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言红高粱讲的什么
你好,《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2. 《红高粱》是真实故事吗
《红高粱》是真实故事。
这部完成于1985年的《红高梁》,正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86年3月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莫言相继完成了《高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四部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高梁家族》。
《红高粱》简介: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3. 如何评价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
《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片那样淡化情节,靠纯粹的电影视像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
4. 《红高粱》讲述了什么情节故事
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改编,1987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艺谋。本片在1988年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
《红高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新娘九儿以一头骡子为聘礼的身价,被嫁给麻风病人李大头。途经高粱地时轿夫们恶作剧的颠轿,引发了九儿的悲痛。在高粱地里轿夫们碰上了劫道的土匪。轿夫余占鳌带领众轿夫打死了劫匪,救下了九儿。手持剪刀的九儿没让李大头沾自己的身。三天后在回门的路上,九儿被余占鳌抱进了高粱地。等九儿再回到李家时,李大头不知叫谁给杀了。九儿领着伙计架起烧酒锅。土匪郑三秃子抢走九儿,伙计罗汉大叔凑钱赎回了“九儿”。余占鳌去找郑三秃子算账,郑三秃子说自己没沾九儿的身。酒又烧好了,在响亮的《酒神歌》后开始出酒,余占鳌又出现了,他把尿洒在酒坛里,结果酿成了出名的“十八里红”。日本人打来,罗汉大叔被活剥了皮,被惨剧激怒了的人们在余占鳌的带领下伏击日军,以极其可笑的武器反抗,酒坛子都被改装成了地雷。送饭的路上,九儿被机枪打中,鲜血与“十八里红”洒在一起。凄厉的唢呐声中,男人们抱着酒坛子冲了上去,车上的弹药爆炸,一声巨响,天地都变为一片红色。神奇的日食出现了,天、地、人一片通红,余占鳌和儿子并肩站立,像是泥的雕像。
5. 张艺谋经典作品《红高粱》“欢乐颂”式的电影 是终结也是开始
《红高粱》此后的张艺谋再也没有拍出《红高粱》这般“欢乐颂”式的影片,他后来的影片应该说更落地,也更沉郁。不变的是,张艺谋对视觉的迷恋。
时光网特稿 当下的中国电影被有些人称之为“黄金机遇期”,窃以为是相当精准的,但明白无误的现实是,我们正以极其充沛的精力在浪掷这段美丽的时光。
至于说到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在我看来,有两段。第一个是1930年以孙瑜执导的联华公司的创业作《故都春梦》为肇始,直至1937年的中国早期有声电影的高峰《马路天使》。第二个黄金期较为复杂,但却更为深刻。
香港是以严浩、徐克、许鞍华等导演掀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则是由侯孝贤、杨德昌、王童所创立的台湾新电影运动。
大陆这边则是由第四代、第五代导演所共同完成的一整套从内到外的电影语言 探索 ,时间是1979年到1989年。这是冷战即将结束之时,华语电影的一次不约而同的集体大爆发。它最突出的表征是让全世界对东方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这些年轻,或不太年轻的电影人,他们的视听系统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世界认知领域高度接壤。还在于,在这些勤于思辨,且能有的放矢的华语电影当中,能让他们一窥这个古老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且姿态往往是置民间与官方皆不顾,一个猛子扎向他们尚能自洽自如的家国梦。
而在这其中,张艺谋初试牛刀的《红高粱》率先登顶于国际舞台,获得当时还叫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熊奖。那一年张艺谋迎来了他生命第三个本命年。姜文恰好是第二个本命年。巩俐正值她22岁的芳龄。摄影顾长卫则三十而立、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四十刚出头。
