仅有代入感,还要让他们的心情和感官也跟着故事一起起起落落,这样观众才会对影片印象深刻。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欢迎读者朋友在文章下面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哦。
4. 有哪几部电影(包括中国)是在开头给出结局,然后用抽丝叙述方式来讲故事的
彩虹女神-----超级感人到无与伦比的地步。
上帝之城-----百年一遇的电影。
不可撤消-----这个片子不好说,但是下半部拍出来的镜头很漂亮。
极乐岛杀人事件------柯南式的电影,尝试下自己的推理能力啦,呵呵~
低俗小说------他是我知道的第一部采取圆形叙事方法讲述故事的电影,故事也不错。
还有天军,这个是说一群朝韩士兵回到古代的事情,虽然不是开头就给出结局,但是也算是你想要的那种类型应该,毕竟古代的事情他们都应该知道。
还有一部电影,撞车,200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当年最大的一匹黑马,片尾曲相当好听。
5. 如何用视听语言来表现一个好的故事
他们的第二条经验就是,学生只写到段落, 不写一个完整的电影剧本, 因为他们还没有资格, 或者说能力写一完整的电影剧本. 而且写出来就要自己去拍. 那时摄影教师就会告诉他,你那样写, 我没法拍. 演员会告诉他,你那样写我没有法演. 平时的训练跟我网上的训练一样,每天写个一百字的事件。只能写一百字,只能写动作。 动作就是人物,动作就是冲突, 动作就是情节。 美国教写电影剧本时不唬人. 他们比较实在. 不玩那没有用的虚的东西. 从商业电影的生意经出发,好莱坞从来都是以电影的本体为依据,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的,也就是说,它从来不是用文学性来讲故事的。它是靠使用电影本体来发财的。再说得具体一些,它是靠调动人的视听幻觉来吸引观众的。因此,它的电影剧本(好莱坞从来没有“文学剧本”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术语的小问题, 那是自己骗自己的问题, 文学电影剧本? 自欺不欺人)所强调的就是,如:(好莱坞人语)“一个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画面”一词有欠准确,英文是IMAGE, 亦即“视觉形象”,我在这里还是采用多年来的中国的习惯用法)“……要给剧本以视觉的幅度。” “应该把戏中所提到的或讲出来的事件加以视觉化。” “场景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从视觉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紧凑。” “要写一个富于视觉动力的段落。” “主人公走出一家银行,是一个故事,如果跑出银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一向花四十分钟读一个剧本,我是在脑海里‘看’,而不是从文学风格或内容的角度去读它。”“电影是一视觉媒介。你必须设计从视觉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电影是一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每一个人物都应从视觉上显示出一种个性。” (多聪明的人, 他懂电影. 不象我们这里的一些傻子似的,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深怕有人看懂了. 来个什么电影文学剧本. "他,是一个不寻常失....." "他, 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老天爷啊, 怎么拍啊?!?!?!)“一个房间的布置必须在房间主人出现在其中以前,就让观众了解到他的性格。” “每一个画面都在讲一个故事,种种画面和影像揭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 “肉体上的跛━━从视觉上━━衬托出精神上的特点。” “任何场面都处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中”……而“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来塑造的” 以上都是好莱坞人说的话。大陆中国如果有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就会说,这是视觉轰炸,我们不搞这个。这些扬言不搞视 觉轰炸的人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管电影电视的人提出?电影的可视性?时所考虑的对象。问题就在这里:观众喜欢这个,你拦得住吗?这正是好莱坞电影儿的窍门。好莱坞是生意经,没有票房价值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不会使用视听语言的人,他们是不会要的。只懂文学的人是不可能在好莱坞谋生的。
6. 怎么理解“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
我们说一个导演不会讲故事, 要么是他故事本影视化的能力不够。 要么就是具体的视听语言不行。 没文化和不懂技术的差别。
网络对电影的定义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包括拍摄放映剪辑的制作技术,另外一个具备艺术表现能力的艺术。
电影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我们讲符合电影制作标准的影视作品就可以算作电影。 这是一个技术指标。
而在技术指标之上的艺术性就看导演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摄影出身的导演画面好看,编剧出身的导演台词和叙事节奏好,木匠出身的导演能自己diy拍摄工具,有钱的导演演员和场景好。
至于讲故事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故事本影视化的能力,切分场景 调度演员,把一本书变为具体的几场戏,决定叙事方式以及节奏。 其二叫做视听语言,用镜头和音乐的配合表达具体的内容以及情绪。
7.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可以使故事讲得更加跌宕起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1
8. 电影讲好一个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电影讲的都是一个故事,有的导演用直叙的方式,有的导演用倒叙的方式,有的导演用插叙的方式,无论什么样的方式都能把故事讲清楚,但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才是一个学问。那么,电影讲好一个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1、这个故事要给人思考的空间
电影里讲的故事,不仅仅要求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人物关系理清楚,一个好的故事更要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去引导观众思考人生、认识世界,去发扬真善美、去惩治罪恶。如果一个电影的故事讲完了,观众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启发,即便整个电影摄影华丽、场面壮观,这个电影都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留下东西,没有给人观念的冲突。
