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孙中山和蒋介石是什么关系
蒋介石1908年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在东京首次见到了孙中山。1913年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蒋回国相助,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蒋尚在沪秘密部署讨袁军事,乃首先宣誓加入。之后赴日本,面见孙中山,托付以重要革命任务。1914年蒋先后于上海及东北筹划策动军事,并研究革命哲学,最初以“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为心得,后经孙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并提示应研究《大学》《中庸》之道。蒋于是对于学庸之研究,终其一生,未尝间断。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蒋奉命留上海主持党务军事。1918年,蒋经孙中山介绍,在陈炯明的粤军中担任作战科主任,旋即因与陈炯明不合而离去。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发生炮击广州总统府事件,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上,蒋闻讯后赴粤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会合,协同指挥作战40余天,8月9日脱险随孙中山回到上海,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中山作序。1923年,孙中山将大本营迁回广州,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同年,孙派蒋等人赴苏俄学习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及军事系统。1924年,蒋回到广州。随后,孙中山任命其为黄埔军校校长,自此掌握国民党军权。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当时蒋正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克五华、兴宁后,3月22日遥祭孙中山,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认为国民党汪精卫将继续领导国民党,不过蒋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使他击退汪精卫,取得国民党的主导权。
❷ 建军大业里孙中山说了什么
孙中山说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变成这个地步呢?
《建军大业》讲述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内形势风云突变,蒋介石汪精卫等势力混战,共产党在前所未有的形势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短短的数年中,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结合实际运用可以说是一个顶峰。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建军大业》的核心。
❸ 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和电影
《十月围城》、《辛亥革命》、《开天辟地》、《孙中山与宋庆龄》、《国父孙中山》、《第一大总统》、《建党伟业》、《开国大典》、《孙中山》、《宋氏三姐妹 《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孙中山故事二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国父孙中山追打孙科的故事
1923年的一天,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让他们出发攻取惠州的陈炯明。
那天早晨,胡汉民让孙中山的侍卫副官张猛亲持手令到市政厅提款。张猛8时半赶到市政厅,一直等到11时正,才见市长孙科登楼入办公室。张猛赶快将提款手令面交孙科。孙科接过手令,看了一眼,非常生气:“我不会印银纸,哪里有这么多钱?”说罢,随即将手令撕得粉碎,投进废纸篓,就下楼坐汽车走了。
当天下午,孙中山打电话问滇军出发了没有?滇军总司令回答说:“还没有领到粮饷,部队不肯出发。”孙中山接着又打电话问桂军总司令,也得到同样的回答。
孙中山觉得情况不对,便赶紧去问会计司长黄隆生:“为什么还不发饷给滇、桂两军,使他们马上出发?”
黄隆生说:“会计司没有钱。”
孙中山问:“市政厅20万元还没拨来么?”
黄隆生答:“我不知道这回事。”
孙中山听了大为诧异,急忙到二楼问胡汉民。胡汉民说:“今天一早就让张副官去取了。”
正要去找张猛,刚好,张猛回来了,就把当时的情况如实报告了孙中山。
孙中山气得脸色发紫,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立即打电话让孙科赶来。
孙科战战兢兢来到父亲跟前。不待他张口解释,孙中山就厉声叱骂他:“军情如此紧急,急需发饷给滇、桂军出发,你怎么总没有这回事!你马上拨20万元来,办不到,就不要做市长……”
孙科被斥责得无话可说,便噔噔地跑到二楼找胡汉民出气,说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
胡汉民气得大叫:“这是你父亲叫我写的,怎么是假借命令?”
