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红楼梦里面对金陵十二钗的描述性评价原本是什么
【解释】
★书名,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
★也指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黛钗合一)、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编辑本段【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
附图:十二钗造型。[名字都为图下所注的姓名。]
编辑本段【金陵十二钗判词】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都是传说中的猛兽。)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最终“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与孙绍祖,被丈夫凌辱致死。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根据原文“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巧姐与板儿换柚子与佛手一幕,作者详写这一片段,极有可能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婚姻。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❷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分别是谁她们的大概经历是怎样的
★书名,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情僧录》、《风月宝鉴》)
★也指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
附图:十二钗造型。
【金陵十二钗判词】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都是传说中的猛兽。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而迎春与孙绍祖只结婚一年,就被丈夫凌辱致死.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说“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跟据原文“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巧姐与板儿换柚子与佛手一幕,作者详写这一片段,极有可能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婚姻。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❸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是指哪几个人物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的是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十二个人物。
金陵十二钗,是四大名著当中《红楼梦》里面最为优秀的十二个女儿,金陵是一个省,也是金陵十二钗的原祖籍。
钗指的是女儿的意思,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金陵省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女子变成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
在《红楼梦》当中金陵十二钗大多数是以四大家族当中主子的身份出现,其中有八位是出身于四大家族当中的贵族小姐,只要妙玉一个人不是四大家族的亲眷。
(3)一个叫云秀村妇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金陵十二钗人物介绍:
1、薛宝钗:曹雪芹和高鹗笔下的薛宝钗聪明乖巧,精明能干,坚强自信。在《红楼梦》里,她的才,她的貌,特别是她的为人处事,是读者有目共睹的。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人情世故无一不通。就连医药之理,薛宝钗也有所知晓。
她懂得感恩孝敬,知道为人处事,学会助人为乐,谦让宽容。薛宝钗既能愉悦长辈长者,又能亲近平辈姐妹,还能关爱下人,同情和帮助弱小者。
可谓老少和三班,主仆亲两面,赢得上下一片称赞。林妹妹的一生为心,宝姐姐的一生为礼,所以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因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
2、贾元春:贾元春乃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宝玉长姐。入宫后,加封为贤德妃。贾元春是个传统的完美女子,孝顺端庄,大气又有才华。
但后宫女子争宠尤胜战场,子嗣无出无依无靠,这些宫廷生存上的焦虑,无时不刻的不压抑在元春身上。连她省亲时想跟父母亲述述天伦之情。
父亲贾政却都要用君臣之礼,官方语言回复于她,这让元春更加心酸难过,愈发感觉自己的无依无靠。
她曾在死之前,再三告诫过亲人,不要贪图表面的繁华奢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盛宴必散。
可惜,贾府的男人们,仍然依仗贾元春的荣耀在末世里花天酒地,奢靡颓废。更无一人,能体会她带给贾府荣耀背后忍悲强笑的凄凉。
3、贾探春:贾探春一直是金陵十二钗中较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她出众的才貌和卓越的管理才能让人心生敬慕。
另一方面,她强硬的个性也惹人侧目,尤其是其对于生母赵姨娘的态度,更让读者感到不解和不满其实,探春作为带刺的红玫瑰。
最深的一根刺恰恰藏在她自己的心里,这根刺就是她庶出的身份了。贾探春所有超人的表现,其实都是在掩盖自己深深的自卑与不堪的身份。
她极力想要把自己的庶出身份抹掉得一干二净,所以才拼命打造自己的才干、高贵、能干。相比林黛玉的爱情幻灭泪尽而逝,薛宝钗一辈子独守空房,贾元春的早逝皇宫,贾探春的远嫁结局似乎要好得多。