对于电影来说,要讲好一个故事,要采用正确的叙述方法,故事要完整有逻辑性,在故事的最后,能够带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掌握住这三点,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9. 从经典电影分析导演怎么用景深讲故事
景深叙事
《公民凯恩》是出色地运用景深美学的经典范例。威尔斯想让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样,前后景都清晰。影片有时以一个稍仰的摄影机角度拍摄,以凸显凯恩这个人物的权威,有时则从上方拍摄以使人物显得微弱渺小,如拍摄凯恩第二任妻子苏姗·亚历山大时。贯穿全片,无论何时我们看到凯恩在他所处的环境里,无论是在他所经营的报馆还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纳杜庄园里,他所有的财产都是清晰可见的。他是他所创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创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开始的一场戏里,当母亲将年幼的凯恩托付给一个监护人时,画面构图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动力。凯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运。透过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亲处在画面的右侧,正在签字以放弃对他的监护权,父亲则站在画面的左侧,显得无能为力。母亲,监护人处于镜头前景的显眼位置,父亲是被动的。而被剥夺了选择与行动的小凯恩处于背景中。母亲与监护人决定了小凯恩的命运,他在画面中,一边是父亲,另一边是母亲与监护人。这场戏揭示了影片的本质,因为后来我们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遗弃在雪中。
《公民凯恩》
在为了获得较大景深而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场景中,观众在画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内容或许与角色本身同样重要。景深可以用来展示一个角色的生活空间,他们的财产也许能在视觉上传达给观众信息,彰显他们的人格特征。展示角色的环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我们看到露易丝的房间优雅整洁,而塞尔玛的家中则凌乱无序,这在视觉上为角色的个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两个人的性格变化提供了最初的线索。因此镜头能够清晰地表现环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据“希区柯克规则”,画面中一个物体的大小应该等同于在那一时刻它在场景中的重要性。在电影《美人计》中,对那杯盛有毒药的茶的突出表现便是告诉观众它有多么重要。
《美人计》
约翰·福特导演的许多西部片经常使用广角镜头来展现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电影《搜索者》的结尾,角色骑马远去走向夕阳,永无止境延续的大地将孤独的英雄吞噬。当被摄体远离摄影机时,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观众会感觉角色正缓缓地远行融入广袤无边的平原,这种观感通过景深的运用而得以增强。
由于大多数摄像机用的是电子变焦,大景深就成了数字摄像机与生俱来的一个 特性。当你用数字(DV)格式拍摄的同时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镜头了: 如前所述,高清摄像机所摄画面的景深更接近于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胶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来在数字摄影机上再现胶片电影感觉的方法,比如使用电影镜头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滤镜来开大光圈、缩小景深范围。有一些固定电子变焦的低端数字摄 影机不能缩小景深,这一特征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数字化,此外还有分辨率的问题: 当然,如今事物日新月异,电影镜头也被用在了高清摄像机上。但你更愿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变形格式电影中的浅景深,而不是数字的东西。这是当你确定视 觉效果会怎样影响故事的表达时该考虑的事情。
《搜索者》
浅景深叙事
削弱或减小画面景深的审美原因是要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处于画面焦点 的主体身上。镜头中的其他物体都被虚化,只有一个角色清晰,而观众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个主体或物体上。这可用于多种方面,有一个例子是,主体处于纷繁城 市环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这可能便是暗示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主体的形 单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这个世界。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观视点观察 刚才那个人,后者置四周的嘈杂纷乱而不顾。它可以明确地告诉观众该看哪里,告 诉观众他们正在看的就是画面中唯一重要的,因为其他所有东西都一片模糊。
《坠落天使》
另一个利用景深来虚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饰外景地原本的特征,模糊环境的细节, 用来“伪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摄。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种技术 的工具,也是美学工具,导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确地利用它们,以便在电影中强化视 觉叙事。
镜头间的切换也应当考虑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两个角色在交谈时的连续性, 应当用相似焦距的镜头拍摄他们,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个主体使用长镜 头拍摄,背景被虚化,而另一个主体由广角镜头拍摄,景深很大,那当这两个镜头 被剪接到一起时,就会让人感觉非常古怪。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对焦距的控制还可用于制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让观众感觉场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对头。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是怎样利用景深的,就可能制造出并不 需要的隐含意义,这就给剪辑师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设法剪掉一个情景,以保持 客观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