盛气凌人的孙科举起手杖就向胡汉民打去。胡汉民一闪身,手杖落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顿时“嘭”的一声,惊动了在三楼的孙中山。这时,孙中山正要洗澡。他穿着毛巾浴衣走下楼来,看见这种情景,难过得几乎流出泪来。他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孙科吓得慌忙逃走。孙中山一面追赶,一面厉声斥骂,一直追到帅府大门口,连拖鞋也甩掉了。直到李烈钧、朱培德、黄隆生闻声赶来,才把孙中山劝住。孙科逃出大门,匆匆坐上江边的一艘小电船离去。
孙科为何平白无故迁怒胡汉民呢?原来,孙科和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早因意见不一,产生矛盾,以致颇受委屈的胡汉民曾向孙中山提出辞呈。当时,孙中山正在前线督战,他深知儿子年少气盛,容易得罪人,立即写信力劝他以大局为重,同舟共济。
过了五天,孙中山又写信给孙科,再次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此时惠州尚未攻下,东江军事仍然紧急,望吾儿劝告各同仁,务要一心一德,共维危局。”
孙科对胡汉民一直心存芥蒂,但迫于当时的形势和父亲的威严,也就相安无事。此时,他犯起少爷脾气来,竟然感情用事,不顾大局,把父亲的谆谆教诲抛于脑后,重演“同室操戈”,这就难怪孙中山恼怒不已,竟致出现了父打子的场面
❹ 蒋中正为什么选择跟随总理孙先生
蒋介石跟随孙中山先生主要是孙中山先生在当时的威望,他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熟知的重要人物,在全国社会各界有相当大的影响,蒋介石跟随孙中山先生,能有较大的发展,他熟知跟随孙总理会成为上层知识分子信任的人,为他将来成为国民党党魁奠定基础,是他为将来实行独裁统治实行的一个妙招。
❺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关系怎么样
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众说纷酝。
1、最初,两人是党首与党徒关系
孙中山1902年创立同盟会,蒋介石于1908年由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虽非初创时期的元老成员,但也可以说是前期重要人物,陈其美在上海发动起义时,蒋受命攻克杭州。
国民党史书载,1910年蒋介石与孙中山在日本会面。此时蒋介石因刺杀陶成章而避祸日本,因陶为孙中山之大敌,此事历来争议非非。但据李敖考证,孙中山与蒋介石的会面应该在1912年后,国民党史故意前推至1910年,显然是为了拍蒋介石的马屁,以显示两大领袖在革命前即已会面。
1914年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蒋介石在上海写下入党誓言,此时蒋虽非党国要人,但现有史料证明,蒋在上海开办证券交易所,是受到孙中山的指示,其股票交易所中亦有孙中山入股,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部分收入也曾用于革命经费。
蒋介石的性情极为刚烈,几乎与他在所有军队中的上司都相处不好,以致于在黄埔军校校长上任前的六年内,八次离职而返浙江、上海。每当蒋介石丢下指挥或参谋重任离去时,孙中山总是请他回来就任,这类赞扬的电文有多封。
蒋每次离职后又会再返回孙中山身边。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除了与陈其美的推荐有关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蒋介石本人的才能,尤其是军事才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蒋曾多次上书孙中山纵论军事,1920年孙中山在写给蒋介石的信中曾透露出其对蒋的信任:“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
特别是“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连夜从上海赶往广州,陪待孙中山左右,指挥军队,从此被孙中山倚为左膀右臂。尽管屡次辞职,但蒋介石对孙中山在政治上不忠的事情是没有的,自从作为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员以来,找不出他与北洋军阀有任何一点勾搭。
孙中山后来在写给蒋母的祭文中认为他同蒋的关系是“如身之臂,如骖之靳”,并评价蒋介石是“守经达变”之人。
2、蒋介石与孙中山的第二重关系是姻亲关系。
1926年,蒋在广州时期就已经开始追求宋美龄,并曾请孙中山为之作媒,但此事因宋庆龄的反对而作罢。但孙中山对此事则持赞成态度。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大婚,成就蒋宋家族的联姻,但在宋家人的合影中,唯独少了宋庆龄一人。
蒋介石一直在党内以孙中山的继承人为荣,此次连襟孙中山,则更在社会关系上勾通百家,使江浙财团之支持水到渠成。此后,蒋开口总理,避口总理,以发扬三民主义为手段,渐至一统国民党。
孙中山去世后,群龙无首,执掌国民党大权的是汪精卫和胡汉民,但两人皆是文人议政,没有谁会想到,一个在党内从无地位的蒋介石,像一颗新星升起了。孙科后来说:“当总理在世时,蒋不过是人微言轻、无关重要的党员。
不错,总理曾委派他办黄埔军校,但这是党的机关。总理召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连作代表也没有份,在第一届监执委员中,他甚至连一个候补委员也没有。在总理生前,他完全不是党的领袖。”
1926年蒋介石从苏俄考察归来一个月后,国民党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没有被邀请参加繁重的筹备工作,也没有作为大会代表,更没让他进入中央,进入中央的军人是熊克武、李烈钧、许崇智和李宗黄。
但蒋介石第一次得到独当一面的黄埔军校校长职位后,他就藉此争取整个军队的指挥权;一旦他掌控了整个军队,他就凭此得到整个党权与政权,蒋的个人才智和历史环境都正好为他的权力欲创造了条件。
人物轶事——尊称
孙中山病逝后,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以表尊崇。
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则未以官方名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国父为孙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国共产党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上提及孙中山时,通常使用的称号是“革命的先行者”,从未称孙中山为国父。
❻ 蒋中伟与蒋介石的关系
没什么关系,只是都姓蒋
蒋中炜,中国内地男演员。
2004年,蒋中炜参演贾樟柯执导剧情电影《世界》,饰演老牛,该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1]。2008年,参演的剧情电影《车逝》入围韩国釜山电影节[2]。2014年,主演的3D功夫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3]。2015年,参演恐怖电影《惊魂电影院》[4]。2016年,参演的抗日题材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入围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5][1]。同年主演文艺电影《何日君再来》,影片入围第6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6] 。2017年,主演烧脑剧《夜行人》。合作郑伊健、陈小春、曾志伟等,拍摄钱嘉乐执导的商业院线《黄金七十二小时》饰演大反派“JK”[7][8]。同时,搭档陈坤、倪妮出演古装巨制《凰权·弈天下》,一名功德无量的“御医”。[8][9]2020年,主演电影《荒野咖啡馆》,获得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提名) [10]