❹ 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谁,金陵十二钗分为几册
书名,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情僧录》《风月宝鉴》)
也指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附图是十二钗的漫画造型。
金陵十二钗判词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都是传说中的猛兽。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说“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跟据原文“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巧姐与板儿换柚子与佛手一幕,作者详写这一片段,极有可能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婚姻。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总结:
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红楼梦"千红一窟(哭),万艳齐杯(悲)"的主题.也反应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
❺ 一个不孕村妇找道士看病,道士要求她脱掉衣服躺床上的电影是什么电影
阴魔大法 (1970) 导演: 殷春树 主演: 周德华 / 庄雪梅 类型: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❻ 云秀长贵是什么电影
看一下是不是这个
《系红裤袋的女人》
此电影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贫困山区农民外出打工, 给农村人的婚姻、家庭、情感方面所带来的冲击及社会发展的阵痛, 从人性的角度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农村“留守女人”的情感生活和她们对婚姻家庭所秉持的传统观念。同时, 全面展现西部秀美的山川, 乡村朴实和宁静的美, 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大山深处美好的人性之歌, 鲜为人知的亲情、人情、道理……
❼ 金陵十二钗的丫鬟分别叫什么名字
元春:抱琴
迎春:司棋 绣橘 莲花
探春:侍书 翠墨 艾官
惜春:入画 彩屏
宝钗:莺儿 文杏 蕊官
黛玉:紫鹃 雪雁 春纤 藕官
湘云:翠缕 葵官
熙凤:平儿 丰儿 小红
李纨:素云 碧月
可卿:瑞珠 宝珠
妙玉身边只有一两个仆妇、道姑,巧姐虽有奶妈,不算有丫头
如果对春纤、文杏等有疑义,可参考第二十九回
❽ 美女硕士拜师云南村妇,把不值钱手艺带去欧洲,意外获国际大奖
《心花怒放》这部电影带火了《去大理》这首歌:“人人都想去大理,”洱海畔的丽江古城一夜之间开起许多客栈,偏爱风光的人们,渴望一睹“风花雪月”的胜景。
慕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就是在这首歌发布的同一年——2014年,央美硕士毕业的林芳璐也走在这条去往云南的路上。
不过她的目的地和歌词有所区别,她并没有停在洱海边的丽江古城,而是继续前进,去往深处,抵达了一个叫做周城的边陲小镇上,一个原住民主要为白族的村落。
在这里,没有蜂拥而至的游客,没有商业化的街道小店,也没有任何商业化气息的存在,是一个完美的逃避城市繁杂生活的世外桃源。
当林芳璐一抵达村口时,看到的第一眼景象让她感到不悔此行:一眼望去,在民族风格十足的房檐下,上了年纪的妇女们四处聚集,手工做着布艺扎花。
挂在房檐下的扎染布艺品连绵在一起,构成了她心中最美的那幅油画。这种原始、野生的扎染艺术之美深深震撼了她,林芳璐没有犹豫,选择停留在了这里。
扎染这门艺术,自古有之,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一种让织物在染色时就部分结扎起来,让织物不能完全着色的染色方法。
在我国云南、四川、江苏三地,都有着风格不尽相同的扎染工艺,其中林芳璐学习并且弘扬的这种扎染工艺就是属于云南白族地区特有的扎染工艺。
在当地这种工艺是由手工针缝扎,用对人体低刺激性的纯天然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的。所以制成的扎染不但摸上去手感舒适,闻起来还有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其实,谈到林芳璐为何执意进行这趟云南之行的原因,这要和她曾在大学就读时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有关。
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时,她的导师就非常注重引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培养,要不断深入各种文化腹地,要去研究,去学习,去融合。
在此过程中,她曾去到景德镇学习烧制艺术,也曾去往浙江的工厂里边学习琉璃工艺,甚至还到过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大漆工艺……
对于大学生而言,毕设是不可绕开的话题,中国之大,应该没有一个大学生未对毕设操过心、出过力。
起因很简单,因为想完成一个优秀毕设作品,林芳璐走遍大江南北寻找着创作的灵感,越是深入一个地方,越能发现千年流转下的文化底蕴的巧妙。
在文化不断交融之下,林芳璐深感传统技艺的珍贵,能够流传至今的这些工艺,可以称得上是时间留给整个国家的财富。
扎染这门深埋于这个边陲小镇的技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一件扎染布艺品仅仅能在旅客那里卖得100来块钱,却是白族妇女们接连数日才能织成的产物。
但是,传统技艺的传承却并不乐观,像扎染,在当地多为上了年纪的妇人所做,对外地人而言,虽然看上去新奇,但因为此地深居边陲,价值并不高。
于是,调研了许久的林芳璐做出了一个能影响她整个艺术生涯的决定,去到云南潜心学习这门扎染,她想让这门手艺重焕生机,甚至还拜了当地的妇人为师。
最开始,当地人在看到这样一位年轻漂亮且有才的女硕士想要拜师学艺时,都以为她在开玩笑,这门在当地每家每户都会的手艺有什么吸引人的呢?
扎染做起来相当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还得吃得了苦,毕竟连当地的年轻人都流失去外地了,一个从城市来的孩子又怎能呆住呢?