依现在的眼光来看,《红高粱》是一部极其年轻又相当成熟的电影。当时的人们,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为华人“长脸”的一部电影,基于此,这部艺术气息浓厚的影片,在市场上同样受到热烈欢迎。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勇夺威尼斯金狮的《悲情城市》,同样在台湾电影市场获得高票房。不难看出,人们去看电影,不仅仅是去享受光影晃动时人心的起伏,也是一种潜在的对民族身份的证明。后来,随着华语电影频频在世界影坛折桂,人们也就见怪不怪,又回复到本初的观影惯性中去了。
应该说,《红高粱》的巨大成功,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张艺谋,这个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的超龄生。他可以说是中国导演里第一个具有广泛明星效应的导演(不涵指石挥、金山、崔嵬、成龙、周星驰、姜文这样的演而优则导的超级大腕)。一时之间,他的经历、他的绯闻,都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他之后执导或出演的每一部影片都倍受关注。
连张艺谋本人也没想到,他因《老井》中孙旺角一角成为东京国际电影节首位影帝。但在此之间,张艺谋以800元人民币从莫言手中拿下了《红高粱》的电影改编权。由时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陈剑雨和后来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朱伟共同执笔,出于山东民俗方面的考虑,莫言也参予其中。也正是在莫言的帮持下,当地县委批了五吨化肥,才使那些行将枯萎的高粱地重又茁壮生长起来。顾长卫对高粱地的所进行的视觉呈现,直接从新藤兼人的《鬼婆》那里取经。那一片充溢着对女性身体的想像性复原,那么《红高粱》里的那里随风摇荡的茎杆,同样也闪耀着女性的光芒。
莫言在拍摄期还请剧组人员上他的山东高密老家吃饭,当时莫言担心巩俐并不能胜任九儿这个角色,在莫言看来,巩俐身上的学生气太重,毫无乡野之风。看过成片后,莫言承认自己的判断有误。
我早年看过巩俐在《红高粱》之前出演的一部电视单本剧《暑假的故事》,她饰演一家庭教师。一眼看出,她的欧版身材非常抢眼,且她不笑的时候比她巧目倩兮之时更加动人,有着国内女演员所少有的冷硬之姿。张艺谋在中央戏剧学院挑选演员时,曾在巩俐和史可之间徘徊。两人都有着东方女性所少有的挺拔丰满,不客气的说法,眉宇间都有一些杀气。坊间流传,在二人僵持不下时,是以猜硬币的方式决定谁来实现她们的银幕首秀,最终定下了巩俐。私以为,是巩俐山东人的籍贯,才能她险胜过关。
在相当长的时间,不管张艺谋电影中的主创换了一拔又一拔,雷打不动的依旧是他曾经的爱人同志——巩俐。巩俐也凭《秋菊打官司》中洗尽铅华的表演夺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巩俐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不管其身份和样貌如何,永远是美丽的、倔强的、深情的、随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但在大多时候,都不得善终的女性形象。正是从巩俐那些光芒四射的人物身上,人们仿佛看到了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红高粱》也渗透出这样的“怕”与“爱”,本片最初名为《九九青杀口》,最终还是沿用了原作的名字。这是一部杀气腾腾的电影,死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九儿的前夫,以及爱慕过她的掌柜,还有疑似与九儿有染的土匪。在这样一部经由抗日题材包装下的影片里,荷尔蒙的气息被黄沙一浪一浪地鼓荡着。
在张艺谋看来,这是一部弥漫着酒神精神的,生命力极度恣肆飞扬的影片。但在另一些看来,那些不用腰带的棉裆裤,经由想像臆造出来的造酒工艺,实际有着后殖民主义倾向。此说法,在学界流传甚广也甚久,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了。但对于第五代导演所激扬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不少人认为《红高粱》是一场虚火极旺的终结。
假如说第五代热衷于文化反思、寻根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弑父情结,在《红高粱》那里,其实都能一一地找到。也许是《红高粱》太过喜气洋洋、而缺乏带有沉重自伐意味的忧患感。又或者那红色的高粱、白色的太阳等景观太过鲜艳夺目,而将第五代最为自豪的意象美学拖进了死胡同。