同年搭档,潘粤明、马苏主演李承鹏执导的电影《你是我的谁》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5]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介石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中山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❼ 关于孙中山的电影有哪些(急用)
1、《十月围城》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2、《孙中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丁荫楠执导的传记影片,由刘文治主演,王诗槐、张燕等出演,于1986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孙中山为建立富强民主的中国而不懈奋斗,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故事。
3、《第一大总统》是由王才涛指导,邱心志、聂玫、韩庚、田亮、张峻宁、熊乃瑾、周一围、张颂文等主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影片作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片,讲述伟人孙中山从开始革命到生命走向死亡的一个人生历程的故事。
4、《建党伟业》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 。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5、《走向共和》该剧由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杨猛等主演。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❽ [凤凰大视野20110110]山高水长_孙中山和辛亥人物(七)-蒋介石[3e]种子下载地址有么谢谢
[凤凰大视野20110110]山高水长_孙中山和辛亥人物(七)-蒋介石[3e]种子下载地址:
❾ 国父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关系
国父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关系从政治上说原来是领袖和普通下属的关系,后来因为机缘巧合蒋介石被培养起来,而后又多了一层连襟关系,因为两人的妻子是姐妹,所以既是同事又是亲属。
孙中山与蒋介石以往的关系,只是一个党的领袖与一个普通党员的关系,辛亥革命时,蒋介石从日本回国参加了,当了上海都督陈其美手下的一个团长。陈其美死后,他也就失势了,其后他到广东、福建,在粤军许崇智部任过参谋长、支队司令等职,虽与孙中山有过较多的接触机会,但并未被孙中山所重视。
因为蒋介石在党内资历较浅,也没有显示出他的才智有过人之处。蒋介石在许崇智部混了几年,郁郁不得志,乃跑回上海,与人合伙从事交易所的投机买卖。不幸的是,上海交易所的生意失败了。
1922年6月15日,孙中山遭部下叛变,深夜化妆逃出总统府,登上一艘舰艇(后改称中山舰),与叛乱部队对抗。蒋介石在上海得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广州见孙中山,在舰艇上随侍左右,多方出谋划策,历经50多天,才回到上海,此次蒋介石投机成功。
随后在孙中山和苏联建立联系后,就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建军校事宜,足见对其器重。1926年中国民党推荐蒋介石为中常会的主席,成为党内的一号人物。
而第二层关键是连襟,宋庆龄和宋霭龄为亲姐妹, 她们分别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妻子。
顺重视的个人经历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广东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2岁的时候他随母到了美国夏威夷的一个小岛,在那里学习西方的基督教理论,这年少的孙中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83年,17岁的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在香港学医,学医后不久他就开始从政。
他对清朝的政治状况并不满意,保守、腐败、在保卫中国抵抗外国势力方面效率低下,改革甚至还没有出现在地平线上,他希望通过李鸿章能使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是孙中山此行并没有见到李鸿章,孙中山在又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
1894年,孙中山在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但是这是一次巨大的失败,孙中山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流亡欧洲、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他剪掉了经典的中式马尾辫蓄起了小胡子,开始穿西式服装,他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与同盟会一起建立了遍及中国的革命网络,孙中山支持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但每一次都失败了,但是努力的人终究会成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武汉的革命部队推翻了中华帝国2000年的统治,孙中山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不得不重新流亡到日本,1916年中国四分五裂,各地区军阀相互争斗,这又回到了中国之前的现状,巨大的分裂使这个国家伤痕累累,孙中山于是坐上了那艘缓慢的船回到了中国,他将国民党改革为中国国家试验党。
1921年,他成为中国南方军事政权的主席,该政权正在与政府竞争,以获得苏联的一些帮助,因为他需要政治、军事和财政支持,1924年,孙中山来到华北,他发表演讲主张中国的统一和结束军阀统治,但一年后因为肝癌在北京逝世。
❿ 老蒋很喜欢在日记里骂人,连宋美龄也没放过,但这个文人例外,他是谁
在评价任何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不能站在一个特定狭隘的角度来进行评判。比如说,在评价蒋介石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敌人就对其进行全盘否定,忘记他的政治建树和军事成就。对于蒋介石的性格评价,他身边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公认的——蒋介石脾气很差,喜欢骂人,而且总是骂得很难听,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但在学术界,他是当之无愧的慧星,这是蒋梦麟的评价。国际上对他这个身份的认可度也很高,他曾经得到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学术名人”称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中国人能得到这个称号。他是一位传统而优秀的知识分子,但相比起其他腐败的典型国民党高官,他生活作风朴素,为人和蔼,对于名利也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蒋介石对于他十分尊敬,即便在日记中也不骂他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