大家都觉得她仅仅是一时的兴起,应该不会支撑太久。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林芳璐却坚持下来了。
最开始,在她还尚不了解这门技艺之时,只得挨户走访,还与村中白族妇人们同吃同住,把制作流程记录、整理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对蓝染技艺展开了学习实践。
从种植原料(被用作染料的板蓝根)、到工艺流程中的扎花、煮布、染色、固色、拆线,再到最后的晾晒工作,她都不遗余力的去不断尝试。
在读研的那两年,也是她去大理最频繁的一段时间,基本上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那里。沉浸在彩云之南的风光之中,她收获了许多。
迎着苍山洱海的自然之境,随着当地民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的工坊在半山腰上,小旅店在苍山脚下,一天过去,常常累到瘫在床上。
在刚开始学扎花的时候,林芳璐有些手忙脚乱,手拿针线还略显笨拙,总是误伤自己,“工伤”不断,但林芳璐对于这段时间的感受就只有五个字:痛并快乐着。
一边虚心学习,一边大胆尝试,“学成出师”,林芳璐的野心也开始“膨胀”,在发掘出手下作品的艺术性之后,她开始琢磨着如何将其进行商业化。
虽然学了足足几年,但她手中的“作品”产出,和扎染多年、熟能生巧的白族妇女们的布艺放在一起,还是略显“不成熟”。
林芳璐的作品也经常受到“师傅们”的打趣,看过许多工艺品的阿姨们看到她的作品也不禁啼笑皆非地说:“你这样的拿到外面是卖不出去,需要返工的。”
所谓“扬长避短”,林芳璐的目标自然不是制造和村中阿姨一样的复制品,她想在扎染这项技艺上突破创新。
她有意地用自己多年所学的艺术审美来改造扎染,特地将花样染得不均匀、不规则,使其有着斑驳的肌理,充斥着野性之美。
相对传统、清晰的扎染花纹而言,林芳璐染制的花纹向着流行化去尝试,更具有现代风格,几何图形的印花图案显得有立体感,又透着几分随性和创新之意。
她慢慢开始了她的变现之路,回到北京想着商业化的林芳璐没有停止手中的创新,还在陆陆续续地继续着扎染作品的创作。
出于实用性,她从扎染的工艺品转为创作一些扎染制成的家居用品,像靠枕、手绢、床上四件套。
第一笔尝试林芳璐只决定售卖8件家纺用品,在售卖的页面,她也强调:这是一种来自于天然的工艺性,选材上都是最纯粹的用料,纯棉或纯麻、具有药用性的染料。
在准备开始售卖前,林芳璐怀揣着几分忐忑,扎染对大众而言是一门“崭新”的技术,只是在她看来,她的作品符合大众审美且有着独特风格,但万一大众就是不买账呢?
所幸,让她欣慰的是,这8件商品一经上架就一抢而空,也充分证明了扎染手工品确实是具有商业价值的。
第一单生意就做成了,林芳璐也渐渐安心,继续琢磨起来,不断上新,不断抢购一空,她的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期待,购买询问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这次大获成功,让她信心大涨的同时,也让之前根本不理解自己女儿的母亲心里宽慰不已。
看着自己女儿耗在这“无谓”的“艺术”之上好几年,却没能有任何进展,担心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匆匆逝去,为人母的心中总是心疼的。
林芳璐的母亲态度迎来了转变,从之前的不理解到在行动上给予支持,之后,她也和女儿一并前往云南,一起种植扎染的原料板蓝根,协助她完成之后的改进。
如何让扎染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如何使其更受欢迎?如何发挥它更大的价值?林芳璐思考了许多。
为了能够使扎染的花色更加丰富,林芳璐独自钻研了很多种方法,怎样染会造成怎样的效果,林芳璐全部一一记下,整理成册。
同时,相较于白族传统只用于服装的扎染,林芳璐所呈现的扎染的用途更为广泛,她将这些经过扎染的成品布拓展到各个领域。
在家具,挂饰,装饰,服装等等各种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使用,也令人眼前一亮,在具备美观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
扎染作用到的棉布并非是常见用于衣服布料的白棉花,而是一种褶皱的原始棉,不那么雪白,也不那么平整软绵。在许多人看来,属于质量次一点的“淘汰品”。
可作用于穿着不那么优秀的原始棉并不意味着它无用,这在他人眼里的缺点在林芳璐眼里就成了独特的设计。她将这褶皱棉布与沙发、座椅、靠枕相结合。