还有人不满于居于象牙塔之上的电影 探索 ,被广泛的受众所拥抱,认为这是一种从众、一种流速,当姜文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啊”,又很快传遍大街小巷之时,还有人痛心疾首,言及这是艺术品格的沦丧。更有人指出,影片已从对土地的敬服横渡到对生命的礼赞,影片所着力描绘的无遮无拦的人格力量,是一种脱离现实与人生的,很难看到对岸的,被架空的理想状态。但也许正因于此,生命的勃发和升腾只能在影像里成为一场仿似永无止境的狂欢。
此后的张艺谋再也没有拍出《红高粱》这般“欢乐颂”式的影片,他后来的影片应该说更落地,也更沉郁。不变的是,张艺谋对视觉的迷恋。而在《红高粱》里那个不安于室,随时准备红杏出墙的女人。与她匹配的则是一个乖戾而无能的丈夫,另一个时而懦弱、时而顽强的男性余占鳌(姜文饰)始终没能上演出一幕英雄救美的大戏。
这样的泛着血腥的三角恋在《红高梁》这里是九儿的饮弹收场,而其后的张艺谋的创作则是偷情与刺杀所共同演绎的二重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甚至包括《有话好好说》和《归来》都有这般的压抑和终不得志。这样看来,《红高粱》则像是张艺谋的一个梦,他后来的创作则由着他对无孔不入的现实所生发的一声声沉浑有力的叩问。
6. 红高粱讲述什么故事
《红高粱》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
剧情简介:
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高密地区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东北乡破落地主家19岁的女儿九儿,被贪财的父亲许给了麻风病的酒坊主儿子单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头余占鳌喜欢九儿,杀掉了单家父子,九儿和余占鳌开始了一段不被乡民认可的爱情,并有了两个孩子。
在酿酒师傅罗汉等人的帮助下,九儿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女成长为干练的高粱酒坊女掌柜, 振兴了单家酒坊。余占鳌则带领兄弟们组成自己的武装力量,周旋于当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铁板会等多股势力之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进占山东,打破了高密县往日的繁荣,在民族大义面前,余占鳌和各方势力不计前嫌,停止争端,共同抗日。
内忧外患之际,九儿带领队伍,将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点燃红高粱,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撰写了爱与征服,野心和意志的传奇故事。
《红高粱》原著作者莫言先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得“诺奖”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夺莫言作品改编权的“莫言热”。但莫言表示截止目前,除了电视剧《红高粱》之外,暂时还没有其他授权。为了显示自己对这部影视作品的期待,莫言还亲笔题写了剧名。
而且这部小说1987年就被搬上大银幕,并使得其导演张艺谋在国际上一举成名,拿下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也成就了演员姜文和巩俐。光是“诺奖”以及国际电影节金奖这些光环,就足以让电视剧版的《红高粱》沾光不少,让大家开播之前就很期待电视剧版将如何展开名著中的故事。
时隔20多年,再拍《红高粱》,莫言嘱咐,造型要和当今的审美结合。于是,郑晓龙在服装上进行了些许改动,周迅穿着合身的衣服,而裤子还有些哈伦范,朱亚文的造型也一样。郑晓龙解释称,哈伦的设计其实是为了符合那时候山东的缅裆裤,结果效果出来很像哈伦裤,潮范十足。
7.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似红似火的精神抗争
——浅析《红高粱》的视听风格
电影《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改编莫言同名小说而来,影片延续了张艺谋导演重色彩、 重时代刻画等艺术风格。红色色调是这部影片的灵魂,起起伏伏,挥挥洒洒的红高粱,有着寄寓当地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导演借九儿、余占鳌等人物讴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朴却拥有抗争精神的劳动人民,延伸出现当代人们对此炽热的感慨。这是他对故事绘声绘色的彰显,亦是对于小到封建礼教束缚,大到对民族侵略的伟大抗争精神的赞颂。
