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常听到别人讲蒙太奇,蒙太奇到底是什么东西
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组合。在电影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可以说蒙太奇是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和遵循一系列艺术规则对镜头与镜头、画面与声音进行有机组合的基本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创造出电影作品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成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和谐的节奏和风格。蒙太奇不只是一种剪辑规则,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创作方法,它不仅体现在进行实际连接的后期剪辑之中,而且也体现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构思、创作以及由各个创作部门合成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
⑵ 妈妈替女儿报仇的电影叫啥
《蒙太奇》。韩国电影《蒙太奇》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犯罪悬疑电影,电影中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报仇,找出绑架杀害她的真凶,十五年来不停地寻找线索,最后用同样的方式惩罚罪犯。
⑶ 大家都看过哪些韩国犯罪电影呢
第五名,蒙太奇,豆瓣评分8.2本片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孩子被害15年后,再次以相同的手法报复施害者的故事。本片最高明的地方是对绑架者和受害者进行了一次大胆反馈,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了最关键,结束了罪孽的根源,为了孩子于过程已经很跌宕起伏,结尾还让大家目瞪口呆,外加严正花金相庆,宋应昌娴熟的表演让该片成为了同类题材中的精品。
⑷ 韩国都有哪些高智商的犯罪电影
韩国影视电影基本都具备了深度刻画人性、揭露社会面貌、映射现实问题等核心,成为了国际上很有艺术水准的代表国家。尤其是他们拍摄的高智商犯罪电影,不论是对剧情细节描述,还是营造出的悬疑氛围,每分每秒都特别烧脑,并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可看性,各种成熟的表现让韩国高智商犯罪电影达到了国际影视的顶尖工业水准,比如《杀人回忆》、《蒙太奇》等等,下面就围绕这两部高智商犯罪电影来做个介绍。
你还知道哪些韩国高智商犯罪电影呢?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
⑸ 蒙太奇哪个app播放
豆瓣电影app播放。《蒙太奇》是2013年韩国上映的犯罪/惊悚电影,主演是金相庆、严正化等等。
⑹ 韩国《误杀》原版电影叫什么
《误杀》原版电影叫《误杀瞒天记》。
有意思的是,《误杀瞒天记》也是翻拍的,它的原版电影叫《Drishyam》。整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嫌疑人X的献身》,它是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品之一。2013年,《Drishyam》上映,取得不错的成绩。2015年,《误杀瞒天记》上映,票房同样让人惊喜。
在《误杀》中,有一部韩国电影被直接播放和提出来好几次。
也正是《蒙太奇》这部电影,给了主角灵感,让他想到了怎么去偷天换日,为自己和家人制造不在场证明。
蒙太奇本意是指电影拍摄制作中,不同镜头的拼接。从此片的意义上来说,蒙太奇指的是一模一样绑架案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出现。
15年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遭人绑架杀害,重案组警官吴青浩虽答应西珍母亲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无奈经过漫长的追查却始终一无所获。
该片最高明地方是对“绑架者”和“受害者”进行了一次大胆换位,并将血浓于水的亲情摆在了最关键,揭出了罪孽的根源——为了孩子。
由于过程已经很跌宕起伏,结尾还让大家目瞪口呆,外加严正花、金相庆、宋英昌娴熟的表演,让该片成为同类题材中的精品。
⑺ 蒙太奇的具体内容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即剪辑)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
所谓的蒙太奇理论最初是由艾森斯坦为首的俄国导演所提出,主张以一连串分割镜头的重组方式,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里,将一头石狮子与群众暴动重复交叉剪辑在一起,制造出无产阶级起义的暗示性意义。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叙事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1.平行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 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重复蒙太奇 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4.连续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 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1、抒情蒙太奇 是一种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让·米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亦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意义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 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相爱了,马尔蒂诺夫试探地问她是否永远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远!"紧接着画面中切入两个盛开的花枝的镜头。它本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3.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怯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
4.对比蒙太奇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理性蒙太奇 让·米特里给理性蒙太奇下的定义是:它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这类蒙本奇是苏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创立,主要包含:
1、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给杂耍蒙太奇的定义是: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这种手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与表现蒙太奇相比,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对于爱森斯坦来说,蒙太奇的重耍性无论如何不限于造成艺术效果的特殊方式,而是表达意图的风格,传输思想的方式:通过两个镜头的撞击确立一个思想,一系列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状态,尔后,借助这种被激发起来的情感,使观众对导演打算传输给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这样,观众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个过程中,甘心情愿 地去附和这一过程的总的倾向、总的含义。这就是这位伟大导演的原则。 1928年以后,爱森斯坦进一步把杂耍蒙太奇推进为"电影辩证形式",以视觉形象的象征性和内在含义的逻辑性为根本,而忽略了被表现的内容,以至陷入纯理论的迷津,同时也带来创作的失误。后人吸取了他的教训,现代电影中杂耍蒙太奇使用较为慎重。
2.反射蒙太奇 它不象杂耍蒙太奇那样为表达抽象概念随意生硬地插入与剧情内容毫无相关的象征画面,而是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 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宫和意识。譬如《十月》中,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簇拥下来到冬宫,一个仰拍 镜头表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柱头上有一个雕饰,它仿佛是罩在克伦斯基头上的光坏,使独裁者显得无上尊荣。这个镜头之所以不显生硬,是因为爱森斯坦利用的是实实在在的布景中的一个雕饰,存在于真实的戏剧空间中的一件实物,他进行了加工处理, 但没有把与剧情不相干的物像吸引人。
3.思想蒙太奇 这是维尔托夫创造的,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观众冷眼旁观,在银幕和他们之间造成一定的"间离效果",其参与完全是理性的。 罗姆导演的《普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
⑻ 蒙太奇理论主要讲的是什么
蒙太奇理论主要指早期电影中以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通称的蒙太奇理论并不能囊括所有对蒙太奇问题的看法。西方的格里菲斯、卓别林、雷纳.克莱尔、费里尼、爱因汉姆、米特里等,苏联的杜甫仁科、瓦西里耶夫兄弟、柯静采夫、尤特凯维奇、罗姆、格拉西莫夫等,都曾对蒙太奇的问题作出各自的解释。但苏联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便早期阶段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苏联电影理论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⑼ 蒙太奇 女主如何知道韩彻杀了她女儿
在吴青浩与那个在西珍出事现场放白花男子的打斗现场,她发现了这个男子遗留下的一把伞。经过她的调查,这是一把银行赠送给贵宾客户的雨伞,她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给予的名单查询,查询到了小春的姥爷韩哲就是当年绑架自己女儿西珍的凶手。
故事最后,吴青浩以安全送回小春为交易条件逼迫了。汪涵承认自己绑架了孙女小春,证据确凿,老韩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等待他的不仅仅是监狱的孤苦,更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生气、唾骂的煎熬。这个故事来自韩国犯罪电影蒙太奇,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剪辑手法。蒙太奇是一种经典的影视剪辑手法,打破时空界线,将三条故事线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更具有渲染力。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颇具特色,真实、生动,形象更加贴近我们普通人。老韩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他并没有丧尽良知,只能说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可以为了救治女儿绑架熙珍,也可以为了救回孙女儿认下丧心病狂的罪行。
韩国电影《蒙太奇》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犯罪悬疑电影,电影中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报仇,找出绑架杀害她的真凶,十五年来不停地寻找线索,最后用同样的方式惩罚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