传统的沙发座椅都是平整的,而林芳璐便在它们的四周加上了扎染的棉布。有的直接用未染的原色,有的则用了染过的扎染传统色——蓝色。
这样的外形添加使得原本普通的沙发有了立体的层次感。这些出自传统技艺灵感的沙发座椅因其独到的艺术感,在国内一经展出便受到了众多相关领域人士的好评。
如果作品中仅仅具有美感,那根本不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灵魂”才是最主要的,而她的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也正是其具有着的独特生命力。
谁也想不到家居饰品能看上去如此生机勃勃,仿佛身处自然,在喧嚣的当下竟然有这样的艺术品横空出世,属实难得。
有人说,手工艺术品是创作者的寄托。浸染着创作者所想传达的东西。林芳璐为她潜心改造的作品起一个独特的名字,有一个椅子被她命名为“私奔狂想曲”。
这好听的称呼取义于它的特殊形状,像一条条蔓生的藤向外延伸,不断地拉长,伸展,支棱着,像狂舞的生命,有一种惊心动魄撕裂般的美感。
在融合当代艺术和传统工艺的路上,林芳璐一直在不断 探索 。除了家纺小件套的创作,她还致力于艺术的呈现。
西班牙奢侈品牌Loewe(罗意威)旗下基金会宣布,中国扎染艺术家林芳璐凭借作品《SHE》成为2021年罗意威工艺奖(Loewe Foundation’s Craft Prize 2021)的大奖得主。
墙体上的白色棉质面料她经过反复细致地打结、缝合、折叠和打褶,形成了外观像“云”一般的复杂的图案。
这是扎染工艺的另一种创新,因为这实际上没有进行到实际上的染色步骤,只是扎起来的扎花作品。
但林芳璐却想用这扎染工艺中的一个小环节,来致敬那些日复一日坚持扎染手艺的白族妇女,也是对于优秀传统技艺能传承至今的一种敬意。
她并没有忘记自己能取得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当初的“拜师学艺”,掌声和鲜花同样也属于云南的那些“师傅们”,她们两边时常保持着一些联系。
“在北京完成的作品,有时我会拿回大理给在大理的阿姨看,她们会觉得很惊喜,很漂亮”林芳璐会与“师傅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而她们也会给予她反馈,会特别在意在哪个地方用了什么样的扎法,是马牙齿的,还是小梅花的,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师徒关系。
可贵的是,哪怕是成名之后,林芳璐也保持着创作的初心,她并未只将蓝染看成自身创作的一种手段而已,还是会在每一次有新灵感的初期回到云南。
在她看来,扎染属于那片土地,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浸润下,创造力才得以自在地延展,与当地人、物、地理气候产生物理与 情感 的双重联结。
在林芳璐作品的带动下,扎染这种水墨画般洒脱、一气呵成、无二相同的中国传统工艺逐渐为外国市场所知晓所惊叹;也让世界看到了独特的“中国蓝”。
林芳璐没有被初步的成功干扰,即使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仍然始终不忘自己对扎染艺术的初心。
她爱的是这项技艺带给她的思考与平静,所以即便到了小有成就的情况下她还是在工作室里一阵一阵地享受着扎染技艺最本质的快乐。
而随着林芳璐对扎染的创新,这种工艺是与居家布艺进行糅合的点缀,是大型艺术展览中的艺术品,甚至还是国际奢侈产品品牌的灵感缪斯。
她让扎染手艺“摇身一变”,从在游玩云南、四川可能就100来块就能买到的不起眼的“工艺品”到能被放在家里的展示柜中尘封起来的艺术。
历经千年沉淀的技艺再次熠熠生辉,经历了“身价”的转变,从屋檐小摊到展览T台,从不值几钱到涨价千倍,得以让世人看见它的璀璨。
与此同时,即便扎染的价格不断水涨船高,但是风靡程度依旧未减弱,现在更是已经走出国门,受到了很多的国际友人的好评。
无论是商业性还是艺术性,扎染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就连意大利,西班牙很多展馆都和林芳璐的工作室达成了合作的意愿。
其实,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璀璨的文化明珠,它们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但缺少的只是一双去发现、去融合的眼睛。
时光的独特性在于,正是因为其筛选出了精华,而借着传承了数千年的技艺,来兼容工艺美,这应该是我们在提高物质文明追求的同时可以做到的精神文明的提升。
❾ 求黑猫男友全集!!加番外!!百度云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