红色调的炽热,贯穿至影片灵魂深处。导演从开头便紧扣抗争的主题,从画面的最开始,九儿便是在浓艳的红色下出场。此刻的红色不仅仅是婚嫁的基本衬托,从九儿沮丧不甘的面部特写便可看出,这更是对此刻九儿抗拒的内心心境的衬托。“坐轿不能哭, 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儿却掀了盖头,哭了轿,这是她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争,而红色正是她此刻内心最好的诠释。直到影片的末尾,红色的表现力则更加鲜明亮眼。九儿、余占鳌以及几个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献身的罗汉大哥时,周围熊熊的焰火将整个屋子充斥着红色的热烈,映衬的是他们此时此地心中燃烧着的对日本人抗争的熊熊烈焰。
红高粱的内涵,诠释着人物真实独白。红高粱作为片名,不仅仅是因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总是围绕着红高粱,更是因为高粱代表了当时朴实的劳动人民;一个“红”字, 也不仅仅是因为高粱的颜色是红色,更是因为它代表了朴实的劳动人民也拥有着红色所 传递出来的抗争精神。从小的方面看,余占鳌等抬轿工人在送九儿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对劫匪的蛮横威胁,他们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协便给了钱财,可当劫匪打了九儿的主意,余占鳌为首的弟兄便奋起反抗打倒了劫匪。这一小插曲为接下来大的方面作了呼应。同是在这片高粱地,结尾的高潮部分,面对日本人对当地人民的压迫, 以及九儿的英勇献身,一场热血的战争在这片高粱地一触即发,过程中导演有大量对高粱地的镜头特写,一场血红而壮烈的斗争在火红的高粱间相得益彰地展现,将红高粱的内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争的人群当中。
意境的浓墨渲染,给予了画面想象空间。影片中有着不少重写意的片段,往往以远景的方式呈现,并且没有人物对话......(此处省略500字)
此篇影评文章出自湃乐思教育编导专业高分学员,完整文章收录在《影评高分范文集》一书中。
8. 《红高粱》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部戏,有莫言原著、甄嬛导演郑晓龙、影后周迅,关注度很高,但是看到现在感觉没达到大家的期待值。编剧和导演的责任最大。看了一些幕后,才知道这剧本是几个月赶出来的,而且高粱成熟就一个月,所以拍得也特别急。果然出来的效果就很粗糙。
跟甄嬛传相比,这部戏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真的太生硬了,甚至可以说失败。我始终觉得,故事是为人物服务的。情节的发展要贴合角色的个性。为了追求悬念而不顾情理不顾逻辑的扭曲人物性格,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戏剧性,但却阻碍了角色的成长与转变,绝对是得不偿失。 在人物刻画上,正面的例子有《甄嬛传》。后宫的女人,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悲剧。另外有部美剧《傲骨贤妻》,女主从灰头土脸的丑闻中心到自信强硬的律所合伙人,剧情每走一步,都进一步的挖掘出她潜在的能量。几次重要的转折更是激发了女主深层的情感,激烈而又不突兀。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在于:不仅仅是女主,各个配角在每集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戏份里都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活力。当角色都不矫情、不别扭的活出了自我,戏就成功了。 秦海璐演得恰到好处,与角色很贴合。于荣光是老戏骨了。九儿的爹演得非常好,一出场就能吸引眼球。这样优秀的配角,加上实力派的两个主角,阵容够豪华了,拍成这种程度不能不让人失望。剧本缺乏雕琢,导演又急又慌,这剧让人心塞。
9. 红高粱故事梗概
《红高粱》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u5Eht-LLtOIhwAaFOA36mw
《红高粱》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三期。《红高粱》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余占鳌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以及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曾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评选100强,是唯一一部入选《WorldLiteratureToday》评选75年(1927-2001年)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1988年2月12日,《红高粱》改编同名电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